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学案,两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5.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学案,两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4-30 08:29:51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内容结构上, 本节是继第一节曲线运动相关概念讲解基础上,对曲线运动一般处理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讲解,本节内容更为后续抛体运动、类抛体运动、圆周运动的学习提供思想方法辅助,是学好以后知识的基本保证。 在教材内容设置上,本节首先通过渡河问题让学生在具体案例中感受合运动、分运动的区别和联系,再通过学生对蜡块在平面内运动的实验,让学生感知蜡块的运动过程,分析出如何描述蜡块的位置、蜡块的运动轨迹以及蜡块的速度,为提出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做铺垫,总结出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规律。并且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规律来解决小船渡河等实际问题。
学习者分析
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对曲线运动的速度、条件、轨迹特点等都有认识,通过必修一的学习,学生利用等效的思想、会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来处理相应的力学问题,对矢量运算掌握较好。本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学生在生活中没有明确的认识,认知理解都有困难。教学设计中针对学生的特点要进行重点设计突破。 针对认知困难,设置观察扣子运动轨迹这样的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形成初步的感受认识;再由玻璃管中小蜡块的运动的分析让学生形成深层的认知,通过对蜡块运动定量的表述让学生了解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学习合成与分解的矢量处理方法;最后再通过例题和实例分析应用加固。螺旋式破解,阶梯型巩固。
学习目标
1、通过扣子运动的研究,体会等效思想在运动中的应用,得到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思想;知道合运动、分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观念 。(物理观念、科学思维) 2、通过蜡块运动的研究过程,体会合运动和分运动的关系,会应用矢量运算法则处理速度、位移的合成与分解,会推导轨迹方程。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3、能独立处理例题难度问题,对小船渡河等实际问题有一定的认识,能应用合成与分解的思想予以简单的处理。(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4、能领略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规律以及如何进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教学难点: 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规律来解决小船渡河等实际问题
学习条件支持
多媒体,PPT,演示实验器材(蜡块、玻璃管),学生活动材料(扣子、细线)
学习活动设计
过程学习内容与教师活动(引领性问题)学生任务或学习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或评价目标环节一 内容1. 在排球比赛中,排球的运动基本都是曲线运动,怎么处理曲线运动呢? 教师活动:介绍图片内容,提出问题学生任务1. 认真听讲,发散思维寻求办法以单元任务为目标,引出本节任务,提出本节的学习内容。内容2.有趣的扣子 扣子用细线串过,两手拉直细线,使细线有一定的倾斜角,扣子可以沿细线从一端滑向另一端。注意观察不同运动情景下,扣子的运动情况 (1)保持细线一端高,一端低,让扣子从高到低运动 (2)保持细线一端高,一端低,让扣子呆在最低端,让细线沿垂直细线方向运动一端距离 (3)保持细线一端高,一端低,让扣子从高到低运动的同时,移动细线。 分析思考: (1)试描述上述三种叙述中扣子的运动情况 (2)试分析第三种运动情况与前两种运动情况的关系。 教师: (1)介绍活动器材, (2)引领学生观察、思考三种运动状态下扣子的运动情况,并引导学生合理描述。学生任务2. (1)观察不同情况下扣子的运动轨迹 (2)思考、描述扣子的运动情况,并尝试分析第三种运动情况与前两种的联系。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对合运动和分运动有定性的感知认识。 