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六下科学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复习课件(54张PPT)+课后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六下科学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复习课件(54张PPT)+课后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4-30 08:57:4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物质的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单元从学生身边的物质变化现象开始研究,观察物质变化及其伴随的现象,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学生的探索视野将从身边熟悉的物质变化逐渐扩展到地球家园与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
本单元共7课,大致分为3个部分。
第1课“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从熟悉的场景入手,引导学生认识“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感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对研究化学变化产生强烈的兴趣。
第2~4课“产生气体的变化”“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与“变化中伴随的现象”,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特征。从现象最明显、最容易被观察到的“气体”入手,再延伸至其他现象,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去辨析伴有发光、发热、颜色变化、生成沉淀和产生气体等现象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第5~7课“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与“美丽的化学变化”,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影响,进而认识到化学变化与人类的生存、生活紧密联系,切实感受到化学的“神奇”与“美丽”。
【学情分析】
学生对化学的印象可能是“专业的实验室”“穿防护服的科学家”“远离生活”等,同时,他们头脑里的物质变化,特别是化学变化,往往是剧烈而壮观的反应现象,这使得他们对化学变化既好奇又恐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化解学生对化学变化的恐惧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化学观”,认识到化学变化是可观察、可研究,甚至是“美丽”的。
【教学策略】
1.养成动手实验、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等习惯,建立正确的变化观。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产生了新物质,而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对现象的观察和对新物质的辨别是确定变化的关键。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实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细心观察并及时记录。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越多,做出正确判断的依据就越充分,对变化的认识也越深刻。
2.通过阅读资料、交流信息、推理论证等方法,发展正确的物质观。世界由物质组成,生活在其中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各种各样的物质。物质变化在生产和生活中普遍存在。一方面,物质变化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物质世界,展现了其无穷的魅力;另一方面,物质的利用也使我们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危机。我们应该珍惜资源、保护资源、节约资源。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我们把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
作物理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
2、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有的发生化学变化,有的发生物理变化。有的既发生物理
变化,同时又发生化学变化。
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 , 常常会伴随一些现象,例如产生气体、改变颜色、发光发
热、生成沉淀。
4、地球的很多资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化学变化的产物,植物的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等也是化学变化。
5、生命体内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这些化学变化维系着我们的
生命。
6、化学变化与人类的生存、生活紧密联系。
科学思维:
1、能够对身边的物质特征及其变化进行描述与记录,能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与分类。
2、能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和调查分析等方式获取化学变化产生的新物质的特征。
3、能根据物质变化的现象判断该物质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4、能通过资料阅读、推理分析,了解地球家园及生命体中时时刻刻发生着的化学变化。
5、用举例、分析、概括的方法,感受到化学变化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和方便。
6、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结论。
7、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采用科学小报、调查报告等方式,呈现关于物质变化的探究过程与结论。
探究实践
1、认可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对物质变化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2、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能够尊重实验事实,以事实为依据做出判断。愿意与人交流实验现象,分享观点。
3、在小组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能够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4、尊重证据,实事求是,勇于修正自己的观点。
态度责任:
1、了解物质变化在我们身边,有些物质变化有人类干预的因素。
2、了解物质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有些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
3、感受到资源的珍贵,产生保护资源、节约资源的意识和愿望。
【学习过程】
(一) 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魔术吗 今天我就为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
2.先来看看我带了哪些材料。(教师一一出示,)教师做实验:第一步拿出一片白色药片,(这个是圆形白色固体,放在投影仪上),然后用榔头敲碎碎(再放在投影仪上)。第二步:把它倒入烧杯中,然后倒入水,搅拌(一部分溶解了,一部分溶解不了,沉积下来了);第三步:倒入2号透明液体,颜色变红。第四步:倒入3号透明液体,红色消失。我的表演到此结束,接下来看同学的表现了。
