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物理基础知识考点专题练习专题十二 内能 内能的利用(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中考物理基础知识考点专题练习专题十二 内能 内能的利用(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4.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5-04 11:2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十二 内能 内能的利用
命题点1 分子动理论(209考)
1.(2024常州)端午节煮粽子时,厨房飘满了粽子的清香,这说明( )
A.分子间存在吸引力B.分子间存在排斥力
C.分子在无规则运动D.液体分子连续分布,气体分子间有间隙
2.(2024无锡)通过相关可观测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物理研究的一种方法.下列根据这种方法所做出的推测,不符合事实的是 ( )
A.汤姆生发现电子推测出原子是可分的
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推测出分子间有空隙
C.固体很难被压缩推测出组成固体的分子间无空隙
D.红墨水在水中扩散推测出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3.(2024成都A卷)成都别称芙蓉城、蓉城,这座以花为名的城市自古与花结缘,大诗人陆游魂牵梦萦的诗中美景“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依旧是成都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诗人闻到花香属于 现象.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所蕴藏的物理知识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3.1 新考法 科学推理 将一滴黑色墨水分别滴入两杯水中,一段时间后,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则甲杯中水的温度 (选填“高于”或“低于”)乙杯中水的温度.
命题点2 内能 改变内能的方式(169考)
4.(2024福建)“煮”的篆体写法如图,表示用火烧煮食物.下列实例与“煮”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相同的是 ( )
A.热水暖手 B.钻木取火 C.搓手取暖 D.擦燃火柴
5.新考法 传统文化 (2024苏州)熨斗古代亦称“火斗”,最早出现于西汉,以青铜质地为主,用高温熨平衣物,是通过 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宋元时期,出现了如图所示带木把的熨斗,相比金属把,使用更安全,是由于木头具有 的物理属性.
命题点3 |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关系(96考)
6.(2024贵州)端午节吃粽子是一项传统习俗.刚出锅的粽子很烫,“烫”是形容粽子的 ( )
A.质量大 B.温度高 C.体积大 D.密度大
7.(2024广东省卷)如图是古代省油灯的示意图.它下层盛水,能减慢上层油的消耗.点灯后,水在升温的过程中 ( )
A.吸热,内能增加
B.吸热,内能减少
C.放热,内能增加
D.放热,内能减少
8.(2024龙东)(多选)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外界对它做了功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可能不变
9.(2024山西)二氧化碳(CO )爆破技术是现代工程建设中非常环保的技术.起爆前高压泵将( 压缩成高压气体,液化后输入爆破筒内.如图所示,爆破时电加热管发热,使筒内的液态 迅速汽化,形成的高压气体从泄气孔中喷出,实施爆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压泵压缩( 气体内能增大,温度降低
B.高压泵压缩( 气体内能减小,温度升高
C.高压 CO 气体喷出时,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D.高压 气体喷出时,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命题点4 比热容、热值的理解和应用 (149考)
10.(2024广西)冬天,人们常用热水袋取暖.水能长时间供暖,主要原因是水的 ( )
A.密度大 B.密度小
C.比热容大 D.比热容小
11.(2024连云港)下列关于燃料的热值说法正确的是 ( )
A.燃料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
B.燃料的热值越小,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少
C.一瓶酒精用去三分之一,剩余酒精的热值将减小
D.焦炭的热值是 完全燃烧1 kg焦炭能放出 的热量
12.(2024武汉)下列事例中,与“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个特性无关的是 ( )
A.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
B.人游泳之后从水中出来,风一吹感觉更冷
C.海边昼夜温度变化比沙漠中小,适于居住
D.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
13. 新考法 跨学科实践(2023苏州)在沿海地区,炎热、晴朗的天气里常常出现“海陆风”,当出现如图所示风向时,通常 ( )
A.发生在白天,且陆地温度较高
B.发生在白天,且海水温度较高
C.发生在夜晚,且陆地温度较高
D.发生在夜晚,且海水温度较高
14.(2024东营)取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两种物质的粉末状样品a和b,用完全相同的加热装置同时对a、b加热,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物质a的比热容 (选填“大于”或“小于”)物质b的比热容;在 时间内,物质b的内能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样品受热均匀,不计热损失)
命题点5 热机(139考)
15.(2024临沂)2024年4月20日,我国研制的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达53.09%的柴油机正式亮相世界内燃机大会,刷新了柴油机热效率的世界纪录.下图所示内燃机的四个冲程,气缸内气体的内能最小的是 ( )
16.(2024扬州)家用燃油汽车的发动机主要是汽油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汽油机的效率能达到100%
