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丰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丰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4-29 20:3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丰城中学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试卷物 理
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1-7为单项选题,每小题4分,8-10为多项选择题,全选对得6分,漏选得3分,有选错,多选的得0分,共46分)
1.如图所示,一小球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做匀速运动,若沿桌面对小球施加一个恒定外力,则小球一定做()
A. 直线运动 B. 曲线运动
C. 匀变速运动 D. 匀加速直线运动
2.投壶,源于射礼,是中国古代宴饮时做的一种投掷游戏。如图所示,游戏者先后从同一高度的A、B两点以速率v1、v2水平投出两支相同的箭,两支箭都落入壶中,且落到壶中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45°、30°,A点离壶口较近。不计空气阻力,忽略箭长、壶口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从B点投出的箭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更长
D.从A、B两点投出的箭落入壶中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3.一质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运动,时,质点位于x轴上某点,它沿x方向运动的x—t图像如图甲所示,它沿y方向运动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0~2s内(  )
A.质点做匀加速曲线运动 B.质点初速度大小为10m/s
C.质点在时的速度大小为9m/s D.质点在前2s内的位移大小为
4.有关圆周运动的基本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火车转弯超过规定速度行驶时,内轨和轮缘间会有挤压作用
B.如图乙,“水流星”表演中,过最高点时水没有从杯中流出,水对杯底压力可以为零
C.如图丙,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过最高点的速度至少等于
D.如图丁,A、B两小球在同一水平面做圆锥摆运动,则A和B的角速度不等。
5.2025年蛇年春晚的舞台上,《秧BOT》节目开场,一群穿着花棉袄的机器人在舞台上扭起了秧歌。其中机器人转手绢的动作,使手绢绕中心点O在竖直面内匀速转动,如图所示,若手绢上有质量不相等的两质点A、B,则(  )
A.质点A、B的线速度相同 B.质点A、B的动能可能相等
C.质点A、B受到的合外力可能相同 D.质点A、B的机械能守恒
6.2024年10月,以“智焕新生共创AI+低空新时代”为主题的2024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广州举办,赣州是十五座低空经济领航城市之一。如图甲是无人机快递运输和配送的测试现场,已知质量为的邮件在被无人机从地面吊起后,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重力加速度g取,不计邮件所受空气阻力.则( )
A.在时邮件上升到最大高度
B.邮件所受的拉力在内比在内大
C.在内拉力对邮件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D.在内拉力对邮件做正功,其功率逐渐减小
7.如图1为海盗桶玩具,当插进桶内的剑触发桶内开关时,小海盗就从木桶顶部突然跳出来。其原理可简化为图2所示,弹簧压缩后被锁扣锁住,打开锁扣,小球被弹射出去,A位置为弹簧原长,忽略弹簧质量和空气阻力,从B到A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B.小球的速度一直在增大
C.小球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小球与弹簧组成的系统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之和先减小后增大
8.中国空间站运行在距离地球表面约400千米高的近地轨道上,而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高度约为36000千米。如图所示,a为静止在地球赤道上的物体,b为中国空间站,c为地球同步卫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线速度的大小关系为 B.周期关系为
C.向心加速度的关系 D.同步卫星c的发射速度要大于11.2km/s
9.phyphox是一款可以让手机充当一个真实物理实验工具的手机软件,中文名为手机实验工坊。某同学打开手机中phyphox的加速度传感器,用手掌托着手机把手机竖直向上抛出,又迅速在抛出点接住手机,得到手机在竖直方向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  )
A.时刻手机离开手掌 B.手机先超重后失重
C.手机的机械能一直增大 D.手掌对手机的支持力始终等于手机对手掌的压力
10.如图所示,在静止的水平转盘上沿某条直径放置有两个小物块A和B。A、B间用一恰好伸直的轻绳连接,已知A、B到转盘中心的距离分别为和,A、B的质量分别为和,A、B与转盘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若使转盘由静止开始绕竖直转轴做匀速圆周运动,且不断增大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时,绳子开始有拉力
B.当转盘的角速度为时,A所受摩擦力方向背离圆心
C.当转盘的角速度为时,A所受摩擦力方向背离圆心
D.随着角速度的增大,A所受摩擦力一直增大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11.探究向心力大小F与物体的质量m、角速度ω和轨道半径r的关系实验。
