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第4单元学业质量评价02【2025春统编版语文阶段性测试】(原卷版+解答版+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下语文第4单元学业质量评价02【2025春统编版语文阶段性测试】(原卷版+解答版+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30 08:14:55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统编版八下语文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八下语文第4单元测试02
范围:第4单元
(建议用时: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小雨和小雯设计了一些语文小活动,请你来参加。
1.(2分)文字是一种特殊的符号,不仅能记录信息,还能传承文化。下面是小雨做的字音字形梳理记录,其中字形和加点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部分形声字读音可以根据声旁确定,例如:缅(miǎn)怀、诬篾(miè)、寒噤(jìn)。
B.我们很容易读错一些生字,如:推搡(sǎnɡ)、汩(ɡǔ)汩、矗(zhù)立。
C.注意成语中的一些特殊字形,如:不要将“不修边幅”写成“不修边辐”,不要将“挑拔离间”写成“挑拨离间”;不应将“不知所措”写成“不知所错”,不应将“纷至踏来”写成“纷至沓来”。
D.我们在书写时要注意区分形近字,如:“抉择”“狡辩”“演绎”“驰骋”“浮躁”是正确写法。
D
【解析】A.诬篾——诬蔑;B.矗(zhù)立——矗(chù)立,;C.挑拔离间——挑拨离间,纷至踏来——纷至沓来。故选D。
2.(2分)下面是小雯整理的汉字卡片,请根据你了解的汉字知识,将表格①②两处补充完整。
简体字 篆体字 繁体字 字形解说
聿 聿 一只手握着笔的样子
笔 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 書 一只手握着笔书写,使文字显明
②____ 畫 一只手握着笔,标出田地界限
示例:一只手握着笔,上面加竹字头,表示笔杆由竹子制成

3.(2分)今年“全国低碳日”,校报社为了宣传教育特面向八年级学生开展“楹联话双碳,翰墨抒美好”对联征集活动。小雨想写一副对联投稿,但语言还没有组织好。请你运用对联知识,帮他把下列词语组合成一副对联,完整地书写在横线上。
祖国 万物春 平衡 千秋美 生态 山青水碧 绿化 人杰地灵
①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绿化祖国山青水碧千秋美
平衡生态人杰地灵万物春
4.(3分)下面是小雨撰写的演讲词中的一段,有三处语病,请帮他修改正确。
A.阅读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够增长知识。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安宁。因此,我衷心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珍惜与书香相伴的时光,B.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让书籍成为我们成长的良师益友。C.同时,我也要求我们的学校能够营造更加浓厚的阅读氛围,为同学们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源和平台。
①A.逻辑关系错误,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成分残缺,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用词不当,应将“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___”。
阅读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能够陶冶情操
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要求
希望(请求)
5.(8分)小雨在“分门别类辑名句”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大河之南,山水情怀,韵味无穷。这里有恬然美景: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庄子以“①_______________,是鱼之乐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想象游鱼之乐,移情于物。这里有丰富真情:河阳(今河南孟州)人韩愈用“②_______
_______?其真不知马也”(《马说》)激愤嘲讽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诗经》中,邶地(今河南淇县)的《式微》“③_________,胡为乎泥中”以质问语气咏叹泥水中劳动者的怨愤,郑地(今河南新郑)的《子衿》“挑兮达兮,④_____
______”以独自徘徊的行为抒发对情人的思念,美而诚挚。
鲦鱼出游从容
马邪
微君之躬
阙兮
其真无
在城
这里有高洁灵魂,生于河南新郑的白居易用“⑤ ______________,⑥_______
__________”(《卖炭翁》)的矛盾心理表达对百姓的同情;归葬河南郏县的苏轼曾在黄州定慧院用孤鸿独宿沙洲时“⑦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表达孤独心境和高洁志趣,美而高雅。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
贱愿天寒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6.(3分)为迎接五四青年节,学校准备开展以“奋斗吧!青年”为主题的演讲活动,为营造活动氛围,校团委打算制作一张海报,下面是小雯选的一组海报素材,你觉得用哪张好?请予以推荐并简述理由。
甲       乙
示例一:我选图甲,因为图甲中交叉的数字“5”“4”
和汉字“青年节”表明“五四”这个特殊的节日;三个
不同的人物运动造型,寓意青年应以不同的姿态展现自
己的风采;“正青春一起拼”寓意着青年们正风华正茂,应该勇于拼搏,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整幅图构图精巧,含义丰富,适合作为海报。 示例二:我选图乙,图乙中上方有“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这几个字,下方是五个人正奋力跳跃做出不同的运动姿势,图和文字共同寓意着青年人要敢于奋斗,创造自己青春的美丽。整幅图寓意深刻,适合作为海报。
甲       乙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7—8题)。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①
李 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②。
秋波落泗水③,海色明徂徕④。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释】①此诗写于745年,李白与杜甫在鲁郡相逢。分别之时,李白写下此诗。②金樽开:指开樽饮酒。③泗水:水名。④徂徕:山名。
诗以醉别开始,干杯结束,首尾呼应,一气呵成,语言古朴真淳。
7.(2分)批注一:颔联写两位诗人临别把酒,一个“______”字,表达了尚未离别,就期待下次重逢的迫切心情。颈联一个“______”字,说海色主动地映照着徂徕山,把山色写活了。
8.(2分)批注二:尾联以“且尽手中杯”来结束全诗,干脆有力,充满____________的情调。  


豪放乐观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A)。
(选自《庄子·北冥有鱼》)
【乙】余曾有横事被拘为群小所使将致之深议①,友人救护得免。遂作《穷鱼赋》。
有一巨鳞,东海波臣,映红莲而得性,戏碧波以全身。宕而失水,届于阳濒。渔者观(B),乃具竿索,集朋党,凫趋雀跃,风驰电往,竞下任公之钓②,争陈豫且之网③,蝼蚁见而甘心,獱獭④闻而抵掌。
大鹏过而哀之,曰:“昔余为鲲(C),与子游乎,自余羽化,之子其孤。”俄抚翼而下,负之而趋,南浮七泽,东泛五湖。是鱼也已相忘于江海,而渔者犹怅望于泥途。
(选自卢照邻《穷鱼赋》,有删改)
【注释】①深议:从重论罪。②任公之钓:指巨大的钓钩。③豫且之网:指巨大的渔网。④獱(biān)獭:水獭。
9.(2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乃具竿索 语境推断(联系上下文) (1)________
集朋党 联系成语(集思广益) (2)______________
大鹏过而哀之 查阅词典(①同情。②哀悼。③哀求) (3)______(填序号)
犹怅望于泥途 课内迁移(在昼犹昏) (4)________
准备
集结、聚集

仍然
10.(2分)请将“也”“矣”“焉”分别还原到文中括号处。
A.( )        B.( )        C.( )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余曾有横事被拘 为群小所使 将致之深议。
12.(2分)请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俄抚翼而下,负之而趋。



/
/
一会儿(大鹏)拍击翅膀往下飞,背上大鱼疾速离开了。
13.(4分)【乙】文为什么要写“大鹏”?请结合【甲】文,分析作者写作的
深意。
把帮助自己的友人比作大鹏,表达作者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同时暗表自己会抓住机会化鹏高飞,虽经沉沦,却志向不改的豪情。
【乙文参考译文】
我曾经遭遇横祸被关入牢狱,(主管官员)被一群小人指使,打算对我从重论罪,因为友人的救助保护我才得以逃脱惩处。于是就写了一篇《穷鱼赋》。
有一条大鱼,来自东海之波。在红莲掩映下而养成芳洁之品性,游戏碧浪之中而保全清白之身体。随着海水漂泊而失水搁浅,滞留于临近北岸的水滨。打鱼的人驻足观看,于是准备了鱼竿和绳索,聚集朋友同党,他们像野鸭一样快走,像鸟雀一样跳跃,像狂风闪电一样迅速赶来,争着下巨大的钓钩,铺下巨大的渔网。蝼蚁见到了这件事就觉得称心满意,水獭听说了这件事就击掌相庆。
飞过此地的大鹏同情地说:“我以前做大鱼的时候,曾经与你一起欢游。自从我生出翅膀变成了大鹏,就只留下你一个孤孤单单了。”一会儿(大鹏)拍击翅膀往下飞,背上大鱼疾速离开了。向南飞过七个河泽,向东飞过五个湖泊。这条鱼已经忘记了江海的广阔,而渔人们仍然在污浊之地久久怅望。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①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做有理想、敢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
②青春是一个多么靓丽的词汇,它象征着初升的太阳,象征着未来和希望。青春的我们在最美的年华邂逅了最好的时代。
③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从风雨如晦的革命年代到筚路蓝缕的建设时期,从开拓奋进的改革开放到全面小康的决胜进军,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千秋家国血未冷”,新时代的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承载对党和人民的责任与使命。
④新时代的我们,就是要点燃“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之火。回望党的百年奋斗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挫折不断奋起,历经苦难百炼成钢,归根结底在于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正是因为如此,万里长征、雪山草地、绵延五岭、高高乌蒙,在毛泽东同志笔下不过是“泥丸”“细浪”;正因如此,“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新时代的我们,就是要在深学笃行中坚定理想信念,争做“两个确立”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坚决捍卫者。
⑤新时代的我们,就是要永葆“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廉洁之气。回望党的百年奋斗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胜利走向胜利,千千万万共产党人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顶得住诱惑,不贪高官厚禄,不慕荣华富贵,才能使党的旗帜永不变色,永不变质。新时代青年朝气蓬勃,风华正茂,更需要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党和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真正顶得上,靠得住,信得过!