B.汽油机燃烧汽油会造成环境污染
C.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4次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D.汽油机在吸气冲程中只吸入汽油
17.(2024枣庄)古代的人们曾发明一种活塞式点火器,如图所示.以牛角作套筒,木质推杆前端粘附艾绒.取火时,一手握住套筒,另一手猛推推杆,艾绒即燃.下列事例与猛推推杆入筒的过程中,能量转化情况不同的是 ( )
A.内燃机的做功冲程 B.内燃机的压缩冲程
C.钻木取火 D.流星雨的形成
18.(2024广安)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成就.如图所示为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冲程示意图,若该汽油机的效率为30%,飞轮每分钟转动1800圈(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所示冲程是做功冲程
B.若该汽油机完全燃烧5kg 汽油,则汽油机做的有用功为
C.该汽油机在1s内做功30次
D.汽油机消耗的燃料越少,效率一定越高
19.(2024雅安)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加热试管使水沸腾是通过 (选填“热传递”或“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水蒸气驱动小风车转动起来.该实验体现了 (选填“热机”或“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命题点6 能量转化和守恒(238考)
20.(2024 湖南省卷)有关能量的转移、转化和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烤炉取暖,是电能转移到人体
B.钻木取火,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中医提倡的热水泡脚,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脚部的内能
D.用嘴对着手哈气取暖,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大手的内能
21. 新考法先进文化 (2024山西)近年来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逐渐增多.为增加供电稳定性,需要储能系统进行调节.研究发现可利用“深井拉铁”技术储存电能,还能实现废旧矿井的再利用.如图所示,用电低峰时,电动机利用多余电能将重物提升至高处;用电高峰时,重物下降带动发电机发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风能和太阳能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用电低峰时,重物上升,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用电高峰时,重物下降,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重物质量一定,井越深,能储存的电能越多
22.(2024江西)某同学用餐时发现从热汤中取出的金属勺很烫手,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在这种内能改变的过程中,内能总是自动地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说明能量在转移过程中具有 性.
命题点7 热学综合题(126考)重难
23.(2024长沙)冬至时节煮饺子,小明发现其中蕴含了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冷冻饺子中的分子不运动
B.冷冻饺子升温过程中内能不变
C.煮熟的饺子香气四溢是扩散现象
D.煮熟的饺子冷却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24. 新考法 先进文化 (2024陕西)涡轴9“玉龙”是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航空涡轴发动机,其大致工作过程是:空气通过进气道进入压气机,被压气机压缩后进入燃烧室与燃料混合,燃料在燃烧室燃烧后,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涡轮转动,从而输出动力.该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燃烧室中燃料燃烧越充分,发动机效率越高
B.燃料和压缩空气混合后,燃料的热值增大
C.压气机压缩空气,空气的内能减小
D.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涡轮转动时,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命题点8 热量相关计算(215考)重难
25.(2024安徽)一保温杯中装有质量为200g、温度为 的水.将一个质量为100g、温度为 的金属块放入杯中,一段时间后杯内水和金属块的温度稳定在30℃.假设金属块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已知水的比热容为 则该金属块的比热容为 J/(kg·℃
26.(2024烟台)在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质量是0.3kg的水和图甲中等质量的另一种物质进行对比,作出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实验过程中,水和另一种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分析图像可以得出图线 (选填“a”或“b”)对应的物质为水,另一种物质为 ,这种物质在0~5m in内吸收的热量为 J.
物质 比热容c/[J/(kg·℃)]
水 4.2×10
酒精 2.4×10
煤油 2.1×10
蓖麻油 1.8×10
27.(2024苏州)如图所示为某折叠卡式炉,采用丁烷气体作为燃料.水壶装入2L初温为 的水,用卡式炉加热至 消耗了25g丁烷气体[水的比热容为 丁烷的热值为 求:
(1)壶中水的质量;
(2)水吸收的热量;
(3)卡式炉的加热效率.
命题点9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21考)
28. |一题多设问 (2024齐齐哈尔)小姜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1)器材: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烧杯、温度计各两个,以及 (填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含砝码)、水和煤油.