3.在刚才四个步骤中,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现象 (看到颜色变红,然后变无色了,药品碾碎,溶解)
4.我们看到了这些物质不断地在变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复习《物质的变化》这一单元(板书课题)。
(二)分析讨论,梳理要点1、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哪两类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板书)
2、物理变化跟化学变化又有什么特点 (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物质,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
3、那你认为从刚才的小药片碾碎成粉末,入水溶解,加透明液体变红色,再加另外一种透明液体变无色。这些过程中分别都是什么变化
(预设:说化学变化,理由是改变了颜色,然后让他们说出第几步)
4、还有不同意见的吗 (物理变化)
5、你认为那个过程是物理变化 (药品碾碎),药品碾碎改变了什么 (形状、大小),搅拌溶解发生什么改变 (形体,由固体变成液态)(预设:说物理变化,药品碾碎。问:药品碾碎什么发生了改变 (形状、大小),溶解是什么发生改变 (形态从固体到液体)开水温度降低。
6、那化学变化除了会产生改变颜色之外,还会伴随着哪些现象 发光发热(例如)、产生气体(例如),'产生沉淀(例如)什么实验
7、那我的魔术到底是怎么变的呢 你们想学吗 那就让我们起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播放幻灯片)
(三)重点再现,深化落实
1、刚才的这个实验先是物理变化,然后是化学变化,你们回想一下,在物质的变化单元我们做过的哪个实验也是先物理变化后化学变化呢 (白糖加热实验,点击幻灯片)
2、说说白糖加热过程中,你们都看到的那些现象 (白糖熔化成液态,颜色变黄、被黑,最后变成焦炭,点击幻灯片)
3、在白糖加热过程中,除了白糖会发生变化之外,蜡烛也会发生变化,你们能用刚才图表的形式把白糖跟蜡烛的变化过程写出来 如果你还能找出另外物体也发生变化的,可以写出来。
4、学生具体写。
5、汇报交流。
6、我跟学生一起做完这个实验之后,回家把铁勺洗了一下,放在那里,没有想到现在都变成这个样子了。你们看怎么样了
8、铁为什么会生锈 (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你是怎么知道的 (做过实验)那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的实验吗
9、铁变成铁锈是什么变化 说出你的理由 (化学变化,铁锈颜色改变了、光泽没有了、变脆、不会导电、纯铁不会被磁铁吸)铁生锈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存在,例如(出示幻灯片)
10、面对铁生锈,你有什么方法吗 (出示幻灯片,各种方法)
11、物质的变化对于我们人类来说,都具有两面性,也就是有利的,也有不利的,像铁生锈就是不利的。也有有利的。
12、比如火,可以给我们光明、热量,只从有了火,我们人类才能吃到熟食。万一用火不当,又会给我们带来不利的一面,形成火灾。所以我们要在火苗的时候就灭火。
13、今天,我还带了一个自制的灭火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灭火的效果。
14、灭火实验。用自制灭火器灭5支蜡烛。
15、你们能猜测我用什么来灭火的吗
讲小苏打跟醋的实验。
16、那为什么不用的时候小苏打跟醋为什么不会反应
17、讲灭火器原理图。一个空瓶子,瓶盖打一个小孔,把小苏打直接放入空瓶子,然后再把醋倒入碎碎冰袋里。要用的时候,瓶子倒过来,碎碎冰里面的醋流出来,跟小苏打反应就形成灭火器了。
(四)
1、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让我感觉温岭城北小学的同学们都非常的出色,今天我也准备了几个字送给大家。
2、让两个同学上来拉开条幅,结果上面没有字,最后我拿出碘酒喷酒,出现“今日城北骄子,明朝祖国栋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6张PPT)
(教科版)六年级

第四单元
物质的变化
01
学习目标
02
学习内容
03
科学概念
04
课堂练习
科学观念
学习目标
1、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我们把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作物理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
2、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有的发生化学变化,有的发生物理变化。有的既发生物理变化,同时又发生化学变化。
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 常常会伴随一些现象,例如产生气体、改变颜色、发光发热、生成沉淀。
4、地球的很多资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化学变化的产物,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也是化学变化。
5、生命体内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这些化学变化维系着我们的生命。
6、化学变化与人类的生存、生活紧密联系。
科学思维
学习目标
1、能够对身边的物质特征及其变化进行描述与记录,能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与分类。
2、能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和调查分析等方式获取化学变化产生的新物质的特征。
3、能根据物质变化的现象判断该物质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4、能通过资料阅读、推理分析,了解地球家园及生命体中时时刻刻发生着的化学变化。
5、用举例、分析、概括的方法,感受到化学变化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和方便。
6、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结论。
7、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采用科学小报、调查报告等方式,呈现关于物质变化的探究过程与结论。
探究实践
1、认可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对物质变化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2、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能够尊重实验事实,以事实为依据做出判断。愿意与人交流实验现象,分享观点。
3、在小组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能够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4、尊重证据,实事求是,勇于修正自己的观点。
学习目标
态度责任
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对探索宇宙产生较浓厚的兴趣。
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变化在我们身边,有些物质变化有人类干预的因素。
2、了解物质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有些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
3、感受到资源的珍贵,产生保护资源、节约资源的意识和愿望。
1.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
2.产生气体的变化
3.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
4.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5.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
6.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
7.美丽的化学变化
回顾:
本单元我们学了什么?
