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选必下第三单元
婉而多讽为官戒 宽简为民涵煦深
种 树 郊 橐 驼 传
#
柳宗元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等文言知识。
2.学习课文中对比与类比的手法。
3.理解“养民治国”的深刻道理及现实意义。
看到砍树 我们会想
到 :
看到种树
我们会想
到:郭橐驼
6
作者介绍
柳宗元,字子 厚 (773-819年),原籍河东(今山西
省永济市)人,世称柳 河 东。十岁能文,二十一岁考取
进士。曾任礼部员外郎,他和刘禹锡一同参加王叔文领导
的“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晚年居官柳州
(815-819年)刺史,也称 柳柳州 年仅47岁死于柳州
任上。他提倡古文运动,唐宋散文八大家 之一。与韩愈齐
名,并称 韩柳 ”。他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
孟浩然、韦应物并称“ 王孟韦柳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早年顺风又顺水,生于河东柳氏族
二十一岁中进士,三十二岁突变故 永州十年被流放,借住寺庙老母丧 十年回京又谪柳,亲朋丧尽满凄凉 心力交瘁病痛磨,柳州四年即驾鹤 在其去后育其孤,生前知己刘梦得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
“以柳易播”
抛物线的人生轨迹——柳宗元
《黔之驴》— —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 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粤犬吠雪” “ 前六七年,仆来南, 二年冬,幸大雪,喻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 吠噬,狂走累日,至无乃已。"
《永某氏之鼠》——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中 灵魂有趣的“段子手”— —柳宗元
写 动 物 :《捕蛇者说》——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十岁便能写出一手好文章。二十一岁考 取进士。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 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邵州刺史, 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同时被贬的还 有七人,史称“八司马事件”。唐宪宗元和 十年(公元815年),柳又召回长安,他满以 为改革愿望犹可实现,但又遭保守派再次攻 击,不久朝廷又把他贬到柳州任刺史,故也 称 “柳柳州”,年仅47岁死于柳州任上。
橐驼 tuó 病偻 lǚ 实以蕃
fán
窥伺 sì 寿且孳 zi 其莳也
shi
长人者 zhǎng 勖尔植 xù 缫而绪
sāo
织而缕 lǚ dài 鸡豚 tún yǔlǚ 辍飧饕
sunyōng
病且怠 伛偻 佝偻
gou lóu
读准字音
活动1:文言侦探 ·翻译达标检测
活动1:文言侦探 · 翻译达标检测
课文预习检查,检查对课文重点句子和字词的掌握。
中
古文翻译达标检测
·1.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皆争迎
取 养。
·2 .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 也,以能顺木之天 , 以致 其 性
3.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 茂之也。不抑耗其 实 而已,非有能早 而蕃之也。
·4 . 虽曰爱之, 其 实害 之 ; 虽 曰 忧 之 , 其 实仇之 , 故 不
我 若 也 。
·5.官命促尔耕, 勖尔植,督尔获,早缫 而绪,早织而 缕 ,字而 幼 孩 ,遂 而 鸡豚!
十
十
·焉 尔。
古文翻译达标检测 ·1.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皆争迎取养。 【翻译】驼以种树为业,凡是长安城里把 (种树)作为观赏游玩 的以及卖果的有钱有势的人,都争着迎接和雇用 (橐驼)。 ·2.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以能顺木之天, 以 致其性焉尔。 【翻译】我并不是能使树木长寿而且茂 盛 (滋长、繁殖)啊 , (而是)能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来 使它的本性发 展罢了。
古文翻译达标检测 3.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 而蕃之也。 【翻译】所以我不妨害它长罢了, (并)不是有能使它 硕大茂盛的 (本领)啊;不抑制损耗它的果实罢了, (并)不是有能使它早并 且多 ( 结 果) 的 ( 本 领 ) 啊。 4.虽曰爱之,其 实害之; 虽曰忧之,其 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翻译】虽然说是爱它, 他实际上(那实际上) 是害它;虽然说是 忧虑它,他实际上 (那实际上) 是仇恨(仇视) 它:所以不如我啊。
巴
5.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 而绪,早 织而缕,字而 幼 孩 ,遂而鸡豚!
