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引领课1古诗词三首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精读引领课1古诗词三首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7.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9 18:1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课时备课
课题 1.古诗词三首
教 材 分 析 《古诗三首》包括《四时田园杂诗》(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两首诗和《清平乐·村居》一首词。《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本首是其中的第二十五首,是《夏日田园杂兴》第一首,描写了初夏时节江南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宿新市徐公店》描写的是使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表达了使人对春天乡村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识字与写字 “杂”“篱”两个既是一类字也是二类字,一类字有“杂”“稀”“篱”“蜻”“蜓”“蝶”6个。 “徐”“疏”既是一类字也是二类字,一类字有“宿”“徐”“疏”三个生字。 阅读 第一首诗歌前两句选取了初夏农村特有的四种景物,梅子、杏子、荞麦花、菜花,“金黄”“雪白”写出了梅子、麦花的颜色特点,“肥”和“稀”分别写的是杏子和菜花的形态特点,梅黄杏肥,麦白菜稀,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后两句“无人过”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因为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村中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以蜻蜓和蝴蝶的飞舞来衬托村农忙时节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更显寂静。 语言朴实、细致,文笔清新,充溢着江南乡村宁静、质朴的乡土气息,意境活泼自然。 第二首诗歌前两句描写了稀疏的篱笆、深远的小径、刚长出新叶的树,勾勒出一幅宁静、自然、朴实的的乡村风景,后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欢乐场景,“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而“飞入菜花无处寻”则将活动的镜头突然转为静止。“无处寻”三字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仿佛面前又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 前二句写农村景色,是静态描写;后二句写儿童和蝴蝶,是动态描写,动静结合,自然真切,别有风趣。 《清平乐·村居》在描写手法上,这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上阕头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三四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 ,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优闲自得的画面,这几句尽管写得很平淡,但是,它却把一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 ”,亲密无间,那种和协、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下阕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勤劳,中儿手巧,小儿顽皮。 从作者对农村清新秀丽 、朴素雅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画,表现出词人喜爱农村和平宁静的生活。 习作 第1首后两句中“篱落无人过”是静态描写,蜻蜓、蝴蝶的飞舞属于动态描写,有选择有重点地描写动态或者静态景物特点,动静结合,突出景物的特点,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2首诗所选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描写景物与人物活动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早春风光。 第3首全词以白描手法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口语交际 读诗句,想画面,说情景。 综合性学习 阅读其他田园诗歌,感受范成大田园诗歌清丽、纯朴的特点。 关系建构 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要素是“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本单元的驱动性任务是运用在阅读中习得的方法,将“我的乐园”写具体,写生动,写出自己的感情。 单元主题单元要素要素分解 梯度任务与目标田园生活阅读要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写作要素: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古诗词三首》读诗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诗歌,想象画面。感受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关注诗人为表达情感选择的代表性的景、物、人、事。《乡下人家》通过结尾关键句体会情感,并学习作者如何围绕中心句,结合关键词句,布局乡下人家的风景并将其写具体写生动。《天窗》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语句,体会天窗带给乡下孩子的遐想与快乐,并抓住课文中描写想象的关键语句,体会透过天窗想象的快乐,学习作者通过想象表达自己感受的方法。《三月桃花水》体会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学习并借鉴作者运用新奇的比喻和排比来描摹景物的方法。