⑥新时代的我们,就是要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之举。回望党的百年奋斗史,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这得益于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新时代的我们就是要挺起脊梁,昂首阔步,用担当的“铁肩膀”,挑起更重的“千钧担”。在石油大会战中,凭着“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冲天干劲,石油工人埋头苦干,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在脱贫攻坚斗争中,广大党员、干部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鲜红的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高高飘扬。正是这昂扬的斗志,不断激励着我们用智慧和汗水,甚至鲜血和生命,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书写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⑦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荒废的。“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当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负韶华,勇毅前行。青春正逢盛世,奋斗恰当其时!
14.(2分)根据演讲词全文内容,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第③段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有力地论述了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对于国家、民族的重要性。
B.第④段中列举毛泽东同志笔下的“泥丸”“细浪”,是告诉青年人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C.第⑥段画线句子概述脱贫攻坚中党员干部的艰苦奋斗主要是为了激励我们要信念坚定。
D.作者在第④⑤⑥段从点燃信念之火、永葆廉洁之气、要有奋斗之举三方面论述自己的观点。
C
【解析】C.由第⑥段“新时代的我们,就是要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之举”可知,脱贫攻坚的例子强调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之举,激励青年人要有担当、勇于奋斗,并非直接强调信念坚定,尽管奋斗本身蕴含着信念的支撑,但主要侧重于行动上的拼搏与实践。
15.(2分)小雯认为这篇演讲稿引用了许多名人名言,很有特色,于是制作了一份演讲提纲,请你将其补充完整。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对待财富
16.(3分)演讲词特别着力语言锤炼,以增强演讲的感染力。为此常用短句,善于修辞,锤炼“金句”。请你任选一点举例说明这篇文章体现了演讲稿语言的什么特点。
示例:“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这句话化用梁启超《少年中国说》金句,强调青年人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使演讲者的观点表达更加有力,使人信服,容易产生共鸣,体现了演讲稿语言的感染力、说服力。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又是一年藜蒿香
王 英
①初春时节,我漫步江边,瞧见几株不起眼的小草,清新的嫩绿色让人怦然心动,走近一看,竟是藜蒿,不禁又想起了外婆做的藜蒿粑粑。
②外婆家紧挨着南洞庭湖湿地,傍湖而居。一条长长的望不到头的大堤将湿地分成两面,一面是炊烟袅袅的村庄,另一面则是绵延万里的芦苇荡。开春,洞庭湖区湿地里最早钻出来的,便是这迎风猛长、肆意拔节的藜蒿。
③藜蒿,是故乡初春独有的野菜,多长于沼泽地旁,且浑身是宝。叶可洗净焯水剁碎后和糯米揉捻成团,做成藜蒿粑粑,可甜可咸;茎则带着独特香味,可蒸可煎。
④口感独特的藜蒿,古往今来受无数文人追捧。大文豪苏轼有诗云,“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古诗中的“蒌蒿”便是这藜蒿了。
⑤儿时,我最盼望的便是外婆做的藜蒿粑粑。做藜蒿粑粑可不简单。掐蒿半日,剁蒿煮蒿半日,再加上蒸煮、煎饼,做成粑粑又是半日,这一套流程下来,耗尽不少心力。当地人大多嫌麻烦,鲜有耐心做这道点心,唯有外婆,年年坚持,乐此不疲。她总是笑着说:“只要我们孙孙喜欢就不麻烦!”
⑥忽而想起儿时外婆带我采摘藜蒿的场景。春雷唤醒了万物,芦苇荡像一条绿色的绸带,随大堤延绵至远方,肥美青翠,郁郁葱葱。经过了一冬,藜蒿绿色的嫩尖钻出泥土,伴着芦苇荡和杂草快速生长,好不热闹。清晨,嫩芽尖尖微微有些湿润,伸手仿佛就能掐出水来。远处,吃草的羊群点缀其中,微风拂过,一阵阵青草香袭入鼻尖。
⑦采摘藜蒿的过程是辛苦的。藜蒿个头矮,得弯腰凑近细瞧,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摘错,所以,藜蒿只能一根根耐心地掐。掐完半篓,我连忙乐得向外婆炫耀“战绩”。结果外婆笑得合不拢嘴:“英子,你把野草都摘进篓子里啦!”我摸不着头脑。外婆耐心地教我分辨:“蓬蒿和藜蒿长得极为相似,仔细看却有很大的区别,你看——藜蒿叶片有锯齿,背面呈灰白色,根茎呈紫红色,闻起来还有一股清香。”
⑧半日,终于摘得一篓。外婆来不及休息便开始在灶台前忙活起来,清洗、揉搓、拧干、和面,所有动作一气呵成。待到这些工序完成后,取青枣大小的墨绿色团子,揉捻成饼状,便可以均匀地贴在铁锅边了;把火烧旺,蒸汽升腾,“滋滋滋”沸水与藜蒿的交融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的青草香直钻鼻尖,约莫半小时,软糯糯的藜蒿粑粑就出锅了。
⑨外婆把藜蒿粑粑一一夹出来放进盘子里,我等不及拿碗筷,直接用手抓着吃了起来。刚咬下一口,藜蒿裹挟着野菜的袅袅清香立马萦绕于口齿之间,外皮软糯,清香可人,简直停不下来。难怪汪曾祺曾感叹藜蒿“食时如坐在河边,闻到新涨的春水的气味”。外婆在一边笑着嗔怪:“小馋猫,当心撑坏了!”我拍拍肚子:“放心,我这肚皮可是装下过十二个藜蒿粑粑的!”
