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期中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期中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9 17:2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期中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真正美丽的生命执着地追求着真善美。它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更不会让自己美丽的底色染上尘污。除非用烈火将其燃为灰jìn,使之化为尘埃。否则,美丽的生命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永远百折不回、乐观坚强地奔向大海,直到最后一滴。有时,它还未及瞥一眼那夜幕下美丽灿烂的星海沧穹,未及静静地谛听一声那宇宙深处的清纯之音,它就已被意想不到的庸俗与险恶毁得千疮百孔,奄奄一息了。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灰jìn( )   清澈( )   谛听( )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3.“趋炎附势”中“炎”的意思是   ;“百折不回”中“折”的意思是   。
4.选文主要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写在竹简和木片上的文字,有600公斤重。
B、这本书已经出版好几年了,所以作者最近作了较大的修改。
C、 到目前为止,全国有百分之八十的锅炉使用了有效的消烟除尘装置和其他简易措施。
D、正在研究课程改革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梅其春教授认为,随着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生物学作为大学必修课是一种趋势。
6.体味下段文字的特点,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
在春天的原野,我们默默地祝愿生命与永恒。那云朵的洁白,是我们真挚的过去; , ;那空气里激荡着的,是我们露珠般闪烁的笑声
7.名著阅读。
“不,你得留下!我发誓你得留下——我会信守这个誓言。”
“告诉你我必须得走!”我反驳道,产生了某种强烈的激情,“你以为我能留下来,而在你面前什么也不是吗?你以为我是一个机器人?是一台没有感情的机器?能够容忍自己嘴里的一口面包被夺走,让自己的一滴生命之水从杯里溢出?你以为,由于我贫穷无名,相貌平平,地位低微,我就没有灵魂、缺乏感情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并不比你的差,我的感情并不比你的少!假如上帝赐予了我一些美貌和足够的财富,我就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此刻不是通过习俗和传统的东西和你谈话,甚至也不是通过人的肉体,而是通过我的灵魂在和你的灵魂说话。仿佛咱们两个都走过了墓穴,平等地站在上帝的脚旁——因为咱们本来就是平等的!”
(1)文段中加点的“我”是指________(人名),说这段话时“我”在________庄园做家庭教师。
(2)结合情节,说说引起这次对话的导火索是什么?
8.古诗文背诵。
(1)何当共剪西窗烛, 。
(2)采菊东篱下, 。
(3) ,阴阳割昏晓。
(4) ,山岛竦峙。
(5) ,君子好逑。
(6)沉舟侧畔千帆过, 。
(7)人有悲欢离合, 。
(8) ,奉命于危难之间。
(9)而或长烟空, , , , ,此乐何极!
9.综合性学习
本报讯 (记者 林剑波 刘益清 何金)13日晚,由文化部、省政府、泉州市政府联合主办的东亚文化之都·2024泉州活动年在泉州开幕。文化部副部长丁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书磊,副省长李红,老同志何少川以及来自韩国光州、日本横滨的代表团等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上,来自泉州、光州和横滨的艺术家现场献上了一场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精彩文艺演出。接下来,还将举行古城文化复兴计划——泉州西街系列活动、东亚文化之都建设论坛、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论坛等活动。
  据悉,今年泉州将以“古城—古港—新区—全域联动”文化项目为核心,开展系列活动,展示东亚文化之都魅力。
(1)请给本则新闻拟道标题。(不超过15各字)
(2)泉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在开幕式上,请你向大家推荐一些富有浓郁泉州地方特色的精彩文艺形式。
(3)请你为市旅游局提一条建议,怎样充分利用这个契机,积极打造“文化泉州”旅游品牌,让更多的人了解泉州,愿意来泉州旅游
