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阿Q正传》课件(共5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1《阿Q正传》课件(共5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30 09:4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预习作业
· 1、小说节选部分中出现了:阿Q、 未庄居民(包括闲人)、城里 人、王胡、假洋鬼子、小尼姑、赵太爷
·如果你是未庄闲人,请你按照地位的高低,给这些人排序。
· 如果你是阿Q, 请你按照地位由高到低,给这些人排序,并给出 理 由 。
·2、筛选选段中阿Q和人的冲突,分“他人行为”和“阿Q和应对”
· 3、请设身处地为阿Q想一想,精神胜利法对他来说,是否完全没
有一点积极意义 谈谈你的看法。
·4、分两章写同一个内容,有必要吗
中国现当代文学指“五四”前后至今的文学,即包括现代文学和当代
文学。它是和中国的现代史和当代史相对应的概念。现代指新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当代指社会主义时期。
现代文学1917年——1949年
当代文学1949年——至今
单元学习主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
①1917——1927 文学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时期 《 阿Q 正传》1921
代表作家:胡适、鲁迅、冰心、郁达夫、郭沫若、徐志摩
②1928——1937 新文学的兴旺与繁荣时期
《边城》1934《大堰河——我的保姆》1933《再别康桥》1928
代表作家:左翼作家联盟(鲁迅、柔石、艾青、丁玲)
③1937——1949 战争时期的文学 茅盾《风景谈》
钱钟书《围城》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现代文学:1917——1949
单元学习主题
②1966——1976文革时期
③1976——至今 新时期文学 《 秦 腔 》1983
包罗万象 代表作家:刘心武、路遥、贾平凹、陈忠实
①1949——1966十七年文学时期 《茶馆》1956
表现社会变革风貌、社会主义时代精神
单元学习主题
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人文主题:时代镜像
5 阿Q正传(节选) /鲁迅
*边城(节选) /沈从文
6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再别康桥/徐志摩
7 风景谈/老舍
* 秦 腔/贾平凹
8 茶馆(节选) /老舍 单元写作 语言的锤炼
请你根据单元
目录为本单元
拟写人文主题
小说
诗歌
戏剧
这几组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展示了近百年来中国现代
当文学的发展风貌,展示了近百年中国深刻的社会变迁;更 展示了近百年国人在艰难困苦之中不懈的探索精神。
学习这些作品可以知道我们过去百年苦难的原因;可以
知道我们民族复兴的过程;可以从先贤身上汲取力量!
时代镜像,观照历史,观照自身,观照现实。
夜照孤灯 LUS
2022年4月4日
儿时,为了考试,我们假装读懂鲁迅。现
在,为了生活,我们假装不懂鲁迅。
凸752
龙 凌 磊 LUB
2022年4月2日
人人都不想当阿Q, 人人都看不起阿Q, 人 人也都嘲笑阿Q, 但人人都是阿Q。
凸17
我愿意用我全部的 作品换鲁迅的一篇小说, 换他 一 个《阿Q 正 传 》 。
— — 莫言
《阿Q 正传》作为鲁迅先生唯
一的中篇小说,是鲁迅先生的精 魂与根脉深扎中国大地的写照, 作品中塑造的典型形象成为了中 国文学史上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上海鲁迅纪念馆以
1500余张鲁迅形象和作 品插图组成一面巨幅鲁迅 像,令人震撼。
你觉得阿Q的画像适合放
在巨幅鲁迅像的哪个位置
鲁迅在小说前言里解释,他应该叫阿Quei, 但不知道他
是不是中秋节出生,所以不能写桂花的桂;也不知道是否有 哥哥叫阿富,所以也不能叫宝贵的贵 ,因此就用拼音的第一 个字母Q来代替。
