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
第10课《获得教养的途径》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黄昏来临,我清晰地听到了芦苇拔节的噼啪声,听到了啾啾的鸟鸣、阵阵的蛙叫。一阵微风吹过,芦花曼舞着,苇叶________。这一切,都像在对我窃窃私语,令我________。再看映红西天的晚霞,透过密密的苇叶,洒下点点金辉,就像________。于是我便在这梦境中恍恍惚惚……恍惚中,我忽而感到,我原来是大自然中的一株芦苇,是________——我的心灵便在这里栖息了。
①随风轻扬
②沙沙低吟
③久久驻足,侧耳静听,独自激动不已
④激动不已,侧耳静听,独自久久驻足
⑤美妙的仙境
⑥神秘的梦境
⑦携芦花轻舞的那一丝微风
⑧随风儿飘舞的那一片芦花
A.①③⑤⑧ B.②④⑥⑦
C.①④⑤⑦ D.②③⑥⑧
答案:D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前后语意、音节、色彩等方面的衔接。第一空根据前一句“芦花曼舞”的拟人手法以及后一句的“这一切,都像在对我窃窃私语”可知,应选描写声响方面的词语,所以应填②;第二空依据事理逻辑关系可知,应先驻足,再静听,最后感动,所以应填③;第三空依据后一句“这梦境”可知,应填⑥;整个文段描写的主要对象为芦苇,所以将人拟为芦花更符合整个文段的意境,故第四空应填⑧。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日本内阁府近日发布一项灾区重建的重要方案,打算用3~5年时间彻底处理灾区的所有废墟和海啸所产生的垃圾。
B.欧盟13日宣布,对宝洁和联合利华处以总额近3.2亿欧元的罚款,以惩处这两家日用消费品巨头操控家用洗衣粉。
C.奥巴马称,他将力图以控制国内开支、节省国防预算、减少过度医疗保障开支和改革税收制度的方式降低赤字水平。
D.菲律宾外交部发表声明,警告菲律宾公民切勿到中国旅游或出差,携带任何违禁药品,否则将可能遭受严重惩罚。
答案:C
解析:A项,搭配不当,“处理”“废墟”不搭配,可将“处理”改为“清理”;B项,成分残缺,在“家用洗衣粉”后添加“价格”;D项,语意不明,应将“切勿”调到“携带”之前。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南沙,山水相接,气象万千,既有浩瀚的零丁洋、狮子洋,又有精致的小桥流水人家。
B.河南的刘倩同学给校园话题来信,说自己的父母天天把别的孩子挂在嘴边,就是视而不见自己的优点。
C.学生不要盲目做题,一定要先领会“学法”,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D.王晓同学参加了2012年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究竟是选择上清华大学还是选择上复旦大学,他还是显得有些首鼠两端。
答案:B
解析:“视而不见”后不能直接带宾语。
4.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僵死 书藉 性灵 望洋兴叹 B.停歇 时髦 消磨 生气篷勃
C.鲜活 消遣 斑澜 不计其数 D.领略 丰盈 魅力 无足轻重
答案:D
解析:A项,书籍;B项,生气蓬勃;C项,斑斓。
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书籍 狼藉 慰藉 籍贯 B.痴迷 炽热 奢侈 斥责
C.戕害 铿锵 踉跄 唱腔 D.斑斓 波澜 褴褛 贪婪
答案:D
解析:A项,分别读作jí、jí、jiè、jí;B项,分别读作chī、chì、chǐ、chì;C项,分别读作qiānɡ、qiānɡ、qiànɡ、qiānɡ;D项,均读lán。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在语文教学的问题上,叶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B.当多数缺少天赋的人将自己的阅读能力很快就只用来读报上的新闻或商业版时,少数人仍然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因为它们古时候都曾经是富有魔力的符箓和咒语)。
C.我家阳台上种有迎春、石榴、木桃、月季……等,花开不断。
D.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答案:B
解析:A项,句号应放在引号外面;C项,省略号和“等”不能并用,二者删去其一;D项,分号应改为冒号。
7.给下面一段文字的结尾选择一个恰当的句子( )
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取得非凡成就的人, 。
A.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都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B.往往是固然最有才能,但首先最能耐得住寂寞的人
C.往往倒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D.往往是那些首先具有才能,其次还耐得住寂寞的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本语段的题旨是取得成就要耐得住寂寞。A项把“才能”与“耐得住寂寞”并列,未能突出本语段强调的重点。C项内容不够合理,为了突出“耐得住寂寞”而否认了“才能”的作用。D项把“耐得住寂寞”放在第二位,未能突出本语段的中心。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篮球运动员姚明在美国NBA赛场上出色的表现已成为年轻人的美谈,大家弹冠相庆,希望他能再接再厉。
B.获得十佳运动员称号的罗雪娟,从领导手上接过奖牌,热泪盈眶,对着台下付之一笑,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C.在中韩比赛场——贺龙体育场,韩方队员有说有笑,而国奥队员则噤若寒蝉,全没了在国人面前的趾高气扬、盛气凌人。
