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英语学科
Unit 11 Rules matter课时教学设计
本单元第6课时 Oral communication 课型 口语交际课
语篇研读
What---文本围绕 “谈论应遵守的规则” 展开,包含 Activity 1 中中山公园规则的听力练习(图片排序、填空),如在公园要将垃圾放入垃圾桶、照顾特定年龄以下儿童等规则,以及 Activity 2 小组讨论不同活动或场所(家庭野餐、班级旅行等)应遵循规则的任务。 Why---通过学习公园规则及讨论其他场景规则,让学生掌握表达规则的英语语言知识,培养用英语谈论规则的能力,增强规则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How---借助听力输入和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先让学生通过听力了解具体公园规则,再通过小组活动拓展到其他场景规则的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
学情分析
【已知】学生已掌握一定基础英语词汇和简单句型,对规则相关话题有一定生活认知,能理解一些常见规则的英语表达。 【未知】可能对一些特定场景规则的准确英语表述存在困难,在运用英语流畅讨论规则方面还需提升,对规则背后的文化内涵理解不深。 【能知】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涉及的规则相关英语表达,提升用英语讨论规则的能力,加深对规则文化意义的理解。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 语言能力:学生能够听懂关于公园规则的听力内容,准确完成图片编号和填空任务;能用英语清晰、准确地表达不同活动或场所应遵循的规则,如 “At a family picnic, we should clean up after ourselves.” 。 思维品质:在讨论规则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有条理地分析和阐述规则;发展批判性思维,对规则的合理性进行思考和判断。 学习能力:通过听力练习,提升听力技巧和信息提取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增强合作学习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文化意识: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规则的特点和意义,尊重不同文化中的规则差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听力中关于公园规则的英语表达,准确完成 Activity 1 听力任务。 能用英语熟练谈论不同活动或场所应遵循的规则,完成 Activity 2 小组讨论任务。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听力中一些关键词汇和句子,如 “Take care of” “litter” 等,并正确完成填空。 在小组讨论中,用丰富、准确的英语表达观点,深入探讨规则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易错点: 听力填空时,容易因对词汇发音不熟悉或拼写错误,写错单词,如 “litter” 可能误写成 “litar” 。 表达规则时,情态动词 “should” “must” 等使用混淆,比如该用 “should” 时用了 “must” 。 易忘点: 一些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用于规则表达中,如 “take - took” ,在表达 “带走垃圾” 等规则时容易遗忘正确形式。 部分与规则相关的短语,如 “take care of” ,在实际运用中容易遗忘或误用。 拓展点: 引导学生对比中外不同文化中相似场景规则的差异,进行文化拓展。 鼓励学生尝试用英语制定一些创新的规则,提升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运用能力。
情境教学、任务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工具
PPT课件,多功能白板,教案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学习理解: 充分激发学生对公园规则话题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公园内的行为规范,深度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同时锻炼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使其能用英语表达相关想法,为后续课程学习营造积极的氛围。帮助学生全面熟悉与公园规则相关的英语表达,同时理解相关句子的含义,为即将开展的听力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降低听力理解的难度。 任务一: Warm up 1.Watch and answer. 播放《海绵宝宝》中在比基尼海滩的公园里的片段,提问: Q:We can't make a mess in the park. Can you think of anything else that's not allowed 任务二: Pre-listening Look and learn.
展示海绵宝宝吹喇叭太大声被制止的画面,以及其他人物在公园里不遵守规则的现象,学生观察并描述。
任务一: 细致观察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包括主动举手的人数、回答问题的频率等;评估学生回答的内容,看其能否准确且全面地说出一些公园内不被允许的行为;观察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语言表达,是否能运用正确的英语词汇和句型。 任务二: 观察学生对图片的描述是否准确、完整,能否运用所学的英语词汇和句型清晰地表达图片中的违规行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包括是否积极发言、能否倾听他人意见等;根据其他小组的反馈,评价学生描述的合理性和语言表达的流畅性。
设计意图 借助学生熟悉且喜爱的《海绵宝宝》动画片段引入,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他们带入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这种方式不仅能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还能有效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学生自然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为后续深入学习公园规则相关知识做好充分铺垫。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片,能够让抽象的规则知识变得具体可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词汇和句子的含义。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应用实践: 全面训练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使其能够准确获取关于比基尼海滩中山公园规则的关键信息;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重点词汇和短语,如 “waste cans” “take care of” 等;通过多种听力活动,提升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任务三:While-listening 1.Activity 1 A. Listen to the park rules and number the pictures