之所以用Q, 因为Q像没有五官的脸,但有一条辫子, 代表了当年汉人的耻辱。一个空白的脸,托一根辨子,体现 出麻木的国民性,像被杀头也没表情的“吃瓜群众”的脸。
正 传
“阿Q” 是小说中的主人公。 “正传”指章回
体小说、评书等的
正文,也指所要叙
述的正题,这里引
申为“本传(记载
一人的生平事迹)”
的意思。
· “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鲁迅曾指出:“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 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伏在里面,
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 这句话,无疑道出了他对汉字问题的忧 虑和担忧。
· 汉字不灭:鲁迅言论背后的隐情与考量
·那么,鲁迅为何会说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这样一句看似极端的话呢 这背后,其实有着深刻的隐情和考量。
· 首先,鲁迅的这句话并非一时气话,而是他长期坚持的一个观点。在 鲁迅看来,汉字的艰深难学已经严重阻碍了文化的普及和社会的进步。
·如果继续沿用这种繁琐的文字制度,那么中国将永远无法摆脱落后和 贫困的困境。因此,他才会用如此激烈的言辞来表达自己的担忧和忧 虑。
· 其次,鲁迅的这句话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在鲁迅 所处的时代,中国正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关键时期。
· 一方面,旧有的封建制度和传统文化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 另一方面,新的思想和观念又难以迅速普及和传播。在这种背景下, 鲁迅认为只有通过废除繁琐的汉字、采用简单易学的拉丁字母,才能 迅速提高民众的识字率、推动文化的普及和社会的进步。
·新文字运动的兴起与汉字拉丁化的尝试
· 面对汉字之困,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分子开始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新文字运动和汉字拉丁化的尝试。
·新文字运动,是一场旨在通过改革文字、提高民众识字率、推动社 会进步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许多文化学者都提出了废除汉字、 采用新文字的主张。
· 他们认为,只有废除繁琐的汉字,采用简单易学的拉丁字母,才能 迅速提高民众的识字率,推动文化的普及和社会的进步。
· “正传”指章回体小说、评书等的正文,也指所要叙述的正题,
· 这里引申为“本传(记载一人的生平事迹)”的意思。
·题为“正传”,一方面对儒家的“正名”说(孔子说的“名正言 顺”)、
· 旧社会阔人和立言的人、有历史癖和考据癖的人进行了讽 刺。另一方面,
·又揭示了阿 Q 生活的社会环境及其社会地位。
· 不厌其烦地诉诸笔墨诠释“正传”的来历,目的在于对传统的 正史进行
· 否定,同封建文人划清界线,映射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及 腐朽观念,具
· 有讽刺幽默意味。
第一章 序
第二章 优胜记略
第三章 续优胜记略
第四章 恋爱的悲剧
第五章 生计问题
第六章 从中兴到末路
第七章 革命
第八章 不准革命
第九章 大团圆
大致、简单的记录
优 胜 记 略
阿Q 胜利 记录阿Q 胜利的故事
· “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灵魂”
姓名 阿Q 籍贯
不详
年龄 三十出头 婚姻状况
未婚
身份 贫苦雇农 工作
打短工
政治面貌 底层百姓 住址
未庄土谷祠
家庭成员 无 外貌特征
癞疮疤、黄辫子、破夹袄
爱好 喝酒、押牌宝 生平最得意的事
被赵太爷打
性格特征 精神胜利法 生平第一件屈辱 事件
被王胡打
口头禅 妈妈的 生平第二件屈辱 事件
被假洋鬼子打
初读评价
你眼中的阿Q
阿Q眼中的自己
用不超过六个字的短