(1)本实验所采用的实验探究方法与下列哪个实验是相同的:___________;
A.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B.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C.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2)某同学用向心力演示器进行实验,实验情景如甲、乙、丙三图所示
a.三个情境中,图 是探究向心力大小F与质量m关系(选填“甲”、 “乙” “丙”)。
b.在甲情境中,若两个相同钢球到转轴的距离相同,其所受向心力的比值为,则实验中选取的两个变速塔轮的半径之比为 。
12.图甲是“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装置图
实验前应对实验装置反复调节,直到斜槽末端切线____。每次让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是为了每次平抛____。
图乙是正确实验取得的数据,其中O为抛出点,则此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___。
在另一次实验中将白纸换成方格纸,每个格的边长,通过实验,记录了小球在运动途中的三个位置,如图丙所示,则该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____;B点的竖直分速度为____。取
计算题(共3大题, 12分+12分+14分,共38分。要求写岀必要的文字和过程)
13.如图所示,两颗卫星绕某行星在同一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两卫星绕行方向相同(图中为逆时针方向)。已知卫星1运行的周期为T1=T0,行星的半径为R,卫星1和卫星2到行星中心的距离分别为r1=2R,r2=8R,引力常量为G。某时刻两卫星与行星中心连线之间的夹角为。求:(题干中T0、R、G已知)
(1)行星的质量M;
(2)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
(3)从图示时刻开始,经过多长时间两卫星第一次相距最近?
14.如图所示,电动平衡车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统,精确地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下表是某平衡车的具体参数。小黄同学的质量为50kg,驾驶平衡车以最大速度在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突然发现前方15m处出现事故,有人倒在马路前方,小黄马上刹车,以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恰好在事发处停车。(g取)。
外观尺寸 整车高度59.5cm,车宽54.8cm,轮胎直径26cm
净重 12.8kg
最高时速 18km/h
额定功率 700W
额定输入电压 100~240V
额定输出电压 约63V
(1)小黄的反应时间为多少?
(2)平衡车匀速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为多大?
(3)刹车时平衡车给小黄的作用力为多大?
15.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粗糙的斜面轨道AB的下端与光滑的圆弧轨道BCD相切于B,C是最低点,圆心角∠BOC=37°,D与圆心O等高,圆弧轨道半径R=1.0 m,现有一个质量为m=0.2 kg、可视为质点的小物体,从D点的正上方E点处自由下落,D、E两点间的距离h=1.6 m,物体与斜面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取sin 37°=0.6,cos 37°=0.8,g=10 m/s2.不计空气阻力,求:
(1)物体第一次通过C点时轨道对物体的支持力FN的大小;
(2)要使物体不从斜面顶端飞出,斜面的长度LAB至少要多长;
(3)若斜面已经满足(2)的要求,物体从E点开始下落,直至最后在光滑圆弧轨道做周期性运动,求在此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E的大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D B B D D AB CD AB
11.(1)C (2)丙
12.水平;初速度相同;2
13.【答案】(1) (2) (3)
【详解】(1)对卫星1,根据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则:
得:(4分)
(2)第一宇宙速度的轨道半径为R,则根据
可得:(4分)
(3)对卫星1和卫星2,由开普勒第三定律: 可得:
由图示时刻开始,经t时间第一次相距最近,则有:
可得:(4分)
14.【答案】(1);(2)140N;(3)
【详解】(1)由题可知,初速度大小
加速度大小
设刹车距离为,则有
解得
(2分)
因此反应距离为
所以反应时间为
(2分)
(2)当平衡车匀速运动时,其所受的牵引力大小等于阻力,根据公式
解得
(4分)
(3)在水平方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解得
(2分)
在竖直方向上,其重力和支持力平衡,有
因此刹车时平衡车给小黄的作用力为
解得
(2分)
15.【答案】(1)12.4N;(2)2.4m;(3)4.8J
【详解】(1)物体从E到C,由机械能守恒得
(2分)
在C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联立解得
(2分)
(2)对从E到A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2分)
联立解得
LAB=2.4 m(2分)
故斜面长度LAB至少为2.4 m。
(3)因为
解得
所以,物体不会停在斜面上,物体最后以C为中心,B为一侧最高点沿光滑圆弧轨道做周期性运动。从E点开始直至最后,系统因摩擦而损失的机械能等于B、E两点间的重力势能,即
(5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