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21课《像山那样思考》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嗥叫(háo) 兆头(shào) 迸发(bèng)
B.驯服(xún) 蔑视(miè) 挑战(tiǎo)
C.饿殍(fú) 艾蒿(hāo) 蠕动(rú)
D.嬉戏(xī) 疲惫(bèi) 扳机(bǎn)
答案:D
解析:“兆”“驯”“殍”读音错误。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辨别 膝黑 淹没 喜气洋洋
B.衰弱 内涵 飘泊 耳濡目染
C.抵制 厮杀 疲惫 引亢高歌
D.遐思 渊源 杂糅 侧隐之心
答案:A
解析:B.飘—漂;C.亢—吭;D.侧—恻。
3.下面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据国家相关部门介绍,2007年高考录取率预计达71%以上。
B.现场施工人员告诉记者,体育西路是奥体中心最重要的一条南北通道,不仅该路连接着旅游路和经十路,而且还将继续向北打通,和规划中的解放东路东延长线相连,从而与齐鲁大道相通。
C.有“欧元之父”之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再次告诫中国人,人民币若升值,其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将越过SARS。
D.前不久,跆拳道爱好者李某和宋某为了一套练功服而发生争执,大打出手,最后技不如人,被打得住进了医院。
答案:C
解析:A.语意重复,可将“以上”删掉;B.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当关联词语连接的句子为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该置于主语之后,故应将“不仅”与“该路”互换位置;D.语意不明,没说清楚是谁被打得住进了医院,应在“技不如人”前加“宋某”或“李某”。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那些不能________其隐藏的含义的人也都知道这声呼唤的存在。
②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________。
③也许,这也就是梭罗的名言潜在的含义:这个世界的________在荒野。
A.辨认 内涵 启事 B.辨别 内含 启示
C.辨别 内涵 启示 D.辨认 内含 启事
答案:C
解析:辨认:侧重于根据特点作出判断;辨别:侧重点在“区别”。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应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内含:是内部含有。“启示”作名词时指通过启发提示领悟的道理;“启事”则是为了说明某事而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上的文字。
5.对下面句子的修辞判断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狼嗥)对鹿来说,它是死亡的警告;对松林来说,它是半夜里在雪地上混战和流血的预言;对郊狼来说,是即将分得一份残羹剩饭的允诺;对牧牛人来说,是银行账户透支的威胁;对猎人来说,是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像山那样思考》)
——运用排比手法,极大地增强了文章气势,多方面列举狼嚎对多种生物可能产生的影响,突出狼在生物链中的重要作用,引发对深刻的生态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B.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致橡树》
——作者采用两组博喻,分别写出了以“橡树”为象征的男子,他阳刚、坚定、顽强、傲然不屈;以“木棉”为象征的女子,她集美丽、柔弱、英气于一体。
C.通过原始密林的路有成千上万条,要达到的目的也有成千上万个,可没有一个是最后的终点,在眼前的终点后面,又将展现出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 《获得教养的途径》
——采用形象的比喻,又照应前文“真正的教养……永远都在半道上”,生动地说明为获得教养的阅读能使人不断进入新境界。
D.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相信未来》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手指”比作“排浪”,把“手掌”比作“太阳”,把“曙光”比作“笔杆”,形象地抒发诗人的豪迈情怀,强调心中永不泯灭的理想。
答案:D
解析: D项,理解不正确,应为以“排浪”比作“手指”,以“太阳”比作“手掌”。所以选D。发提示领悟的道理;“启事”则是为了说明某事而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上的文字。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现代派诗人,包括戴望舒、何其芳、卞之琳、废名等。其中戴望舒被叶圣陶称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也因此得到“雨巷诗人”的称号。
B.杜牧,字牧之,晚唐诗人,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他的《阿房宫赋》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在结尾部分议论,寄托了讽喻之意。
C.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像山那样思考》是美国自然文学的经典之作,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带有明显的生态忧患意识和更多的理性思考。
D.《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以廉颇自况,抒发自己老当益壮,仍不忘为北宋效力的壮志。
答案:D
解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所以应是“不忘为南宋效力”。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使母语中独特的文化底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而且造成了语言的不规范和用词的平庸乏味。
B.你是否用心地揣摩过《像山那样思考》一文里那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沉的情感?这是你获得与作者同样感动的关键。
C.像苏东坡这样守正不阿,这样放任不羁,这样令人万分倾倒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他的作品,总能让人有种心境明澈的念想。
D.事实上学术是一种帮助我们条分缕析,帮助我们尽可能认识事物本质或者真相,它本身不是目的,为学术而学术显然是忽略了学术本身的工具性。
答案:C
解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A语序不当; B,一面对两面; D成分残缺,在“真相”之后加上“的工具”。所以选C。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
B.你是否用心地揣摩过《像山那样思考》一文里那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沉的情感?这是你获得与作者同样感动的关键。