⑩后来,我外出读书就业,吃过松软的藜蒿饼、咸鲜的藜蒿团,但却总觉得不及外婆做的藜蒿粑粑香甜。
春来,又是一年藜蒿香。我忽然明白,朴素的藜蒿粑粑里,承载的是千里之遥的思念。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7.(2分)阅读第⑥— 段,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外婆带“我”采藜蒿→(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吃外婆做的藜蒿粑粑→(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3分)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清晨,嫩芽尖尖微微有些湿润,伸手仿佛就能掐出水来。远处,吃草的羊群点缀其中,微风拂过,一阵阵青草香袭入鼻尖。
运用环境(景物)描写,描写了大堤及周边的初春美景,烘托了“我”采摘藜蒿时悠闲舒畅的心情。
外婆为“我”做藜蒿粑粑
“我”思念外婆做的藜蒿粑粑
19.(4分)选文引用苏轼的诗句和汪曾祺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苏轼和汪曾祺都是对饮食有独特感悟的文人,他们的诗句和话语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对藜蒿美味的认可,说明了食用藜蒿的历史之长,突出了藜蒿美味是古往今来人们达成的共识,突显了藜蒿的珍贵,增强文章的文学性,深化了文章主题。(意近即可)
20.(3分)文中的外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①疼爱孙子:从外婆不厌其烦地给“我”做藜蒿粑粑可以看出;②勤劳能干:从外婆做藜蒿粑粑的动作可以看出;③慈祥和蔼:从外婆耐心地笑着教“我”辨认野草和藜蒿可以看出。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21—24题。
选段一 秋雨打着人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雨云,在低空缓缓移动。秋深了,森林里一望无际的林木已经光秃秃的,老榆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树皮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服装,它们只好光着枯瘦的身体站在那里。
小车站孤独地隐在树林里。它有一个装卸货物的石头月台。一条新修的路基一直从这里通到森林。人们像蚁群一样地在新修的路基周围忙碌着。
黏泥真讨厌,在靴子下面不住叭唧叭唧地响。人们在路基旁边疯狂地掘着土,铁器沉重地咚咚响着,铁锹碰着石头,发出了卡喳卡喳的声音。
像筛子筛过一般的细雨不停地下着,寒冷的雨点浸透了衣服。雨水冲坏了人们的劳动成果,泥浆像稠粥一样从路基上淌下来。
衣服都淋透了,又重又冷。但是,他们每天一直干到很晚才收工。
新筑的窄长的路基一天比一天长,不断地伸进了森林。
选段二 有一天,保尔像喝醉酒似的,两腿发软,身子摇摇晃晃地走回车站。他从发烧到现在已经好几天了,但是今天他觉得热度要比往常高得多。
那吮吸着筑路队的血液的伤寒病,现在又向保尔本人进攻了。但是他的健壮的身体仍在抵抗它,一连五天他都挣扎着从那铺着麦秸的水泥地上爬了起来,跟别人一道去出工。但是不管是那件暖和的皮短大衣也好,或是朱赫来送给他的那双现在已经套在生了冻疮的脚上的毡靴也好,都救不了他了。
他每走一步,都像有什么东西猛刺着他的胸口,他的上下牙碰得直响,两眼发黑,他觉得树木就像旋转着的木马似的。
他好容易才走到车站。不平常的喧哗声使他吃了一惊。他仔细一看:停着一列跟车站一样长的平板车——在那些敞车上面,有小火车头、铁轨和枕木,许多随车同来的人正在忙着卸车。他再走几步,身子就失去了平衡。他只觉得头一晕,就栽倒在地上。积雪冰着他那灼热的脸,他觉得挺舒服。
选段三 青春终于胜利了。保尔没有死于伤寒。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在床上整整躺了一个月之后,苍白消瘦的保尔已能够勉强用两条摇摇晃晃的腿站起来,摸着墙壁,在房间里走动了。他的母亲搀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街上望了很久。雪在融化,积成了小水洼,在早春的阳光下闪亮。外面已经是初次解冻的温暖天气了。
一只灰胸脯的麻雀神气十足地站在窗外樱桃树的枝丫上,时时用狡猾的小眼睛偷看保尔。“怎么样,咱们俩总算熬过冬天了吧?”保尔用指头敲着玻璃窗,低声说。
母亲吃惊地看了看他,问道:
“保尔,你在跟谁说话?”
“我跟麻雀说话……现在它飞走了,这狡猾的小东西。”他无力地笑了笑。
21.(2分)联系原著,说说选文选段一中人们为什么要筑路,筑路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城市居民遭受严寒的侵袭,木材供应不上,人们需要修一条新的铁路来运木材。筑路过程中他们遇到了泥泞、暴风雪、住宿条件差、饥饿、疾病、工具简陋、匪徒骚扰等困难。(写出其中三个困难即可)
22.(2分)选段三中说:“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请你结合前文用扼要的语言概述保尔两次死里逃生的经过。
第一次是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保尔的腿受伤并得了伤寒;第二次是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一颗炸弹在保尔身边炸响,他头部受了重伤;第三次是繁重紧张的肃反工作击倒了有着伤病的保尔,他不得不离开岗位,回家养病;第四次是在铁路快修完时,保尔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答出其中两次即可)
23.(2分)请你仿照示例,给下面画线的句子做批注。
【示例】 像筛子筛过一般的细雨不停地下着,寒冷的雨点浸透了衣服。雨水冲坏了人们的劳动成果,泥浆像稠粥一样从路基上淌下来。   【批注】运用环境描写,连绵的秋雨渲染了修筑铁路的巨大困难。筑路工人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工作、顽强斗争,展现了他们不畏艰难困苦的英雄主义精神。
  秋深了,森林里一望无际的林木已经光秃秃的,老榆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树皮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服装,它们只好光着枯瘦的身体站在那里。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环境描写,描写了深秋森林里萧条的景象,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悲伤,突出了修筑铁路的巨大困难。
24.(2分)根据选段二,说说保尔在筑路过程中表现出了怎样的精神品质。
保尔在患上伤寒、发着高烧的情况下依然忍受病痛坚持出工,最终倒在了筑路工地上,从中可以看出他有着顽强的毅力、钢铁般的意志、忘我的工作热情和永不屈服的精神。(意对即可)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5.(5分)从下面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任务一:演讲比赛举办在即,学生会拟邀请王校长参加启动仪式并致辞。请结合右边海报信息,以学生会的名义写一封邀请函。(要求:①语言简明,大方得体;②100字左右)
示例:
邀请函
尊敬的王校长:
您好!学生会将于2025年6月16日早上9点在实验楼报告厅举行以“青春”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诚邀您来参加启动仪式并致辞。同学们热忱期待您的到来。
校学生会
2025年6月11日
任务二:在活动结束时,你代表全校同学对担任演讲比赛评委的王校长表示感谢,你该怎么说?(要求:简明、连贯、得体,含标点符号,不超过60字)
示例:王校长,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担任我们“青春”主题演讲比赛的评委,您的指导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全体同学向您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26.(50分)从下面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你到过哪些地方,看过哪些风景?请以“风景这边独好”为题写一篇游记,写清楚所至、所见、所感。
任务二:“风景”是个含义丰富的词,可以是自然界真实的景物,也可以是心中难以忘怀的情境,请以“我心中有一片风景”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任务三:请以“难忘的风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③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八下语文第四单元学业质量评价02
(满分:120分 时间:150分钟)
班级:    姓名: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小雨和小雯设计了一些语文小活动,请你来参加。
1.(2分)文字是一种特殊的符号,不仅能记录信息,还能传承文化。下面是小雨做的字音字形梳理记录,其中字形和加点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
A.大部分形声字读音可以根据声旁确定,例如:缅(miǎn)怀、诬篾(miè)、寒噤(jìn)。
B.我们很容易读错一些生字,如:推搡(sǎnɡ)、汩(ɡǔ)汩、矗(zhù)立。
C.注意成语中的一些特殊字形,如:不要将“不修边幅”写成“不修边辐”,不要将“挑拔离间”写成“挑拨离间”;不应将“不知所措”写成“不知所错”,不应将“纷至踏来”写成“纷至沓来”。
D.我们在书写时要注意区分形近字,如:“抉择”“狡辩”“演绎”“驰骋”“浮躁”是正确写法。
2.(2分)下面是小雯整理的汉字卡片,请根据你了解的汉字知识,将表格①②两处补充完整。
简体字 篆体字 繁体字 字形解说
聿 聿 一只手握着笔的样子
笔 筆 ① 示例:一只手握着笔,上面加竹字头,表示笔杆由竹子制成
书 書 一只手握着笔书写,使文字显明
② 画 畫 一只手握着笔,标出田地界限
3.(2分)今年“全国低碳日”,校报社为了宣传教育特面向八年级学生开展“楹联话双碳,翰墨抒美好”对联征集活动。小雨想写一副对联投稿,但语言还没有组织好。请你运用对联知识,帮他把下列词语组合成一副对联,完整地书写在横线上。
祖国 万物春 平衡 千秋美 生态 山青水碧 绿化 人杰地灵
①上联: 绿化祖国山青水碧千秋美
②下联: 平衡生态人杰地灵万物春
4.(3分)下面是小雨撰写的演讲词中的一段,有三处语病,请帮他修改正确。
A.阅读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够增长知识。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安宁。因此,我衷心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珍惜与书香相伴的时光,B.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让书籍成为我们成长的良师益友。C.同时,我也要求我们的学校能够营造更加浓厚的阅读氛围,为同学们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源和平台。
①A.逻辑关系错误,应改为: 阅读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能够陶冶情操 。
②B.成分残缺,应改为: 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
③C.用词不当,应将“ 要求 ” 改为“ 希望(请求) ”。