播放关于比基尼海滩中山公园规则的听力材料,学生完成课本上 Activity 1 的 A 部分给图片编号。
2. Listen again and fill in the blanks.
播放关于比基尼海滩中山公园规则的听力材料,完成B 部分填空任务。
3. Pair work.
A:We learned some park rules, Do you remember them B:Yes, I do. Rules 1…
4. Read and take notes.讲解听力文本中的知识点。
5.Read the text together. 任务三: 认真检查学生图片编号和填空的正确率,统计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分析学生在听力理解方面存在的问题;观察 Pair work 中学生对话的流畅度和准确性,评价学生对公园规则的记忆和运用能力;通过提问,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让学生用所学词汇和短语造句,或解释重点句子的含义。
设计意图 通过多样化的听力练习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任务中逐步提高听力水平。图片编号和填空任务能训练学生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Pair work 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阅读文本和讲解知识点能加深学生对听力内容的理解,积累语言知识;齐读文本则能增强学生的语感,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迁移创新: 深度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表达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准确运用英语描述不同场所的规则;拓展学生对不同场所规则的认知,引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系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单词、短语和句子,梳理知识体系,强化对重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任务四:Post-listening 1.情境创设
展示海绵宝宝中的不同场所,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Activity 2 Group work. Discuss what rules you should follow in these activities or places. You can add more activities and places. 任务五:Summary 任务四: 仔细观察小组讨论的活跃度和参与度,包括小组内成员的发言频率、讨论氛围等;评价学生讨论结果的合理性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检查学生是否能运用正确的英语词汇和句型描述规则,如 “In the Krusty Krab, we should wait in line to order food.”;观察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创新思维,看是否能提出独特且合理的规则;根据其他小组的反馈,评估学生报告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任务五: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让学生解释所填单词的含义和用法,或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讨论不同场所的规则,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加深对规则重要性的理解,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从不同角度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系统复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强化记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课时教学板书设计
评价量表
课时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 作业目标 设计意图
基础题: 听录音,跟读并背诵中山公园规则的相关句子;用所学规则相关表达,描述学校图书馆的至少 3 条规则。 巩固课堂所学的规则英语表达,强化听力和口语能力,确保学生掌握基础规则词汇和句型。 通过跟读背诵,加深对规则表达的记忆;描述图书馆规则,让学生在熟悉场景中运用知识,夯实基础。
提高题: 查阅资料,了解国外公园规则,与中国公园规则对比,用英语撰写一篇简短对比报告(不少于 80 词)。 培养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加深对规则文化差异的理解。 促使学生拓展知识,从文化角度深入思考规则,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拓展题: 假设自己是社区管理者,用英语制定一套社区活动规则,涵盖至少 5 个方面,并说明制定这些规则的理由。 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和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规则制定和阐述能力。 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发挥创造性,提高语言运用的深度和广度。
课后反思(实施后填写)
亮点:以《海绵宝宝》为情境贯穿教学始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知识;教学活动丰富多样,涵盖视听、讨论、练习等多种形式,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和提升语言能力;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汇报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不足: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存在 “搭便车” 现象,可能是由于小组分工不明确或部分学生性格内向等原因;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不够,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在听力练习和知识总结环节可能会遇到困难,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教学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某些环节可能会出现时间过长或过短的情况,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 改进:在小组讨论前,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如组长负责组织讨论、记录员负责记录讨论结果、汇报员负责向全班汇报等,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同时,鼓励性格内向的学生积极发言,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鼓励。关注基础较弱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如在听力练习前,对重点词汇和句子进行详细讲解,降低听力难度;在知识总结环节,为基础较弱的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和个性化辅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