物质和物质的变化
变化无处不在
1.厨房里的物质变化
物质
变化
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
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形态等。
产生了新的物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2.产生气体的变化
小苏打 + 白醋 → 二氧化碳 + 醋酸钠
无色无味透明、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
二氧化碳
3.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
蜡烛燃烧
加热白砂糖
发光发热,产生炭黑、水等新物质。
熔化成液态的白糖。
产生了黑色固体物质和特殊的气味。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4.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发光发热
蜡烛燃烧
产生气体
改变颜色
产生沉淀
加热白糖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铁钉生锈
空气

5.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

远古植物在地底高温高压的环境下,慢慢变成了煤。
石油
氧气
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利用石油可以生产很多重要的生产生活材料
亿万年前的太阳能
其它方面
金属冶炼、药品合成、农业化肥……
6.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
身体的变化
情绪
来自食物的能量和营养
食物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食物被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是缓慢的,这个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情绪的产生也与化学变化有关系。
7.美丽的化学变化
紫甘蓝与白醋的反应是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创造色彩、生产药物、制造矿泉水瓶……
关注我们的环境
矿泉水瓶等塑料制品会造成白色污染,要学会回收再利用。
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海水酸化。需要开发新能源。
整理:本单元主要科学概念
物质和物质的变化
1.物质
物体与物质的区别:物体是可见的、可感受到的具体东西;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着的。
2.物质的变化
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形态等,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
变化无处不在
1.产生气体的变化
小苏打与白醋混合,有气泡产生,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
小苏打与水混合,白砂糖、食盐与水和白醋混合,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变化中的新物质
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水、二氧化碳、炭黑。
加热白砂糖产生的新物质:焦糖、水等。
蜡烛燃烧和加热白砂糖既发生了化学变化,又发生了物理变化。
3.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发光发热
产生气体
生成沉淀
颜色改变
4.铁生锈的过程
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刷漆、电镀、保持干燥等。
5.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
大地之下的化学变化:宝石、矿物等宝藏的形成都需要经历复杂的化学变化。
大气中的化学变化: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营养物质,增加了大气中氧气的含量。
资源利用与化学变化:从铁矿石中将铁冶炼出来;利用石油生产出燃油、塑料、纤维和沥青等;药品的合成;农业用的原料等。
6.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
身体的变化与化学变化有关
食物具有能量
情绪变化与化学变化有关
7.美丽的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困扰。
科学家正利用化学变化开发新能源。
紫甘蓝与白醋的反应是化学变化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你掌握了吗?一起来做一做。
闯关练习
1.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只是让植物长高,长大,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 ( )
判断:
×
2. 用面粉烘制面包,新鲜出炉的面包散发的香气是新物质。 ( )
3.“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是指钻石这种物质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 )
4. 大地中蕴藏的宝石,矿物等宝藏的形成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变化。 ( )
5. 我们摄取的食物经过复杂的变化转化为能量为我们提供动力。 ( )
×



解析:光合作用 :水+二氧化碳 → 有机物+氧气
新的物质
1.关于物质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停地发生变化
B.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是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C. 物质的变化速度是一样的,都比较容易观察的到
D. 化学变化伴随着产生气体、发光发热、改变颜色等现象
选择:
C
解析: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比如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
