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单元测试(学生版+教师版)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单元测试(学生版+教师版)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29 21:56:39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综合评价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4年12月4日中国“春节”申遗成功,成为全世界的文化瑰宝。下列春节庆祝活动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C)
A.剪窗花 B.挂灯笼 C.放烟火 D.贴春联
2.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下列行为符合该理念的是(C)
A.大量施用农药,减少作物病虫害
B.直接排放工厂废气,降低生产成本
C.推广使用脱硫煤,减少酸雨的发生
D.深埋废弃塑料制品,减少“白色污染”
3.下列关于氢气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D)
A.密度比空气小 B.难溶于水
C.无色无味 D.具有可燃性
4.下列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正确的是(C)
A.长劲漏斗 B.量桶 C.坩埚钳 D.椎形瓶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C.有气体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能量的变化
6.实验要有安全意识。下列行为正确的是(A)
A.穿实验服和戴护目镜
B.将剩余的试剂带回家
C.在实验室追逐打闹
D.实验剩余的废液倒入下水道
7.我国金刚石薄膜技术的研发取得了显著进展,金刚石薄膜用于集成电路基板散热时,利用的性质是( C)
A.无色 B.硬度大
C.导热性好 D.透光性好
某小组同学进行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据此回答8~9题。
Ⅰ.蜡烛火焰各层温度比较
Ⅱ.蜡烛燃烧产物检验
Ⅲ.探究蜡烛焰心气体成分
Ⅳ.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
8.蜡烛燃烧会产生黑烟,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收集起来,点燃”。就“收集起来,点燃”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B)
A.提出问题 B.设计实验
C.观察现象 D.形成结论
9.关于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B)
A.实验Ⅰ中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且外焰温度最高
B.实验Ⅱ的目的是探究蜡烛燃烧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
C.实验Ⅲ观察到短玻璃管一端被点燃,说明焰心处产生了可燃烧的
气体
D.实验Ⅳ蜡烛重新燃烧,说明白烟是具有可燃性的固体小颗粒
10.实验仪器是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工具,不同的实验仪器有不同的功能。下列实验项目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B)
A.盛放固体试剂——广口瓶
B.少量试剂反应的容器——锥形瓶
C.盛较多量液体并加热——烧杯
D.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
11.在化学实验中,实验操作要保证人身安全和仪器、试剂的安全,试剂安全是指操作应避免造成试剂的污染或变质。下列操作要求中不是从试剂安全角度考虑的是(B)
A.不能用未经清洗的非专用胶头滴管吸取另一种试剂
B.不能用手接触试剂,不得品尝任何试剂的味道
C.从试剂瓶倒完试液后,应立即盖紧瓶塞
D.用药匙取用一种试剂后,取另一种试剂前必须擦拭干净
12.下列实例中,不是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B)
A.蓄电池放电 B.水力发电
C.内燃机做功冲程 D.火箭点火升空
13.下列是小明在做实验时的一些操作,其中不规范的是(C)
A.加固体颗粒    B.加液体试剂
C.加热试管     D.熄灭酒精灯
14.实验室加热约150 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A)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⑤⑥
15.如图,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保持装置内温度不变,将导管的末端插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画圈部分)是(A)
选项 A B C D
现象 放大图 导管口有 少量水柱 导管口 有气泡 导管中 水柱上升 导管内外 液面相平
16.学习完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后,老师组织同学们到实验室亲身体验一下化学实验的魅力。某同学做完“给固体加热”实验后,老师发现他使用的试管破裂了,其原因可能是(C)
A.先用外焰均匀加热,再固定加热
B.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C.没有擦干试管外壁便开始加热
D.实验完毕,让试管冷却至室温后再洗刷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填空简答题(共4小题,共25分)
