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一 物态变化
命题点1 温度、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139考)
1.(2024河南)我国北方某地最低气温曾达到 ,当地多使用酒精温度计,这是利用了酒精的 ( )
A.热值高 B.比热容大
C.沸点低 D.凝固点低
2.(2024连云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下面四幅图中,操作正确的是 ( )
3.(2022 广东省卷)体温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直管内的水银 (选填“能”或“不能”)自动退回玻璃泡,所以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图中的体温计示数是 ℃.
命题点2 物态变化的辨识及吸放热判断(314考)重难
4.(2024江西)如图是某物质的三种状态的分子微观模型.甲图中的物质状态变成乙图中的物质状态的过程叫做 ( )
A.凝固 B.熔化 C.液化 D.汽化
5.(2024河北)如下四幅图,反映的物态变化不属于凝华的是( )
6. 新考法传统文化(2024湖北省卷)如图是我国的传统民俗表演“打铁花”.表演者击打高温液态铁,液态铁在四散飞溅的过程中发出耀眼的光芒,最后变成固态铁.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升华 B.凝华 C.熔化 D.凝固
7.(2024无锡)如图所示,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碘的熔点约为 打开电吹风热风挡对玻璃泡加热,温度约为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泡内弥漫着紫红色的碘蒸气.停止加热,冷却后玻璃泡内又出现碘颗粒.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加热时,碘颗粒熔化 B.冷却时,碘蒸气凝固
C.加热时,碘颗粒升华 D.冷却时,碘蒸气液化
8. 新考法 传统文化(2024安徽)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里记载了铸造“万钧钟”和“鼎”的方法,先用泥土制作“模骨”,“干燥之后以牛油、黄蜡附其上数寸”,在油蜡上刻上各种图案(如图),然后在油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壳.干燥之后,“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油蜡流出形成空腔,在空腔中倒入铜液,待铜液冷却后,“钟鼎成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炙化其中油蜡”是升华过程
B.“炙化其中油蜡”是液化过程
C.铜液冷却成钟鼎是凝固过程
D.铜液冷却成钟鼎是凝华过程
9. 新考法跨学科实践(2024泸州)蒸馏法在酿酒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图所示为蒸馏过程中的原理图,烧瓶内装有含酒精和水的酒糟,在蒸馏的过程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烧瓶内,酒精沸腾,瓶中的酒精升华需要吸热
B.在烧瓶内,仅酒精沸腾,瓶中的水不会发生汽化
C.在冷凝器处,管内酒精蒸气遇冷液化,需要放热
D.在冷凝器处,管外的冷却水吸收热量,内能不变
10.(2024资阳)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地面水吸收太阳热量蒸发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上升遇冷空气液化成小冰晶
C.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雪
D.空中小水滴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凝固成冰雹
11. 新考法 五育文化 (2024成都A卷)小李同学在爸爸指导下,走进厨房进行劳动实践,他发现厨房里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冷冻室取出的排骨表面有“白霜”,“白霜”是固态
B.在排骨的“解冻”过程中,排骨中的冰吸热熔化成水
C.排骨汤煮沸后冒出大量的“白气”,“白气”是液态
D.排骨汤盛出后不容易凉,是因为汤能够不断吸热
12.(2024河南)如图所示,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出空气后把袋口扎紧,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该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此过程中酒精 热量.
13.(2024甘肃省卷)夏天,打开电冰箱门时,常会看到冰箱门附近有一股“白气”,打开热水瓶时也会看见这种现象.“白气”都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水滴,前者是 (选填“冰箱内”或“冰箱外”)的水蒸气形成的.
14. 新考法先进文化(2023遂宁)在青藏铁路的建设中,我国科技工作者将“热棒”插入冻土,成功解决了“冻土工程”这一世界性难题.如图所示,热棒是碗口粗细的铁棒,高出地面约2m,在路基下还埋有5m,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封装有适量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是: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氨 热量变成气态氨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散热,气态氨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又沉入了棒底.这样不断循环,避免冻土融化造成路基崩塌.