看到有气泡冒出,而铁钉生锈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观察到。
2.下雨过后,路上的积水满满地变成水蒸气消失在空气中,下列现象与这种变化相似的( )。
A. 葡萄酿酒 B. 冰块融化成水 C. 铁锅生锈 D. 发霉的面包
解析:
水变成水蒸气是水的状态由液态变成气态,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
葡萄酿酒 、铁锅生锈、发霉的面包都产生了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

铁锈
霉菌
B
3.鸡蛋壳、贝壳与白醋混合后表面会出现大量的气泡,这说明( )。
A. 鸡蛋壳、贝壳里一定有小苏打
B. 白醋可以和所有的固体物质反应产生气泡
C. 鸡蛋壳、贝壳含有某种成分也能和白醋发生化学反应
D. 鸡蛋壳、贝壳可以让原来溶解在白醋里的气体跑出来
解析:
鸡蛋壳、贝壳的成分主要是碳酸钙,能与白醋混合产生气体;
白醋和食盐混合没有明显的变化;
白醋的成分主要是醋酸,并不含有气体。
C
4.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下列诗词中蕴含的现象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D.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解析:
判断古诗词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时,抓关键字判断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作为依据判断: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
需注意:上述现象是化学变化可能伴随的,不是有这些现象一定会发生化学变化的。
水变成水蒸气,红墨水滴在清水里,泥水静置等现象
B
5.下列( )不是蜡烛燃烧时出现的现象。
A. 产生水滴 B. 冒烟 C. 产生蓝色的物质 D. 发光发热
解析:
蜡烛燃烧时,会产生黑色的物质。
C
6.下列四组实验,铁钉生锈最快的是( )。
7.在脸盆等铁制品表面烧制陶瓷的目的是( )。
A. 增大硬度防止烧坏 B. 增大厚度防止磨损 C. 防止铁生锈和美观 D. 消毒杀菌
解析:
知道铁生锈需要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分析图片,可以判断出A组生锈最快。
防止铁生锈的原理是隔绝水和空气。
放在干燥的地方;涂油;涂油漆;制成合金;烧制陶瓷等方法。
C
A
8.用手触摸是观察实验的一种方法,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用手触摸盛有刚混合的小苏打和白醋的玻璃杯外壁,感觉凉凉的
B. 用手触摸正在用蜡烛加热的白砂糖,感觉有点粘稠
C. 用手触摸铁生锈的部分,感觉表面比较粗糙
D. 用手触摸各种矿石的表层,感觉到粗糙是有不同的
解析:
加热白砂糖时,温度比较高,不能用手直接触摸,以免烫伤。
实验操作时要注意安全。
B
9.煤的能量主要来源于远古的( )。
A. 植物 B. 动物 C. 微生物 D. 塑料
解析:
从化石印记的煤块可以推测,煤是由植物演变而来的。
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能源,燃烧化石能源会产生而二氧化碳等气体,
污染大气。造成气候变化和海水酸化。
开发新的清洁能源
A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生活中物质的变化可能影响我们的生活
B. 化石能源的使用中会产生很多化学变化
C. 酸化的海水对海洋中的生物没有影响
D. 塑料是化学变化的产物,它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解析:
物质的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比如:
药物的制成帮助我们恢复健康、制造矿泉水瓶方便携带饮用水等现象;
但也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废气的排放会导致海水酸化,酸化的海水会
溶解贝类生物的外壳,造成贝类的死亡,破坏海洋中的生态平衡。
C
11.当我们特别积极地做某件事情时,大脑中分泌的多巴胺会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愉快,下列
关于多巴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运动可以分泌多巴胺,所以运动可以带来快乐
B. 多巴胺会让人快乐,所以体内的多巴胺越多越好
C. 分泌多巴胺是身体里进行的一种复杂的变化
D. 分泌多巴胺时身体其他组织也会伴随着变化
解析:
多巴胺是人体通过化学变化产生的,会使大脑兴奋,产生愉悦的感觉,
但分泌过多会容易导致神经紊乱,抑制不住的兴奋和血压升高等症状。
B
12.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有同学认为虾的颜色改变可能是因为虾中有一
种遇热会变成红色的物质,就这位同学的“看法”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的( )。
A. 观察 B. 实验 C. 假设 D. 结论
C
解析:
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以下几个过程:
提出问题;进行合理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并搜集证据,分析证据并得出论;
对结果进行解释与评估;准确表达观点,反思探究过程与结果。
1.小科在家研究小苏打与白醋的反应及反应产生的气体的性质。
(1)关于小苏打和白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小苏打是白色粉末状颗粒 B.白醋是无色、有气味的液体
C.小苏打不能溶于水 D.白醋是没有固定形态的液体
(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可以看到 的现象,
说明有 产生。这是一种 变化,这种
变化最重要的特征是 。
探究:
C
冒气泡
气体
化学
产生新物质
解析: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现象有:
看:有气泡冒出
听:有嗞嗞的声音
摸:有凉凉的感觉
(3)小科把一根燃烧着的细木条伸进集满这种气体的玻璃杯中,观察到火焰马上熄灭,
说明这种气体 (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
烧杯中有一高一矮两支蜡烛,小科像倒水一样,把玻璃被
中的气体倒入烧杯中,发现矮蜡烛先熄灭,说明这种气体
比空气 (填“轻”或“重”)。
(4)小科想要知道反应后的烧杯里是否还有小苏打,该怎么做呢?