对合运动分运动等物理概念形成初认识。小结: 合运动:物体实际发生的运动 分运动:物体同时参加的几个运动 由分运动求合运动的过程叫作运动的合成,由合运动求分运动的过程叫作运动的分解。 环节二内容3.观察蜡块的运动(课本演示实验) 学生演示 相关视频 环节设置:介绍实验-----学生演示---实验视频--演绎归纳--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教师点拨---总结提升 (1)在长约80~100cm一端封闭的管中注满清水,水中放一个由红蜡做成的小圆柱体 (要求它能在水中大致匀速上浮),将管的开口端用胶塞塞紧。 (2)将此管紧贴黑板竖直倒置,蜡块就沿玻璃管匀速上升,做直线运动,它由A移动到B。 (3)然后,将玻璃管重新倒置,在蜡块上升的同时,将玻璃管水平向右匀速移动,观察到它是斜向右上方移动的,由A运动到C。 分析思考: (1)在步骤(3)中,红蜡快的实际运动是怎样的?红蜡块参与哪两个分运动; (2)根据实验观察知道,分运动与合运动所用的时间有什么关系? (3)若改变玻璃管水平运动情况,如加速运动,是否会影响蜡块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 (4)为研究玻璃管水平运动时,蜡块上浮的运动情况,可以怎样建立坐标系来描述蜡块的合运动和分运动? (5 )若蜡块匀速上浮速度vy,玻璃管水平匀速速度vx,运动时间t;试分析蜡块的运动轨迹(即坐标系中X与Y关系)蜡块实际运动速度、位移 教师:(1)介绍演示实验器材,学生展示演示实验 (2)采用问题串模式,层层递进刨析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特点 (3)指导学生完成蜡块运动轨迹、速度、位移的推导过程学生任务3. (1)观察演示实验,完成思考题,小组讨论整理、展示、总结 (2)通过对蜡块运动的思考,体会总结合运动与分运动关系。 (3) 通过对蜡块运动的定量描述,尝试采用合适的坐标系进行描述,并进行轨迹、速度、位移的推导。通过演示实验的观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合运动、分运动等物体观念的认识理解, 通过问题串的引导让学生得出两者的关系。加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与能力。 通过对蜡块轨迹、速度、位移等的定量推导让学生在运动学中再次加深合成与分解的思想,在实操中应用矢量运算来解决具体问题,让理论扎根在显示物理情景中 小结: 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特点: 等时性,独立性,等效性, 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矢量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角形定则等 环节三内容4. 课本8页例题 例:某商场设有步行楼梯和自动扶梯,步行楼梯每级的高度是0.15 m,自动扶梯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自动扶梯前进的速度是0.76 m/s。有甲、乙两位顾客,分别从自动扶梯和步行楼梯的起点同时上楼,甲在自动扶梯上站立不动,乙在步行楼梯上以每秒上两个台阶的速度匀速上楼。哪位顾客先到达楼上?如果该楼层高4.56 m,甲上楼用了多少时间? 学生任务4. 自主完成例题,小组代表展示、交流评价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具体应用。加深学生对于合成与分解方法应用,检测学生对合运动与分运动关系理解情况,检测学生对矢量运算的掌握程度内容5. 过河问题 (1)若人在河中始终保持头朝正前方游向对岸,你认为他会在对岸的正前方到达,还是会偏向上游或下游?为什么? (2)若人要到达正对案,人在河中应朝怎样的方向游?对人和水的速度有要求吗?学生任务5.针对渡河问题认真思考,讨论,得出船头朝向不同对实际问题的影响 检测学生运动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的具体应用能力内容5.排球比赛中,排球都参与了那些分运动?请尝试建立坐标系进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处理。 学生任务5 开拓思维,尝试建立合适的坐标系描述排球运动。 可能水平竖直分解,可能沿出速度和竖直方向分解……发散性问题,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考察学生物理与数学综合应用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养。让学生领略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课堂小结请用“知识树”简单回顾本节所学内容 学生认真思考回忆用心绘制巩固本节所学内容,形成本节知识框架。
板书设计