5.(8分)小雨在“分门别类辑名句”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大河之南,山水情怀,韵味无穷。这里有恬然美景: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庄子以“① 鲦鱼出游从容 ,是鱼之乐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想象游鱼之乐,移情于物。这里有丰富真情:河阳(今河南孟州)人韩愈用“②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激愤嘲讽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诗经》中,邶地(今河南淇县)的《式微》“③ 微君之躬 ,胡为乎泥中”以质问语气咏叹泥水中劳动者的怨愤,郑地(今河南新郑)的《子衿》“挑兮达兮,④ 在城阙兮 ”以独自徘徊的行为抒发对情人的思念,美而诚挚。这里有高洁灵魂,生于河南新郑的白居易用“⑤ 可怜身上衣正单 ,⑥ 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炭翁》)的矛盾心理表达对百姓的同情;归葬河南郏县的苏轼曾在黄州定慧院用孤鸿独宿沙洲时“⑦ 拣尽寒枝不肯栖 ,⑧ 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表达孤独心境和高洁志趣,美而高雅。
6.(3分)为迎接五四青年节,学校准备开展以“奋斗吧!青年”为主题的演讲活动,为营造活动氛围,校团委打算制作一张海报,下面是小雯选的一组海报素材,你觉得用哪张好?请予以推荐并简述理由。
甲          乙
示例一:我选图甲,因为图甲中交叉的数字“5”“4”和汉字“青年节”表明“五四”这个特殊的节日;三个不同的人物运动造型,寓意青年应以不同的姿态展现自己的风采;“正青春一起拼”寓意着青年们正风华正茂,应该勇于拼搏,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整幅图构图精巧,含义丰富,适合作为海报。 示例二:我选图乙,图乙中上方有“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这几个字,下方是五个人正奋力跳跃做出不同的运动姿势,图和文字共同寓意着青年人要敢于奋斗,创造自己青春的美丽。整幅图寓意深刻,适合作为海报。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7—8题)。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①
李 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②。
秋波落泗水③,海色明徂徕④。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释】①此诗写于745年,李白与杜甫在鲁郡相逢。分别之时,李白写下此诗。②金樽开:指开樽饮酒。③泗水:水名。④徂徕:山名。
诗以醉别开始,干杯结束,首尾呼应,一气呵成,语言古朴真淳。
7.(2分)批注一:颔联写两位诗人临别把酒,一个“ 重 ”字,表达了尚未离别,就期待下次重逢的迫切心情。颈联一个“ 明 ”字,说海色主动地映照着徂徕山,把山色写活了。
8.(2分)批注二:尾联以“且尽手中杯”来结束全诗,干脆有力,充满 豪放乐观 的情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A)。
(选自《庄子·北冥有鱼》)
【乙】余曾有横事被拘为群小所使将致之深议①,友人救护得免。遂作《穷鱼赋》。
有一巨鳞,东海波臣,映红莲而得性,戏碧波以全身。宕而失水,届于阳濒。渔者观(B),乃具竿索,集朋党,凫趋雀跃,风驰电往,竞下任公之钓②,争陈豫且之网③,蝼蚁见而甘心,獱獭④闻而抵掌。
大鹏过而哀之,曰:“昔余为鲲(C),与子游乎,自余羽化,之子其孤。”俄抚翼而下,负之而趋,南浮七泽,东泛五湖。是鱼也已相忘于江海,而渔者犹怅望于泥途。
(选自卢照邻《穷鱼赋》,有删改)
【注释】①深议:从重论罪。②任公之钓:指巨大的钓钩。③豫且之网:指巨大的渔网。④獱(biān)獭:水獭。
9.(2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乃具竿索 语境推断(联系上下文) (1) 准备
集朋党 联系成语(集思广益) (2) 集结、聚集
大鹏过而哀之 查阅词典(①同情。②哀悼。③哀求) (3) ① (填序号)
犹怅望于泥途 课内迁移(在昼犹昏) (4) 仍然
10.(2分)请将“也”“矣”“焉”分别还原到文中括号处。
A.(矣)        B.(焉)        C.(也)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余曾有横事被拘/为群小所使/将致之深议。
12.(2分)请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俄抚翼而下,负之而趋。
一会儿(大鹏)拍击翅膀往下飞,背上大鱼疾速离开了。
13.(4分)【乙】文为什么要写“大鹏”?请结合【甲】文,分析作者写作的深意。
把帮助自己的友人比作大鹏,表达作者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同时暗表自己会抓住机会化鹏高飞,虽经沉沦,却志向不改的豪情。
【乙文参考译文】
我曾经遭遇横祸被关入牢狱,(主管官员)被一群小人指使,打算对我从重论罪,因为友人的救助保护我才得以逃脱惩处。于是就写了一篇《穷鱼赋》。
有一条大鱼,来自东海之波。在红莲掩映下而养成芳洁之品性,游戏碧浪之中而保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①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做有理想、敢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
②青春是一个多么靓丽的词汇,它象征着初升的太阳,象征着未来和希望。青春的我们在最美的年华邂逅了最好的时代。
③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从风雨如晦的革命年代到筚路蓝缕的建设时期,从开拓奋进的改革开放到全面小康的决胜进军,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千秋家国血未冷”,新时代的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承载对党和人民的责任与使命。
④新时代的我们,就是要点燃“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之火。回望党的百年奋斗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挫折不断奋起,历经苦难百炼成钢,归根结底在于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正是因为如此,万里长征、雪山草地、绵延五岭、高高乌蒙,在毛泽东同志笔下不过是“泥丸”“细浪”;正因如此,“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新时代的我们,就是要在深学笃行中坚定理想信念,争做“两个确立”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坚决捍卫者。
⑤新时代的我们,就是要永葆“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廉洁之气。回望党的百年奋斗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胜利走向胜利,千千万万共产党人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顶得住诱惑,不贪高官厚禄,不慕荣华富贵,才能使党的旗帜永不变色,永不变质。新时代青年朝气蓬勃,风华正茂,更需要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党和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真正顶得上,靠得住,信得过!
⑥新时代的我们,就是要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之举。回望党的百年奋斗史,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这得益于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新时代的我们就是要挺起脊梁,昂首阔步,用担当的“铁肩膀”,挑起更重的“千钧担”。在石油大会战中,凭着“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冲天干劲,石油工人埋头苦干,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在脱贫攻坚斗争中,广大党员、干部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鲜红的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高高飘扬。正是这昂扬的斗志,不断激励着我们用智慧和汗水,甚至鲜血和生命,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书写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⑦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荒废的。“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当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负韶华,勇毅前行。青春正逢盛世,奋斗恰当其时!
14.(2分)根据演讲词全文内容,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C)
A.第③段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有力地论述了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对于国家、民族的重要性。
B.第④段中列举毛泽东同志笔下的“泥丸”“细浪”,是告诉青年人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C.第⑥段画线句子概述脱贫攻坚中党员干部的艰苦奋斗主要是为了激励我们要信念坚定。
D.作者在第④⑤⑥段从点燃信念之火、永葆廉洁之气、要有奋斗之举三方面论述自己的观点。
15.(2分)小雯认为这篇演讲稿引用了许多名人名言,很有特色,于是制作了一份演讲提纲,请你将其补充完整。
16.(3分)演讲词特别着力语言锤炼,以增强演讲的感染力。为此常用短句,善于修辞,锤炼“金句”。请你任选一点举例说明这篇文章体现了演讲稿语言的什么特点。
示例:“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这句话化用梁启超《少年中国说》金句,强调青年人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使演讲者的观点表达更加有力,使人信服,容易产生共鸣,体现了演讲稿语言的感染力、说服力。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又是一年藜蒿香
王 英
①初春时节,我漫步江边,瞧见几株不起眼的小草,清新的嫩绿色让人怦然心动,走近一看,竟是藜蒿,不禁又想起了外婆做的藜蒿粑粑。
②外婆家紧挨着南洞庭湖湿地,傍湖而居。一条长长的望不到头的大堤将湿地分成两面,一面是炊烟袅袅的村庄,另一面则是绵延万里的芦苇荡。开春,洞庭湖区湿地里最早钻出来的,便是这迎风猛长、肆意拔节的藜蒿。
③藜蒿,是故乡初春独有的野菜,多长于沼泽地旁,且浑身是宝。叶可洗净焯水剁碎后和糯米揉捻成团,做成藜蒿粑粑,可甜可咸;茎则带着独特香味,可蒸可煎。
④口感独特的藜蒿,古往今来受无数文人追捧。大文豪苏轼有诗云,“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古诗中的“蒌蒿”便是这藜蒿了。
⑤儿时,我最盼望的便是外婆做的藜蒿粑粑。做藜蒿粑粑可不简单。掐蒿半日,剁蒿煮蒿半日,再加上蒸煮、煎饼,做成粑粑又是半日,这一套流程下来,耗尽不少心力。当地人大多嫌麻烦,鲜有耐心做这道点心,唯有外婆,年年坚持,乐此不疲。她总是笑着说:“只要我们孙孙喜欢就不麻烦!”
