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鲁滨孙漂流记(节选)》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5《鲁滨孙漂流记(节选)》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9 20:2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惧、凄、寞”等1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流落、凄凉、寂寞”等词语。
2.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遇到的事情。
3.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关注人物命运,体会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过程与方法
自读自悟,先阅读梗慨,整体把握梗概内容,简单讲述一些梗概中鲁滨逊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在此基础上,浏览精彩片段,交流精彩片段的精彩之处,以及自己对鲁滨逊的评价或读后的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1.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遇到的事情。
2.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感悟鲁滨逊面对厄运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在逆境面前勇敢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难点 :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学习重难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世界文学宝库里,有许多中国的经典作品,还有许多外国名篇名著。这些名篇名著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2.谁能说一说你读过的外国名篇名著。
3.今天老师也想给大家推荐一本书。
2.简介作品
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这部小说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
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这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
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作者简介
笛福(1660—1731),十八世纪英国作家,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
主要作品:《鲁滨逊漂流记》《摩尔·弗兰德斯》《辛格顿船长》等。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chù(家畜)
xù(畜牧业)


pō(湖泊)
bó(停泊)
2.多音字

chù(到处)
chǔ(相处)
3.词语解释配对
4.近义词配对
5.反义词配对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梗概,理清思路,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发生了哪些事情?
6.自读课文,要求:
1.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课文是用几种来给我们介绍这部小说的?
三、再读感知,理清脉络
分成了梗概和精彩片段两种方式。
2.理清什么是“梗概”。
梗概是一种应用文体,常用来简要介绍电影、电视和小说的情节。翻开一本书,一般能在封面、扉页或封底上见到它。如果你想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可以在编者推荐或内容介绍栏目中,先找到梗概了解一下。当你在网上浏览喜欢的影视剧,梗概又会帮你介绍剧情和演员,当我们制作一份好书推荐手抄报时,也会用到梗概。
3.快速默读梗概部分,了解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并练习说说这部小说的大概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遇难荒岛的鲁滨逊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
四、浅显探讨小说
1.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
(2)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3)安全──插下杨柳桩子防御。
(4)孤独──救助“星期五”。
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件事?尝试给每件事加一个小标题。
流落荒岛—搭盖住所—驯养野羊—播种粮食—救“星期五”—夺船回国
3.鲁滨孙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勇敢坚毅,乐观积极,靠智慧解决困难等。
4.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鲁滨孙有智慧、很勇敢、不怕困难,有顽强斗争求生存的精神。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作者笛福一道来到了荒岛,认识了一位有着顽强生命力的鲁滨逊,了解了他28年来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岛上他还发生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情呢?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走近他!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故事。回忆并互相说说:鲁滨逊流落荒岛后都发生了哪些事?
二、默读精彩片段,感知人物形象
1.浏览精彩片段,快速默读,详细说一说:鲁滨逊克服了哪些困难?他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用自己的话概括鲁滨逊遇到了哪些困难,分别是如何克服困难的,揣摩鲁滨逊在绝境中的心理活动过程,用理智战胜失望,努力改善生活。
困难
解决办法

