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6课《江南的冬景》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各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脂粉 主旨 指骨 脂肪
B.曲高和寡 和暖 和面 和弄
C.停泊 湖泊 船舶 铂金
D.阿谀奉承 丰腴 瘐毙 须臾
答案:B
解析:A.zhī、zhǐ、zhǐ、zhī。B.hè、hé、huó、huò。C.bó、pō、bó、bó。D.yú、yú、yǔ、yú。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摹本 顶礼膜拜 模板 秣马厉兵
B.嬗变 赡养父母 栅篱 扇动翅膀
C.舟楫 岌岌可危 诘难 即景生情
D.道行 横征暴敛 衡量 持之以恒
答案:D
解析:A秣读mò,其余为mó;B栅读zhà,其余为shàn;C诘读jié,其余为jí。
3.下文选自《江南的冬景》,横线上依次选填诗句恰当的一组是( )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②“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③“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④“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②①④ D.②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实际考查衔接题,要根据已知句子的提示作用,去选择空白处的句子,根据已知推测未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觉得江南冬景抵得过北方夏夜,是很可爱的,但对北方的冬天生活也是很欣赏的。
B.文章先总写江南冬景的可爱,后分写冬景的不同情形,文字清新,笔法细腻,富有文采。
C.第七段描写了冬天微雨中如诗如画的农村夜晚情景,突出了江南冬晚的悠闲、静谧。
D.文章第八段引用的四个诗句,按照时间的顺序,写出了不同时段的江南雪景的美丽。
答案:B
解析:B项“先总写……后分写”不恰当,可以说“先侧面?写……?后正面写……”。
5.下列各句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记得,罗曼.罗兰在构思他心目中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形象时,焦燥不安了半年。
B.一切都为雾蔼所取代,我刚才见到的那一场奇异的风景,恍然若一场梦境。
C.罗布淖尔荒原上的大地和天空,浑沌一片,灰濛濛的,……因此,太阳的存在甚至被我们遗忘了。
D.在那眩目的红光中,我看到一些匆匆的背影……
答案:C
解析:“浑”应为“混”,“漾漾”应为“蒙”。A.“燥”应为“躁”;B.“蔼”应为“霭”;D.“眩”应为“炫”
6.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
B.这次巴勒斯坦人士遭暗杀的事件,使得中东和平的前景再一次成为海市蜃楼。
C.美元在外汇市场的疲软走势,使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的欧洲经济雪上加霜。
D.欧洲一些国家从自身利益考虑,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答案:A
解析:A.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这里写记者在伊拉克战场采访,用“火中取栗”不恰当。B.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东西。C.雪上加霜:比喻一再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D.马首是瞻:比喻跟随别人行动或听从别人的指挥。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了更系统地掌握学过的知识,集中一段时间复习是必要的。
B.最近武汉市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服务忌语,此举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C.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起色。
D.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蕴藉的美感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答案:A
解析:B.“推行”“服务忌语”动宾搭配不当;C.表达有歧义;D.句式杂糅,去掉“的危险”。
8.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留恋 流连忘返 厉害 利害得失
B.质疑 不容置疑 符合 随声附合
C.变换 变幻莫测 旁证 旁征博引
D.株连 珠联璧合 大意 微言大义
答案:B
解析:B项“随声附合”的“合”应为“和”。
9.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冒然 和颜悦色 顶礼膜拜 大声疾呼
B.蕴藉 名门旺族 真知灼见 暗然失色
C.熟练 相辅相成 备尝艰辛 以德报怨
D.安详 沧海桑田 人情世故 舔犊情深
答案:C
解析:A冒为贸;B暗为黯;D舔为舐。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伴随着这两次强冷空气和蒙古气旋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北方出现了大范围的大风和沙尘天气,部分地区出现了强沙尘暴。
B.学术领域中的种种问题和弊端产生的原因,主要由于缺少新的更完善的管理办法和体制。这一点,学者们心知肚明.管理部门也决非毫无耳闻。
C.作为“新新书类”,《老徐的博客》已经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书,而是又一块网络世界里的引玉砖,一块博客经济中的试金石。
D.陈水扁发表“终止”国统会的言论,惹怒了布什政府。3月2日,美国白宫发言人就此发表声明,警告陈水扁切忌不要踩踏美国在台海关系问题上划定的红线,信守承诺。
答案:C
解析:A项句式杂糅,“伴随着……“和“在……共同作用下”两种句式取其一即可;B项搭配不当,“新的更完善的管理办法和体制”应该分开来说,即“新的的管理办法和更完善的体制”;D项否定失当,切忌不要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应该去掉一个即可。
1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九溪被杭州人称为“九溪十八涧”,这里山峦起伏,林木茂密,晴天时满目翠微,秀色可餐;若遇阴雨天则云雾缭绕,烟岚飘缈,景色奇佳。