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睛。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10.下面对这首司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是宋代词人陈与义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的。此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
B.这首词的上片写词人在往昔岁月中沉湎于午桥宴饮,流连于洛城繁华,昼夜游乐,豪情不再。
C.下片中“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一句表现了词人对世事沧桑的感喟:经历国破家亡的流离之苦,看破尔虞我诈的宦海沉浮……
D.“古今多少事,渔唱起更”一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之中。将沉挚的悲感化为旷达的襟怀。
11.这首词的上下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分别是 和 ,全词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与人书(六)①
顾炎武
生平所见之友,以穷以老而遂于衰颓者,十居七八。赤豹②,君子也,久居江东,得无有陨获③之叹乎?昔在泽州,得拙诗,深有所感,复书曰:“老则息矣,能无倦哉?”此言非也。夫子“归与归与”④,未尝一日忘天下也。故君子之学,死而后已。
[注释]①选自《亭林文集》。《与人书》是一组顾炎武与友人讨论治学方法、文学、历史等的学术短札。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②赤豹:顾炎武的朋友史可程,字赤豹。③陨获:文中指丧失志气。④归与归与:回去吧回去吧。这是孔子周游列国,晚年时想回去讲学的感叹。
【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复书曰    
②未尝一日忘天下也    
③媵人持汤沃灌    
13、小嘉与小舟在理解《与人书》中“拙诗”一词时有了困惑,请你参与讨论。
小嘉:“得拙诗”的意思是“赤豹读了一首拙劣的诗”。
小舟,我感觉不对,“拙诗”在这里不应该这样理解。
你:是的,“拙诗”不是指“拙劣的诗”,理由是    。
14、[甲][乙]两文主旨都是劝学,两文劝说方式各有特点,请简要分析。
15、文化需要传承,读了[甲][乙]两文,你汲取了那些关于学习的有益启示?请结合文本内容和自身体验,谈谈你的阅读感悟。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探秘乐山大佛
  ①古代的乐山是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地凶猛,舟楫至此往往被颠覆,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度众生而发起,召集人力、物力修凿乐山大佛。
  ②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③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④大佛顶上共有螺髻1021个,这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单块螺髻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砂浆粘接。螺髻表面抹灰两层,内层为石灰。
  ⑤大佛的耳朵是木质的。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维修工人从中掏出许多破碎物,细看乃腐朽了的木泥。这证实了南宋范成大在《吴船录》中的记载“极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木为之”。由此可知,内侧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不过,这是唐代贞元十九年竣工时就是如此,还是后人维修时用这种工艺修补,已不可考证。
  ⑥乐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佛像不致为雨水侵蚀。清代诗人王士祯有咏乐山大佛诗“泉从古佛髻中流”。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衣领和衣纹皱褶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两侧排解的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长9.15米、宽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这些巧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⑦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洞里面装着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据说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从大佛膝、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宋代重建之,称为“天宁阁”,后遭毁。维修者将重建天宁阁的记事残碑移到海师洞里保存,可惜于“文革”被毁。
