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实践课4《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略读实践课4《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0.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9 18:1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课时备课
课题 《三月桃花水》
教 材 分 析 文本位置、文体、主要内容 本课是部编语文四下第一单元第3篇精读课文,单元主题为“田园风光” 本文是文学大师茅盾以自己30年代的童年生活为题材而写的一篇抒情散文。主要是写了一个孩子借助“那一方小小的天窗”,观看屋外世界,并由此产生的遐想,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与追求,表现了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文先写天窗的特点;接着围绕“这时候,天窗成了唯一的慰藉”,重点讲述雨天和夜晚,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雨脚落跳、闪电划过、星云流动的情景以及由此展现的美丽而神奇的想象世界;最后写感谢发明天窗的人,让孩子从“无”中看到“有”,从“虚”中看到“实”,赞美了天窗开启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教学内容分析 识字与写字:认识“慰、藉、瞥”3个二类字,会写“慰、藉、锐、滩、帐、烁、蝙、蝠、霸、鹰”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慰藉、猛厉、锐利、河滩、帐子、掠过、蝙蝠、霸气、猫头鹰、阔达、卜落卜落、闪闪烁烁”等词语。其中易错、混字有:藉、慰、霸、鹰;“慰、霸、鹰”“上宽下窄”“上窄下宽”“半包围结构”的写法。 阅读: 一是通过朗读、默读、跳读、浏览等方法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简单概括文章信息,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天窗在哪里?为什么要开天窗?”二是借助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感受天窗给孩子带来的快乐;三是学习抓住关键词句,领会作者情思的方法。把握三类语句: 第一类是议论的语句。作者在描写人、事、景、物的过程中,会自己站出来“说话”,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甚至直接表露自己的爱恨喜怒。 第二类是反复的语句,反复是诗歌常用的抒情方式,这些反复出现的语句往往是作者情思的凝聚点。 第三类是比喻的语句,作者将自己的情意“藏”在所比的事物中,抓住所比事物的形象特征和情感色彩,就能领会作者的情思所在。 《天窗》两次出现“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这个句子是抽象的,所以在每次出现之后,作者用了一个语段具体描述透过这个天窗看到和想到的美妙事物和景象,揭示了天窗带给孩子们的乐趣,也揭示了天窗对于孩子们成长的意义。 习作:感受茅盾散文的精妙,能划出想象的句子,说出喜欢的理由,并尝试仿写。 口语交际:结合文字语言,体会“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理解“天窗是唯一的慰藉”,运用“转述”视角和“自述”视角,在组内交流。 综合性学习:《窗里窗外》摄影活动-用一扇窗创意精彩故事。窗里看出去的世界,视野开阔,花开花落,精彩纷呈 ; 从窗外看窗里,角度收窄,隐隐约约,朦胧中藏着神秘。关注的动人瞬间,因为寻美视而不见,因为"风景"而错过…… 3.关系建构: 统编本四年级下册中编排了两个“散文”单元:第一单元是写景类散文,《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第四单元是状物类散文,《猫》《母鸡》以及《白鹅》。两个单元有区别,又有关联,教学时注意前后知识的衔接与梯度。 4.资源拓展: 推荐阅读四上主题丛书“小小的乐园”单元6篇课外文章—— ◎《歌溪》/吴然◎ 《山里的时光》/李李◎《失去的草篮》/徐鲁 ◎《井上的乐趣》/力群◎《“风扇”记趣》/向辉◎《我的王国》/【英】斯蒂文森
学 情 分 析 一、知识经验 1.已知:文章学生对写景文章并不陌生,在四年级上册学过《观潮》《走月亮》等描写景物的写景文章,《繁星》与本课夜间观星有相近内容;《牛和鹅》《陀螺》等写童年文章。 2.未知:学生对“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理解;对“无”中看到“有”,“虚”中看到“实””的理解可能会有有难度,对奇幻、阔达、猛厉的景象想象不出来。 二、策略经验 1.已知:学生已经可以通过注释联系上下文初步了解文章的意思,能够找出文中中描写的景物并能初步理解景物的特点。 2.未知:对课文想象手法来写景还有一定的难度,对学习文中运用想象的方法,练习说话、写法,明白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 三、生活经验 1.已知:学生对雨天不能外出,被大人逼着不能出门有熟悉的生活体验。 2.未知:对于城市里的孩子来说,他们这种透过天窗认识世界,体验淳朴的乡村生活的经历很少,因此很难体会到“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这句话所包含的情感。 四、存在困难与障碍: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因此在本课识字教学中,以学生自主识字为主,课堂重点指导学生认读“慰藉”、“一瞥”、“卜落卜落”三个易混,易错的词语。通过预习,学生可以知道本课主要写了透过小小的天窗看到的点点画面,听到的点点声音,使孩子们的想象丰富起来,课文重点写了“夏天阵雨来时”和“晚上躺在床上”两个场景。至于作者文字表达的准确生动,文章结尾两段话的含义,还需要教学时做深做细。 五、突破措施: 1.探寻“学生经验”与“教材内容”的契合点 补充资料、创设情境、多种方式朗读、图文结合联系生活体验等方式感受天窗给作者带来的快乐,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抓住“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这一关键语句体会《天窗》在雨天和夜晚时候,给乡下孩子带来的独特快乐。领悟“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真谛,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体会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孩子快乐的源泉。 2.巧用想象为孩子们打开通向美丽世界的天窗 通过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描绘的是夜晚,蚊帐里的孩子探出头,仰着脸,透过天窗看星星、看云朵的情景。体会课文语言朴实,没有多少雕琢,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一种童稚的真情。抓住孩子爱玩、爱想的特点,把天窗下的孩童世界描写得细腻而生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想象的神奇,从而激发他们想象的兴趣。
