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下第8章第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单选题
1.影响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水源 B.地形 C.气候 D.土壤
2.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为(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亚热带季风
3.我国在西部的一些地区大力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 )
A.人口稀少,粮食需求量少 B.少数民族同胞擅长植树种草
C.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 D.畜牧业发达,牲畜需要大量的饲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和龙门石窟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莫高窟常年受风沙侵袭导致壁画褪色,龙门石窟常年受雨水侵蚀导致石窟开裂,保护我国文化遗产刻不容缓。读我国两大石窟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相比莫高窟,龙门石窟更容易受到雨水的侵蚀的原因是( )
A.全年降水量较多 B.全年气温较高 C.昼夜温差大 D.纬度位置低
5.保护莫高窟的有效措施是( )
A.搭建防雨棚 B.疏通排水沟 C.建设防沙林 D.保持环境湿润
6.新疆长绒棉享誉全国,棉花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水来浇灌,新疆人民的古老引水工程是( )
A.坎儿井 B.都江堰 C.京杭运河 D.南水北调工程
河西走廊地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沙漠广布,种植业一直分布在灌溉水源相对稳定的狭长地带,大多种植一些耐旱性较强的作物。近年来,随着大中小城市不断崛起,该地种植业结构发生变化,蔬菜、瓜果、花卉等种植规模迅速扩大。下图示意河西走廊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河西走廊沙漠广布,但凭借着较为丰富的灌溉水源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粮仓”。其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
A.青海湖 B.黄河水
C.天山山脉的冰雪融水 D.祁连山脉的冰雪融水
8.该地种植业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源 B.气候 C.土壤 D.市场
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着陆,三名航天员陈东、刘洋、蔡旭哲平安落地。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冬季夜间返回东风着陆场。读东风着陆场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9.结合图可知,东风着陆场位于( )
A.内蒙古自治区、北方地区 B.甘肃省、西北地区
C.内蒙古自治区、西北地区 D.甘肃省、北方地区
10.我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选择在东风着陆场着陆的原因是( )
A.当地是地形平坦的戈壁,降落空间大,安全系数高
B.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农业建设
C.当地降水丰富,有利于降落
D.当地坡陡谷深,人烟稀少
11.按四大地理区域划分西北地区范围包括:
A.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B.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东北
C.新疆、青海、内蒙古 D.新疆、内蒙古和甘肃、宁夏的北部
甘肃省是我国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区域之一,被称为“风光大省”,预计到“十四五”末,甘肃新能源装机将超过8000万千瓦。读西北地区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甘肃省建设风电光伏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A.矿产资源丰富 B.水热条件优越 C.景色优美独特 D.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
13.影响该地区城市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水源 D.交通
14.该地区( )
A.河流多为外流河,水量丰富 B.冬春季节多受寒潮影响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D.民居多为尖顶,便于排水
内蒙古是我国东西距离最长的省区,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很大,森林、草原、荒漠戈壁景观各异。下图为内蒙古地表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及甲乙两地的气候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甲、乙两地的土地利用类型为( )
A.草地、荒漠 B.林地、草地 C.草地、林地 D.戈壁、草地
16.与甲地相比,乙地( )
A.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 B.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多
C.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少 D.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多
17.该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盐碱化 C.土地荒漠化 D.环境污染
受气候变化、过度利用影响,内蒙古部分可利用草原出现不同程度退化的趋势。为保护草原生态,国家累计投入455亿元支持内蒙古10.2亿亩草原“带薪休假”,实施草原补奖政策。结合内蒙古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内蒙古许多草原实施“带薪休假”的主要原因有( )
①乱垦滥伐,土地荒漠化②乳肉制品价格下降③过度放牧,草场退化④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19.图中b地区是内蒙古重要的种植业基地。和图中a、c、d地区相比,该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是( )
A.日照充足 B.水源充足 C.昼夜温差大 D.黑土肥沃
河西走廊自古就是我国的交通要道。图是河西走廊高速公路、铁路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0.河西走廊交通线的总体布局大致为( )
