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中学2016年春季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科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总分60分,请把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
1、下列一组图片中,不能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生产特点的是( )
A.神农耕作画像石 B.春秋铁农具 C.汉代耕作画像砖 D.三国翻车
2、小明翻阅家谱时看到“十一世长房:伯爵公,忠厚无华,勤力本业,家族有事,无不勉赴,不失为祖宗纯孙。”材料中的“伯爵公”最有可能是( )
A.手工业者 B.商人 C.农民 D.官僚
3、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A.郑国渠 B.漕渠 C.都江堰 D.坎儿井
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B.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C.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5、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B.铁农具、牛耕的出现
C.地主阶级力量壮大,倡导变法 D.百家争鸣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6、《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B.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C.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D.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7、影响右表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
西汉元始二年 晋太康元年 唐天宝元年 宋元丰三年
北方 965 149 493 459
南方 111 65 257 930
A.王朝力量强弱 B.朝代时间长短
C.经济格局变化 D.疆域面积大小
8、“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时期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新全球史》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 )
A.井田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
C.均田制 D.农民土地私有制
9、《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10、汉唐时,平民百姓多穿布制衣服,因此不依靠家世门第而位列公卿或参预政务的平民子弟也有“布衣宰相”之誉。当时“布衣”的原料主要是( )
A.麻织品 B.丝织品 C.毛织品 D.棉织品
11、最有力地证明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出现铁器的是( )
A.《管仲》一书里有记载
B.在湖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曾出土一批铁农具
C.先人们的传说
D.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记载着铁矿山达三十多处
12、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是最先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 B.中国是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C.中国最先冶炼的金属是铁 D.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
13、有考古专家表示,在汕头海域发现“南澳Ⅰ号”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惟一一艘明代晚期的商贸船,船上装载的瓷器主要出自福建漳州平和窑。以下各项是有关平和窑的表述,其中恰当的是( )
A.属于家庭手工业 B.属于官营手工业
C.不可能采用雇佣劳动 D.属于私营手工业
14、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 )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15、“中秋夜,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材料描绘的情景应该发生在( )
A.汉都长安 B.隋朝洛阳
C.唐都长安 D.宋都东京
16、宋代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农业相关产品交易量大 B.城乡贸易交流频繁
C.集市交易打破了时空限制 D.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17、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8、西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异行者”应试。商人地位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官僚机构日益扩大 B.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C.文人社会地位提高 D.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19、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使农业缺乏市场
C.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D.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20、在一部反映宋朝时期历史的电视剧中先后出现了以下几个情节,其中明显与史实不符的是( )
A.倭寇猖獗导致政府下令实行“海禁” B.一商人在戌时与朋友逛市场
C.高转筒车正用于灌溉田间的庄稼 D.海外税收成为国库重要财源
21、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
A.地理位置优越 B.王室大力支持
C.商业资本发达 D.金银需求量大
22、新航路开辟后,在西欧市场上出现的商品最能体现时代特色的是( )
23、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美洲500周年,许多欧洲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用另一种态度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以下标语中最能表达他们感情的是( )
A.“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B.“感谢哥伦布将光明带给我们”
C.“新大陆的伟大发明者” D.“哥伦布给我们带来贫困”
24、国学者尼尔·弗格林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 )
A.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B.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25、右图是18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
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26、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
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27、“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轧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引自姚贤镐的《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孟买棉纱的质地优良 B.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手摇纺车的效率低下 D.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
28、19世纪60年代的福建,“间有商人向外国人雇买洋船,仍须与外国人合伙。是不仅资其管驾之力,实须购其修葺之料也”。这一现象说明( )
A.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兴起 B.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的束缚
C.民族工业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赖性 D.列强在中国开办船舶制造业