17.(7分)观察图片,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人类认识到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说明 原子 是真实存在的。
(2)水是由 水分子 构成的,而水分子是由 氢原子 和 氧原子 按一定的角度构成的。水的化学符号是 H2O 。
(3)化学就是在 分子 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
18.(5分)下列是小明同学在实验室里完成硫黄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所做的笔记。查阅资料可知①硫黄有可燃性;②可用于制作火药;③硫黄是一种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④取少量硫黄,加热,硫黄熔化成黄色液体;⑤继续加热,硫黄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气体。上述关于硫黄的描述属于(填序号):
(1)物理性质: ③ 。
(2)化学性质: ① 。
(3)物理变化: ④ 。
(4)化学变化: ⑤ 。
(5)用途: ② 。
19.(4分)观察燃着的蜡烛,可看到很多现象,如图所示是燃烧中的蜡烛,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凹下的A部分,是固态、液态还是气态  液态 。
(2)甲、乙、丙三部分温度最高的是 外焰 (填“内焰”“外焰”或“焰心”,下同),最亮的是 外焰 ,温度最低的是 焰心 。
20.(9分)在横线上写出下列实验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用胶头滴管取完试剂后平放或倒置: 液体倒流腐蚀橡胶胶帽 。
(2)倾倒细口瓶中的液体时,标签没有朝向手心: 残留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
(3)用嘴吹灭酒精灯: 引起失火或爆炸 。
(4)给烧杯里液体加热时没垫陶土网: 烧杯炸裂 。
(5)实验剩余试剂放回原瓶: 试剂受到污染 。
(6)使用胶头滴管后未经清洗就吸取其他试剂: 其他试剂被污染 。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共27分)
21.(9分)小君通过学习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对蜡烛燃烧、酒精灯燃烧、家庭使用的天然气燃烧等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了一系列实验。查阅资料: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1)首先他发现三种物质的状态不同,蜡烛是 固态 ,酒精是 液态 ,天然气是 气态 。(填“固态”“液态”或“气态”)
(2)点燃酒精灯,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 ①③⑤ (填序号)。
①发出蓝色火焰 ②燃烧后产生刺激性气味 ③发光、发热 ④产生浓烟 ⑤火焰分层 
(3)用一支木筷迅速插入天然气火焰中片刻取出,观察到木筷表面出现的现象和在蜡烛火焰中火柴梗出现的现象相同,说明天然气燃烧火焰的 外焰 温度最高,平时用水壶在天然气灶上烧水应用天然气燃烧火焰的 外焰 加热。
(4)为了探究天然气燃烧后生成的产物,他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天然气的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天然气燃烧的生成物中一定含 水 和 二氧化碳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天然气+氧气二氧化碳+水 。
22.(9分)酒精灯是实验室最常用的加热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下列图中选取正确的序号填空。
给酒精灯添加酒精 ⑥ ,点燃酒精灯 ① ,熄灭酒精灯 ③ 。
(2)酒精灯火焰分焰心、内焰和外焰三部分,为探究灯焰温度,科研人员用特殊的测温装置进行实验,结果如下:(探头位置是指测温探头离灯芯的垂直高度)
火焰 焰心 内焰 外焰
探头位置/cm 0.5 1.5 2.5 3.0 3.5 4.0 4.5
火焰温度/℃ 537 670 667 750 775 806 801
平均温度/℃ 604 709 794
①根据上表数据,火焰三部分温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 焰心、内焰、外焰 。
②根据上表数据,加热时,被加热的仪器或物品应该放置在 离灯芯3.5~4.5 cm(或外焰或离灯芯4.0 cm) 处位置。
③酒精灯外焰温度较高的原因是 此处的酒精燃烧充分 。
23.(9分)探究液化气燃烧的变化。
小美同学在帮妈妈做饭时观察到液化气燃烧的现象,她认为液化气燃烧应属于化学变化。她在妈妈的帮助下对此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她的探究过程并回答有关问题。
[提出问题]液化气燃烧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与假设]假设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加工处理形成的一种能被检验的假设性结论,其表述方式为:如果……那么……。
(1)对于液化气燃烧是否为化学变化,你做出的假设是:如果 生成新物质 ,那么是化学变化。
[收集证据]小美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2)打开液化气,并将其调至小火,把一只干冷的玻璃杯罩在火焰上,观察到:
①玻璃杯内壁出现 水雾 。
②将玻璃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石灰水变浑浊 。
