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质量和密度 第四课时 教案(分栏式)

文档属性

名称 3.1 质量和密度 第四课时 教案(分栏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4-30 09:2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计划
课题 第一节 质量和密度 课时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目标类型/目标行为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7~9年级:②知道质量的定义,学会用天平测量质量;理解密度所反映的物质属性,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科学观念:理解密度公式的应用,掌握测量物体的密度的方法。
科学思维:通过设计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方案,能基于误差分析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案,增强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探究实践:通过实验操作,熟练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提高数据的记录和分析能力。
态度责任:学会倾听和表达,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以上目标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第 页 第 行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物体体积的测量,会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和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对于质量的测量也在前几节课进行了学习和应用,已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但是,密度的测量实验,由于涉及质量和体积两个科学量的测量,需要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并设计实验方案,对数据的记录、误差分析的要求也更高,因此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分析具体情境,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并在动手实践中,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你分析一下哪些学生的原有知识不能支撑这堂课的学习?
课程内容分析 课表解读/教材分析/支持性材料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密度概念以后,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对物体的密度进行测量的实践课程。通过探究实践,掌握计算公式,体会密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同时,根据物体的特点,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是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的综合考查。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进一步熟练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在数据记录和分析过程中也逐渐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① 创设情境,设疑铺垫
学习活动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盐水和种子 教学活动 农业生产中,为保证产量,需要选
(种子事先浸没在盐水中并适当搅拌,静置一 用优良的种子。
段时间),请学生观察。 农民选种有不同的方式,例如,可以配制适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当密度的盐水进行选种。
能用我们学过的密度知识解释吗 因为干瘪的种子密度小于盐水密度,所以漂
这杯盐水的密度是多少呢 浮在盐水中,而饱满的种子密度大于盐水的
密度,所以沉在底部。
过程诊断
以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做好铺垫。
学校任务② 测量盐水的密度
学习活动 测量盐水密度的步骤。 教学活动 请设计一个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
(1)测量盐水的体积。 方案。
(2)测量盐水的质量。 方案一先测量盐水的质量,再测量盐水的体
(3)计算密度值。 积,计算得到盐水密度值。
测量并记录数据,求出盐水密度。 方案二先测量盐水的体积,再测量盐水的质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 量,计算得到盐水密度值。
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你会选择哪种方案进行实验
过程诊断
学生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设计实验方案。对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教师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质疑、反思,并予以改进。 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③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学习活动 测量小石块密度的步骤。 教学活动 现在要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
(1)测量小石块的质量。 小石块的密度,实验方案又该如何设计呢
(2)测量适量水的体积。 方案一先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再用排水法测
(3)测量小石块和水的总体积。 量小石块的体积,计算小石块的密度。
(3)计算小石块的密度值。 方案二先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再测量小石块
适量是指什么? 的质量,计算小石块的密度。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 哪种方案更好,为什么
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过程诊断
学生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设计实验方案。对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教师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质疑、反思,并予以改进。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学校任务④ 测量小木块的密度
学习活动 教学活动 测量小木块的密度,实验方案又该如
方案二先测小木块的质量,再在木块下 何设计
绑一个密度大的物体(如石块),石块和 方案一先测小木块的质量,再用工具(针)
木块一起沉人水中,用石块、木块和水的 将木块压人水中,利用排水法测量小木块
总体积减去石块和水的体积,得到木块的体 的体积,然后计算出小木块的密度。
积,最后计算出木块的密度。
能否直接用手指去压木块
过程诊断
在测量小石块的密度之后,引入小木块的密度测量。 比较密度大于水的石块和密度小于水的木块在体积测量方面的差异, 巩固之前所学的测量固体体积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亲历密度的测量过程,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并熟练掌握实验的操作方法。
达标检测
题目:某同学利用烧杯、托盘天平和水测量一块不规则石块的密度。
(1)该同学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操作过程如图甲所示,其中存在的错误是 。 按照正确的方法重新调节平衡后,测量得到石块的质量。(2)如图乙所示:A.往烧杯中加人适量的水,将石块浸没,静置足够长时间后,在烧杯上水面的位置做上标记。B.取出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22g。C.往烧杯中再次加水,直到A步骤做的标记位置,然后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通过上述方法可知石块的体积为一。 3)若需考虑石块的吸水性,则该因素引起的密度测量值跟真实值相比会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课堂小结
反思改进 本节课作业
如果在上这节课,我会这样设计: 板书设计
第1节质量和密度(第四课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