(5)下列几种气体中,成分相同的是(  )。
   ①摇晃可乐后产生的气体    ②水烧开后冒出的气体   ③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
   A. ①和②   B. ①和③     C. ②和③
解析: ①和③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不支持

往烧杯中加入白醋,看到冒气泡的现象,说明烧杯里还有小苏打;没有看到冒气泡,烧杯里没有小苏打。
B
2.小科做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实验后,开始了加热白砂糖的实验。
(1)小科在加热白砂糖时,发现白砂糖的形态和形状都在发生改变,表明白砂糖在发生 变
化的过程中也在发生着 变化。
(2)白砂糖加热过程中小科观察到的颜色变化是( )。
A. 透明→淡黄色→褐色→黑色
B. 透明→淡黄色→紫色→黑色
C. 透明→淡黄色→深蓝色→黑色
D. 透明→淡黄色→红色→褐色
物理
化学
A
(3)白砂糖加热的过程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白砂糖颗粒变成糖浆 B. 白砂糖变成“黑糖” C. 蜡烛熔化成蜡油 D. 蜡烛变短
(4)用蜡烛加热白砂糖的过程中,能证明蜡烛燃烧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是( )。
A. 发光发热 B. 蜡烛熔化
C. 勺子底部变黑 D. 蜡烛变短
(5)喝牛奶和咖啡加糖,属于( )变化。
A. 物理 B. 化学 C. 物理和化学 D. 无
B
C
A
3. 小科同学利用紫甘蓝做了会带来美丽变化的科学实验,请根据他的活动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材料:紫甘蓝、热水、杯子若干、柠檬、小苏打、碱面、白醋、纯净水。
实验步骤: ①紫甘蓝切丝,放入玻璃碗中,加热水浸泡,10分钟后,只留下水,将紫甘蓝滤去。
②准备柠檬水,小苏打水,白醋,纯净水各一杯。
③将泡过紫甘蓝的水分别倒入柠檬水,小苏打水,白醋和纯净水中。
实验现象:紫甘蓝加入纯净水后颜色变线,加入柠檬水和白醋后变成红色,加入小苏打水后颜
色变成蓝色。
(1)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物质变化 现象 变化类型
紫甘蓝切成丝 形状改变 物理变化
紫甘蓝与柠檬水混合
紫甘蓝与小苏打水混合
紫甘蓝与纯净水混合
颜色变红色
颜色变蓝色
颜色变浅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2)关于紫甘蓝遇到不同液体的变色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紫甘蓝遇到不同的液体都会发生化学变化
B. 由上述实验可以推测,紫甘蓝遇到其他酸性溶液也可能变为红色
C. 由上述实验可以推测,紫甘蓝遇到其他碱性溶液也可能变为蓝色
D. 紫甘蓝遇到不同液体可能发生物理变化也可能发生化学变化
(3)小科看到妈妈炒的自紫甘蓝的菜汁呈紫色,掺入醋变成了红色,在洗盘子的时候遇到洗涤剂
变成蓝色。下面能让紫甘蓝菜汁呈蓝色的物质是( )。
A. 雪碧 B. 食盐水 C. 肥皂水 D. 苹果醋
(4)画一朵花,用毛笔在花瓣上抹上白醋,在叶子上抹上小苏打水,再往纸花上喷一下紫甘蓝水,
纸花会变成什么颜色?