C.像苏东坡这样守正不阿,这样放任不羁,这样令人万分倾倒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他的作品,总能让人有种心境明澈的念想。
D.为了避免学生不再发生考试舞弊的现象,学校对学生加强了考风考纪教育。
答案:C
解析:A项搭配不当,删去“问题”,或把“成熟”换为“解决”;B项一面对两面;D项多重否定不当。
9.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六只小狼)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着搅在一起,它们确确实实是一群就在我们的峭壁之下的空地上蠕动和互相碰撞着的狼。(《像山那样思考》)
B.“满园子都是草木竟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我与地坛》)
C.冰消雪化之后,顷刻间现出银色闪烁的王国。在毁灭一切的巨浪之下,蜇伏着的是宝贵的百花吐艳的潜力。(《鸟啼》)
D.那一成希望在于她自己要不要活下去。人们不想活,情愿照顾殡仪馆的买卖,这种精神状态使医药一愁莫展。(《最后的常春藤叶》)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字形,可以结合词语的含义理解记忆。B项,竞相:互相睁着的意思,“竟”和“竞”这两个字是同音形近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竟,一般是出人意料的意思,竟然,居然等等竞,是比较,竞争。两个字意思方面没什么相同的。C项,应该是“蛰伏” D项,应该是“ 一筹莫展” 中的“筹”是筹划的意思。
10.下列各句没语病的一项是( )
A.你是否用心地揣摩过《像山那样思考》一文里那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沉的情感?这是你获得与作者同样感动的关键。
B.在如今这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应该善于从诸如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一切出版物中获取新的知识。
C .暴雨袭来,姚城告急!部队官兵紧急支援,奋战在抗洪救灾第一线:转移受困群众,清扫灾后垃圾……等等。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D.“菲特”台风带着温润的水汽进入大陆,云系撞上南下的冷空气后,形成了很长的降雨倒槽(“倒槽”可以理解为一条水汽通道),余姚很不幸,恰位于这个降雨倒槽云最厚实区域对应的地方,这是特大暴雨集中的成因。
答案:D
解析:A不合逻辑,两面与一面不能呼应。B不合逻辑,“报刊、杂志”并列不当。C不合逻辑,“……”与“等等”不能同时使用。复习中可整理一部分不合逻辑的句子,以便此种类型的句子在试题中出现时一眼就能看出病因。
1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我不应白白地耗废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坚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的四季》)
B、人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耐不住的虚荣心。因此,人的内心总在呐喊:走啊走!(《前方》)
C、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所赋予的意义。(《获得教养的途径》)
D、(六只小狼)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嘻戏着搅在一起,它们确确实实是一群就在我们的峭壁之下的空地上懦动和互相碰撞着的狼。(《像山那样思考》)
答案:C
解析:A项耗费、艰辛;B项按捺;D项嬉戏、蠕动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 。(《我心归去》)
(2)即使看不到狼的 ,也听不到它的声音,它也暗含在许多小小的事件中。(《像山那样思考》)
(3)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东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 不感到岁时的肃杀, 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江南的冬景》)
A.矫饰 痕迹 尽管/然而 B.掩饰 痕迹 尽管/然而
C.掩饰 踪迹 不但/而且 D.矫饰 踪迹 不但/而且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分辨,做出判断。矫饰:故意造作来掩饰。掩饰:使用手法来掩盖(缺点、错误等)。故符合句意的是矫饰。故排除BC。痕迹:某物经过的可觉察的形迹(如船的航迹、足迹线或轮辙) ;踪迹:行动所留下可觉察的形迹。故符合句意的是踪迹。故排除A。所以选D。
1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电信已经扬帆起航,它以先进技术为依托,正亦步亦趋地驶向新的征程。
B.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大都博览群书,贯通百家,表现出很高的独立思考的才华。
C.我们第一代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
D.生态危机,让我们对“像山那样思考”这个诗意表述后的真知灼见有了更深的理解。
答案:A
解析:“亦步亦趋”贬词褒用
1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人类是大自然生态链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同万物的关系和山同万物的关系没有什么区别。做到了“像山那样思考,”就达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较高境界。
B.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屈原不仅在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不同于以四言为主的《诗经》体的新诗体——楚辞,而且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C.民歌的具体内容由于时代、民族、地区等的不同而各异,但都表现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思想、感情、要求和愿望。
D.散文诗是用散文的形式写成的诗篇,具有散文的一般特点,如篇幅短小,题材广泛;表现灵活,手法多样;直抒胸臆,以意为主;形散神聚,博而不杂。但与一般散文相比,语言更注意凝炼,内容的跳跃性更大,具有一般诗歌所要求的意境。
答案:A
解析:引号中的逗号应移到后引号的后面。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由于人们不能像山那样去思考,沙尘暴、生态失衡等问题日益严重。
B.一篇文章要是字迹过于潦草,那么内容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C.西安地铁1号线的全线贯通大大缓解了东西走向交通高峰期的堵车问题。
D.码头上悬挂着巨大的横幅,上面是“热烈庆祝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胜利凯旋归”的祝语。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语病。B项语序不当,“即使”应移至“内容”前,“内容很不错”是主谓短语作谓语,与后面“也是要不得的”构成假设关系。C项“缓解了东西走向交通高峰期的堵车问题”搭配不当,“缓解”不能同“问题”搭配。D项“胜利凯旋归”语义重复,“凯旋”即胜利归来,既与前面的“胜利”重复,又与后面的“归”重复。故选A项。