A.放射状 B.条带状 C.网格状 D.团块状
21.西气东输管线经过河西走廊,并给沿线城市供气。对当地的影响有( )
①破坏了局部地表环境②改变了城市形态③方便了石油产品输出④优化了能源结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河西走廊河运不发达,主要是因为当地的河流( )
①水量较小②流程较短③流速较慢④含沙量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暑假张三骑自行车进行了如右图所示线路的旅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张三骑行的起点地形区是( )
A.东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华北平原
24.张三由呼和浩特到乌鲁木齐途中,沿途看到的景观依次是( )
A.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C.荒漠草原——荒漠——草原 D.荒漠草原——草原——森林
25.张三所经过的地区自然景观有明显的东西差异,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类型 D.海拔高度
“茫茫大漠豪无边,孤烟残阳映山岚。声声驼铃诗情醉,一路天籁向天山,”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如图(图中数字为该省区荒漠化土地占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的比例)所示的9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按照荒漠化土地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省区是( )
A.内蒙古、甘、藏、青 B.新、内蒙古、藏、青
C.青、藏、内蒙古、新 D.新、藏、甘、青、陕
27.“沙漠驼铃”是新疆、内蒙古等省区的独特风光,该地区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高峻 B.经济落后 C.人口稀疏 D.距海遥远
读“西北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28.A→B→C植被变化与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
A.荒漠—荒漠草原—草原;纬度因素 B.森林—草原—荒漠;海陆因素
C.荒漠—荒漠草原—草原;地形因素 D.森林—草原—荒漠;纬度因素
29.关于西北地区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多外流河 B.以畜牧业为主 C.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地区 D.气候冷湿
30.读下图,下列关于西北地区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A”大兴安岭以东
B.新疆地形“两盆夹三山”“B”是昆仑山
C.“C”代表内蒙古高原,表面崎岖不平,景观主要为荒漠
D.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D”塔里木盆地,该盆地流淌着我国最大的季节性河流塔里木河
二、填空题
31.西北河流稀少, 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32.中国的西北地区气候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主要表现为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 ,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冬季气温明显 ,夏季气温明显 。
33.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1)畜牧业的发展:贺兰山以东地区降水 , 资源比较丰富,分布有 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等大型优质草场;贺兰山以西地区降水 ,地表多 、 ,但山地降水较多,分布着 。
(2)灌溉农业的分布:西北地区 较少,难以满足衣作物生长的需要,只有在有 、 等水源灌溉的地区,才能发展农业,形成灌溉农业区。
(3)西北地区的一种古老引水工程是 。
34.降水:年降水量从东部的 mm左右,往西减少到 mm,再到 mm以下,并呈现出 的趋势。东部分布着大面积的 ;中部的 形成了大规模的农作区;西部大部分地区降水甚少,多表现为典型的 ,
35.我国西北地区
(1)位置: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 阶梯,大体位于 以西、长城和 --阿尔金山以北
(2)地形:地形以 和 为主,东部主要是 高原,西部高山和 相间分布
(3)气候:这里的降水比较少,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 毫米以下,超过一半的地区年降水量不足 毫米,有的甚至在50毫米以下,是我国 最广的地区
(4)河流:由于气候 ,这里河流稀少,且多为 河流,是我国 的主要分布区
(5)植被:西北地区 和 广布,其中东部 以草原为主,向西逐渐过渡为 和荒漠,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 分布
三、解答题
36.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无论造型、结构,还是材料、功能,都受当地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读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①是北京的传统民居 ,四面有房屋,房屋砖墙较厚,这样有利于冬季防风并起到 作用。
(2)图②民居是 ,主要位于我国的 (地形区)地区。它具有省工、省地、 等优点。
(3)图③民居是 ,易于拆装,搬迁方便,适用于 民族经常搬迁的流动生活。
(4)图④是傣族的传统民居 ,当地的气候环境是 。
(5)我国西北地区屋顶坡度小,甚至完全是平的,主要是因为当地气候 。
3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京新高速(G7)是连接首都北京和新疆乌鲁木齐的高速公路,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交通要道,横贯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穿越近500千米沙漠无人区,是世界上穿越沙漠最长的高速公路,也是连接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的最便捷通道。
材料二京新高速(G7)线路示意图。
(1)京新高速是连接北京和 (省级行政中心)的高速公路,贯穿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 (省级行政区域名称)、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个省级行政区域。
(2)内蒙古段是京新高速最长的一段,该段穿越“塞上江南”——A 平原,该段农业发展的最大限制性条件是 ,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
(3)简述京新高速修建难度大的原因 。