B.整场比赛,主场作战的辽宁队的投手们似乎都未找到感觉,在内线明显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远投三分,但又屡试不爽,最终以87:98输给浙江万马。
C.今晚,俄罗斯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厅内灯火阑珊,中国人民解放军歌舞团在这里为莫斯科市民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演出,在场的观众看得如痴如醉,无不为之倾倒。
D.感谢母校的不情之请,使我有了一个回来看看的机会。十八年来.我时常回忆起在母校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时时会想起那些知识渊博、诲人不倦的师长。
答案:A
解析:B.屡次试验都不错;C.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D.不合情理的请求(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是一张不同一般的弗拉门哥吉他专辑,动听悠扬的旋律,令人振奋的舞蹈般的节
奏,处处 着西班牙特有的狂野气息.使吉普赛民族的豪放特性得到了完美展现。
②课程考核成绩一经评定.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如有特殊情况须更改者,由评定成绩
的教师向教务主管领导 理由,经研究同意后才能更改。
③熊猫如能顺利来台,不但可让台湾民众近距离接触可爱的熊猫,又 不是开启
双方良性互动的另一契机
A.充斥 申述 未尝 B、充溢 申诉 未尝
C.充斥 申诉 何尝 D、充溢 申述 何尝
答案:D
解析:“充”是填充。“充溢”和“充斥”都有“填满”、“装满”的意思。溢是水字旁,充溢又具有洋溢、满溢的意思,就是容器装不下而流出来的意思,一般形容“可流动”的事物,如热情、情绪、思想。充斥显得满荡,一般指固定可感、杂乱无章的事物,作贬义词用。申述 :偏重于日常生活、商务类。申诉 :偏重于法律类。
13.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一篇。文题中的“始得”,就是初识、初游,说“始得”而不说“始游”,表露出作者第一次游赏的欣喜之情,为全文定下了叙事的基调。
B.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从各个角度描写江南的冬天,写自己的切身感受,描绘出一幅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虽然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是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即晴暖温和、情调明朗、优美闲适、和煦温润。
C.《像山那样思考》一文从一声寻常的“狼的嗥叫”写起,联系狼被猎杀的命运以及狼被消灭后留下的生态恶果,分析了狼的嗥叫声中所饱含的生态价值和生命意义,提倡人类应该像山那样思考,处理好人和大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维持生命平衡。
D.在《想北平》里,因为老舍认为自己“不是诗人”,不会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沉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写不出北平的“俊伟”,所以才选择了北平长着酸枣的老城墙、水中的小蝌蚪、苇叶上的嫩蜻蜓、家家院里的草花儿、城外担来的蔬菜和水果等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画面,来抒发自己对北平的怀念之情。
答案:D
解析:老舍并不是做不到,而是他不愿意用通常的方法去写,因为即使用尽了“一切好听好看的字”也难以道尽自己对北平的爱。作者要写出“我的北平”,表达自己对北平无限的眷恋和发自内心的最深沉最真切的热爱之情,是难以用通常的表达方法和词语表达出来的。他选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平民物产,达到了“每一个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个思念中有个北平”,将“我”和“北平”融为一体,真切浓郁的故土情思不言自明。
14.下列各句中,对有关课文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 )
A.《江南的冬景》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新、纯朴,和江南名景的清朗相得益彰。声调平和、叙述节奏徐缓,有利于作者对描写对象进行各角度的反复渲染,实现景物描写的绘画美。
B.《西地平线上》通过对定西高原,罗布淖尔荒原和阿勒泰草原三处观看到的三次落日景象的多地点、多方位、多手法、多角度描写,充分表现了雄阔的境界和深刻的主题,在激发读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时,又给人心灵以洗礼。
C.《前方》一文的立意表面上是写思乡,实际上写的是离家。用思乡的苦反衬离家的痛。
D.《像山那样思考》作者通过对山、狼、鹿、牛、草木之间关系的描写,分析,启示人的尊重自然,从自然的角度思考问题,保持自然的生态的平衡。
答案:C
解析:实际上写的是离家,是对家的追寻。
15.对课文节选语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这也许是狼的嚎叫中隐藏的内涵。(《像山那样思考》)
(作者用委婉含蓄的笔调告诫人们,人生的智慧往往可以从自然中获取启示,狼的嚎叫展示的是生命的一种狂野与活力,这正是现代人所缺乏的。)
B.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最后的常春藤叶》)
(“杰作”在这里不仅因为这片叶子画得逼真,更因为这片叶子给予了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表现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情谊,闪烁着人性美的光辉。)
C.“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江南的冬景》)
(作者没有对雪景作实景的描绘,只是引用了些诗句,在品评诗句的时候写出了雪趣,包含的意蕴十分丰富。)
D.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写下:“相信未来”,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相信未来》)