⑥忽而想起儿时外婆带我采摘藜蒿的场景。春雷唤醒了万物,芦苇荡像一条绿色的绸带,随大堤延绵至远方,肥美青翠,郁郁葱葱。经过了一冬,藜蒿绿色的嫩尖钻出泥土,伴着芦苇荡和杂草快速生长,好不热闹。清晨,嫩芽尖尖微微有些湿润,伸手仿佛就能掐出水来。远处,吃草的羊群点缀其中,微风拂过,一阵阵青草香袭入鼻尖。
⑦采摘藜蒿的过程是辛苦的。藜蒿个头矮,得弯腰凑近细瞧,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摘错,所以,藜蒿只能一根根耐心地掐。掐完半篓,我连忙乐得向外婆炫耀“战绩”。结果外婆笑得合不拢嘴:“英子,你把野草都摘进篓子里啦!”我摸不着头脑。外婆耐心地教我分辨:“蓬蒿和藜蒿长得极为相似,仔细看却有很大的区别,你看——藜蒿叶片有锯齿,背面呈灰白色,根茎呈紫红色,闻起来还有一股清香。”
⑧半日,终于摘得一篓。外婆来不及休息便开始在灶台前忙活起来,清洗、揉搓、拧干、和面,所有动作一气呵成。待到这些工序完成后,取青枣大小的墨绿色团子,揉捻成饼状,便可以均匀地贴在铁锅边了;把火烧旺,蒸汽升腾,“滋滋滋”沸水与藜蒿的交融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的青草香直钻鼻尖,约莫半小时,软糯糯的藜蒿粑粑就出锅了。
⑨外婆把藜蒿粑粑一一夹出来放进盘子里,我等不及拿碗筷,直接用手抓着吃了起来。刚咬下一口,藜蒿裹挟着野菜的袅袅清香立马萦绕于口齿之间,外皮软糯,清香可人,简直停不下来。难怪汪曾祺曾感叹藜蒿“食时如坐在河边,闻到新涨的春水的气味”。外婆在一边笑着嗔怪:“小馋猫,当心撑坏了!”我拍拍肚子:“放心,我这肚皮可是装下过十二个藜蒿粑粑的!”
⑩后来,我外出读书就业,吃过松软的藜蒿饼、咸鲜的藜蒿团,但却总觉得不及外婆做的藜蒿粑粑香甜。
春来,又是一年藜蒿香。我忽然明白,朴素的藜蒿粑粑里,承载的是千里之遥的思念。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7.(2分)阅读第⑥— 段,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外婆带“我”采藜蒿→(1) 外婆为“我”做藜蒿粑粑 →“我”吃外婆做的藜蒿粑粑→(2) “我”思念外婆做的藜蒿粑粑
18.(3分)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清晨,嫩芽尖尖微微有些湿润,伸手仿佛就能掐出水来。远处,吃草的羊群点缀其中,微风拂过,一阵阵青草香袭入鼻尖。
运用环境(景物)描写,描写了大堤及周边的初春美景,烘托了“我”采摘藜蒿时悠闲舒畅的心情。
19.(4分)选文引用苏轼的诗句和汪曾祺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苏轼和汪曾祺都是对饮食有独特感悟的文人,他们的诗句和话语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对藜蒿美味的认可,说明了食用藜蒿的历史之长,突出了藜蒿美味是古往今来人们达成的共识,突显了藜蒿的珍贵,增强文章的文学性,深化了文章主题。(意近即可)
20.(3分)文中的外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①疼爱孙子:从外婆不厌其烦地给“我”做藜蒿粑粑可以看出;②勤劳能干:从外婆做藜蒿粑粑的动作可以看出;③慈祥和蔼:从外婆耐心地笑着教“我”辨认野草和藜蒿可以看出。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21—24题。
选段一 秋雨打着人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雨云,在低空缓缓移动。秋深了,森林里一望无际的林木已经光秃秃的,老榆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树皮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服装,它们只好光着枯瘦的身体站在那里。
小车站孤独地隐在树林里。它有一个装卸货物的石头月台。一条新修的路基一直从这里通到森林。人们像蚁群一样地在新修的路基周围忙碌着。
黏泥真讨厌,在靴子下面不住叭唧叭唧地响。人们在路基旁边疯狂地掘着土,铁器沉重地咚咚响着,铁锹碰着石头,发出了卡喳卡喳的声音。
像筛子筛过一般的细雨不停地下着,寒冷的雨点浸透了衣服。雨水冲坏了人们的劳动成果,泥浆像稠粥一样从路基上淌下来。
衣服都淋透了,又重又冷。但是,他们每天一直干到很晚才收工。
新筑的窄长的路基一天比一天长,不断地伸进了森林。
选段二 有一天,保尔像喝醉酒似的,两腿发软,身子摇摇晃晃地走回车站。他从发烧到现在已经好几天了,但是今天他觉得热度要比往常高得多。
那吮吸着筑路队的血液的伤寒病,现在又向保尔本人进攻了。但是他的健壮的身体仍在抵抗它,一连五天他都挣扎着从那铺着麦秸的水泥地上爬了起来,跟别人一道去出工。但是不管是那件暖和的皮短大衣也好,或是朱赫来送给他的那双现在已经套在生了冻疮的脚上的毡靴也好,都救不了他了。
他每走一步,都像有什么东西猛刺着他的胸口,他的上下牙碰得直响,两眼发黑,他觉得树木就像旋转着的木马似的。
他好容易才走到车站。不平常的喧哗声使他吃了一惊。他仔细一看:停着一列跟车站一样长的平板车——在那些敞车上面,有小火车头、铁轨和枕木,许多随车同来的人正在忙着卸车。他再走几步,身子就失去了平衡。他只觉得头一晕,就栽倒在地上。积雪冰着他那灼热的脸,他觉得挺舒服。
选段三 青春终于胜利了。保尔没有死于伤寒。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在床上整整躺了一个月之后,苍白消瘦的保尔已能够勉强用两条摇摇晃晃的腿站起来,摸着墙壁,在房间里走动了。他的母亲搀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街上望了很久。雪在融化,积成了小水洼,在早春的阳光下闪亮。外面已经是初次解冻的温暖天气了。
一只灰胸脯的麻雀神气十足地站在窗外樱桃树的枝丫上,时时用狡猾的小眼睛偷看保尔。“怎么样,咱们俩总算熬过冬天了吧?”保尔用指头敲着玻璃窗,低声说。
母亲吃惊地看了看他,问道:
“保尔,你在跟谁说话?”
