3.1 质量和密度 第三课时 教案 (分栏式)

文档属性

名称 3.1 质量和密度 第三课时 教案 (分栏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4-30 09:2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计划
课题 第一节 质量和密度 课时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目标类型/目标行为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7~9年级:②知道质量的定义,学会用天平测量质量;理解密度所反映的物质属性,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科学观念: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科学现象。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科学思维:通过实验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等思维能力;运用坐标分析处理数据,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工具来处理科学问题的能力。通过与速度的概念和公式进行比较,得出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发展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探究实践:通过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感受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练和量筒的使用方法和技能,发展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态度责任: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会科学本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中的意识。以上目标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第 页 第 行
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体积、质量等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也学过用比值法来定义速度的方法,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能力。但由于密度的概念比较抽象,关于物质特性的问题也是首次提出,因此要把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需要教师的引导。由于七年级的学生关注新奇的实验现象而忽视对现象本质的认识的情况普遍存在,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学会透过现象探究其背后隐含的客观事实,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等科学探究的能力。
你分析一下哪些学生的原有知识不能支撑这堂课的学习?
课程内容分析 课表解读/教材分析/支持性材料
密度是初中科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一个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概念。教材以铝块为例,通过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密度的概念。在掌握密度的定义、公式及应用的基础上,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本节内容既是对质量知识的深化与延伸,也是利用密度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向题的基础,同时也为后续学习重力、压力、压强、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等内容奠定了知识基础。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① 创设情境,设疑铺垫
学习活动 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只透明塑料瓶 教学活动 用体积的多少、闻气味来判断。
中分别装人90mL清水和100mL酒精。请学 判断酒精和水有很多方法,其中酒精具有特
生判断哪个瓶子装的是清水,哪个瓶子装的 殊的气味,这是酒精的一种特性。物质的特
是酒精。 性是区别于其他物质的一种重要标志。除此
可以,用天平分别称量酒精和水的质量,因 之外,能否用我们已学过的质量知识来。
为酒精的体积大,所以质量大的就是。 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有怎样的关系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同一物质
的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质量与体积成比例
过程诊断
从生活实例引入,复习旧知识,产生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贯彻从生活走向科学的教学理念。
学校任务② 探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学习活动 探究液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教学活动 如何实验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分两组分别探究水、酒精的质量和体积的关 收集多种物体,分别测出它们的体积和质量,
系。学生设计数据记录表并完成数据采集。 收集大量的数据进行比较,找规律。
根据实验数据及坐标图发现: 以体积(V)为横坐标,质量(m)为纵坐标,把
(1)同种物质体积不同,质量也不同,但质 实验测得的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然后把这
量与体积比值相同。 些点连起来,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不同物质体积相同,质量不同,质量和 为了表示物质的这种性质,科学家引入了密
体积比值也不同。 度的概念。
过程诊断
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发现了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为使实验结论可靠且具有普遍性,接下来还应该怎么研究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③ 探究固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学习活动 探究不同规格的铝块、铁块的质 教学活动
量与体积的关系。 完成数据采集,并得出结论。
根据以上实验的结果可知,某种物质的质
量与体积成正比,其比值是一个定值;但
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比值
的大小跟物质的种类有关,是由物质的性
质决定的。
过程诊断
通过对实验过程的体验、实验现象的感知和实验数据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运用坐标来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工具来处理科学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分析水和酒精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并得出结论之后,再分析铝块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让学生体验科学结论应该具有普遍性和可验证性,体现科学本质。
学校任务④ 突破重点建立概念
学习活动 在科学上,把某种物质的质量与 教学活动 请你仿照速度的公式和单位,用文
它的体积的比叫作这种物质的密度。 字来表示密度的公式和单位。教师归纳、讲
请计算水、酒精、铝、铁的密度并解释其 解密度的公式和单位。
含义。 密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体积的物质的质量,
水的密度为1.0g/cm,表示1m3水的质量为 正如各种物质有各自的颜色和气味一样,各
1t或1L水的质量为1kg或1cm3水的质量 种物质也都有各自的密度。因此,密度也是
为1g。 物质的一种特性,反映了物质组成的紧密程
度。
过程诊断
(1)一杯水和一盆水,哪个密度大 (2)一杯水和一杯酒精,哪个密度大
(3)能不能比较一盆酒精和一杯水的密度大小
达标检测
阅读教材中“几种常见物质的密度”,你有什么发现 交流分享
通过与速度的概念和公式进行比较,得出密度的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概念,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通过递进式的设问,暴露出学生在密度概念认知中的错误,然后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师生互动,甄别错误,完善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课堂小结
反思改进 本节课作业
如果在上这节课,我会这样设计: 板书设计
第1节质量和密度(第三课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