D.去年广州某山庄举办了国画大师徐悲鸿画展,廖静文女士主持了开幕式,她敝帚自珍地向观众一一介绍了展馆内的画作。
答案:C
解析:C项,“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A项,“弹冠相庆”是贬义词。B项,“付之一笑”形容不值得理会,不当一回事。应改为“报之一笑”。D项,“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非常珍惜。不能以此来形容大师的画作。
9.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初步统计,目前社会上已有近20%左右的人将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B.《DA师》的创作者构建起一支理想中的军队,因而建立了军事探讨与艺术创作的一个平台。
C.中学生写作文,要留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D.这套网上航班查询系统和民航总局计算机订座系统相连,具有及时、准确、信息全面等特点。
答案:D
解析:A项,“近”和“左右”重复;B项,“因而”一词删去;C项,“切忌”“不要”删去任一词。
10.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 ,生存于永恒之中。
(2)如果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2003年的改革进军号的最强音的话,那么,2010年的最强音,就应该是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了。
(3)有 的人不会在别人需要宁静时旁若无人地喧哗。
A.共鸣 和谐 修养 B.共振 协调 教养
C.共鸣 协调 修养 D.共振 和谐 教养
答案:D
解析:共鸣:①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②由别人的某种情绪引起的相同的情绪。共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的现象。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协调:①配合得适当;②使配合得适当。修养:本文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教养: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
11.选出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 )
A.幻象 凤魔 时候 视而不见 B.消谴 戕害 慰籍 望洋兴叹
C.恢弘 班斓 共鸣 举一反三 D.痴迷 闲瑕 时髦 气象万千
答案:B
解析:B项,“谴”应为“遣”,“籍”应为“藉”。A项,“凤”应为“风”;C项,“班”应为“斑”;D项,“瑕”应为“暇”。
12、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狭隘 锦缎 舟楫 传道授业 B、共震 共鸣 骐骥 青出于蓝
C、幻像 拓展 庸谷 锲而不舍 D、无赋 暇想 晗彰 再接再砺
答案:A
解析:B、共振 C、幻象 D、遐想。
1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在总统选举投票现场门外, 着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这些记者都在等待接受“缉查犬”的检查,以探明是否携带武器。
(2)你读了多少书,是把书读死了还是读活了,略略交谈几句,别人就知道了你的 。
(3)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真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 。
A、聚集 品位 赞扬 B、云集 品位 赞叹
C、云集 品味 赞叹 D、聚集 品味 赞扬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区分和使用近义词与同音词的能力。“云集”比喻许多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1)句说的是记者,显然应用“云集”。故可排除A、D项。“品味”为“尝试滋味;品尝”意,动词。而“品位”为“素质”意,名词。(2)句选“品位”得当。“赞扬”有“称赞”和“表扬”的意思;而“赞叹”只有“称赞”之意。对于曹操四言诗、陶渊明田园诗等古代的文学艺术作品,我们只能“称赞”而无法“表扬”,所以(3)句用“赞叹”贴切。
14、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他从外国冒险家手里接过极少的钱财,让他们把难于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运走。
B、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泄也只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
C、国家队的几位表现出色的小将,被誉为中国足坛的明日黄花。
D、他们二人虽有些私怨,但在工作中从不勾心斗角,而是愉快地合作。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明日黄花”比喻过了时的事物。用在此处不当。
15、下列句内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从/而师之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答案:B
解析: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16、下列对作家作口的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但丁是法国著名诗人,他的代表作《神曲》描写的是