(4)关于京新高速的修建给我国地区发展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可能会诱发沿线地区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
B.减少就业岗位和居民收入
C.会导致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D.促进了沿线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岗位,提高了经济效益
(5)京新高速公路的修建可以缓解下列哪条铁路干线的压力( )
A.京沪线 B.陇海—兰新线 C.京九线 D.京广线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内陆地区,距离海洋较远,降水稀少,干旱是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影响农业的主要因素是水源,农业用水主要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A正确;地形、气候、土壤不是主要自然因素,排除BCD;故选A。
2.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我国西北地区深入内陆,远离海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C正确;排除ABD,故选C。
3.C
【详解】西北地区地处内陆,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新疆的东部和南部降水甚少,吐鲁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5.9毫米,是全国降水最少的地方。新疆西北部因受西风气流的影响,降水略多一些.由于海拔较高和云量较少,本区成为太阳辐射高值区.本区河流稀少,且大多数是内流河。总的来说,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解答:我国的西部地区,分布有大面积的肥美草原,夏秋时节千里绿海,牛羊如云.在本区中部,降水明显减少,但黄河沿岸却形成了大规模的农作区,如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在本区西部,除一部分山地和受西风显著影响的地区外,大多数地方降水甚少,生态环境脆弱,多表现为典型的荒漠景观,地表植被稀疏,或为荒凉的戈壁,或为浩瀚的沙漠,环境一旦受到破坏,难以恢复,为了脆弱的生态环境,我国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故选C。
4.A 5.C
【解析】4.读图可知,莫高窟位于西北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燥,龙门石窟位于季风区,全年降水量较多,更容易受到雨水的侵蚀,A正确;与气温、昼夜温差、纬度位置关系不大,排除BCD,故选A。
5.读题可知,莫高窟常年受风沙侵蚀,因此建设防沙林可以有效阻挡风沙,保护敦煌的壁画,C正确;莫高窟位于西北内陆,降水稀少,搭建防雨棚、疏通排水沟,不能有效保护壁画;保持湿润的环境会加剧壁画的侵蚀,ABD错误,故选C。
6.A
【详解】新疆人民的古老引水工程是坎儿井,该工程解决了当地农业和生活用水问题,“坎儿井” 是从山坡上到田地里挖成一连串的井,再把井底彼此挖通,连成暗沟,将山上融化的雪水和地下水引来浇灌田地,A正确;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排除B;京杭大运河位于我国东部,排除C;我国为缓解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而修建的南水北调工程,解决的是我国的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排除D;故选A。
7.D 8.D
【解析】7.河西走廊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粮仓”,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祁连山脉的冰雪融水。排除ABC,故选D。
8.根据所学的知识,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土地价格、资金、管理)和技术条件(冷藏、保鲜技术、良种、化肥、机械)。由材料可知,近年来,随着大中城市的崛起,该地蔬菜、瓜果、花卉等种植规模迅速扩大,说明了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市场,故D项正确。没有体现出水源、气候和土壤的影响,排除ABC,故选D。
9.C 10.A 11.D
【解析】9.结合图可知,东风着陆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深居内陆,远离海洋的西北地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我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选择在东风着陆场着陆的原因是地处内蒙古高原,其地势平坦、一望无际,是地形平坦的戈壁,降落空间大,且晴天多,能见度高,安全系数高,A正确,排除D;与带动农业建设关系不大,排除B;该地深居内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稀少,排除C;故选A。
11.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一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主要包括的省区有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青海、陕西,故选D。
12.D 13.C 14.B
【解析】12.甘肃省建设风电光伏基地的优势条件是气候干旱、光照强、太阳能资源丰富,冬季时离冬季风近,风能丰富,受矿产资源影响小,与景色无关,故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3.读图可知,该地区位于高山和沙漠之间,沙漠广布、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河流沿岸及山麓地带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分布着较多的绿洲和城市,影响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源,故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4.该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河流多为内流河,汛期集中在夏季,民居屋顶多为平顶;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冬春季节易受寒潮的影响。故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5.D 16.B 17.C