二、按给定要求填空。
(一)给下列句子的空缺处加上标点。
16.我们看见一只雌鹿 当时我们是这样认为 正在涉过这条急流 它的胸部淹没在白色的水中 当它爬上岸朝向我们 并摇晃着它的尾巴时 我们才发现我们错了 这是一只狼
答案:—— |——|,|。|,|,|:|。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相关知识。
(二)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
17.在一秒钟之内,我们就把枪弹上了膛,而且兴奋的程度高于准确:怎样往一个徒峭的山坡下瞄准,总是不大清楚的。 将 改为
答案:徒|陡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中重点字形的识记。
18.我看见过许多刚刚失去了狼的山的样子,看见南面的山坡由于新出现的弯弯曲曲的鹿径而变得皱皱吧吧。 将 改为
答案:吧吧|巴巴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中重点字形的识记。
19.我现在想,正像当初鹿群在对狼的极度恐惧中生活着那样,那一座山将要再对它的鹿的极度恐惧中生活。 将 改为
答案:再|在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中重点字形的识记,“在……中……”固定搭配。
20.当一只被狼拖去的公鹿在两年或三年就可得到补偿时,一片被太多的鹿拖疲惫了的草原,可能在几十年里都得不到复源。 将 改为
答案:源|原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中重点字形的识记。
三、现代文阅读。
我现在想,正像当初鹿群在对狼的极度恐惧中生活着那样,那一座山将要在对它的鹿的极度恐惧中生活。而且,山的恐惧有更充分的理由:当一只被狼猎杀的公鹿在两三年就可被替补时,一片被太多的鹿拖疲惫了的草原,可能在几十年里都得不到恢复。
牛群也是如此,清除了其牧场上的狼的牧牛人并未意识到,他取代了狼的调整牛群数目以适应其牧场大小的工作。他不知道像山那样去思考。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了沙尘暴,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里去。
我们大家都在为安全、繁荣、舒适、长寿和平静而奋斗着。鹿用轻快的四肢奋斗着,牧牛人用套圈和毒药奋斗着,政治家用笔,而我们大家则用机器、选票和美金。所有这一切带来的都是同一种东西:我们这一时代的和平。在这方面,获得某种程度的成功是很好的,而且或许是客观的思考的必要条件,不过,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了长远的危险。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
21.选文第三段画线句中的“这一时代”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答案:不能去掉,作者用“这一时代的和平”强调我们换来的安全只是暂时的,从而引出下面的结论: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了长远的危险。
解析:这个句子起到总结上文的作用,“这一时代”强调短暂的舒适。所以不能删去。
22.选文末段末句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由于狼的消失导致鹿的增加,从而使大山伤痕累累,最后破坏了生态平衡。从长远、客观的角度看,山的愿望是能够维护生态环境,但人类却从主观、短期的利益出发,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还没有认识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环境的意义,这是人类悲哀之所在。
解析:本题需要概括出文段的中心思想。从第一段可知,一座山的恐惧就是因为狼的减少而大量繁殖的鹿。一片被太多的鹿拖疲惫了的草原,可能在几十年里都得不到恢复,意思是环境生态平衡被破坏。人为了短期的舒适和“和平”造成了的长远的危险,却不自知。
四、语言表达题。
23.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形式美”下定义。
①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具有自然属性(色、形、声)。
②这种自然属性(色、形、声)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如整齐、比例、对称、均衡、反复、节奏、多样的统一等)呈现出一种审美特征。
③这种审美特征就是形式美。
答案: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形、声)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如整齐、比例、对称、均衡、反复、节奏、多样的统一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征。
解析:本下定义的格式为“形式美是……”或“……就是形式美”。
24.以“爱心”为陈述对象,分别以“泉水”“歌谣”为喻体,依照下面的句式再造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困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爱心是一股流淌在沙漠里的泉水,使口渴难忍的人感到生命的再生 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独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籍
爱心是一眼潺潺流动的泉水,使饥渴的行人感到人生旅途的甘甜 爱心是一首优扬动听的歌谣,使踽踽独行的人感到人生的美好
解析:这个题目限制较大,它规定了本体和喻体,要同学们在有限的空间内发挥。同时,还要让再造的句子跟所给的句式相同,才能构成排比。
25.华南大学向南粤中学赠送了一批图书和电脑,南粤中学举行了全校师生参加的捐赠仪式。下面是学生代表的致谢词,请你补出空缺的部分。要求正文写出对捐赠文的欢迎、感谢及其事由等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知道,今天我们接受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捐赠和支持,更重要的是接受了一种鼓励一种鞭策。这种精神力量将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以更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最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尊敬的华南大学的各位代表:
你们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南粤中学向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感谢华南大学为我校无私捐赠了一批图书和电脑。
再次向华南大学表达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解析:致谢词属于应用文体,目的是表达感谢。根据题干要求,是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对华南大学的捐赠代表就华南大学向南粤中学赠送图书和电脑一事,表达感谢之意。同时要注意应用文的格式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9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