B、赫尔曼·黑塞是一位伟大的作家,生于德国,后加入瑞士籍,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荒原狼》《艰难时世》等。
C、韩愈字退之,号昌黎,是唐朝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提倡者,文籍的号命名为《韩昌黎集》。
D、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今有《荀子》一书,是荀子及其门人的著作辑录。
答案:B
解析:A、但于是意大利人。B、《艰难时世》是英国作家独更斯的作品。C、昌黎是韩愈的籍贯。
1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吾尝跂而望矣
B、箕答运于渤海之尾
C、衣水犀之甲者
D、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
答案:C
解析:A、名词作状语;B、名词作状语;C、名词作动词;D、名词作状语
18、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吾尝终日而思矣 B、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C、登高而招 D、顺风而呼
答案:B
解析: B、表转折关系;ACD表修饰关系。
19、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A、我曾经整天地思考,却比不上短时间内学习收获大。
B、我曾经整天地独立思考,却比不上短时间向他人学习收获大。
C、我曾经一天到晚不停地学习,却比不上短时间内学习收获大。
D、我曾经整天地思考,却不如一会儿向别人学,一会儿自己思考收获大。
答案:B
解析: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尤其是重点实词、虚词和词类活用等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力求使整个句子通顺合理,达到“信、达、雅”标准。
20. 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①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C.①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②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文言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A项,两句都是定语后置句;①“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应为“十二金人”,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应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C项,两句都是状语后置句;①“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和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两句中都有“于”,这是状语后置的标志。D项,两句都是判断句,句中都是“……也”表判断。B项,前一句“为”表被动。
二、阅读理解
获得教养的途径
[瑞士]赫尔曼·黑塞
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对“教养”(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在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熟悉和掌握各国作家与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不用说整个人类的文学了。然而,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为着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读书决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每一年,我们都看见成千上万的儿童走进学校,开始学写字母,拼读音节。我们总发现多数儿童很快就把会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有少数儿童才年复一年,十年又十年地对学校给予自己的这把金钥匙感到惊讶和痴迷,并不断加以使用。他们为新学会的字母而骄傲,继而又克服困难,读懂一句诗或一句格言,又读懂第一则故事,第一篇童话。当多数缺少天赋的人将自己的阅读能力很快就只用来读报上的新闻或商业版时,少数人仍然迷恋于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因为它们古时候都曾经是富有魔力的符箓和咒语)。这少数人就将成为读书家。他们儿时便在课本里发现了诗和故事,但在学会阅读技巧之后并不背弃它们,而是继续深入书的世界,一步一步地去发现这个世界是何等广大恢宏,何等气象万千和令人幸福神往!最初,他们把这个世界当成一所小小的美丽幼儿园,园内有种着郁金香的花坛和金鱼池;后来,幼儿园变成了城里的大公园,变成了城市和国家,变成了一个洲乃至全世界,变成了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永远以新的魅力吸引着他们,永远放射着异彩。昨天的花园、公园或原始密林,今天或明天将变为一座庙堂,一座有着无数殿宇和院落的庙堂;一切民族和时代的精神都聚集其中,都等待着新的召唤和复苏。对于每一位真正的阅读者来说,这无尽的书籍世界都会是不同的样子,每一个人还将在其中寻觅并且体验到他自己。这个从童话和印地安人故事出发,继续摸索着走向莎士比亚和但丁;那个从课本里第一篇描写星空的短文开始,走向开普勒或者爱因斯坦……通过原始密林的路有成千上万条,要达到的目的也有成千上万个,可没有一个是最后的终点,在眼前的终点后面,又将展现出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