【解析】15.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跨经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省级行政区,由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读图,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部降水较多,草场广布,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甲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最西部,距海较远,降水较少,荒漠戈壁广布,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6.读图,乙地比甲地的等温线弯曲度小,由此可以判断,乙地比甲地的温差小,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乙地比甲地降水多,二者之间的气候差异主要是由海陆位置不同造成的,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7. 图中所示的是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降水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再加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破坏地表植被,使当地土地荒漠化严重,C正确;当地降水稀少,水土流失不严重,A错误;当地虽然会出现土地盐碱化和环境污染,但都不是最主要的生态问题,BD错误。故选C。
18.A 19.B
【解析】18.由题可知,受气候变化、过度利用影响,内蒙古部分可利用草原出现不同程度退化的趋势,所以①乱垦滥伐,土地荒漠化和③过度放牧,草场退化说法正确,②乳肉制品价格下降、④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有可能是影响因素,但在本题中,①和③是主要因素。排除BCD,选A。
19.由图可知,b区域有黄河经过,为河套平原,黄河为河套平原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所以相比于a、c、d三地来说,河套平原水源充足;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不是本题中河套平原种植业的突出发展优势,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排除ACD,选B。
20.B 21.B 22.A
【解析】20.根据图片可知,河西走廊地区的交通线因受地形影响,总体布局为条带状,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1.修建管道需要挖掘地表,会破坏沿线地区地表植被和环境,①正确;管道一般不会经过城市内部,不会改变城市形态,②错误;该管道主要供应天然气,对石油产品输出影响不大,③错误;由于该管道能够为沿线地区提供天然气,有利于优化沿线地区的能源结构,④正确。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2.由于河西走廊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河流补给主要靠冰川融水,河流不仅水量小而且流程短,①②正确;当地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速较快,③错误;含沙量大与河运关系不大,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3.C 24.A 25.B
【解析】23.由图可知,张三骑自行车的线路主要位于西北地区,张三骑行的起点位于西北地区的东北部,该地形区是内蒙古高原,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4.张三由呼和浩特到乌鲁木齐途中,从东到西距离海洋越来越远,受海陆位置的影响,降水逐渐减少,故沿途看到的景观依次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5.张三所经过的地区自然景观有明显的东西差异,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由呼和浩特到乌鲁木齐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导致景观东西差异明显,B正确;纬度位置相差不大,A错误;与地形类型、海拔高度关系不大,CD错误。故选B。
26.B 27.D
【解析】26.按照荒漠化土地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其简称依次是新、内蒙古、藏、青、甘或陇,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7.新疆、内蒙古等省区,地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沙漠广布,D正确;与地势、经济发展、人口分布无关,ABC错误;故选D。
28.B 29.B
【解析】28.从A→B→C,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A处靠近海洋,降水相对较多,植被为森林;B处降水减少,植被为草原;C处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植被为荒漠。这种植被变化主要是受海陆因素影响,而不是纬度因素和地形因素,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9.西北地区因为距海遥远,加上受到山脉的层层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少,比较干旱,适合发展畜牧业,B正确;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内流河,AD错误;西北地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绿洲地区和河流沿岸,C错误。故选B
30.D
【详解】读图可知,位于大兴安岭以东的是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排除A;新疆地形“三山夹两盆”,“B”是天山,排除B;“C”代表内蒙古高原,以高原为主,景观由东到西呈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以草原为主,排除C;D塔里木盆地分布着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该盆地流淌着我国最大的季节性河流--塔里木河,D正确;故选D。
31. 塔里木河 干旱
【详解】西北地区地处内陆,又有山脉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年降水量多在400毫米以下,并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趋势。本区河流稀少,且大多数是内流河。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沿河树木以耐旱的胡杨为主。总的来说,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32. 较大 偏低 偏高
【详解】中国西北地区气候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因为这里远离海洋,大陆性特征明显,比世界上同纬度的其他地区冬季更冷,气温明显偏低,夏季更热,气温明显偏高,有“朝穿皮袄午穿纱”的谚语,故气温的年变化与日变化都较大。