“我跟麻雀说话……现在它飞走了,这狡猾的小东西。”他无力地笑了笑。
21.(2分)联系原著,说说选文选段一中人们为什么要筑路,筑路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城市居民遭受严寒的侵袭,木材供应不上,人们需要修一条新的铁路来运木材。筑路过程中他们遇到了泥泞、暴风雪、住宿条件差、饥饿、疾病、工具简陋、匪徒骚扰等困难。(写出其中三个困难即可)
22.(2分)选段三中说:“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请你结合前文用扼要的语言概述保尔两次死里逃生的经过。
第一次是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保尔的腿受伤并得了伤寒;第二次是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一颗炸弹在保尔身边炸响,他头部受了重伤;第三次是繁重紧张的肃反工作击倒了有着伤病的保尔,他不得不离开岗位,回家养病;第四次是在铁路快修完时,保尔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答出其中两次即可)
23.(2分)请你仿照示例,给下面画线的句子做批注。
【示例】 像筛子筛过一般的细雨不停地下着,寒冷的雨点浸透了衣服。雨水冲坏了人们的劳动成果,泥浆像稠粥一样从路基上淌下来。   【批注】运用环境描写,连绵的秋雨渲染了修筑铁路的巨大困难。筑路工人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工作、顽强斗争,展现了他们不畏艰难困苦的英雄主义精神。
  秋深了,森林里一望无际的林木已经光秃秃的,老榆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树皮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服装,它们只好光着枯瘦的身体站在那里。   【批注】 运用环境描写,描写了深秋森林里萧条的景象,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悲伤,突出了修筑铁路的巨大困难。
24.(2分)根据选段二,说说保尔在筑路过程中表现出了怎样的精神品质。
保尔在患上伤寒、发着高烧的情况下依然忍受病痛坚持出工,最终倒在了筑路工地上,从中可以看出他有着顽强的毅力、钢铁般的意志、忘我的工作热情和永不屈服的精神。(意对即可)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5.(5分)从下面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任务一:演讲比赛举办在即,学生会拟邀请王校长参加启动仪式并致辞。请结合右边海报信息,以学生会的名义写一封邀请函。(要求:①语言简明,大方得体;②100字左右)
示例:
邀请函
尊敬的王校长:
您好!学生会将于2025年6月16日早上9点在实验楼报告厅举行以“青春”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诚邀您来参加启动仪式并致辞。同学们热忱期待您的到来。
校学生会
2025年6月11日
任务二:在活动结束时,你代表全校同学对担任演讲比赛评委的王校长表示感谢,你该怎么说?(要求:简明、连贯、得体,含标点符号,不超过60字)
示例:王校长,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担任我们“青春”主题演讲比赛的评委,您的指导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全体同学向您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26.(50分)从下面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你到过哪些地方,看过哪些风景?请以“风景这边独好”为题写一篇游记,写清楚所至、所见、所感。
任务二:“风景”是个含义丰富的词,可以是自然界真实的景物,也可以是心中难以忘怀的情境,请以“我心中有一片风景”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任务三:请以“难忘的风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③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八下语文第四单元学业质量评价02
(满分:120分 时间:150分钟)
班级:    姓名: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小雨和小雯设计了一些语文小活动,请你来参加。
1.(2分)文字是一种特殊的符号,不仅能记录信息,还能传承文化。下面是小雨做的字音字形梳理记录,其中字形和加点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
A.大部分形声字读音可以根据声旁确定,例如:缅(miǎn)怀、诬篾(miè)、寒噤(jìn)。
B.我们很容易读错一些生字,如:推搡(sǎnɡ)、汩(ɡǔ)汩、矗(zhù)立。
C.注意成语中的一些特殊字形,如:不要将“不修边幅”写成“不修边辐”,不要将“挑拔离间”写成“挑拨离间”;不应将“不知所措”写成“不知所错”,不应将“纷至踏来”写成“纷至沓来”。
D.我们在书写时要注意区分形近字,如:“抉择”“狡辩”“演绎”“驰骋”“浮躁”是正确写法。
【解析】A.诬篾——诬蔑;B.矗(zhù)立——矗(chù)立,;C.挑拔离间——挑拨离间,纷至踏来——纷至沓来。故选D。
2.(2分)下面是小雯整理的汉字卡片,请根据你了解的汉字知识,将表格①②两处补充完整。
简体字 篆体字 繁体字 字形解说
聿 聿 一只手握着笔的样子
笔 筆 ① 示例:一只手握着笔,上面加竹字头,表示笔杆由竹子制成
书 書 一只手握着笔书写,使文字显明
② 画 畫 一只手握着笔,标出田地界限
3.(2分)今年“全国低碳日”,校报社为了宣传教育特面向八年级学生开展“楹联话双碳,翰墨抒美好”对联征集活动。小雨想写一副对联投稿,但语言还没有组织好。请你运用对联知识,帮他把下列词语组合成一副对联,完整地书写在横线上。
祖国 万物春 平衡 千秋美 生态 山青水碧 绿化 人杰地灵
①上联: 绿化祖国山青水碧千秋美
②下联: 平衡生态人杰地灵万物春
4.(3分)下面是小雨撰写的演讲词中的一段,有三处语病,请帮他修改正确。
A.阅读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够增长知识。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安宁。因此,我衷心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珍惜与书香相伴的时光,B.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让书籍成为我们成长的良师益友。C.同时,我也要求我们的学校能够营造更加浓厚的阅读氛围,为同学们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源和平台。
①A.逻辑关系错误,应改为: 阅读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能够陶冶情操 。
②B.成分残缺,应改为: 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
③C.用词不当,应将“ 要求 ” 改为“ 希望(请求) ”。
5.(8分)小雨在“分门别类辑名句”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大河之南,山水情怀,韵味无穷。这里有恬然美景: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庄子以“① 鲦鱼出游从容 ,是鱼之乐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想象游鱼之乐,移情于物。这里有丰富真情:河阳(今河南孟州)人韩愈用“②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激愤嘲讽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诗经》中,邶地(今河南淇县)的《式微》“③ 微君之躬 ,胡为乎泥中”以质问语气咏叹泥水中劳动者的怨愤,郑地(今河南新郑)的《子衿》“挑兮达兮,④ 在城阙兮 ”以独自徘徊的行为抒发对情人的思念,美而诚挚。这里有高洁灵魂,生于河南新郑的白居易用“⑤ 可怜身上衣正单 ,⑥ 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炭翁》)的矛盾心理表达对百姓的同情;归葬河南郏县的苏轼曾在黄州定慧院用孤鸿独宿沙洲时“⑦ 拣尽寒枝不肯栖 ,⑧ 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表达孤独心境和高洁志趣,美而高雅。
6.(3分)为迎接五四青年节,学校准备开展以“奋斗吧!青年”为主题的演讲活动,为营造活动氛围,校团委打算制作一张海报,下面是小雯选的一组海报素材,你觉得用哪张好?请予以推荐并简述理由。
甲          乙
示例一:我选图甲,因为图甲中交叉的数字“5”“4”和汉字“青年节”表明“五四”这个特殊的节日;三个不同的人物运动造型,寓意青年应以不同的姿态展现自己的风采;“正青春一起拼”寓意着青年们正风华正茂,应该勇于拼搏,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整幅图构图精巧,含义丰富,适合作为海报。 示例二:我选图乙,图乙中上方有“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这几个字,下方是五个人正奋力跳跃做出不同的运动姿势,图和文字共同寓意着青年人要敢于奋斗,创造自己青春的美丽。整幅图寓意深刻,适合作为海报。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7—8题)。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①
李 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②。
秋波落泗水③,海色明徂徕④。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释】①此诗写于745年,李白与杜甫在鲁郡相逢。分别之时,李白写下此诗。②金樽开:指开樽饮酒。③泗水:水名。④徂徕:山名。
诗以醉别开始,干杯结束,首尾呼应,一气呵成,语言古朴真淳。
7.(2分)批注一:颔联写两位诗人临别把酒,一个“ 重 ”字,表达了尚未离别,就期待下次重逢的迫切心情。颈联一个“ 明 ”字,说海色主动地映照着徂徕山,把山色写活了。
8.(2分)批注二:尾联以“且尽手中杯”来结束全诗,干脆有力,充满 豪放乐观 的情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A)。
(选自《庄子·北冥有鱼》)
【乙】余曾有横事被拘为群小所使将致之深议①,友人救护得免。遂作《穷鱼赋》。
有一巨鳞,东海波臣,映红莲而得性,戏碧波以全身。宕而失水,届于阳濒。渔者观(B),乃具竿索,集朋党,凫趋雀跃,风驰电往,竞下任公之钓②,争陈豫且之网③,蝼蚁见而甘心,獱獭④闻而抵掌。