学 习 目 标 通过自主识字、形近字比较、结合语境等方法会认本课“绮、谈”2个字,并且读准多音字“和”。 通过自读、生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体会语言的优美,读出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 评价任务: 1.能正确认读本课“绮、谈”2个字,并且读准多音字“和”。 2.能通过自读、生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体会语言的优美,读出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
课时 驱动 任务 春天万物复苏,生气勃勃。向我们展示了乡村生机盎然,让我们徜徉在春天的多姿多彩之中,感受春天带给我们的美好,最后通过阅读相关赞美春天的其他文章,继续感悟春天带给我们的力量。 任务一:体会春天的美好。 任务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任务三:深度感悟春天的美好
环节 学教活动 评价任务及标准
环节一 情境导入 任务一: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在《古诗词三首》中欣赏到了鲜活又恬静的乡村美景,在《乡下人家》中感受到了农家不同时节独特、迷人的景致,在《天窗》中感受到了乡村儿童从天窗中获得想象的乐趣。 今天,老师想邀请同学们一起来赏一幅景。同学们,你听到了什么呢? 预设生:我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三月桃花水》,感受春之美。板书课题。
环节二 整体感知 (目标2) 任务二: (1)默读课文,找一找“桃花水”是什么。你是怎么找到的? 1.生回答 2..教师引导:三月的桃花水是什么样子的?你能用课文中的原句来回答吗? 3.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文章大概内容:请你抓关键语句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每个部分分别讲了些什么呢? 预设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1-2自然段为第一部分,第3-6自然段为第二部分,第7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2)互动课堂,小组交流合作。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运用学习《乡下人家》的方法,发现并圈画标注出文中优美的语句,然后小组交流,说说朗读体会。 学生交流。 ①教师提问:谁能来分享一下你们小组标注的优美语句呢? 1.生分享第一自然段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2.生分享第二自然段 “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有一千朵桃花,点点洒在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②教师引导:作者分别从哪两个方面描写了三月桃花水的样子呢?又是怎么形容的? 生回答: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三月桃花水比作竖琴,比作明镜。 生继续分享第四自然段 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生继续分享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 评价任务二: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学生可以对课文有整体的感知。 标准2: 1.桃花水就是春天河流解冻时的河水,也叫春水。这时桃花盛开,都洒落在水面上。 2.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3.第一部分描绘了河流苏醒,第二部分讲了桃花水的美丽,第三部分抒发了作者的赞叹。 评价任务三: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能够圈画出文中优美的句子,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标准1: 作者把春水的声音比作了一串小铃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样的描写很生动形象。 标准2: 这句话中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河流解冻当做人的苏醒来写,又把桃花比作酒窝,描述得十分优美。 标准3:作者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描写了三月桃花水。 标准4: 作者运用了拟人、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我感受到了水的灵动。 标准5: 作者列举了燕子、垂柳和一群姑娘们。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的干净、清澈、明亮。
环节三 拓展延伸表达情感(目标2) 任务三: 1.思考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师点播:从文章结构和主题两方面把握 2.拓展阅读:主题丛书《抢春水》,感受春天的美好。 评价任务三: 标准3: 1.抓住“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这个中心句。说出作者对春天深深地迷恋、沉浸之情。 2.能够多种形式的朗读,想象画面,感受情境,表达对春天优美的喜爱。
环节四 字词检查和巩固 (目标1) 任务四: 检查本课字词的和多音字的读音。 评价任务四: 通过同桌互查检测本课生字的掌握。 标准4 1.读音正确且流利。 2.能区分“和”的多个读音,并在情境中运用。
作业 设计 必做作业:完成练习册第四、五题。 分层作业:A层:阅读主题丛书《抢春水》,并画出好词好句背诵积累。 B层:阅读主题丛书《抢春水》,要求读熟。 选做作业: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并积累背诵。
板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