③手接近火焰有发烫的感觉。
分析:(3)液化气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放出热量用来 烧水、做饭(合理即可) 。
[获得结论](4) 液化气燃烧是化学变化  。
[拓展延伸](5)妈妈告诉小美,液化气正常燃烧时是蓝色火焰,如果火焰发黄就需要把通入空气的阀门开大些,小美悟出了液化气燃烧的反应物是 液化气和氧气 。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综合评价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4年12月4日中国“春节”申遗成功,成为全世界的文化瑰宝。下列春节庆祝活动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剪窗花 B.挂灯笼 C.放烟火 D.贴春联
2.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下列行为符合该理念的是( )
A.大量施用农药,减少作物病虫害
B.直接排放工厂废气,降低生产成本
C.推广使用脱硫煤,减少酸雨的发生
D.深埋废弃塑料制品,减少“白色污染”
3.下列关于氢气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密度比空气小 B.难溶于水
C.无色无味 D.具有可燃性
4.下列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正确的是( )
A.长劲漏斗 B.量桶 C.坩埚钳 D.椎形瓶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C.有气体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能量的变化
6.实验要有安全意识。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穿实验服和戴护目镜
B.将剩余的试剂带回家
C.在实验室追逐打闹
D.实验剩余的废液倒入下水道
7.我国金刚石薄膜技术的研发取得了显著进展,金刚石薄膜用于集成电路基板散热时,利用的性质是( C)
A.无色 B.硬度大
C.导热性好 D.透光性好
某小组同学进行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据此回答8~9题。
Ⅰ.蜡烛火焰各层温度比较
Ⅱ.蜡烛燃烧产物检验
Ⅲ.探究蜡烛焰心气体成分
Ⅳ.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
8.蜡烛燃烧会产生黑烟,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收集起来,点燃”。就“收集起来,点燃”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设计实验
C.观察现象 D.形成结论
9.关于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Ⅰ中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且外焰温度最高
B.实验Ⅱ的目的是探究蜡烛燃烧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
C.实验Ⅲ观察到短玻璃管一端被点燃,说明焰心处产生了可燃烧的
气体
D.实验Ⅳ蜡烛重新燃烧,说明白烟是具有可燃性的固体小颗粒
10.实验仪器是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工具,不同的实验仪器有不同的功能。下列实验项目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 )
A.盛放固体试剂——广口瓶
B.少量试剂反应的容器——锥形瓶
C.盛较多量液体并加热——烧杯
D.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
11.在化学实验中,实验操作要保证人身安全和仪器、试剂的安全,试剂安全是指操作应避免造成试剂的污染或变质。下列操作要求中不是从试剂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
A.不能用未经清洗的非专用胶头滴管吸取另一种试剂
B.不能用手接触试剂,不得品尝任何试剂的味道
C.从试剂瓶倒完试液后,应立即盖紧瓶塞
D.用药匙取用一种试剂后,取另一种试剂前必须擦拭干净
12.下列实例中,不是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蓄电池放电 B.水力发电
C.内燃机做功冲程 D.火箭点火升空
13.下列是小明在做实验时的一些操作,其中不规范的是( )
A.加固体颗粒    B.加液体试剂
C.加热试管     D.熄灭酒精灯
14.实验室加热约150 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⑤⑥
15.如图,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保持装置内温度不变,将导管的末端插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画圈部分)是( )
选项 A B C D
现象 放大图 导管口有 少量水柱 导管口 有气泡 导管中 水柱上升 导管内外 液面相平
16.学习完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后,老师组织同学们到实验室亲身体验一下化学实验的魅力。某同学做完“给固体加热”实验后,老师发现他使用的试管破裂了,其原因可能是( )
A.先用外焰均匀加热,再固定加热
B.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C.没有擦干试管外壁便开始加热
D.实验完毕,让试管冷却至室温后再洗刷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填空简答题(共4小题,共25分)
