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第20课《神的一滴》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第20课《神的一滴》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9.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06 17:0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20课《神的一滴》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涟漪(yī) 蓊郁(wēng) 黑魆魆(xū) 虚掷(zhì)
B.皱纹(zhòu) 厮混(sī) 吞噬(shì) 深邃(suì)
C.缪斯(miù) 鼓噪(zào) 譬喻(pì) 挥霍(hè)
D.甬道(yǒng) 引擎(qíng) 湖泊(bō) 徜徉(cháng)
答案:B
解析:A项“蓊”读“wěng”,C项“霍”读“huò”,C项“泊”读“pō”。
2.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引擎(qínɡ)  削壁(xiāo)  深邃(suì)  一泓湖水(hónɡ)
B.浅薄(báo) 虚掷(zhì) 蓊郁(wěnɡ) 未雨绸缪(móu)
C.澄澈(chénɡ) 皈依(fān) 塞责(sè) 饿殍遍野(piǎo)
D.吞噬(shì) 睫毛(jié) 包扎(zā) 怙恶不悛(quān)
答案:D
解析:A.“削”读xuē;B.“薄”读bó;C.“皈”读ɡuī。
3.下列各项中,字形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清澈  撕打  省吃简用  光阴虚掷
B.纰缪  疏浚  燧木取火  声嘶力竭
C.涟漪  通牒  顾明思义  穷且益艰
D.油腻  熨贴  和盘托出  繁冗拖沓
答案:B
解析:A.撕—厮,简—俭;C.明—名,艰—坚;D.贴—帖。
4.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镶边 遗嘱 峻削 树木蓊郁
B.装饰 瞥见 油腻 光阴虚掷
C.姿容 圆形 碗牒 受之无愧
D.漂浮 睫毛 肮脏 湖光山
答案:C
解析:C项,碗牒—碗碟。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鸟儿歌唱?
B.我的缪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情有可原的。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鸟儿歌唱?
C.他用他的手围起了这一泓湖水,在他的思想中,予以深化、予以澄清,并在他的遗嘱中,把它传给了康科德河。
D.我从它的水面上又看到了同样的倒影,我几乎要说了,瓦尔登,是你吗?
答案:C
解析:C项“予以深化、予以澄清”中的顿号改为逗号。
6.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B.湖所产生的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的镶边。
C.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
D.我从它的水面上又看到了同样的倒影,我几乎要说了,瓦尔登,是你吗?
答案:D
解析:A、B、C三项都是比喻。
7.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 把一日中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 我是富有的, 与金钱无关,我 拥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我挥霍着它们。
A.虽然 但是 宁愿 却 B.虽然 但是 虽然 却
C.宁愿 但是 虽然 却 D.宁愿 因为 虽然 却
答案:D
解析:“虚掷”后用的是分号,与后面的句子也无法形成转折关系,因此不可以用“虽然”,也不可以用“但是”。而后文在说明原因之后,用的是表转折意思的句式。
8.下面句中加点的“华美的铜色”,正确的理解应该是( )
划桨到了那些地方,我才惊奇地发现我自己已给成亿万的小鲈鱼围住,都只五英寸长;绿水中有了华丽的铜色,它们在那里嬉戏着,经常地升到水面来,给水面一些小小水涡,有时还留一些小小水泡在上面。
A.“铜色”是从水面看到的湖底泥土的色彩,充分写出了湖水之清。
B.“铜色”是晚霞映照在水面上的色彩,与绿水之“绿”相映成趣。
C.“铜色”是从水面看到的水中小鲈鱼的色彩,与绿水之“绿”相映成趣。
D.“铜色”是天空漂浮的云朵倒映在湖水里的色彩,充分写出了湖水之清。
答案:C
解析:由原文“绿水中有了华丽的铜色,它们在那里嬉戏着”,可知“华丽的铜色”是从水面看到的水中小鲈鱼的色彩。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环境造就人,也许有些主观臆断;但环境影响人,却是无可厚非的事实。
B.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壮诗篇,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的旷世呐喊,至今仍震耳欲聋,撼人心魄。
C.全书收集了汪曾祺从1941年的第一篇小说到临终前的几乎全部作品,这对众多的“汪迷”来说,真可以大快朵颐了。
D.你让我做辩论赛的主持人,我十分感激;然而我应变能力不强,只能敬谢不敏。
答案:D