语概括。
(可适度玩梗)
初识阿Q
六无奴隶:一个无姓、无名、无籍贯、无行状、无家、无固定职业
中国农村特别注重姓氏宗族,势单力薄的姓氏,往往受欺负,而望族大姓,往往
感到自豪。阿Q 没有姓名,也没有籍贯,那就是无可依靠,其悲惨处境,自不待言。
阿Q 是一个地位低下、无依无靠、贫困的深受剥削和压迫的雇农
>无名无姓,无家无根
>没有家人,大龄未婚
>没有固定收入、穿破夹袄,头有癞疮疤 -
通过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看到,阿Q是一个怎样的人
→ 地位低下
→ 无依无靠 → 贫困潦倒
预习作业
· 1、小说节选部分中出现了:阿Q、 未庄居民(包括闲人)、城里 人、王胡、假洋鬼子、小尼姑、赵太爷
·如果你是未庄闲人,请你按照地位的高低,给这些人排序。
· 如果你是阿Q, 请你按照地位由高到低,给这些人排序,并给出 理 由 。
·2、筛选选段中阿Q和人的冲突,分“他人行为”和“阿Q和应对”
· 3、请设身处地为阿Q想一想,精神胜利法对他来说,是否完全没 有一点积极意义 谈谈你的看法。
他人的行为
阿Q的应对
第一件
第二件
第三件
第四件
第五件
第六件 第七件
《节选》内容主要描写了阿Q 六大“行状”,即有关他生平的六件事情。那么在
这些矛盾冲突中,阿Q 又是如何应对的 可借助漫画图景完成下面表格。
他人的行为
阿Q的应对
优胜 记略 1、闲人嘲弄癞疮疤,揪住黄辫子, 在壁上碰四五个响头
心中默念自己总算被儿子打了。
2、闲人暴打阿Q,让他自己说是 打虫豸,碰了五六个响头
他认为自己如同状元一样,是“第 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
3、阿Q赌钱赢了却遭到毒打
自己打自己两个嘴巴,然后把它想 象成自己了打别人——获得了安慰。
续 优胜 记略
4、王胡打阿Q
平生第一件的屈辱,皇帝停了考, 赵家减了威风,小觑了他
5、假洋鬼子打阿Q
反而觉得轻松,“忘却”发生了效力;
任务一:矛盾冲突理行状
· 补充赵太爷打人部分
他人的行为
阿Q的应对
优胜 记略 1、闲人嘲弄癞疮疤,揪住黄辫子, 在壁上碰四五个响头
心中默念自己总算被儿子打了。
2、闲人暴打阿Q,让他自己说是 打虫豸,碰了五六个响头
他认为自己如同状元一样,是“第 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
续 优胜 记略 3、阿Q赌钱赢了却遭到毒打
自己打自己两个嘴巴,然后把它想 象成自己了打别人——获得了安慰。
4、王胡打阿Q
平生第一件的屈辱,皇帝停了考,赵家减了威 风,小觑了他
5、假洋鬼子打阿Q
反而觉得轻松,“忘却”发生了效力; 进而欺负小尼姑
6、打尼姑
吐唾沫、摸头、语言调戏
7、赵太爷打阿Q
乖乖退出去
毕飞宇在《小说课》中指出:“最令鲁迅痛心的是,这两个部分(流氓 性和奴隶性)不只是体现在两种不同的人身上,在更多的时候,它体现 在同一个人身上。 流氓性通常伴随着奴性,奴性通常伴随着流氓性。”
这种“伴随”看似矛盾,其实是弱者把强者给自己的凌辱,施加 给更弱者,从而让自己由弱者转化而成为强者,进而在凌辱更弱者中 寻找到复仇的快感。
许子东教授说:“最近重读鲁迅,深深感受到屈辱感是《阿Q 正传》 的核心。”
阿Q 精神掘内涵
“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
吃别人。” ——鲁迅《坟 ·灯下漫笔》
“对于羊显现凶兽相,而对于凶兽则显羊相,所以即使显得凶
兽 相 ,也还是卑怯的国民。 ”
——鲁迅《华盖集 · 忽然想到(七)》
内涵实质
精神胜利法,也叫阿Q主义(阿Q 精 神 ),是指一种在现实生
活中遇到挫折、打击或失败而又无法改变现实局面的情况下, 避开现实生活中的失败,精神上自欺自骗以求自我安慰,从
而得到精神上的胜利或解脱的心理调节方法。
“阿Q精神”:又叫精神胜利法。
“这就是他的自欺欺人、自轻、自贱、自嘲、自解、
自甘屈辱,而又妄自尊大、自我陶醉等种种表现。简言 之 ,是在失败与屈辱面前,不敢正视现实,而使用虚假 的胜利来在精神上实行自我安慰、自我麻醉,或者即刻
忘却。他的一生就是一部受尽屈辱的血泪史。直到最后 糊里糊涂地被杀,才在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的呼喊中, 完成了最后一次精神胜利。”
——黄修已教授
内涵实质
危害弊处