17.(7分)观察图片,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人类认识到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说明 是真实存在的。
(2)水是由 构成的,而水分子是由 和 按一定的角度构成的。水的化学符号是 。
(3)化学就是在 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
18.(5分)下列是小明同学在实验室里完成硫黄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所做的笔记。查阅资料可知①硫黄有可燃性;②可用于制作火药;③硫黄是一种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④取少量硫黄,加热,硫黄熔化成黄色液体;⑤继续加热,硫黄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气体。上述关于硫黄的描述属于(填序号):
(1)物理性质: 。
(2)化学性质: 。
(3)物理变化: 。
(4)化学变化: 。
(5)用途: 。
19.(4分)观察燃着的蜡烛,可看到很多现象,如图所示是燃烧中的蜡烛,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凹下的A部分,是固态、液态还是气态 。
(2)甲、乙、丙三部分温度最高的是 (填“内焰”“外焰”或“焰心”,下同),最亮的是 ,温度最低的是 。
20.(9分)在横线上写出下列实验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用胶头滴管取完试剂后平放或倒置: 。
(2)倾倒细口瓶中的液体时,标签没有朝向手心: 。
(3)用嘴吹灭酒精灯: 。
(4)给烧杯里液体加热时没垫陶土网: 。
(5)实验剩余试剂放回原瓶: 。
(6)使用胶头滴管后未经清洗就吸取其他试剂: 。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共27分)
21.(9分)小君通过学习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对蜡烛燃烧、酒精灯燃烧、家庭使用的天然气燃烧等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了一系列实验。查阅资料: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1)首先他发现三种物质的状态不同,蜡烛是 ,酒精是 ,天然气是 。(填“固态”“液态”或“气态”)
(2)点燃酒精灯,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 (填序号)。
①发出蓝色火焰 ②燃烧后产生刺激性气味 ③发光、发热 ④产生浓烟 ⑤火焰分层 
(3)用一支木筷迅速插入天然气火焰中片刻取出,观察到木筷表面出现的现象和在蜡烛火焰中火柴梗出现的现象相同,说明天然气燃烧火焰的 温度最高,平时用水壶在天然气灶上烧水应用天然气燃烧火焰的 加热。
(4)为了探究天然气燃烧后生成的产物,他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天然气的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天然气燃烧的生成物中一定含 和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2.(9分)酒精灯是实验室最常用的加热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下列图中选取正确的序号填空。
给酒精灯添加酒精 ,点燃酒精灯 ,熄灭酒精灯 。
(2)酒精灯火焰分焰心、内焰和外焰三部分,为探究灯焰温度,科研人员用特殊的测温装置进行实验,结果如下:(探头位置是指测温探头离灯芯的垂直高度)
火焰 焰心 内焰 外焰
探头位置/cm 0.5 1.5 2.5 3.0 3.5 4.0 4.5
火焰温度/℃ 537 670 667 750 775 806 801
平均温度/℃ 604 709 794
①根据上表数据,火焰三部分温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 。
②根据上表数据,加热时,被加热的仪器或物品应该放置在 处位置。
③酒精灯外焰温度较高的原因是 。
23.(9分)探究液化气燃烧的变化。
小美同学在帮妈妈做饭时观察到液化气燃烧的现象,她认为液化气燃烧应属于化学变化。她在妈妈的帮助下对此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她的探究过程并回答有关问题。
[提出问题]液化气燃烧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与假设]假设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加工处理形成的一种能被检验的假设性结论,其表述方式为:如果……那么……。
(1)对于液化气燃烧是否为化学变化,你做出的假设是:如果 ,那么是化学变化。
[收集证据]小美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2)打开液化气,并将其调至小火,把一只干冷的玻璃杯罩在火焰上,观察到:
①玻璃杯内壁出现 。
②将玻璃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
③手接近火焰有发烫的感觉。
分析:(3)液化气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放出热量用来 。
[获得结论](4) 。
[拓展延伸](5)妈妈告诉小美,液化气正常燃烧时是蓝色火焰,如果火焰发黄就需要把通入空气的阀门开大些,小美悟出了液化气燃烧的反应物是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