第二节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特点:等时性,独立性,等效性, 方法:矢量运算法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定则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炮筒与水平方向成30o角,炮弹从炮口射出时的速度大小时800m/s,这个速度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分速度各是多大? 2、关于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运动的速度一定大于两个分运动的速度 B.合运动的速度一定大于一个分运动的速度 C.合运动的方向就是物体实际运动的方向 D.由两个分速度的大小就可以确定合速度的大小 3.唐僧、悟空、沙僧和八戒师徒四人想划船渡过一条宽150 m的河,他们在静水中划船的速度为5 m/s,现在他们观察到河水的流速为4 m/s,对于这次划船过河,他们有各自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唐僧说:我们要想到达正对岸就得朝着正对岸划船 B.悟空说:我们要想节省时间就得朝着正对岸划船 C.沙僧说:我们要想少走点路就得朝着正对岸划船 D.八戒说:今天这种情况我们是不可能到达正对岸的 4、在图5.2-1的实验中, 假设从某时刻(t=0)开始,红蜡块在玻璃管内每 1 s 上升的距离都是 10 cm,与此同时,玻璃管向右沿水平方向匀加速平移,每 1 s 内的位移依次是4 cm、12 cm、20 cm、28 cm。在图5.2-7所示的坐标系中,y 表示蜡块在竖直方向的位移,x表示蜡块随玻璃管通过的水平位移,t = 0 时蜡块位于坐标原点。请在图中标出 t 等于 1 s、2 s、3 s、4 s 时蜡块的位置,并用平滑曲线描绘蜡块的轨迹 5、质量m=2 kg的物体在光滑平面上运动,其分速度vx和vy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求: (1)物体受到的合力和初速度; (2)t=8 s时物体的速度; (3)t=4 s时物体的位移; (4)物体的运动轨迹方程。 探究拓展作业: 一个物体参加了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试分析它实际的运动情况可能有哪些情况? (2)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1,水流速度为V2,现要让小船渡河时航程最短,小船应该怎样航行,(若V1 〉 V2 应怎样航行?若 V1 〈 V2 应怎样航行?〉 作业设置4道题和课外拓展作业。 1题书后习题第一题,为直观的运动分解--速度分解,考察运动合成的方法:矢量运算。 2题为合运动、分运动关系特点辨析,考察学生对合运动、分运动特点的理解 3题为小船渡河问题,考察用运动分解的思想来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4题为实际操作综合问题,用描点法作图得到轨迹,考察学生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对学生综合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5题为运动合成的综合问题考察,从合力和初速度、某一时刻的速度、某段时间的位移到物体的轨迹方程,是本节内容全方位的应用考察,也是本章剩余章节平抛运动的预设。本题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有较高的要求,对学生的综合应用,处理问题能力有很高的提升。 拓展作业 两道拓展题都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拓展一偏理论分析,拓展二偏实际应用,对学生综合素养都有很好的提升和考察,对由于课堂时间所限个别学生思维发散受限给予一定发展空间。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设计中采用由浅入深,让学生从单元任务出发,由扣子运动的定性观察到蜡块运动的定量分析,由简单的例题检测到小船渡河、单元任务处理,层层递进的方式,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利于学生物理素养的形成。 设计注重学生体验,从单元任务篮球、观察扣子运动,小船渡河等,设置简单易操作的学生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体验,用简洁的情景形成真实的、深刻的学科认识。 设计注重课本内容挖掘,例题、实验、情景、习题等尽可能来源于教材,不额外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做到切实的减负。
教学反思与改进
通过观察扣子的运动轨迹,让我体会到有效的动手体验确实可以降低学生对知识的认知难度,理解更容易。 知识讲解不能直接一次到位,要循序渐进,由扣子轨迹感知合运动和分运动到小蜡块合运动分运动的矢量运算,学生更容易接受,掌握程度较好。 课本例题不容忽视,学生对情景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予以点拨指导。 小船渡河问题不易过难,新授课当堂不应该一次讲清,会给学生造成学习负担,特别水速大于船速的最小位移问题,更应放到习题课,或者布置为拓展类作业让学生课下尝试探究,教师在习题课上再予以总结整理。 排球的运动分解不应局限在水平竖直,要给学生思维发散的机会,极坐标、柱坐标等数学中学生均有涉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学习任务单