命题点3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8考)
15.(2023成都A卷)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丰富,体验感强,深受同学们喜爱.下列实践活动中,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蒸发的是 ( )
A.给果树剪掉多余的枝叶 B.为移栽的瓜苗盖上地膜
C.给山坡上的小树苗浇水 D.将潮湿的稻谷摊开晾晒
16. 新考法 传统文化 (2024 北京)图甲为我国古代的“节能灯”——“省油灯”,图乙为其部分剖面示意图.向灯盏夹层内注水,有助于减慢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目的.关于“省油灯”减慢油蒸发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降低油的温度 B.减小油的表面积
C.减慢油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D.减少油的体积
17.(2024福建)如图所示,木头风干时,成垛交叠,留有空隙,可以加快木头中水分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切割木头时工人要戴上降噪耳塞,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
命题点4 温度—时间图像的理解(12考)
18.(2024滨州)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熔化过程持续了25 min
C.该物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熔化前后,该物质的比热容不变
19.(2024赤峰)在课外实践性作业中,某同学探究了一定浓度的盐水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盐水的凝固图像(如图),该盐水的凝固点是 ℃,凝固过程经历 min,凝固过程中盐水的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命题点5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37考)
20. (2024武汉)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实验中要控制好烧杯中的水温.
(1)根据图乙所示的图像中 段温度的变化特点可知冰是晶体,在这段时间内,物质处于 态.
(2)该同学继续探究加有盐的冰块熔化时温度的变化特点.他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白霜,这些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混合物的温度 0℃.
(3) 新考法实验评估另一小组同学用相同物质进行实验,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像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水平段,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命题点6 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76考)
21. 一题多设问 (2024 福建)探究液体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取质量相等的水和盐水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
(1)实验中除了图甲的器材,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天平和 .
(2)分析图乙中水的图线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水的沸点是 ℃.推断当时实验室的气压 一个标准大气压.
(3)对比图乙中两条图线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选用 煮蛋可以更快地将蛋煮熟.
(4) 新考法生活实践星期天小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有点少,于是小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说明其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填字母).
(5) 新考法 方案设计实验中,有三组同学选用同样规格的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却不同,同学猜想可能是温度计本身的差异引起的.为了验证同学的猜想,你的操作方法是 .
22.(2024苏州)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按图甲组装器材,使用大试管可以适当缩短实验时间,也可以更好地观察水沸腾前后 的变化.用酒精灯加热,水温达到 时开始读数,每隔1m in记录一次,第3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 ℃ ^{^{\circ}}C .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温/℃ 88 90 92 96 98 98 98 98
(2)用表中数据在图丙上作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3)由图可知,水的沸点为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为研究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用抽气打气两用气筒、橡皮塞等组装成如图丁所示装置.用气筒 (选填“抽气”或“打气”),观察到水再次沸腾,记录此时的 ,多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1. D 2. C 3. 热胀冷缩 不能 36.5
4. B 5. A 6. D 7. C 8. C 9. C 10. B 11. D12.汽化 吸收
13.液化 冰箱外 【解析】“白气”是小水滴,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小水滴形成的,所以是液化现象;“白气”是冰箱门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箱中的冷空气液化形成,所以“白气”是冰箱外的水蒸气形成的.
易错点拨
生活中常见的“白气”,如“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夏天雪糕周围的白气”等都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态的小水滴,不是气态的水蒸气,水蒸气是肉眼看不到的.
烧水壶冒出的白气是水壶中的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夏天雪糕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14. 吸收 液化 15. D 16. A
17.汽化 接收(或人耳)
18. C 19. - 6 5 减小
20. (1)BC 固、液共存 (2)凝华 低于
(3)记录时间的间隔过长(或被加热物质的质量太小,合理即可)
21. (1)秒表(或停表、计时器) (2)保持不变 98 小于 (3)盐水
(4)D (5)将该三支温度计同时放入同一杯沸水中进行观察
22. (1)气泡 94 (2)如答图所示 (3)98 (4)抽气沸点温度 沸点随气压降低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