资源拓展 《田园乐》(其四)王维 《新晴野望》王维 《四天田园杂兴》(组诗)范成大 《社日》[唐]王驾 《雨过山村》[唐]王建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学 情 分 析 一、知识经验 1.已知:学生对田园诗歌的内容诗风有了初步的体会。课外背过不少宋词,对宋词的结构有认知。本首词内容理解相对简单。 2.未知:这是在课本中第一次学习宋词,“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一句理解有困难。 二、策略经验 1.已知:学生已经可以通过注释联系上下文初步了解词的意思,在前首诗歌中已经了解到田园题材的诗词,内容主要有田园风景和田园生活。 2.未知:抓住关键词句,想象画面,走进画面,体会田园的环境美,生活美,人情美。 三、生活经验 1.已知:有去农村的经历,有乡村的大体印象。 2.未知:对南方农村的风俗习惯比较陌生。 四、存在困难与障碍: 1.诗句理解:“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句理解有困难 2.诗歌鉴赏:抓住关键词句,想象画面,走进画面,体会田园的环境美,生活美,人情美。 五、突破措施: 1.诗句理解:熟读成诵,多种朗读方式,读顺读通读透;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 借助图片感知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 2.诗歌鉴赏:充分理解词的内容,抓住关键词有感情朗读,根据诗歌中的关键词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 习 目 标 1.会认“杂、篱”等6个字,会写“杂、稀”等14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评价任务: 1.能准确认读生字词,会写生字。 2.能说出诗句所描绘的画面,说出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3.能背诵、默写古诗。
课时 驱动 任务 乡村生活古诗诵读会 诵乡村初夏景色 诵乡村春季景色 诵乡村乐景
环节 学教活动 评价任务及标准
环节一 环节名称 (目标1) 任务一:诵乡村初夏景色 1.解诗题 四时:四季 田园:田家,乡村 (诗人)随兴而写的关于乡村四季的诗,其中的第二十五首。 2. 知诗人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他与尤袤、杨万里、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家”。 著有《石湖集》《吴船录》等。 3.朗读古诗 4.明诗意,品诗句 找出诗中的景物以及景物的样子,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5.悟诗情 学了这首诗,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描写初夏时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景色的喜爱之情。 6.读一读,背一背。 通过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和步骤自学第2首诗。 评价任务一: 能说出诗中景物的画面并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标准1: 1.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出画面中的景物,读准确 2.能用优美的语句描述出画面中的景物,读出节奏 3.能用优美的语句描述出画面中的景物,说出自己的感受;声情并茂地朗诵古诗。
环节二 环节名称 (目标2) 任务二:诵乡村春季景色 师生共同明确: 1.解诗题 宿:住宿,住在 新市:地名 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开的客店里。 2. 知诗人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他与范成大、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家”。 著有《诚斋集》等。 3.朗读古诗 4.明诗意,品诗句 说说诗中的景物以及景物的样子,说说你仿佛看到的画面。 稀稀疏疏的篱笆旁,一条乡间小路伸向远方。 客店旁的树还未形成浓密的绿荫,树枝上绽出嫩绿的新叶,迎着春光生长。 忽有几个儿童嬉笑着跑来,追捕两三只翩飞的黄蝴蝶,却见蝴蝶飞入黄灿灿的菜花丛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5.悟诗情 《宿新市徐公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一幅明丽、活泼的乡村春景图,体现了诗人闲适的心境。 6.读一读,背一背。 评价任务二: 能说出诗中景物的画面并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标准2: 1.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出画面中的景物,读准确 2.能用优美的语句描述出画面中的景物,读出节奏 3.能用优美的语句描述出画面中的景物,说出自己的感受;声情并茂地朗诵古诗。
环节三 环节名称 (目标3) 任务三:诵乡村乐景 词和诗有什么不同呢? 词的字数、句数不同;词分上下阕,中间空两格。 1.解词题 清平乐:词牌名。词牌名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和曲调。 村居:乡村生活 2.知诗人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词作以豪放为主。他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 3.朗读,正音。 4.明词意,品词句 找出词中描写的景物,并用语言描述出画面。 大意:低矮的茅屋旁,一条小溪缓缓流淌,溪边青草茂密,映衬得小溪更加清澈。那是谁家的老两口啊,在屋前用吴地方言聊着天,喝酒逗乐,真是其乐融融。 大儿勤劳,在溪东的豆田间锄草;二儿手巧,正在编织鸡笼;小儿最淘气可爱,在溪边剥莲蓬,自由自在。 5.悟诗情 表达的情感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农村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展现了悠闲的农家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评价任务三: 能说出诗中景物的画面并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标准3: 1.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出画面中的景物,读准确 2.能用优美的语句描述出画面中的景物,读出节奏 3.能用优美的语句描述出画面中的景物,说出自己的感受;声情并茂地朗诵古诗。
环节四 环节名称 (目标4) 任务四: 学写字 指导书写生字。 “蜻、蜓、稀、蝶”都是左右结构,且左窄右宽,特别是“杂”字,下面的部分不是“木”;“蜓”字,右边不要写成“延”。 评价任务四: 准确书写生字 标准4: 书写正确 占格准确 间架结构合理
作业 设计 背诵、默写古诗。 想象诗中的画面,说一说看到的景色。
板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