解析:A.“无可厚非”指不可以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不合语境,使用错误。B.“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此处应用“振聋发聩”,其意思是用言论、文章唤起头脑糊涂、是非不明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C.“大快朵颐”形容食物鲜美,吃得很满意。使用范围错误。D.“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不敏”,没有才能。使用正确。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成都市构建了以低保为核心,以帮困助学等为配套,以其他专项救助为补充的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保障了低保对象、特殊困难群众的基本需要。
B.只有搞好干部队伍建设才能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
C.陈水扁分裂祖国的阴谋,子孙后代不答应,海峡两岸的人民更不会答应。
D.昨日,各工商部门已将各自辖区内的商场和水产市场进行了集中检查,并查处了那些仍在销售多宝鱼的商家。
答案:B
解析:A.“构建”后无中心语,可在“社会救助”后加上“体系”等词语,另外,“低保对象”与“特殊困难群众”也有交叉。C.语序不当,应为“海峡两岸的人民不会答应,子孙后代更不会答应。”D.介词误用,应把“将”改为“对”。
1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神的一滴》选自美国亨利·戴维·梭罗的《瓦尔登湖》。文章描绘了一种简朴自在,甚至有些懒散的生活图景。文章的思想,可以与中国传统道家的出尘、忘我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和共振。
B.“赋”是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讲究铺陈,重视词藻、对偶、押韵的文体,较多地选用散文化的句式。杜牧的《阿房宫赋》和苏轼的《赤壁赋》都属于此类文体。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作家,1951年被北京市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茶馆》、《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
D.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贬永州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山水游记,其中“永州八记”最为著名。
答案:C
解析:解答此题,要根据课本知识和课堂所学努力回忆。平时也要养成上课专心听讲、勤做笔记的好习惯。题中,C项错误在于,《茶馆》是话剧。
1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组是( )
A.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同列于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中,一生诗词歌赋创作颇丰,贬谪黄州期间曾写下《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诗经》和《楚辞》分别是我国诗歌创作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源头。
C.《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选的《玉台新咏》,它和北朝的《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
D.陶渊明,东晋大诗人,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主要作品有《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等,他的田园诗直接影响到唐代的田园诗派。
答案:B
解析:《诗经》和《楚辞》分别是我国诗歌创作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如今互联网已迅速进入“围脖时代”,不仅名人热衷于“织围脖”,普通人也纷纷成为“织男”“织女”,乐此不疲。
B.“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面对这些禁酒宣传标语,一些司机不以为意,等出了交通事故后才后悔不已。
C.一些人的散文不仅仅是形散而且神更散,以至于把一个好端端的文学体裁搞得没有一点文学的味道,读之便味同嚼蜡,不忍卒读。
D.北京时间2月7日,在尼克斯VS爵士的比赛中,林书豪首发出场,全场拿下28分、8次助攻,完成了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的华丽转身。
答案:C
解析: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悲惨动人。原句无悲惨之意。A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十分热爱而沉浸于其中。B不以为意: 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D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特殊的表现,一干就有惊人的成绩。