29、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100周年的时候,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
当时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美国展出大
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
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由此得出错误结论的是( )
A.英国科技创新技术已落后美德 B.德国军工技术较为发达
C.中国还没有创立民族工业 D.美国电力新兴工业处于领先水平
30、泉州“源和堂”原是晋江庄杰茂、庄杰赶兄弟于1915年着手创办的,厂址初设于青
阳镇。1954年公私合营,并于翌年迁址泉州市区,企业性质由合营变为国营。1992
年泉州市国营企业与外商合资,该厂更名为“泉州中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源和堂
公司”。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泉州“源和堂”( )
A.是泉州地区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其创办顺应了“实业救国”的潮流
C.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D.最终恢复了原来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身份
平山中学2016年春季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科试卷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3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8 分;第33题10分,共40分)
3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
——白居易《朱陈村》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小农经济有什么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2分)
材料二: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
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1分)针对这一问题,统治阶级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并分析历代王朝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的原因?(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丝绸的出口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亚、西亚运到罗马帝国,成了罗马元老院议员和其他贵族的夫人的珍贵服饰;罗马的铁制品、玻璃、金银由西向东,流入了汉朝。
——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 就以澳门——果阿(印度城市)——里斯本的贸易而论……从澳门运往果阿,其中数量最大的是生丝,1580—1590年从澳门运往果阿的生丝为3000担,价值白银24万两,利润达36万两……从果阿运回澳门的商品……以白银为大宗。这些白银是墨西哥和秘鲁出产的,当时的欧洲商人们说,葡萄牙人从里斯本运往果阿的白银几乎全部经澳门进入了中国。
——樊树志《国史概要》
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丝绸贸易的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6分)
(2)与材料一相比较,材料二中的东西方丝(绸)贸易的途径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的中外知识,分析出现这一不同的国际因素。(6分)
材料三:“松、太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苁。……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顺德县)自西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佛山)1854年后……纺业停顿。茶叶“卖与收购商贩,收购商贩或将茶叶运到通商口岸去出卖,或在当地卖与,洋商又从茶商之手购买。”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的传统经济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2分)依据材料指出变化的原因?这种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33、 (1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英国繁荣的经济以各种方式促进了英国的海外事业,……使英国殖民者和商人胜过他们的竞争者。
——[关]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8世纪,大英帝国已经成为一个密切协调的贸易团体:加拿大的小麦和木材,澳大利亚的羊毛,印度的棉花、黄麻和茶叶,以及西印度群岛的蔗糖,都主要是为英国市场生产的。从英国的角度看,印度正成为英国工业品的主要市场。
——[英]P·J·马歇尔主编《剑桥插图大英帝国史》
材料二:议会在1701年通过的“嗣位法”,在立宪君主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法案规定,威廉三世死后,王位应传给詹姆斯二世的第二个女儿安妮。……国王所作的一切决定和政府的命令,必须由同意该项决定的枢密院的成员,即政府的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此外,法案还规定,以后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属于议会;以后凡议会谴责、定罪的人,国王都不能任意赦免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三:
(1)17、18世纪,英国“海外事业”的“竞争者”主要是哪些国家?“竞争”结果如何?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4分)
(2)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何联系?指出三者对英国的共同影响。(6分)
平山中学2016年春季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科试卷
参考答案
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总分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C C B B D C C C A B C D C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B B C A B C A B C A B C C B
二、非选择题(共3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8 分;第33题10分,共40分)
31、(1)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具有封闭性、落后性、分散性、脆弱性等。(答出其中3点给3分)
(2)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风调雨顺,没有天灾的危害;社会安定,没有战乱的破
坏;吏治清明,没有苛政的干扰。(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3)社会问题:土地兼并(1分) 措施:均田、限田(2分)
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存在;小农经济的脆弱性。(答
出其中2点给4分)
32、(1)状况:丝绸是重要的出口产品,远销欧洲。(2分)
意义:汉朝获得了“丝国”的称号;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4分)
(2)途径:海路贸易(2分)
国际因素: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国家对外殖民扩张(4分);
(3)变化:传统的小农经济受到严重冲击,逐步瓦解。(2分)
原因:外国商品大量涌入(商品倾销);掠夺原料。(2分)
影响: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2分)
33、(1)国家:荷兰和法国。(2分)结果:英国击败荷兰和法国,确立海上霸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2分)
(2)联系:殖民扩张与掠夺为工业革命兴起提供资金和市场条件:资产阶级代议制为工业革命提供政治保障。(4分) 影响:促进英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2分)
班级 姓名 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