(2)选取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进行实验,目的是通过比较 来比较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3)实验中选取初温不同、 相同的水和煤油,分别倒入烧杯中,用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时,通过比较 来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强弱.
(4)如图乙所示,小姜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按照图中 (选填“A”“B”或“C”)方法读数是正确的;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为 ℃.
(5)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数据可得出结论: (选填“水”或“煤油”)的吸热能力更强.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 10
水的温度/℃ 30 34 38 42 46 …… 70
煤油温度/℃ 10 18 26 34 42 …… 90
(6) 新考法实验评估 比较全班不同小组的实验数据,发现各小组之间的实验数据有较大的不同,可能原因是 (请写出一条).
1. C 2. C
3.扩散 温度
3.1 低于
4. A 5.热传递 隔热性好(或导热性差)
6. B 7. A 8. BD 9. D 10. C 11. D 12. B
13. D 【解析】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和海水吸收相同的热量,因为海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容大,海水温度上升慢;而陆地吸热后,温度上升快,热空气上升,低空的空气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没有太阳照射,陆地和海水放出热量,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容大,所以陆地放出热量后,温度下降较快,温度较低,海水温度下降较慢,温度较高,海面热空气上升,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出现如图所示风向说明发生在夜晚,海水温度较高,D正确.故选 D.
14.大于 增加 【解析】由图可知,在0~t 时间内,二者吸收相同热量,物质a的温度变化量小于物质b,则物质a的比热容大;物质b在tt ~t 时间内,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15. D 【解析】A是做功冲程,B是排气冲程,C是压缩冲程,D是吸气冲程,吸气冲程中汽缸内气体的温度最低,内能最小.故选 D.
16. B 17. A
18. B 【解析】图中所示冲程,活塞向上运动,气门都关闭,是压缩冲程,A错误;若该汽油机完全燃烧5kg汽油,则汽油机做的有用功为 B正确;该汽油机在1s内飞轮转动30转,曲柄每转动2圈对外做功一次,则1s对外做功15次,C错误;汽油机的效率是有用功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比值,汽油机消耗的燃料越少,效率不一定越高,D错误.故选 B.
19.热传递 热机
20. C 【解析】电烤炉取暖是电能转化为内能后,热量转移到人体,A错误;钻木取火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错误;中医提倡的热水泡脚,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脚部的内能,C正确;用嘴对着手哈气取暖,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手的内能,D错误.故选 C.
解题技巧
(1)区别做功、热传递的关键是看过程,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即内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即能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2)改变物体内能方式的判断:
①看两个物体是否存在温度差,如果存在温度差,则为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反之为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②看过程两端的能量变化,要是都是内能,则为热传递,要是有一个是其他形式的能量,则为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③若题干中出现“搓手”“摩擦”“锻打”“拧弯”“钻木”“压缩”等词语时,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④若题干中出现“烧水”“热水袋”“晒太阳”“光照”“遇冷”等词语时,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21. D 22. 热传递 方向 23. C
24. A 【解析】燃料在燃烧室中燃烧越充分,可以增大有效利用的能量,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效率,A正确;热值是燃料的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燃烧情况无关,B错误;压气机压缩空气时,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空气的内能增大,C错误;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涡轮转动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错误.故选 A.
易错点拨
“热值”是燃料的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燃烧情况无关.
【解析】由题意可知,水吸收的热量为 由于金属块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所以 故金属块的比热容
26. b 煤油 【解析】时间相等时,两种物质吸收的热量相等,由图乙可以看出,a图线物质的温度升高得快,b图线物质温度升高得慢;由 可知,在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吸热也相同的情况下,温度升高越快的物质比热容小,所以a图线物质比热容小,b图线物质的比热容大,即b 图线对应的物质为水;由图可知,两种物质的初温都是20℃ ,水吸热5m in后的末温是40℃,则水吸收的热量 2.52×10 J,a物质吸热5m in的末温是60℃,因为两种物质吸收的热量相等,所以 解得 由图甲可知,另一种物质为煤油;煤油在0~5min内吸收的热量为
27.解:(1)壶中水的质量
(2)水吸收的热量
(3)丁烷气体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卡式炉的加热效率
28. (1)停表(或秒表) (2)加热时间 (3)质量 升高的温度(或温度计示数变化量) (4)B 66 (5)水
(6)各小组使用的液体的质量不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