大鹏过而哀之,曰:“昔余为鲲(C),与子游乎,自余羽化,之子其孤。”俄抚翼而下,负之而趋,南浮七泽,东泛五湖。是鱼也已相忘于江海,而渔者犹怅望于泥途。
(选自卢照邻《穷鱼赋》,有删改)
【注释】①深议:从重论罪。②任公之钓:指巨大的钓钩。③豫且之网:指巨大的渔网。④獱(biān)獭:水獭。
9.(2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乃具竿索 语境推断(联系上下文) (1) 准备
集朋党 联系成语(集思广益) (2) 集结、聚集
大鹏过而哀之 查阅词典(①同情。②哀悼。③哀求) (3) ① (填序号)
犹怅望于泥途 课内迁移(在昼犹昏) (4) 仍然
10.(2分)请将“也”“矣”“焉”分别还原到文中括号处。
A.(矣)        B.(焉)        C.(也)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余曾有横事被拘/为群小所使/将致之深议。
12.(2分)请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俄抚翼而下,负之而趋。
一会儿(大鹏)拍击翅膀往下飞,背上大鱼疾速离开了。
13.(4分)【乙】文为什么要写“大鹏”?请结合【甲】文,分析作者写作的深意。
把帮助自己的友人比作大鹏,表达作者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同时暗表自己会抓住机会化鹏高飞,虽经沉沦,却志向不改的豪情。
【乙文参考译文】
我曾经遭遇横祸被关入牢狱,(主管官员)被一群小人指使,打算对我从重论罪,因为友人的救助保护我才得以逃脱惩处。于是就写了一篇《穷鱼赋》。
有一条大鱼,来自东海之波。在红莲掩映下而养成芳洁之品性,游戏碧浪之中而保全清白之身体。随着海水漂泊而失水搁浅,滞留于临近北岸的水滨。打鱼的人驻足观看,于是准备了鱼竿和绳索,聚集朋友同党,他们像野鸭一样快走,像鸟雀一样跳跃,像狂风闪电一样迅速赶来,争着下巨大的钓钩,铺下巨大的渔网。蝼蚁见到了这件事就觉得称心满意,水獭听说了这件事就击掌相庆。
飞过此地的大鹏同情地说:“我以前做大鱼的时候,曾经与你一起欢游。自从我生出翅膀变成了大鹏,就只留下你一个孤孤单单了。”一会儿(大鹏)拍击翅膀往下飞,背上大鱼疾速离开了。向南飞过七个河泽,向东飞过五个湖泊。这条鱼已经忘记了江海的广阔,而渔人们仍然在污浊之地久久怅望。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①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做有理想、敢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
②青春是一个多么靓丽的词汇,它象征着初升的太阳,象征着未来和希望。青春的我们在最美的年华邂逅了最好的时代。
③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从风雨如晦的革命年代到筚路蓝缕的建设时期,从开拓奋进的改革开放到全面小康的决胜进军,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千秋家国血未冷”,新时代的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承载对党和人民的责任与使命。
④新时代的我们,就是要点燃“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之火。回望党的百年奋斗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挫折不断奋起,历经苦难百炼成钢,归根结底在于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正是因为如此,万里长征、雪山草地、绵延五岭、高高乌蒙,在毛泽东同志笔下不过是“泥丸”“细浪”;正因如此,“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新时代的我们,就是要在深学笃行中坚定理想信念,争做“两个确立”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坚决捍卫者。
⑤新时代的我们,就是要永葆“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廉洁之气。回望党的百年奋斗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胜利走向胜利,千千万万共产党人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顶得住诱惑,不贪高官厚禄,不慕荣华富贵,才能使党的旗帜永不变色,永不变质。新时代青年朝气蓬勃,风华正茂,更需要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党和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真正顶得上,靠得住,信得过!
⑥新时代的我们,就是要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之举。回望党的百年奋斗史,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这得益于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新时代的我们就是要挺起脊梁,昂首阔步,用担当的“铁肩膀”,挑起更重的“千钧担”。在石油大会战中,凭着“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冲天干劲,石油工人埋头苦干,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在脱贫攻坚斗争中,广大党员、干部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鲜红的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高高飘扬。正是这昂扬的斗志,不断激励着我们用智慧和汗水,甚至鲜血和生命,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书写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⑦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荒废的。“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当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负韶华,勇毅前行。青春正逢盛世,奋斗恰当其时!
14.(2分)根据演讲词全文内容,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C)
A.第③段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有力地论述了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对于国家、民族的重要性。
B.第④段中列举毛泽东同志笔下的“泥丸”“细浪”,是告诉青年人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C.第⑥段画线句子概述脱贫攻坚中党员干部的艰苦奋斗主要是为了激励我们要信念坚定。
D.作者在第④⑤⑥段从点燃信念之火、永葆廉洁之气、要有奋斗之举三方面论述自己的观点。
【解析】C.由第⑥段“新时代的我们,就是要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之举”可知,脱贫攻坚的例子强调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之举,激励青年人要有担当、勇于奋斗,并非直接强调信念坚定,尽管奋斗本身蕴含着信念的支撑,但主要侧重于行动上的拼搏与实践。
15.(2分)小雯认为这篇演讲稿引用了许多名人名言,很有特色,于是制作了一份演讲提纲,请你将其补充完整。
16.(3分)演讲词特别着力语言锤炼,以增强演讲的感染力。为此常用短句,善于修辞,锤炼“金句”。请你任选一点举例说明这篇文章体现了演讲稿语言的什么特点。
示例:“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这句话化用梁启超《少年中国说》金句,强调青年人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使演讲者的观点表达更加有力,使人信服,容易产生共鸣,体现了演讲稿语言的感染力、说服力。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又是一年藜蒿香
王 英
①初春时节,我漫步江边,瞧见几株不起眼的小草,清新的嫩绿色让人怦然心动,走近一看,竟是藜蒿,不禁又想起了外婆做的藜蒿粑粑。
②外婆家紧挨着南洞庭湖湿地,傍湖而居。一条长长的望不到头的大堤将湿地分成两面,一面是炊烟袅袅的村庄,另一面则是绵延万里的芦苇荡。开春,洞庭湖区湿地里最早钻出来的,便是这迎风猛长、肆意拔节的藜蒿。
③藜蒿,是故乡初春独有的野菜,多长于沼泽地旁,且浑身是宝。叶可洗净焯水剁碎后和糯米揉捻成团,做成藜蒿粑粑,可甜可咸;茎则带着独特香味,可蒸可煎。
④口感独特的藜蒿,古往今来受无数文人追捧。大文豪苏轼有诗云,“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古诗中的“蒌蒿”便是这藜蒿了。
⑤儿时,我最盼望的便是外婆做的藜蒿粑粑。做藜蒿粑粑可不简单。掐蒿半日,剁蒿煮蒿半日,再加上蒸煮、煎饼,做成粑粑又是半日,这一套流程下来,耗尽不少心力。当地人大多嫌麻烦,鲜有耐心做这道点心,唯有外婆,年年坚持,乐此不疲。她总是笑着说:“只要我们孙孙喜欢就不麻烦!”
⑥忽而想起儿时外婆带我采摘藜蒿的场景。春雷唤醒了万物,芦苇荡像一条绿色的绸带,随大堤延绵至远方,肥美青翠,郁郁葱葱。经过了一冬,藜蒿绿色的嫩尖钻出泥土,伴着芦苇荡和杂草快速生长,好不热闹。清晨,嫩芽尖尖微微有些湿润,伸手仿佛就能掐出水来。远处,吃草的羊群点缀其中,微风拂过,一阵阵青草香袭入鼻尖。
⑦采摘藜蒿的过程是辛苦的。藜蒿个头矮,得弯腰凑近细瞧,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摘错,所以,藜蒿只能一根根耐心地掐。掐完半篓,我连忙乐得向外婆炫耀“战绩”。结果外婆笑得合不拢嘴:“英子,你把野草都摘进篓子里啦!”我摸不着头脑。外婆耐心地教我分辨:“蓬蒿和藜蒿长得极为相似,仔细看却有很大的区别,你看——藜蒿叶片有锯齿,背面呈灰白色,根茎呈紫红色,闻起来还有一股清香。”
⑧半日,终于摘得一篓。外婆来不及休息便开始在灶台前忙活起来,清洗、揉搓、拧干、和面,所有动作一气呵成。待到这些工序完成后,取青枣大小的墨绿色团子,揉捻成饼状,便可以均匀地贴在铁锅边了;把火烧旺,蒸汽升腾,“滋滋滋”沸水与藜蒿的交融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的青草香直钻鼻尖,约莫半小时,软糯糯的藜蒿粑粑就出锅了。
⑨外婆把藜蒿粑粑一一夹出来放进盘子里,我等不及拿碗筷,直接用手抓着吃了起来。刚咬下一口,藜蒿裹挟着野菜的袅袅清香立马萦绕于口齿之间,外皮软糯,清香可人,简直停不下来。难怪汪曾祺曾感叹藜蒿“食时如坐在河边,闻到新涨的春水的气味”。外婆在一边笑着嗔怪:“小馋猫,当心撑坏了!”我拍拍肚子:“放心,我这肚皮可是装下过十二个藜蒿粑粑的!”