需要容身之处
在山坡上搭帐篷

安全
食物快吃光了
打猎,捕鱼,蓄养动物,种植粮食
恐惧野人,怕野人会吃掉他
插杨柳桩子,分开圈养羊群
(1)遇到困难:
①生存:陷入荒岛,与世隔绝
②生活:缺乏必备的工具和生活用品。
③生命意义:活下去的价值与意义。
(2)解决办法:
①用刻痕记录时间,进行记录。
②节约现有的工具和用品、靠自身智慧来创造工具。
③分析目前处境,排列自己的幸与不幸。
(3)心态变化:
苦闷失望——智慧应对——积极乐观
2.感悟精神光辉,感知人物形象
28年的荒岛生活,鲁滨逊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他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逊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1)思考:鲁滨逊在山坡上选址搭帐篷好不好?
鲁滨逊这样选址搭帐篷很好,因为他充分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水源、防日晒雨淋、防野兽、便于求救等。
说明他考虑事情很周全,有一定的生存技能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2)默读梗概5、6段,关于鲁滨逊的描写说明了什么?反映出鲁滨逊什么特点?
鲁滨逊想方设法解决了生活中所面对的困难,特别是__________,这一切说明了鲁滨逊________,与第一段______,反映出他的________,表现出鲁滨逊______________。
粮食的获得
不怕困难
相呼应
丰富的生存经验
聪明才智
(3)默读梗概第8段,从杀野人、救“星期五”的行为中,你看到了怎样的鲁滨逊?
智勇双全
乐于助人
有同情心
有正义感
(4)再读梗概,说一说:鲁滨逊是怎样解决遇到的困难的?
在适合居住、便于求救的山坡上搭建帐篷,解决“住”的难题。
打猎捕鱼、畜养种植,解决“吃”的难题。
带上没有淹死的一条狗、两只猫,救下野人“星期五”,解决“孤独、寂寞”的难题。
在住所前插下杨柳桩子,将羊群分成几个地方圈养,提前考虑怎样对付可能出现的野人,解决“生命安全”的难题。
(5)鲁冰逊的这些行为表现了他怎样的特点?
不畏艰险
乐观向上
机智勇敢
聪明能干
(6)速读课文“节选”部分,说说“节选”大致在“梗概”所记述的故事情节的哪个阶段。
节选所记述的故事情节是鲁滨逊初到岛上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情形
面对现实的理性思考
(7)节选采用第一人称,有什么好处?
采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________、________,且含有大量细腻逼真的________描写,增强了小说的______。
所见所闻
所想所做
心理活动
真实性
(8)思考:鲁滨逊为什么将自己的“坏处与好处”排列出来?
鲁滨逊把“坏处与好处”列举出来,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__”:想到坏处时____,想到好处时______。鲁滨逊正是这样,才清醒地认识到__________,冷静地面对现实,积极地调整心态,使自己能够_______________,从而创造出生存的奇迹。由此可以看出鲁滨逊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两种心态的对比
心平气和地应对
自己的处境
遇事冷静
乐观向上
无奈
欣慰
(9)从鲁滨逊列举的好处与坏处清单中,你发现了什么?这又说明了什么?
从鲁滨逊的清单中,可以看出鲁滨逊将好处列举得比坏处多,这说明了鲁滨逊已经逐渐__________________,并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
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现实
“不幸的处境”是指?
孤身一人,流落荒岛。
“消极的东西”是指?
在荒岛上困难重重。
(10)结合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把好处和坏处对照着看,这是鲁滨逊__________,是他__________________的集中体现,能使自己______________,从绝望中看到__________,从而得到__________,获得坚持下去的__________,这也是他能在荒岛上生活二十八年的主要原因。
总结的教训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理智地面对现实
希望的火花
内心的安慰
勇气和信心
直面现实
乐观顽强
思维导图
鲁滨逊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怎样做?联系实际谈一谈。
课堂小结
在恶劣的环境中,鲁滨逊没有绝望和妥协,而是勇敢地直面现实,以乐观的心态、顽强的毅力和智慧的头脑战胜困难。他的经历启示我们:当我们身处逆境时,要像鲁滨逊那样敢于面对困难,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赢得最后的胜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译文】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拓展延伸
世间万物,只是有用处,才是最可宝贵的。任何东西,积攒多了,就应送给别人;我们能够享用的,至多不过是我们能够使用的部分,多了也没有用。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名言
我们老是感到缺少什么东西而不满足,是因为我们对已经得到的东西缺少感激之情。
我已学会多看看自己生活中的光明面,少看看生活中的黑暗面;多想想自己所得到的享受,少想想所缺乏的东西。这种态度使我内心感到由衷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