这儿还根本未考虑世上的书籍在不断地增多!不,每一个真正的读书家都能将现有的宝藏再研究苦读几十年或几百年,并为之欣悦不已,即使世界上不再增加任何一本书。我们每学会一种新的语言,都会增长新的体验——而世界上的语言何其多啊!……可就算一个读者不再学任何新的语言,甚至不再去接触他以前不知道的作品,他仍然可以将他的阅读无休止地进行下去,使之更精、更深。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我年轻时初次读歌德的《亲和力》,只是似懂非懂,现在我大约第五次重读它了,它完全成了另一本书!这类经验的神秘和伟大之处在于:我们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部作品和每一个思想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看出它全部的美和魅力正是基于这种独特性和个性,——与此同时,我们却相信自己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世界各民族的成千上万种声音都追求同一个目标,都以不同的名称呼唤着同一些神灵,怀着同一些梦想,忍受着同样的痛苦。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看见那由千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
21.作者说“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你认为这两句话矛盾吗 为什么
答案:不矛盾。①教养不追求具体的目的是指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这只是生存的手段,而教养是生存的境界。因此真正的教养是不追求这种带有功利性的目的的;②教养追求的对“精神和心灵的完善”是指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它不存在功利的企图,而是为了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的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因此,这两句话不矛盾。
解析:做这类题目,就是正确理解两句所蕴含的意义,首先应明确两个句子文中的位置,根据文体特征,抓住关键字词句来了解文章大意,其次答题时应表明自己的态度。
22.作者认为,少数人成为读书家需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答案:①学写字母,拼读音节;②读懂一句诗或一句格言,读懂第一则故事,第一篇童话;③迷恋于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最终成为读书家。
解析:应整体阅读,整体把握(研究标题、开头、结尾、提炼主旨);审准要求,筛选关键信息(筛选关键词、句,整合信息)“读书家需要经历的阶段”;借助分层,圈画中心句、概括句(借助句子位置,分析作用);运用求同思维归纳(摘取关键词,流畅表达)。
23.作者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途径,请你根据文意,简要谈谈如何读书才能获得真正的教养。
答案:①要读世界文学中的杰作,并掌握其中的巨大财富,以使我们的人生变得充实、高尚和有意义;②要利用阅读深入书中那个令人幸福神往的世界,并不断寻觅和体验自己;③要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进而发现作品的独特性和个性,并最终发现其中的共性。
解析:这类题型必须立足文本,抓住关键“如何读书才能获得真正的教养”,根据平时掌握的知识(与题目相关的知识、对相关问题的普遍认识等等),联系作品中的某些方面内容,详作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语言文字运用:
24.阅读下面的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全句协调连贯。(可适当删减文字,不得改变语意)
为加快传播速度、增强时效性,①承载容量得以加大、前沿性得以提升,②发行量得以逐步扩大、规模效益得以提高,本刊决定从2004年起改为半月刊。
①改为: ②改为:
答案:加大承载容量、提升前沿性|逐步扩大发行量、提高规模效益
解析:要使全句协调连贯,关键在于调整语序,将语句改变成动宾短语式结构便可。
25. 仔细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答题。
(1) 漫画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答案:这幅漫画讽刺了学科歧视(学科瘸腿)的现象;
(2)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写一则短评,50字以内。
答案:长期下去将导致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下降,对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必须捍卫语文学科的地位。
解析:本题是图文转换题。做这类题时,首先明白图画内容,要注意采用从上到下的顺序,有什么东西,写着什么字,或什么人在做什么。漫画上有三个人物形象,一个健全人质疑被录取之人,被录取之人,一腿粗(英语)一腿细(语文),拄着拐杖。录取方回答“我们考英语不考语文,英语更重要。”接着理解漫画的寓意,录取方录取了一个残疾人即英语好而语文不好的人,却不录取健全人,讽刺的社会学科歧视(学科瘸腿)的现象现象,比较明显。最后针对歧视语文这一现象发表看法,如此种做法会带来的危害,发出呼吁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9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