16.本文第①段有何作用
17.本文围绕“乐山大佛”哪些方面展开说明
18.文中画线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19.大佛的排水系统的巧妙体现在哪些方面
20.本文③-⑦段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请简要地分析一下。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听梆声的地方
迟子建
①乌镇是一枝莲,东栅、西栅、南栅、北栅是它张开的花瓣。东栅因为天光和烟火气盛,这片花瓣在我眼里是银粉色的。西栅呢,它被不绝的流水环绕着,那层层叠叠的楼台水阁,迷宫似的灰街长巷,也就有了舟楫的气象,似乎你轻轻一推,它们就会起航。这片轻灵的花瓣,就是烛白色的了。
②来乌镇的,不仅仅是人,还有白鹭、云朵、晨雾。与它们比起来,倚赖车船出行的人,是多么的被动啊。白鹭来,乘着清风,扇动着丝绸一样的翅膀,倏忽间就翩然而至了;云朵呢,如果它们思念身下这片枕河入梦的人家了,从天宇的某个角落出发,且歌且舞,飘飘洒洒,也是说到就到了。比起白鹭和云朵,晨雾不是远客,它们就栖息在乌镇纵横交织的水泽深处。只要它起了顽皮,就一哄而起,缚住太阳,把人间幻化为海市蜃楼,霸气十足地做这世界早晨的皇帝。
③我在乌镇,住在西栅。西栅由十二座小岛组成,所以进出西栅,须乘坐渡船。到乌镇时已是晚上九点,江南的雨淅淅沥沥下着,好像乌镇这个素服女子忙活了一天,正在做安寝前的沐浴。从西栅的码头登船,去通安客栈,大约一刻钟。西栅的渡船是我喜欢的那种,带篷的木船,梭形,人工摇橹,至多坐六人,既不像大船那样笨拙少情调,又不像只能容一两个人坐的小舟,在水波上活跃得像条鱼一样,让人心生不安。船家是个女子,乌镇人对她们有个亲切的称谓:船娘。而我觉得,女子的性情,最适合在西栅摆渡。因为这儿不是荒凉的海域,需要顶天立地的男人披荆斩棘。西栅是一个宁静的港湾,是个听桨声的地方,由性情多温婉的女子做“掌门人”,再妥帖不过了。
④船娘戴着斗笠,不紧不慢地摇着橹。虽然落着雨,但岸上投下的灯影,依然盛开在河面上。没有月亮的夜晚,那一团团湿漉漉的橘黄的灯影,看上去像是月亮生出的金发婴孩,是那么鲜润明媚。带着一身的水汽,船停靠在客栈的码头上了。简单吃了点东西,洗漱后躺下,已是深夜了。
⑤来乌镇的次日,是茅盾文学奖颁奖的日子。我醒来的时候,西栅还没醒,因为它被浓雾包裹着,所以到了天亮的时辰,它却亮不起来。早饭后,我出了客栈散步。上了一座灰白的石拱桥,站在桥上,只见河两岸的房屋,好像晾晒着一匹匹白色的丝绸,被雾气紧紧缠绕。你想看远一点的河道,看不清楚;想看近处房屋的飞檐,也是看不清楚的。雾中的西栅,也就有了如梦似幻的感觉。上午十点多,雾小了,雨又来了,所以那个白天的太阳,和那个夜晚的月亮,是逃跑的新娘,芳踪难觅。如果说乌镇是一朵静静的莲的话,那么茅盾文学奖的颁奖典礼在我眼里就是昙花。那个夜晚的颁奖盛典结束后,第二天,与会人员纷纷离去了。客栈的小码头忙碌起来,船娘忙碌起来,被桨搅起的水波,也忙碌起来了。
⑥我也乘渡船出去,但奔赴的不是飞机场,而是东栅。太阳终于露出了芳容,天地间变得亮堂起来了。东栅游人如织,每一座石桥,每一条小巷,每一座古老的楼牌下,都有驻足观望和拍照的人。导游带着我们,先是参观了一个专门展览雕花木床的博物馆,然后去了乌镇名酒、从清朝就开张了的三白酒的酿造地。在乌镇这样的水乡,如果没有酒,老百姓的日子,无疑是少了魂儿。
⑦从东栅回来,小憩片刻,导游又带着我们游西栅。看了白莲塔、通济桥和仁济桥所形成的著名的“桥里桥”景观、蚕丝厂以及酱坊。西栅最有趣的景观,是三寸金莲馆。那里展览的,是历朝历代形形色色的小鞋。那些小巧玲珑的鞋子,多有斑斓刺绣,花色妖娆,可我却看不出丝毫的美来,因为它们是女人的脚镣啊。
⑧游过西栅,天色已昏。我们就近在一处临河的餐馆吃晚饭。回到客栈,清理完旅行箱,想想明天就要离开西栅了,心中似乎还有什么割舍不下的。我独自出了门,看夜下的西栅。
⑨石板路上,几乎看不见行人了。西栅静起来,而另一种光明,却升起来。点缀着夜晚的灯光,以乳黄为主,但也有幽蓝的光带,裹着石桥,使桥有了闪电的气象。那一盏盏古朴的风灯,在苍灰的屋檐下,随着晚风轻轻摇荡,像恋人温柔的眼。我走进一条深巷,周围竟一个人都不见,那一座座阒然无声的深宅大院,使我怀疑里面居住的不是人,而是神灵。我有些害怕,连忙回到离出发点不远的放生桥那儿,桥下有一个小酒吧,还有零星的顾客。我跨上桥,刚好看见有一只载客的船从远处荡来。我听见客人在问:“岸上是什么树呀?”船娘答:“香樟树。”之后再无人语,有的只是水声。我看着这只船渐渐接近石桥,然后鱼似的从桥下跃过,不见了踪影。正当我要走下石桥的时候,一阵梆声石破天惊地响起,这是打更的人在报时了。打更的人穿行在哪一条巷子,我并不知晓。但这寂寥而空灵的梆声,与教堂的钟声一样,让我身心顿时为之一爽。是啊,这禅意深厚的梆声让我明白,所有的盛典和荣耀,不过是一季的盛花,会转瞬间化为流水。那些相识的和不相识的人,包括我自己,不过是这世界的过客而已。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不会在脱离了灯火璀璨、人语喧嚣的环境后,惧怕一个人走夜路。这复古的梆声,让西栅的夜,白了。
(选自《青年文摘》,有改动)
21.“比起白鹭和云朵,晨雾不是远客,它们就栖息在乌镇纵横交织的水泽深处”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2.文章第②段为什么要集中笔墨描写白鹭、云朵与晨雾?