学科: 物理 年级: 高一
【学习目标】
1、通过扣子运动的研究,体会等效思想在运动中的应用,得到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思想;知道合运动、分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观念 。
2、通过蜡块运动的研究过程,体会合运动和分运动的关系,会应用矢量运算法则处理速度、位移的合成与分解,会推导轨迹方程。
3、能独立处理例题难度问题,对小船渡河等实际问题有一定的认识,能应用合成与分解的思想予以简单的处理。
4、能领略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规律以及如何进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教学难点: 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规律来解决小船渡河等实际问题
【学法提示】
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共同讨论、敢于质疑;用心聆听教师讲授;认真完成课下作业、巩固所学。尝试用所学内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合运动、分运动。
情境1、从单元任务“研究排球运动的规律”出发,引入本节内容
情境2、学生活动:“扣子的运动”通过观察扣子的运动,体会合运动与分运动,得到合运动、分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
二、观察实验、探究合运动、分运动的关系,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进行实际操练。
情景3 观察蜡块的运动轨迹、完成下列思考题
(1)观察演示实验,完成思考题,小组讨论整理、展示、总结
(2)通过对蜡块运动的思考,体会总结合运动与分运动关系。
(3) 通过对蜡块运动的定量描述,尝试采用合适的坐标系进行描述,并进行轨迹、速度、位移的推导。
三、紧抓生活、提升巩固、强化理解
情景4、商场步行楼梯和自动扶梯运动时间对比,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展示、互评。
情景5、针对渡河问题船头朝向不同对实际问题的影响。认真思考,讨论,
情景6、排球比赛中,排球都参与了那些分运动?请尝试建立坐标系进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处理。大胆猜想,勇于尝试。
四、课程小结,
采用“知识树”,记录整理课上所学。
【达标检测】
1、炮筒与水平方向成30o角,炮弹从炮口射出时的速度大小时800m/s,这个速度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分速度各是多大?
2、关于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运动的速度一定大于两个分运动的速度
B.合运动的速度一定大于一个分运动的速度
C.合运动的方向就是物体实际运动的方向
D.由两个分速度的大小就可以确定合速度的大小
3.唐僧、悟空、沙僧和八戒师徒四人想划船渡过一条宽150 m的河,他们在静水中划船的速度为5 m/s,现在他们观察到河水的流速为4 m/s,对于这次划船过河,他们有各自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唐僧说:我们要想到达正对岸就得朝着正对岸划船
B.悟空说:我们要想节省时间就得朝着正对岸划船
C.沙僧说:我们要想少走点路就得朝着正对岸划船
D.八戒说:今天这种情况我们是不可能到达正对岸的
4、、在图5.2-1的实验中, 假设从某时刻(t=0)开始,红蜡块在玻璃管内每 1 s 上升的距离都是 10 cm,与此同时,玻璃管向右沿水平方向匀加速平移,每 1 s 内的位移依次是4 cm、12 cm、20 cm、28 cm。在图5.2-7所示的坐标系中,y 表示蜡块在竖直方向的位移,x表示蜡块随玻璃管通过的水平位移,t = 0 时蜡块位于坐标原点。请在图中标出 t 等于 1 s、2 s、3 s、4 s 时蜡块的位置,并用平滑曲线描绘蜡块的轨迹
5、质量m=2 kg的物体在光滑平面上运动,其分速度vx和vy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求:
(1)物体受到的合力和初速度;
(2)t=8 s时物体的速度;
(3)t=4 s时物体的位移;
(4)物体的运动轨迹方程。
【拓展延伸】
探究拓展作业:
(1)一个物体参加了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试分析它实际的运动情况可能有哪些情况?
(2)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1,水流速度为V2,现要让小船渡河时航程最短,小船应该怎样航行,(若V1 〉 V2 应怎样航行?若 V1 〈 V2 应怎样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