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一课时)
幽默的萧伯纳
现代舞之母邓肯和爱尔兰剧作家
萧伯纳有一段故事,流传了许久,引
起了极大的反响。邓肯写信给萧
伯纳表白自己的爱意,萧伯纳幽
默地写了一封回信。观看视频
《幽默的萧伯纳》。
思考:
1.假设他们俩结婚了,一定会出现两人所说的现象吗
2.美丑、聪愚是两对相对性状,那两对相对性状是怎么遗传的呢
情境导入
观察花园里的豌豆植株,孟德尔发现就子叶颜色和种子形状来
看,包括两种类型: 一种是黄色圆粒的, 一种是绿色皱粒的。
1.决定子叶颜色的遗传因子对决定种子形状的遗传因子会不会有影响呢
2.黄色的豌豆一定是饱满的、绿色的豌豆一定是皱粒的吗
为什么院子里只要 是黄色豌豆都是饱满的 圆粒,只要是绿色豌豆 都是干瘪的皱粒
问题探讨
杂交实验过程
延交、反交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黄色圆粒
↓
黄色 绿色 黄色 绿色
圆粒 圆粒 皱粒 皱粒
315 108 101 32
9 :3 :3 :1
2 | 实 验 分 析 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
圆粒种子数315+108=423
皱粒种子数101+32=133
圆粒:皱粒接近3: 1 圆粒对皱粒为显
黄色:绿色接近3:1 黄色对绿色为显
说明:两对性状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讨 论 :2.黄鱼的畹颜色的遗侮满的对绿危的豌形 状的遗皱缩的 不会有影响呢
黄色种子数315+101=416
绿色种子数108+32=140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
1|
P
F
F
子叶颜色
种子形状
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
重组类型:表型与亲代(P 代)不同的类型
在F2中占比:6/16=3/8
亲本类型:表型与亲代(P 代)相同的类型
在F2中占比: 10/16=5/8
问题2:为什么会出现新的性状组合
它们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吗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
2 |实验分析 问题1:F 与亲本不同的性状组合是什么
黄色 绿色 黄色 绿色
圆粒 圆粒 皱粒 皱粒
315 108 101 32
9 :3 :3 :1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P
F
F
正交、反交O
黄色圆粒
F F
黄色圆粒
↓
2 | 实验分析
正交、反交
P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从数学的角度分析,9:3:3:1与3:1能否
建立数学联系
(黄色:绿色)×(圆粒:皱粒)
(3 :1 )×(3 :1 )
黄色 绿色 黄色
绿色
圆粒 圆粒 皱粒
皱粒
315 108 101
32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
黄圆:黄皱:绿圆:绿皱= 9:3:3:1
黄色:绿色=3:1
圆粒:皱粒=3:1
→ 圆粒
皱粒
黄色
绿色
9 : 3 :3 :1
F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
结合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请完善对F 的性状类型分析:
正交、反交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黄色圆粒
黄色 绿色 黄色 绿色
圆粒 圆粒 皱粒 皱粒
315 108 101 32
9 :3:3 : 1
(1)3|黄色
(2)4 绿色
两对性状
随机组合
黄色
黄色
绿色
绿色
圆粒
皱粒
圆粒
皱粒
圆粒
皱粒
圆粒
皱粒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间是否也发生了组合
→ 9 16
3
16
P
F
F
3
4
1
4
3
4
1
4
3
16
1
16
→
抛一枚硬币,这枚硬币的正面和反面不会同时朝上,像这样,
不能同时发生的事件称为互斥事件。 — —加法法则
若事件A 和事件B是互斥事件,则P(AUB)=P(A)+P(B)
抛第一枚硬币并不会影响抛第二枚硬币。像这样,若事件A
的发生并不影响事件B 的发生,反之亦然,事件A 和事件B就称为 相互独立事件。 ——乘法法则
若事件A和事件B是独立事件,则P(AB)=P(A)×P(B)
互斥事件和独立事件
圆粒种子
互斥事件
皱粒种子
黄色种子
互斥事件
绿色种子
□ 根据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尝试写出两对相对性状杂交
实验的遗传图解。
豌豆的子叶颜色和种子形状是属于互斥事件还是独立事件呢
豌豆的子圆粒和皱粒或黄色和绿色是属于互斥事件还是独立事件呢
种子形状
独立事件
子叶颜色
假 设 1 :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圆粒与皱粒分别由R、r 控制;黄色与绿色分别由Y、y 控制。
Q1: 上述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如何表示
Q2: 上述两个亲本产生的配子又是如何表示
假 设 2 :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Q3:F 能产生几种配子 比例如何
F 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 YR、Yr、yR、yr,
且数量比为1:1:1:1
假 设 3 :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
黄色圆粒
自由组合
Y R
y r
YR R Yr yr
1 : 1 : 1 :1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P YYRR ×
配子 YR yr
F
二 、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1| 假说内容
F 配 子
分离
分离
F 配子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rr
遗传图解
P YYRR X yy rr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配子 YR yr
YyRr
F
黄色圆粒
二 、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F
Y
R
y r F 配子 YR yR Yr
yr
YR YYRR YyRR YYRr
YyRr
yR YyRR yyRR Yy
yyR
Yr YYRr
yrr
yr Yyrr
yyrr
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几种
16 4×4
遗传因子组合形式有几种
9 3×3
性状表现为几种
4 2×2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 粒、绿色皱粒=9:3:3:1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假 设 3 :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是
随机的。
F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双显性:Y R 9 黄色圆粒 YYRR 、YYRr、YyRR 、YyRr
3 3 : 绿色圆粒 黄色皱粒
yyRR、yyRr
YYrr、Yyrr
一显性
一隐性 :
双隐性:
纯 合 子 : YYRR 、yyRR 、YYrr、yyrr