23.作者在文章第③段为什么要提及“船娘”?
24.作者为了充分体现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围绕西栅主要写了哪四幅图景?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5.有人认为,文章的标题是“听梆声的地方”,就应该将笔墨重点放在“梆声”特点和“地方”特色的描写上,而此文用墨如泼地描写其他图景是没有必要的,你的观点如何?为什么?
26.文末说“这复古的梆声,让西栅的夜,白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

三、写作
27.每个人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为有我,亲情多了一丝温暖,友情多了一份关爱,旅途多了一处风景……请以“因为有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文体规范;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
1、烬 chè dì 2.沧穹---苍穹 3.指权势 弯;弯曲 4.比喻 拟人 5.D 6.符合题意即可,如“那湖水的丰盈,是我们蓄满的深情”等。 7.(1)简·爱 桑菲尔德(2)简·爱发现罗切(彻)斯特有(疯)妻子8..(1)却话巴山夜雨时(2)悠然见南山(3)造化钟神秀(4)水何澹澹(5)窈窕淑女(6)病树前头万木春 (7)月有阴晴圆缺 (8)受任于败军之际 (9)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9.(1)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活动年开幕
(2)踩高跷、大鼓吹、南音、提线木偶、啪胸舞、高甲戏等(答出一种得一分,至少答两种) (3)围绕“文化泉州”建议合理,表述条理即可
10、D
11、记叙和议论(抒情) 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
12、①书信;②没有曾经;③热水。
13、史可程读的是顾炎武的诗。是顾炎武自谦的说法,就是让大家看自己的诗的时候,说自己的诗不太好。
14、[甲]顾炎武用孔子晚年不忘学习的例子,来劝说人们来劝说人年龄大了也需要不断地学习。【乙】宋濂则直接从自身学习经历说起,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学习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刻苦读书。
15、人要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要勤奋、刻苦、专注。
16.本段介绍了建造乐山大佛的缘由,引出说明对象——乐山大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7.文章从乐山大佛的建造历史,佛像整体构造,还有排水系统,胸部的藏脏洞等几个方面来展开说明。
18.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乐山大佛的规模之大,使文章内容更加准确具体,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
19.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佛头部的螺髻中,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衣领和衣纹皱褶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两侧排解的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左右相通洞穴。这些巧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
20.采用了由整体到局部的空间顺序,先介绍大佛的整体规模,再从顶上的螺髻、耳朵、排水系统和藏脏洞这几个方面从局部进行说明。
21运用拟人手法,生动活泼地表现晨雾一哄而起、笼罩一切的景象。
22.作者写白鹭、云朵与晨雾,是为了渲染乌镇“如梦似幻”的神秘的气氛。
23用船娘来衬托乌镇的宁静和温婉多情。
24.乌镇全景→西栅行船→石桥观雾→西栅梆声
25.大有必要,因为前文写乌镇的全景、写西栅的其他图景,给整个乌镇特别是西栅点染了一种宁静、古朴、空灵的特点,这样,层层铺垫,推出梆声,梆声的出现就显得自然而不突兀,相反更加凸显了西栅宁静、古朴、空灵的特点。
26.(1)喻指感悟到人生的意义,内心亮堂起来。(2)表达返朴归真、追求淡泊宁静的思想感情。
27、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