A
C
花瓣变红色,叶子变蓝色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程基本信息
版本 教科版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物质的变化》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高温加热铁条,铁条熔化成铁水是___________变化。木炭燃烧时会发光发热是___________变化。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会产生新鲜的氧气是___________变化。压力锅使用不当发生爆炸属于___________变化。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会有白色沉淀物是___________变化。油滴到水中,油浮在水面上是___________变化。温度升高时,温度计的液柱上升,是___________变化。物质变化可划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白糖炭化变成黑色物质,属于___________变化。铁制品容易在空气中和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发生反应生成铁锈。12.将两枚铁钉分别放在空气中和潮湿的纸巾上,生锈较快的是放在___________的铁钉。米饭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___________变化。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最简便的方法是在食物上滴___________,如果食物变蓝色,说明食物中含有___________; 如果食物不变蓝色,说明食物中不含有___________。我们常见的大米、面粉、土豆、红薯中含有大量的___________。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了___________气体。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火焰会___________,说明这种气体___________。18.铁生锈是一种___________变化。19.物质总是在不断地___________,世界上没有一种物质是永远不变的。20.硫酸铜溶液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溶液,能与铁钉发生反应。21.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时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_变化。2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___________。23.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要经过许许多多___________,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1.下列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A.蜡烛熔化 B.铁块变铁水 C.馒头发霉 D.木材做家具2.下列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A.火柴燃烧 B.木材做家具 C.煤燃烧 D.蜡烛燃烧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生的变化是( )。A.形态变化 B.产生新物质 C.颜色变化 D.没有产生新物质4.蜡烛燃烧与受热熔化( )。A.都是物理变化 B.有本质区别 C.都有新物质产生 D.都没有变化5.米煮熟成饭( )。A.没有发生本质变化 B.生产新的物质 C.形态不发生变化 D.大小不发生变化6.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氮气7.把小苏打和白醋放在玻璃杯中进行混合,盖上一块玻璃片,用手触摸玻璃杯的外壁,会有( )的感觉。A.比原来凉一些 B.比原来热一些 C.光滑 D.有水珠8.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不能看到( )。A.产生大量的气体 B.溶液颜色变浅 C.铁钉上有物质附着 D.产生红色物质9.利用金属匙加热白糖的实验,我们看到白糖的形态和颜色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还闻到了焦味。据此分析,这个现象( )。A.只是化学变化 B.只是物理变化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D.两种变化都不是10.通过把铁钉浸入水中的实验发现,对铁钉生锈速度快慢的影响最大的是( )。A.空气的多少 B.水的多少C.温度降低 D.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11.我们把( )这两种物质混合后会有新的物质产生。A.竹筷和米饭 B.黄豆和沙C.水和玻璃 D.小苏打和白醋12.下列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木材燃烧 B.淀粉遇碘酒变蓝C.甲杯的水倒入乙杯中 D.铁生锈13.大气中的( )浓度增加,使得地球表面温度升高。A.氮气 B.二氧化碳C.氧气 D.氢气14.下列食物遇到碘酒会变色的是( )。A.菠菜 B.猪肉 C.馒头 D.牛肉三、简答题(共22分)1.物质的变化真是丰富多彩,请你分一分。(10分)①冰融成水 ②钢铁生锈 ③酒精挥发 ④小苏打加醋 ⑤海水晒盐 ⑥食物腐败⑦日光灯发光 ⑧煤气爆炸 ⑨木材燃烧 ⑩酱油拌饭化学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哪些食物含有淀粉?哪些食物不含有淀粉?(请举例说明每种3个) (6分)3.举例说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至少3种),并说明其中的科学道理。(6分)实践操作题(共20分)探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每小题2分,共8分)(1)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2)把玻璃片盖上,用手摸玻璃杯,有什么感觉?(3)用燃烧的细木条伸入杯中,观察到什么现象?根据这个信息,可以做出怎样的推断?(4)分析已经获得的证据,能判断出杯中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吗?为什么?探究铁生锈与空气有无关系。(每小题2分,共12分)研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物理2.化学3.化学4.物理5.化学6.物理7.物理8.物理 化学9.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10.化学11.空气 水12.潮湿的纸巾13.淀粉 化学14.碘酒 淀粉 淀粉15.淀粉16.二氧化碳17.熄灭 具有灭火性18.化学19.变化20.蓝色 透明21.化学22.物理变化23.化学变化二、1.C2.B3.B4.B5.B6.C7.A8.A9.C10.D11.D12.C13.B14.C三、1.化学变化:②④⑥⑧⑨ 物理变化:①③⑤⑦⑨四、1.(1)产生气泡。(2)凉凉的感觉。(3)细木条熄灭,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4)不能。没有足够的证据。2.(1)铁生锈与空气有什么关系 (2)铁生锈与空气有关系 (3)铁钉、试管、水(4) 取6根铁钉, 平均分为2组,把第1组铁钉分别完全浸没在水中,第2组一半浸在水中,比较生锈的部位 (5)第2组铁钉露出部分会生锈 (6)铁生锈与空气有关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