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国防建设
外交成就
保障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国家安全
经济建设
推动
综合国力增强
国际地位提高
促 进
促 进
后盾
促进
什么是“钢铁长城”?
主要是指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同时人民军队英勇作战的优良传统为新中国构筑了坚固的保卫祖国疆土和安全的防线。
1.回顾中国近现代史,简述人民军队的创立发展历程。
八一建军节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
工农革命军
八路军、
新四军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井冈山会师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平型关大捷
百团大战
抗美援朝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中国人民志愿军
抗美援朝战争
一、钢铁长城
2.海军的建设
新中国成立前夕
毛主席视察海军与海军战士合影
第一支海军
华东军区海军
新中国成立后
建立了东海、
南海和北海舰队
1970年,研制出
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1971年,研制导弹驱逐舰
江苏泰州白马庙1949年4月23日
张爱萍将军
1949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成立,是海军东海舰队的前身。张爱萍为华东海军司令,利用国民党起义投诚缴获的舰艇,以及征用、购置的舰船组成。
后又建立了南海和北海舰队。
核潜艇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导弹驱逐舰
90年代,装备不断更新换代
2012年,我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一、钢铁长城
3.空军的建设
1949.11.11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
1956年,仿制
歼-5型歼击机
抗美援朝战争中,蒋道平沉着机智,勇敢顽强,先后击落敌机5架、击伤2架。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
蒋道平
歼—5型歼击机
改革开放以来,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
“一五”计划:沈阳飞机制造厂
歼10国产第一种三代战机
一、钢铁长城
组建
发展
地位
任务
组成
装备
1、它曾经是中国最神秘的军队
2、它是建国后唯一改过名的军队
3、它是中国战场上最后一张底牌
它的标签
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
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
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7月1日,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成立,出于保密需要,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第二炮兵。
核导弹部队
作战保障部队
常规导弹部队
一、钢铁长城
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1929年12月,古田会议
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
4.全军政治工作会议
强军目标:
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一、钢铁长城
5.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国防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
一、钢铁长城
材料1:现在减人,是为了更多地节省开支,把人头开支节约下来,改善我们的装备,更重要的是提高军队素质。战争不来是这样,战争快来也是这样,都要提高军队素质。所以要提出进一步裁减,减少一百万人。——邓小平
材料2:1985年6月4日,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军队装备真正现代化,只有国民经济建立了比较好的基础才有可能。所以,我们要忍耐几年。……到(本世纪末)我们经济力量强了,就可以拿出更多的前来更新装备。……先把经济搞上去,一切都好办”
材料3: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查和批准的预算:2020年中央本级国防支出预算比上年增长6.6%(达到12680.05亿),继续保持适度稳定增长。
——国防部网2020年5月29日报道
①科技强军战略
②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③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6.中国军事实力的增强有何意义?
武警在执勤
对世界:为中国担当大国责任,守护世界和平提供坚强后盾。
对个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对国家:保障国家领土完整与安全,为国家发展营造稳定的环境;
1992年—2022年中国派出成建制部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概况
派出维和官兵人次 维和国家/地区 参与维和项目
近5万人次 20多个 30余项
注:中国是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联合国第二大维和谈款国。中国被誉为“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力量。
守护领海基点佘山岛
一、钢铁长城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摘自《周恩来传》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美
苏
新兴民族独立国家
近代外交:屈辱、不平等、无自主权
新中国外交环境:受帝国主义敌视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949-1953年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建交国家 10 9 1 0 0
从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中国外交陷入困境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0世纪50年代 新中国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
内容
意义
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时间 地点
特点
贡献
意义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1953年底,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5年
印度尼西亚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万隆精神”:团结合作、友好相处,保卫世界和平
求同存异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我国重视发展睦邻友好关系。1954年,周恩来出访印度、缅甸,三国总理共同倡导( )
A.和平统一八项主张 B.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求同存异”方针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以崭新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奉行独立的和平外交政策。请问20世纪5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成果是(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万隆会议 日内瓦会议
A. B. C. D.
C
A
三、外交事业的发展
1.中美建交过程
20世纪70年代
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转机
1
1971年
“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
周恩来总理会见基辛格博士
2
1971年7月
基辛格秘密访华
3
尼克松访华
1972年
开始正常化
4
1979年
中美正式建立
外交关系
实现正常化
三、外交事业的发展
成就 概况
(1)会议:1971年10月,第 届联合国大会
(2)意义:
中美建交 (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2)1972年, 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 ;
(3)
中日建交 年,日本首相 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6
2.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
尼克松
正常化
1972
田中角荣
三、外交事业的发展
政策与原则
表现
外交布局
成就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中国注重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力争中日、中美关系稳定发展
稳定中苏关系、积极发展与欧盟之间关系
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截止2023年3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2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举办“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主要国际会议
3.全方位外交(20世纪80年代以后)
三、外交事业的发展
中美关系
稳定发展
发展中国家
政治经济合作
欧盟国家
积极发展关系
中日关系
稳定发展
周边国家
睦邻友好关系
中苏关系
逐步实现正常化
周边是首要;大国是关键;多边是重要舞台;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三、外交事业的发展
4.从中日、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
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
国家实力影响外交关系;
外交是国家内政的延续;
必须坚决维护国家利益。
没有永远的敌人,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后盾
三、外交事业的发展
5.思考: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国家实力)
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政策、当今政策)
外交家们的努力;(外交人才)
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国际环境)
三、外交事业的发展
【易错提示】
1.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
2.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是台湾问题。中美建交的前提和基础是美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3.中日建交(1972年)早于中美建交(1979年)。中美关系的改善推动了中日建交,而中日建交又进一步加速了中美关系的发展。
4.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容易与中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混淆,注意区分。
实战演练
1.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结束长达20多年的敌对状态。为此,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此举( )
A.彻底消除了中美两国矛盾
B.使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成为新中国外交的转折点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国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作用。这些反映出中国外交( )
A.出现了和各国建交的热潮 B.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中美、中日等大国关系逐渐正常
C
B
实战演练
3.1971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美帝国主义企图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宣告彻底破产,这是一切维护正义的国家的胜利,是全世界人民的胜利。该社论评述的是( )
A.“求同存异”方针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阅读“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对此图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逐步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
B.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C.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D. 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D
C
实战演练
5.材料:2021年“两个辛丑年的对比”照片在互联网热传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造成不同局面的原因分别有哪些
(2)一样的辛丑,不一样的中国!纵观中国百余年外交的历史演变,谈谈你的感想。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慈禧太后
中美高层战略对话
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杨洁篪
(1)近代历史上清政府腐朽无能,国力衰
弱,西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
今天的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弱国无外交,只有国力强大,才有自己国家独立的外交。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实战演练
观点:“船”见证了中华民族由屈辱到振兴的历程。
论述: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与英国在“皋华丽号”上签订《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945 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在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进行,见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中华民族开始走向振兴。
结论:综上所述,不同时期的“船”见证了中华民族由屈辱到振兴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