yyrr 1 绿色皱粒 yyrr
● ●
● ●
Y
y F 配子 YR yR Yr
yr
YR YYRR YyRR YYRr
YyRr
yR YyRR yyRR
V
Yr YYRi
yr YyRr Yyrr
yyrr
表型 黄圆:绿圆:黄皱:绿皱
基因型 Y_R_yyR_Y_rr yyrr 比 例 9 : 3 : 3 :1
双杂合比例合占多少
1/4
纯合子有几种,比例合占多少
4,1/4
单杂合有几种,比例合占多少
4,1/2
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F
Y
y F 配子 YR yR Yr
yr
YR YYRR YyRR YYRr
YyRr
yR YyRR yyRR
VR
Yr YYRi
yr YyRr Yyrr
yyrr
表型 黄圆:绿圆:黄皱:绿皱
基因型 Y_R_yyR_Y_rr yyrr
比 例 9 : 3 : 3 :1
根据对F 统计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F 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
F 中稳定遗传的绿色圆粒占总数的1/16
F 绿色圆粒中,能稳定遗传的占1/3
F 中不同于F 表型的个体占总数的7/16
F 中重组类型占总数的3/8
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F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和自由组合定律
演绎推理
测交法 杂种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
×
YyRr
YR
黄色 皱粒
验证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假 说 ,等价于验证F1产生了 含YR、Yr、yR、yr的4种
数量相等的配子。
P
配子
F
预期结果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YyRr yyRr Yyrr yyrr
1 : 1 : 1 :1
yyrr
r
绿色 皱粒
绿色 圆粒
黄色 圆粒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和自由组合定律
|实验验证
测交实验:让杂种子一代(YyRr) 与隐性纯合子(yyrr)杂交。孟德尔依
据提出的假说演绎推理出测交实验的结果,如图所示。
实施实验,检验假说:
性状组合 黄色 圆粒 黄色 皱粒 绿色 圆粒
绿色
皱粒
实际 籽粒 数 F1作母本 31 27 26
26
F1作父本 24 22 25
26
不同性状的数量比 1 :1 :1 :1
证实:无论是以F1作母本还是作父本,结果都与预测符合。
三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和自由组合定律
3 | 自由组合定律
( 1 ) 内 容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 互不干扰的;在
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决定 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适用范围
①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
②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
(3)作用时间
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
遗传定律 研究的相 对性状 涉及的等 位基因 F 配子的种 类及比例 F 基因型种 类及比例
F 表现型
种类及比
例
基因的分离 定律 一对 一对等位 基因 2种 1:1 3种 1:2:1
2种
3:1
基因的自由 组合定律 两对或 多对 两对或 多对等位 基因 4=22种 1:1:1:1 9=32种 (1:2:1) 1:2:1:2:4:2:1:2:1
4=22种
9:3:3:1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和自由组合定律
3 | 自由组合定律
(4)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联系
①两大遗传定律在生物的性状遗传中同 时进 行 ,同 时起作用。
②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 基础 o
X Aa 亲 代 : AaBb AaBb
② ⑤
配子:A a A a 配子:ABAbaBab ABAbaB ab
③ ⑥
子代:AA Aa Aa aa 子代:A BA_bb aaB_aabb
甲 乙
①②④⑤体现分离定律的实质
④⑤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下图中哪些过程可以体现分离定律的实质 哪些过程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亲代:Aa
①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和自由组合定律
3 | 自由组合定律
(5)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方法
①测交法:
让双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的性状表现的比例为1:1:1:1。
②双杂合子自交法:
让双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
③花粉鉴定法:
取双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若
有四种花粉,比例为1:1:1:1,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提出问题:如何解释F 只有黄色圆粒豌豆,如何解释F 出现的9:3:3:1
做出假设: “自由组合假说” (F1 产生配子时,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 因子分离,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演绎推理: “自由组合假说”成立的情况下,预测测交实验的结果是(1黄圆:
1黄皱:1绿圆:1绿皱)。
实验验证:实施测交实验,统计得到的实验结果是,无论F1作父本还是母本,
F子代的性状表现及其比例都为1黄圆:1绿圆:1黄皱:1绿皱。实验结果和 预测结果一致,说明“自由组合假说”是正确的。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和自由组合定律
假说—演绎法
用纯合的黄色皱粒(YYrr)和绿色圆粒(yyRR)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 F 全部
为黄色圆粒, F 自交获得F , 从F 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豌豆中各取一粒, 一个纯合一个杂合的概率为(D) Y-rr yyR-
1/3×2/3×2=4/9
C
D
A
B
在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
例关系的是(C)
①F 自交后代的性状表现比例 √②F 产生配子种类的比例
√③F 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比例
④F 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 √⑤F 测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