⑩后来,我外出读书就业,吃过松软的藜蒿饼、咸鲜的藜蒿团,但却总觉得不及外婆做的藜蒿粑粑香甜。
春来,又是一年藜蒿香。我忽然明白,朴素的藜蒿粑粑里,承载的是千里之遥的思念。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7.(2分)阅读第⑥— 段,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外婆带“我”采藜蒿→(1) 外婆为“我”做藜蒿粑粑 →“我”吃外婆做的藜蒿粑粑→(2) “我”思念外婆做的藜蒿粑粑
18.(3分)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清晨,嫩芽尖尖微微有些湿润,伸手仿佛就能掐出水来。远处,吃草的羊群点缀其中,微风拂过,一阵阵青草香袭入鼻尖。
运用环境(景物)描写,描写了大堤及周边的初春美景,烘托了“我”采摘藜蒿时悠闲舒畅的心情。
19.(4分)选文引用苏轼的诗句和汪曾祺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苏轼和汪曾祺都是对饮食有独特感悟的文人,他们的诗句和话语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对藜蒿美味的认可,说明了食用藜蒿的历史之长,突出了藜蒿美味是古往今来人们达成的共识,突显了藜蒿的珍贵,增强文章的文学性,深化了文章主题。(意近即可)
20.(3分)文中的外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①疼爱孙子:从外婆不厌其烦地给“我”做藜蒿粑粑可以看出;②勤劳能干:从外婆做藜蒿粑粑的动作可以看出;③慈祥和蔼:从外婆耐心地笑着教“我”辨认野草和藜蒿可以看出。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21—24题。
选段一 秋雨打着人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雨云,在低空缓缓移动。秋深了,森林里一望无际的林木已经光秃秃的,老榆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树皮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服装,它们只好光着枯瘦的身体站在那里。
小车站孤独地隐在树林里。它有一个装卸货物的石头月台。一条新修的路基一直从这里通到森林。人们像蚁群一样地在新修的路基周围忙碌着。
黏泥真讨厌,在靴子下面不住叭唧叭唧地响。人们在路基旁边疯狂地掘着土,铁器沉重地咚咚响着,铁锹碰着石头,发出了卡喳卡喳的声音。
像筛子筛过一般的细雨不停地下着,寒冷的雨点浸透了衣服。雨水冲坏了人们的劳动成果,泥浆像稠粥一样从路基上淌下来。
衣服都淋透了,又重又冷。但是,他们每天一直干到很晚才收工。
新筑的窄长的路基一天比一天长,不断地伸进了森林。
选段二 有一天,保尔像喝醉酒似的,两腿发软,身子摇摇晃晃地走回车站。他从发烧到现在已经好几天了,但是今天他觉得热度要比往常高得多。
那吮吸着筑路队的血液的伤寒病,现在又向保尔本人进攻了。但是他的健壮的身体仍在抵抗它,一连五天他都挣扎着从那铺着麦秸的水泥地上爬了起来,跟别人一道去出工。但是不管是那件暖和的皮短大衣也好,或是朱赫来送给他的那双现在已经套在生了冻疮的脚上的毡靴也好,都救不了他了。
他每走一步,都像有什么东西猛刺着他的胸口,他的上下牙碰得直响,两眼发黑,他觉得树木就像旋转着的木马似的。
他好容易才走到车站。不平常的喧哗声使他吃了一惊。他仔细一看:停着一列跟车站一样长的平板车——在那些敞车上面,有小火车头、铁轨和枕木,许多随车同来的人正在忙着卸车。他再走几步,身子就失去了平衡。他只觉得头一晕,就栽倒在地上。积雪冰着他那灼热的脸,他觉得挺舒服。
选段三 青春终于胜利了。保尔没有死于伤寒。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在床上整整躺了一个月之后,苍白消瘦的保尔已能够勉强用两条摇摇晃晃的腿站起来,摸着墙壁,在房间里走动了。他的母亲搀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街上望了很久。雪在融化,积成了小水洼,在早春的阳光下闪亮。外面已经是初次解冻的温暖天气了。
一只灰胸脯的麻雀神气十足地站在窗外樱桃树的枝丫上,时时用狡猾的小眼睛偷看保尔。“怎么样,咱们俩总算熬过冬天了吧?”保尔用指头敲着玻璃窗,低声说。
母亲吃惊地看了看他,问道:
“保尔,你在跟谁说话?”
“我跟麻雀说话……现在它飞走了,这狡猾的小东西。”他无力地笑了笑。
21.(2分)联系原著,说说选文选段一中人们为什么要筑路,筑路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城市居民遭受严寒的侵袭,木材供应不上,人们需要修一条新的铁路来运木材。筑路过程中他们遇到了泥泞、暴风雪、住宿条件差、饥饿、疾病、工具简陋、匪徒骚扰等困难。(写出其中三个困难即可)
22.(2分)选段三中说:“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请你结合前文用扼要的语言概述保尔两次死里逃生的经过。
第一次是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保尔的腿受伤并得了伤寒;第二次是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一颗炸弹在保尔身边炸响,他头部受了重伤;第三次是繁重紧张的肃反工作击倒了有着伤病的保尔,他不得不离开岗位,回家养病;第四次是在铁路快修完时,保尔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答出其中两次即可)
23.(2分)请你仿照示例,给下面画线的句子做批注。
【示例】 像筛子筛过一般的细雨不停地下着,寒冷的雨点浸透了衣服。雨水冲坏了人们的劳动成果,泥浆像稠粥一样从路基上淌下来。   【批注】运用环境描写,连绵的秋雨渲染了修筑铁路的巨大困难。筑路工人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工作、顽强斗争,展现了他们不畏艰难困苦的英雄主义精神。
  秋深了,森林里一望无际的林木已经光秃秃的,老榆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树皮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服装,它们只好光着枯瘦的身体站在那里。   【批注】 运用环境描写,描写了深秋森林里萧条的景象,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悲伤,突出了修筑铁路的巨大困难。
24.(2分)根据选段二,说说保尔在筑路过程中表现出了怎样的精神品质。
保尔在患上伤寒、发着高烧的情况下依然忍受病痛坚持出工,最终倒在了筑路工地上,从中可以看出他有着顽强的毅力、钢铁般的意志、忘我的工作热情和永不屈服的精神。(意对即可)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5.(5分)从下面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任务一:演讲比赛举办在即,学生会拟邀请王校长参加启动仪式并致辞。请结合右边海报信息,以学生会的名义写一封邀请函。(要求:①语言简明,大方得体;②100字左右)
示例:
邀请函
尊敬的王校长:
您好!学生会将于2025年6月16日早上9点在实验楼报告厅举行以“青春”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诚邀您来参加启动仪式并致辞。同学们热忱期待您的到来。
校学生会
2025年6月11日
任务二:在活动结束时,你代表全校同学对担任演讲比赛评委的王校长表示感谢,你该怎么说?(要求:简明、连贯、得体,含标点符号,不超过60字)
示例:王校长,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担任我们“青春”主题演讲比赛的评委,您的指导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全体同学向您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26.(50分)从下面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你到过哪些地方,看过哪些风景?请以“风景这边独好”为题写一篇游记,写清楚所至、所见、所感。
任务二:“风景”是个含义丰富的词,可以是自然界真实的景物,也可以是心中难以忘怀的情境,请以“我心中有一片风景”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任务三:请以“难忘的风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③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