14.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 )
A、大卫是一个遗腹子,母亲改嫁后,在继父家受尽虐待,母亲死后,继父把他送去当童工,大卫历尽艰辛,找到世上唯一的亲人(她的姨婆)。在姨婆的培养下,大卫刻苦上进,终于成了一位有成就的作家。(《大卫 科波菲尔》
B、元宵之夜,甄士隐的女儿英莲被拐;不久家中失火,祸及葫芦庙。甄士隐携妻投奔岳父,遭冷遇,终随跛道人出家。(《红楼梦》)
C、高老太爷病重,生命垂危,奄奄一息。这个封建大家族迷信神灵,在觉新的提议下,开始为高老太爷捉鬼治病。整个高公馆都笼罩在浓重的祈神活动中,虔诚地期盼高老太爷康复。而觉慧则第一个无畏地揭穿了这个鬼把戏。(《家》)
D、 高老头带着自己的遗恨死去了,拉斯蒂涅草草地埋葬了高老头,也埋葬了自己最后一滴温情的眼泪,他面对着巴黎的富人聚集区说:“现在咱们俩来拼吧!”此后,拉斯蒂涅有了自己的贵族头衔,成了无耻的政客,开始了自己的辉煌。(《高老头》)
答案:C
解析:C 是在陈姨太的提议下。
15.某人收到一个学术讨论会的通知,但因病不能出席,写信向大会秘书说明,措辞得体的一项是( )
因病不能到会,坐失良机,深感不幸。
因病不能到会,失去学习机会,十分遗憾。
因病不能到会,有负众望,深感不安。
因不能到会,不能对会议作出应有贡献,特致歉意。
答案:B
解析:语言交际语气要委婉,用语要简明得体。B设计合理。
二、填空题。
16. 一诗的作者是海子,原名査海生;《断章》的作者是 。
答案:《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 卞之琳
解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及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
17.《像山那样思考》选自《沙乡年鉴》,作者是美国生态学家 。《神的一滴》选自 ,作者是美国作家梭罗。
答案:奥尔多·利奥波德 | 《瓦尔登湖》
解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及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
18.《劝学》的作者是荀子,名况, 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 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师说》选自 ,作者韩愈,与柳宗元都是 的倡导者。“六艺”即六经,指《诗》、《书》、《礼》、 、《易》、《春秋》。
答案:儒家 |《韩昌黎文集校注》 | 古文运动 | 《乐》
解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及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
19.《始得西山宴游记》作者柳宗元,字 ,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他在被贬永州期间,写下了著名山水游记系列“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其中第一篇。
答案:子厚 | 永州八记
解析:此题考查名句默写与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及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
20.把下面四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并在括号中填入一个虚词,使之成为语义连贯的一段话。
周敦颐《爱莲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濂溪先生独爱莲,这也罢了,但是字里行间对牡丹似有贬意。(  ),牡丹本身不俗。________。
①比起芍药不可同日而语。
②花大而瓣多,色彩淡雅,黄蕊点缀其间,自有雍容丰满之态。
③最难得的是其近根处的木本,在泡松的木干之中抽出几根,透润的枝条,极有风致。
④叶子的脉理停匀,形状色彩,亦均秀丽可观。
答案:其实| ②④③①
解析:根据文意,可判断括号前后句间意思应为转折,故“其实”或其它表示转折的关联词均可。排序要抓住“有小而大,有分到总”的内在逻辑顺序。
三、阅读题。
董师傅游湖
宗 璞
董师傅在一所大学里做木匠已经二十几年了,做起活儿来得心应手,若让那些教师们来 说,已经超乎技而近乎道了。他在校园里各处修理门窗,无论是教学楼、办公楼、教师住宅或学生宿舍。都有他的业绩。在一座新造的仿古建筑上,还有他做的几扇雕花窗户,雕刻十分精致,那是他的杰作。
董师傅精通木匠活儿,也对校园里的山水草木很是熟悉。若是有人了解他的知识,可能聘他为业余园林鉴赏家,其实他自己也不了解。一年年花开花落,人去人来;教师住宅里老的一个个走了,学生宿舍里小的一拨拨来了。董师傅见得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感慨的。家里妻儿都很平安,挣的钱足够用了,日子过得很平静。
校园里有一个不大的湖,绿柳垂岸,柳丝牵引着湖水,湖水清澈,游鱼可见。董师傅每晚收拾好木工工具,便来湖边大石上闲坐,点上一支烟,心静如水,十分自在。
不知为什么,学校里的人越来越多,校园渐向公园靠拢。每逢节日,湖上亭榭挂满彩灯,游人如织。一个“五一”节,董师傅有一天假。他傍晚便来到湖边,看远处楼后夕阳西下,天渐渐暗下来,周围建筑物上的彩灯突然一下子都亮起来,照得湖水通明。他最喜欢那座塔,一层层灯光勾勒出塔身的线条;他常看月亮从塔边树丛间升起。这时月亮却看不见。也许日子不对,也许灯太亮了。他并不多想,也不期望。他无所谓。