(这样的诗句,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将现实的残酷、诗人的无助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和理想糅在一起,表达了绝望中诞生的信念,给人强烈的震撼和崇高的悲剧感。)
答案:A
解析:荒野:即人类文明未曾涉足的地方,存在着一种自足的,健康的生态系统,它体现了大自然最本真的特性。“这”指代的是:人类用自己的奋斗换来了和平,但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了长远的危险。荒野中的各种事物都是自由自在生长着的,他们彼此之间都是平等与和谐的。人类只是自然万物生灵中的一种,并没有高高凌驾于其他事物之上的权力。
16.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曹以轩以“前方”为题,表明人永不停歇地行走在通往前方的路上,追求着心灵的归宿,精神的家园。人生是一场苦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在这种挑战命运的征途中得以体现。
B.柳宗元游山水是想聊以忘忧。和《小石潭记》进行大量主观描写不同,《始得西山宴游记》更侧重于客观描写。作者游历西山,表现出偶识西山之喜,沉醉之乐。
C.《江南的冬景》引用诗句,弥补了散文中没有说尽的余意,尚未抒发的情愫,这种避实就虚的写法,使文章在行文上跌宕多姿,沉浸在古典诗句中,将人带进优美的画境里。
D.利奥波德在老狼的眼光中所受到的心灵的触动,是一种思想的觉醒。我们看到作者的悲悯和忧虑,作者告诫人们应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且树立生命平等意识。
答案:B
解析:B《始得西山宴游记》为主观描写,《小石潭记》为客观描写。
1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诗》、《书》、《礼》、《易》、《春秋》、《乐》六种经书,其中《乐》已失传;传,传记,解释六经的著作。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始得西山宴游记》是他的“永州八记”的首篇。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话剧《龙须沟》等,曾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D.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重点写江浙一带冬天的明朗、晴和、充满生机,体现了他的散文美学特征。
答案:C
解析: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题中,《茶馆》是话剧。
18.下列对课文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 长沙》作者毛泽东,全词上片重写景,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湘江秋景图,下片重抒情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
B.《获得教养的途径》作者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文中指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
C.《想北平》作者老舍,文章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北平赤子般的爱,文章采用对比法,将北平与伦敦、巴黎等历史名城对比,进一步突出北平的特点。
D.《江南的冬景》作者郁达夫,用清新舒缓的语言引导我们走进了江南暖冬的优美意境,也采用了对比手法,以北国的冬天与闽粤的冬天对比反衬出江南冬景之明朗可爱。
答案:D
解析: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题中,D项,“反衬”不对。
19.下列说法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食指,原名郭路生,中国现代诗人。《相信未来》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表现了文革结束后一代青年直面现实、憧憬未来的坚定信念,它在人们的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
B.郁达夫热爱江南,在《江南的冬景》中,江南的杂木树林、白雨乌篷都是美的。文中清新舒缓的语言,和作者钟爱的清朗悠闲的江南冬景相得益彰。
C.《始得西山宴游记》第一段中,作者用“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这样短促紧凑的句子表现自己在永州丰富而充满乐趣的闲暇时光。
D.《赤壁赋》中写到的“壬戌之秋”,是古代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指农历十五。
答案:C
解析: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题中,D项,“反衬”不对。
2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 。(《我心归去》)
(2)即使看不到狼的 ,也听不到它的声音,它也暗含在许多小小的事件中。(《像山那样思考》)
(3)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东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 不感到岁时的肃杀, 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江南的冬景》)
A.矫饰 痕迹 尽管/然而 B.掩饰 痕迹 尽管/然而
C.掩饰 踪迹 不但/而且 D.矫饰 踪迹 不但/而且
答案:D
解析:矫饰:故意造作来掩饰。掩饰:使用手法来掩盖(缺点、错误等)。故符合句意的是矫饰。故排除BC。痕迹:某物经过的可觉察的形迹(如船的航迹、足迹线或轮辙) ;踪迹:行动所留下可觉察的形迹。故符合句意的是踪迹。故排除A。所以选D。
二、现代文阅读
1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2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3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也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4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5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21.第一、二两段都没有正面描写“江南的冬景”,作者为什么要写上这些内容?