33.(1) 较多 地表水 呼伦贝尔 稀少 戈壁 沙漠 高山草场
(2) 天然降水 河水 地下水
(3)坎儿井
【分析】本大题以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西北地区的畜牧业和农业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
【详解】(1)由于远离海洋,西北地区整体降水较少,且越靠西,降水越少。贺兰山以东降水较多,以西降水较少。因此贺兰山以东有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等优质草原牧场;以西由于降水少,地表多戈壁沙漠,但山地会存在高山牧场。
(2)西北地区由于天然降水很少,所以农作物要引水灌溉,农业多分布在河水和地下水丰富的地区。
(3)西北地区的古老饮水工程为坎儿井,从山地引水经地下暗渠到山脚灌溉农田。
【点睛】西北地区远离海洋,整体降水较少,且越靠西,降水越少。东部为草原牧场,西部为山地牧场。农业需要引水灌溉,西北地区古老饮水工程为坎儿井。
34. 400 200 200 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肥美草原 黄河沿岸 荒漠景观
【详解】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多在400mm以下,从东部的400mm左右,往西减少到200mm,再到200mm以下,并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趋势。东部分布着大面积的肥美草原;中部的黄河沿岸形成了大规模的农作区;西部大部分地区降水甚少,多表现为典型的荒漠景观,本区河流稀少,大多数是内流河,其中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
35.(1) 第二级 大兴安岭 昆仑山
(2) 高原 盆地 内蒙古高原 盆地
(3) 400 200 干旱面积
(4) 干旱 季节性 内流河
(5) 荒漠 草原 高原 荒漠草原 沙漠
【详解】(1)我国西北地区的位置,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及新疆。
(2)我国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主要地形区有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天山等。东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
(3)我国西北地区的降水比较少,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超过一半的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有的甚至在50毫米以下,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
(4)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这里河流稀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是我国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区,塔里木河为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5)我国西北地区,西北地区荒漠和草原广布,其中东部高原以草原为主,向西逐渐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
36.(1) 四合院 防寒保暖
(2) 窑洞 黄土高原 省料
(3) 蒙古包 游牧
(4) 竹楼 高温多雨
(5)干旱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我国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 图①是北京的传统民居四合院,是我国北方地区民居建筑的代表,以北京最为典型。四合院坐北朝南,四面有房屋,房屋砖墙较厚,这样有利于冬季防风并起到防寒保暖作用。
(2)读图可知,图②所示传统民居是窑洞,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这种民居利用黄土具有直立性且较干燥的特点挖掘而成,体现了当地降水较少的特点,它具有省工、省料、省地、冬暖夏凉等优点。
(3)读图可知,图③所示传统民居是蒙古包,便易于拆卸、搬运、安装,便于游牧民族搬迁,位于我国的内蒙古地区。
(4)读图可知,图④是傣族的传统民居是竹楼,具有屋顶坡度大、双层、窗户大的特点,利于排雨水、防潮、通风散热,是我国云南地区的传统民居,反映了当地气候最突出的特点是湿热,高温多雨。
(5)我国西北地区屋顶坡度小,甚至完全是平的,因为当地降水少,气候干旱而且平顶可以晾晒玉米、辣椒等,当地叫“仓房”。
37.(1) 乌鲁木齐 内蒙古自治区
(2) 河套 水资源缺乏 黄河
(3)横贯我国三大沙漠,多风沙天气;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水资源短缺
(4)D
(5)B
【分析】本题以京新高速(G7)线路图为材料,设置5道小题,涉及我国的主要交通线、京新高速修建难度大的原因、京新高速的修建给我国地区发展带来的意义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
【详解】(1)由图可知,京新高速是连接北京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省会城市乌鲁木齐的高速公路,途经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A为河套平原,与宁夏平原被称为“塞上江南”。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最显著的自然特征为干旱,因此发展农业的限制性条件为水源不足,农业发展的灌溉水源来自附近流经的黄河。
(3)依据所给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该题从穿越地形区、气候、基础设施、施工难度等方面分析。具体原因是:①京新高速横贯我国三大沙漠,炎热干燥,水资源短缺;②西北地区多风沙天气,影响工程队施工;③京新高速穿越巴丹吉林沙漠、库木塔格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近500公里沙漠无人区,基础设施落后;④京新高速要穿越沙漠戈壁,穿越各种地形,修建难度极大;⑤京新高速经过我国内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施工条件差,修路工人难以适应。
(4)京新高速连接北京和乌鲁木齐,将我国东西部地区联系起来,修建过程可能会诱发沿线地区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破坏沿线环境,减少生物多样性不属于京新高速修建带来的积极意义,AC错误;京新高速的修建,完善了我国交通运输网络,促进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增加了就业岗位,提高了经济效益,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B错误,D正确,故选D。
(5) 京新高速(G7)是连接首都北京和新疆乌鲁木齐的高速公路,其修建可以缓解陇海—兰新线的压力,B正确,故选B。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