有人轻声叫他,是前日做活儿那家的女工,是他的小同乡,名唤小翠。她怯怯地说:“奶奶说我可以出来走走,现在我走不回去了。”董师傅忙灭了烟,站起身说:“我送你回去。”想一想,又说:“你看过了吗?”小翠仍怯怯地说:“什么也没看见,只顾看路了。”董师傅一笑,领看小翠在熙攘的人群中沿着湖边走,走到一座小桥上,指点说:“从这里看塔的倒影最好。”通体发光的塔,在水里也发着光。小翠惊呼道:“还有一条大鱼呢!”那是一条石鱼,随着水波荡漾,似乎在光辉中跳动。又走过一座亭子,那是一座亭桥,从亭中可以环顾四周美景。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亭中有几幅楹联,他们并不研究。董师傅又介绍了几个景点,转过山坡,走到那座仿古建筑前,特别介绍了自己的创作——雕花窗户。小翠一路赞叹不已,对雕花窗户没有评论。董师傅也不在意,只说:“不用多久,你就惯了,就是这地方的熟人了。大家都是这样的。”他顿了一顿,又说:“可惜的是,有些人整天对着这湖、这树,倒不觉得好看了。”
俩人走到校门口,董师傅在一个小摊上买了两根冰棍。俩人举着冰棍,慢慢走。一个卖花的女孩跑过来,向他们看了看,转身去找别人了。不多时,小翠说她认得路了。董师傅叮嘱小翠,冰棍的木棒不要随地扔,自己转身慢慢向住处走去。他很快乐。
21.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答案:董师傅领小翠游湖。
解析:本题的设置过于简单,考查的意义不大。本来小说的情节就简单,再加上题目已经给出了小说的中心事件。但可能有不少考生被题目唬住了,反而简单的题目繁做,因答案不简明而丢分。
22.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
答案: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工。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
解析:本题只要求概括,不要求结合原文分析。难度较低。只是对“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的概括,学生难以准确表述。
23.分析这篇小说中的表现手法,“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反映董师傅淡定平和的情感世界。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或“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解析:本题是对情节发展中特定场景描写作用的理解,规则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的作用解答。但题目这样表述就让考生有点糊涂了。如果换成“小说第三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我想绝大多数考生都会做。
24.文末说“他很快乐”。请举例说明董师傅快乐的缘由。(说出两点即可)
答案:①因关心、帮助别人而快乐。如:董师傅领小翠游湖;送小翠回家。
②因生活知足、心态平和而快乐。如:家里平安;日子平静;钱足够用;小翠对雕花窗户不作评价,董师傅也不在意
③因有生活情趣,善于发现美而快乐。如:董师傅看夕阳西下,看月上柳梢;向小翠介绍如何看塔影。
④因工作上得心应手,有成就而快乐。如:董师傅在校园许多地方都有业绩;特地向小翠介绍自己的创作——雕花窗户。(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
解析:由于只要答出两点就能得满分,所以难度就大为降低了。估计命题人也觉得不那么容易作答。
25.小说中将“校园渐向公园靠拢”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请结合这一背景,谈谈这篇小说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围绕某一方面谈即可)
答案:示例一: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做人要向董师傅那样,脚踏实地,后到本分,心态平和,由立足于世的本领,有适合自己的人生定位。
示例二: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从小翠身上,我们意识到,面对新环境要学会适应、学会生存。
示例三:校园渐向公园靠拢,说明生态环境总在不停地变化。这启示我们:无论生态环境怎样改变,不变的应该是人的自然与本真;我们应在喧闹的环境中寻找一块心灵的绿洲,避免浮躁。
示例四:在熙攘的校园中,董师傅热心帮助小翠的情景启示我们:和谐的氛围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去营造、去呵护。
(答案不止一种。要求依据作品,谈出真情实感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言之成理,语言流畅。)解析:好在命题者给出答案只说是“示例”,并且说“不止一种”。本人觉得第二个和第四个示例有点牵强。小说中有这样的文字:“不知为什么,学校里的人越来越多,校园渐向公园靠拢。每逢节日,湖上亭榭挂满彩灯,游人如织。”是否在暗示在商业大潮的冲击下,平静的大学校园再也不能平静了,也在逐渐地商业化了,是否可以谈大学的坚守与人的守真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8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