答案:①为下面正面描写“江南的冬景”作铺垫 ②通过跟“北方的夏夜”“闽粤的冬天”等比较,说明江南的冬天的特别之处(明朗、温暖适宜等特点,并对江南冬景作明确的区域界定)。
解析:解答此题,要先概括出第一、二两段所描写的内容,然后根据所写内容与下文正面描写江南的冬景的关系来简要作答,第一段“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在比较中表现江南的冬天的明朗的特点;第二段“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通过比较表现出江南冬天的温暖适宜的特点。在结构上,从下文所描写的江南的冬景来看,第一、二段内容起着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
22.在第三段,作者是怎样表现“江南的冬景”的自然特征的?
答案:作者运用拟人、引用、夸张等修辞,从植物的角度,描写芦花不败,红叶长存,乌桕着枝,草色不枯等植被现象,表现出江南的冬景不仅“不感肃杀”,而且“含蓄生气”等自然特征。
解析:由题干可知,此题考查描写自然特征所采用的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着第三段具体的语句,分析其采用的手法及表达效果。由关键词“丰腴”“含得住”“养得住”可知,作者将江南人格化,故采用的拟人的手法;“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采用的是引用的手法;“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很明显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可提炼出江南冬景的特点:不仅“不感肃杀”,而且“含蓄生气”。
23.第四段中,在悠闲的江南微雨寒村画面中,作者“添几个喧哗的酒客”是否会破坏这种“悠闲境界”?请简述理由。
答案:不会。因为动可衬静,“喧哗的酒客”可反衬出整体氛围的宁静悠闲;同时,写酒客喧哗,正衬托出人们空闲无事、饮酒取乐的悠闲心境。
解析:此题考查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反衬、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角度分析“喧哗的酒客”对整体氛围和人们悠闲心情的衬托作用。
24.在作者的笔下,江南的冬景有着怎样情调?作者描绘了哪些画面来表现江南冬景的这一情调的?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答案:情调:明朗;画面:曝背谈天图、多彩植物图(植物生机图)、暖冬散步图、微雨闲聚图、美丽雪景图(语意相近即可)
解析:解答此题,可先从文中抓住描写江南冬景的主要语句,用优美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性的描绘画面,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例如,第二段“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可先提炼出“曝背谈天”,根据意境概括为曝背谈天图;第三段,“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可直接提取出“明朗”作为第一问的答案;第5段江南的冬景中,植物生机勃勃,故可概括为多彩植物图;以此类推即可。
25.文中说:“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请结合本文和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合理,表达简洁。
对于这种利欲熏心的人,我以为对症的良药,就只有一服山水自然的清凉散。
答案:参考示例: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以及自然景物对人的影响:能让人胸襟开阔,超越世俗,摆脱功利,旷达洒脱,使人进入一种美好的心灵境界。正因如此,山水自然就是那些利欲熏心者的一服清凉散。在郁达夫眼中,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冬景,能让人与自然合一,忘却得失,不问死生。走进自然,欣赏美景,对人生境界是一种提升。
解析:解答此题,可结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及所给材料来作答。文本中对江南冬景的描写,自然抒写了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之情,这句话中“胸襟洒脱”“ 得失俱亡,死生不问”“ 对症的良药”表现了自然景物对人的影响和改变。所以答题时,可从这些角度组织答案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1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