【翻译】官府命令催促你们耕种, 勉励你们种植,
督促你们收获, (让)你们早早地煮蚕茧抽取你们 的蚕丝,早早地纺你们的线,养育你们的小孩, 喂 大你们的鸡和猪。
古文翻译达标检测
基本信息 姓 名
(一寸照)
籍 贯 形 象 性 格 职 业 职业技能
活动2:识其人 · 画橐驼之相
活动2:识其人 · 画橐驼之相
基本信息 姓 名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驼/橐驼
籍 贯 长安丰乐乡 形 象 隆然伏行、类橐驼种树 外貌描写 性 格 善良豁达、自黑体质 语言描写 职 业 种树
“ 善,名我 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心 胸 豁 达
比 较 :
貌奇
豁达 技高
活动2:识其人 · 画橐驼之相
郭橐驼是怎样的人
形丑而豁达 身残而自信
顺己之形
活动2:识其人 · 画橐驼之相
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强调人物的“丑陋形态”
从写法上说,是先抑后扬;从美学上说,就是通过巨大的反差,达
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柳宗元是受了庄子的影响。在《庄子》这部书里,有很多像郭驼
样身体残疾甚至奇怪的人。 他们不是有着超人的技能,就是心理超级
强大,这样的人被庄子视为真正冥合大道的智者。
活动2:识其人 · 画橐驼之相 在《庄子》一书中,这种肢体残缺不全、形象骇人又为人所称颂的 “美”的典型比比皆是。庄子认为,这是“德有所长形有所忘”的缘 故。这些奇丑人物比如哀骀它等由于有人格精神上的美,因而让人忘 掉了他们形体上的丑陋,看上去反而比形体健全的人更加高大了。可 见,人的内在精神美能够压倒和克服外在形体的丑“形骸之内”的美 高于“形骸之外”的美。
酗中业三 ·重茸:ε4二呈
□
一绝——技术全面
精神需求(观赏游玩) 物质需要(种树卖果)
二绝——树挪能活
“或移徙,无不活”
三绝——树品质优
“且硕茂,早实以蕃”
四绝——独门本领
“他植者莫能如也”
活动3:观其事 · 寻"种树密码"
技术高超
内容
描写方法
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 且硕茂,早实以蕃
正面描写
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皆争迎取养
侧面描写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反衬
活动3:观其事 · 寻"种树密码"
本段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其种树本领高超全面
活动3:观其事 · 寻"种树密码"
思 考 1 :哪句话可以概括郭橐驼的种树经验 并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经 验 :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含 义 : “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使它的本性得到充分 发展”。这句话暗含了全文的寓意, 一语破的,简单明了地 揭示了万物的生长规律。
郭橐驼
他植者
方法 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 土欲故,其筑欲密
根拳而土易,其培之
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态度 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 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结果 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木之性日以离矣
原因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勤虑害树
活动3:观其事 ·寻"种树密码"
合作探究: 郭橐驼和别人种树的方法、种树后的态度和结果各有什么不同
(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中 活动4:悟其道 ·探养民之术
▲本文运用了类 比 手 法,主要有哪两个方面的类比
为 官 治民 :
①顺民之性,无为而治
②要爱民如子
③不要繁政扰民
长 人 者 :
好烦其令。
②其莳也若子
③其置也若弃
他植者:
爱之太恩, 忧之太勤。
种 树 :
①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类比
种树养树之道 类 比
为官治民之理
栽 树 原则 顺木之天
顺民之性
其本欲舒,其培欲平, 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方 法
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 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养树 做法 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旦暮“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长人者好烦其令
效果 天者全而其性得
病且怠
活动4:悟其道 ·探养民之术
种树养树之道与为官治民之理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
手法:由此及彼,类比说理。
促尔耕
勖尔植
督尔获
早缫而绪
早织而缕
字而幼孩
遂而鸡豚
根拳而土易
旦视而暮抚
已去而复顾 爪其肤以验
摇其本以观
虽 曰 爱 之,
其 实 害 之 ; 虽 曰 忧 之 , 其实仇之。
作者问养树术,得养人术,种树与官理有何相似之处 。
勤虑害树
繁政扰民
郭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为 官 者 , 能
O
为官者养民非能使民富且安也,能顺民之意以致民之性
顺民之性
活动4:悟其道 · 探养民之术
养人术怎么理解
牧 治 养
(1) 先概括: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2) 再铺陈: “呼、鼓、聚、击、召”等字,把“吏治不 善”的种种表现加以集中,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把官 吏来乡,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活动4:悟其道 ·探养民之术
郭橐驼是怎样评价描述吏烦令扰民的
活动4:悟其道 · 探养民之术