“精神胜利法”的危害在于不反抗,这是一种“奴性”的自觉。
运用“精神胜利法”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换来的是屈服和逃避。
“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
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
一天一天的满足着,即一天一天的堕落着,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 ”
——鲁迅
阿 Q 是个可怜又可悲的人。他的可怜之处在于他因头皮上的
“癞疮疤”缺陷,长期处于被凌辱的境地,试图反抗也没有用。但 更可悲的地方在于,他慢慢接受了被凌辱的命运,甚至完全放弃了 挣扎,并依靠着“精神胜利法”陶醉在奴隶生活中,用瞒和骗的方
式,麻痹自我,造出奇妙的逃路,成为了“万劫不复的奴才”。
“做奴隶虽然不幸,但并不可怕,因为知道挣扎,毕竟还有挣脱 的希望。如果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陶醉,就是万劫不 复的奴才了! ”
——鲁迅
●塑造阿Q的意义
溯寻时代 · 明阿Q 塑造意义
这篇小说写于辛亥革命之后。1911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
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
主革命的任务,广大农民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剥削和 压迫之下。
封建统治阶级一方面对帝国主义者奴颜婢膝,另一方面用封建
礼教、迷信和愚民政策对百姓进行镇压剥削。他们丧权辱国,却自 称“天朝”,用这种“精神胜利法”对人民进行麻醉教育,造成了 人民不觉醒的麻醉状态。
中国地大物博,开化最早,道德天下第一。
外国物质文明虽高,中国精神文明更好。
外国的东西,中国都已有过;某种科学,即某子所说的云云。
外国也有叫化子, ——也有草舍, ——娼妓, ——臭虫。
中国便是野蛮的好。 -—-《热风 · 随感录三十八》
鲁迅为什么要塑造这样的阿Q 形象 “阿Q 主义”并不为阿Q 所专有:
该夷性等犬羊,不值与之计较。况即经惩创,已示兵威。现经城内居民纷纷递禀,
又据奏称该夷免冠作礼,吁求转奏乞恩。朕谅汝等不得已之苦衷,准令通商。
《阿Q 正传》正向我们展示了辛亥革命前后这样一个畸形的
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实面貌。
鲁迅创作《阿Q 正传》的目的:“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
灵”,意在“ 暴露国民的弱点,揭露中国的病态社会,以引起疗 救者的注意”。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
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 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
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呐喊>自序》
① “暴露国民的弱点”,“引起疗救的注意”;
②唤醒在“铁屋子”中沉睡的人们,激励他们振奋起来, 挣脱精神的枷锁。
③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批判它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
正如日本学者伊藤虎丸所说的那样“没有让阿Q 觉悟的
革命,不是真正的革命。 ”
作者的创作意图:
任务二:
超越时代 ·映阿Q 形象价值
上海鲁迅纪念馆以 1500余张鲁迅形象和作 品插图组成一面巨幅鲁迅 像,令人震撼。
请你选择一幅阿Q的
画像挂在巨幅鲁迅像上,
你会选择哪一幅画像 并
挂在哪个位置呢
蒋兆和
《与阿Q像》,
写实水墨人物画1938年
赵延年
《阿Q 正传六十图》 木刻连环画1972年
丰子恺
《漫画阿Q正传》 黑白漫画1938年
Q 贵
任务三:
放眼时代 ·照阿Q精神遁形
周作人,以仲密的名义在《晨报副刊 · 自己的园地》专栏中发表了《<阿q正传>》
一文,着重透露了《阿Q 正传》的主旨:“阿Q 这人是中国一切的‘谱’——新名词
称作‘传统’——的结晶,没有自己的意志而以社会的因袭的惯例为其意志的人,所 以在现社会里是不存在而又到处存在的。”阿Q“是一个民族的类型”。
“他像神话里的‘众赐’(Pandora) 一样,承受了恶梦似的四千年来的经验所造 成的一切‘谱’上的规则,包含对于生命幸福名誉道德各种意见,提炼精粹,凝为个 体,所以实在是一幅中国人品性的‘混合照相。’”文章一并透露了阿Q 的生活原
型 — —“一个缩小的真的可爱的阿贵,虽然他至今还是健在”。
人类在面对生存悲剧时,都具有精神自慰的本能。有人说”
精神胜利法“是人类摆脱绝望处境的一种常见的精神反应。阿Q 与西西弗斯同属于人类反抗悲剧命运和荒谬现实的代表人物。对 此,你怎么看
形成自己的看法,与同学讨论交流。
键盘侠
如今的“新阿Q” 们是通过网络运用阿Q的招牌“精神胜利法”,
在虚拟的世界中站在全方位的制高点上,发表“个人正义感”评论。
这是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互相影响的表现,当现实社会越是崇拜权 力,虚拟空间便越会呈现出反智、反精英、反权贵的特性。
人们在现实中受到的挫折,会选择在虚拟的空间中赢得精神补偿, 获得一种虚幻的愉悦感。
短剧爽文
病娇傅少的小撩精
楚少的闪婚甜妻
闪婚总裁超宠我
快离婚,我要继承亿万家产 不止这些~03-25上海回复
我就是纵横宇宙
天下无敌!!!
拳打大佬脚踩反派
小弟成群妻妾如云的
龙傲天
短剧爽文
佛说,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恨、爱别离、求不得。而
网络爽文,反其道而行之。也就是说网络爽文写的是人们无法得到满足
的愿望,让读者在短短的片刻时间、在虚拟世界获得精神的满足, 脱离 现实社会沉重的枷锁,实现自己的欲望,发泄自己的愤恨,获得畅快感 、成就感和优越感。主角光环下无所不能,这和阿Q 的精神胜利法有极高 的相似性。阿Q 在小说里的臆想和电影中的“革命”梦境都是他精神胜利 法的体现,也和我们现代的网络爽文的本质一样。
精装朋友圈
爬山 露营
朋友图:山不见我我自去见山 朋友圈:人间烟火围炉煮茶
实际上:我今天就要噶在这了实际上: 一堆瓜子花生敢卖 199
赤脚踩沙石,全程趟水,冷得发抖直接 感冒。朋友圈:生命力
在西藏晚上边吸氧边哭 pyq: 永远自由
毛坯人生与精装朋友圈
03-28 · 北京 回复
— 展开1082条回复▽
03-30 · 北京 回复 5870
2.5万
现实可以杂乱无章,但朋友圈一定要风风光光。人人都清楚“精
装朋友圈”是虚假繁荣,它与“毛坯房人生”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但是人人都还是依旧沉迷在朋友圈的装修大业里无法自拔。图片还是 要P的,文案还是要挑的,生活的松弛感要狠狠地用力拿捏。
看似别扭的行为,其实隐含了人们在想象中的生活与现实的差 距不能跨越时,难以排解的矛盾心理,以及期望通过脱轨行为对日常 和平庸进行反抗。这与阿Q依靠精神上的胜利,来消解生活中的失败与 屈辱的行为无异。
毛坯人生与精装朋友圈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提到:“我们每个
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我们自己所
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
阿Q 正是处于这种状态,因为自卑,所以想拥有点什么来
去除自己的自卑,那只有变成别人都仰望的人。虽然结果依然没 有改变,但对于阿 Q 来说已经是极大的胜利了,至少可以暂时 缓解自己的焦虑来获得一点安全感。
· 小说语言和思想层面在特点上截然相反
· 笑的语言讲悲的故事 · 1、环境描写的语言 · 2、叙述小说语言
· 3、议论抒情语言
·P70
1、古词新用、庄词谐用
2、大词小用、 褒词贬用
3、 幽默诙谐、尖锐讽刺
1、重复出现的词语
2、动词、数量词
3、模糊副词
4、生造词
1、破折号
2、感叹号、问号
3、特殊标点
1、夸张
2、反语
杂文笔法
标点符号
修 辞
词 语
语言的锤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