作者怎么会从“养树”联想到“养人”
背 景 “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
唐代从安史之乱以后,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苦不堪言,民不聊生。繁政扰民如勤忧害树。
O
O
真正意图:警示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
活习惯和生产规律,让他们休养生息,才能恢复元气。
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
土地日益严重, “富者兼地数万 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 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 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 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 “通津达 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
亡者税之”,民不聊生。
中
背景简介
活动4:悟其道 ·探养民之术
忧勤太过而性离
戒 养民:顺人之欲,遂人之性
好烦其令则扰民
为政:休养生息宽简为民
活动5:辨文体 ·得为文之法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 人。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
曾伯祖奭,高祖朝宰相。父 镇,太常博士,终侍御史。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 诗骚,下笔构想,与古为侔。 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 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 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 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 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 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 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 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
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 曰: “甚善。名我固当。”因
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
虽然《种树郭橐驼传》也交代了人物的基本信息,
但是交代的角度与传统人物传记相比,存在诸多差异。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
比较传记文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
曾伯祖爽,高祖朝宰相。父镇,太常博士,终侍御史。宗
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想,与古为侔。精
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
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名 、 字 籍 贯 祖 上 功 业 少 年 事 迹 科 举 为 官 经 历
( 职 业 )
《 柳 传 》 √ √ √ √ √
《 驼 传 》 √
√
□
比较传记文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曾 伯祖爽,高祖朝宰相。父镇,太常博士,终侍御史。宗元 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想,与古为侔。精裁 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
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名 、 字 籍 贯 祖 上 功 业 少 年 事 迹 科 举 为 官 经 历
( 职 业 )
《 柳 传
《 驼 传
》
》
文体知识
传 记:一种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我国古代的传记可分为
两 类 :
一是历史传记。作者一般是以历史事实和文献资料撰写,实录
成分多,虚构成分少,被称为“史传文学”。
二是文学传记。它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典型人物传
记,有的不一定实有其人,即使有原型,加工虚构的成分也很多。
活动5:辨文体 ·得为文之法
与吾业者其亦有类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借助郭橐驼种树之法,引出统治者的养人之术。种树只
是说理的源头。
实际上糅合了传记散文与一般寓言的
写法,创造了一种新的寓言体式。
设 事 明 理
本文从“养树得养人术”,这种设置前面故事引出后 面道理的写法就是“设事明理,寓理于事”的写法(课件 展示),即寓言体写法,本文文体是“寓言体传记”。
“设事明理”,这种写法分两部分——“设事”、
“明理”,事理结合,虚实相生。 一扫议论文中常见枯燥
严肃之风,让人觉得新鲜活泼又有理性深度。
文体知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杂
记文的一种。
“寓”是寄托的意思,用假托的故 事或比喻拟人来说明某个道理, 它是 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大都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 象 ,夸张与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 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把深奥 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名为传记实为寓言
柳宗元
深受庄子影响,特别喜欢创作寓言,贬谪永
州时期作过三篇一组的寓言《三戒》,包括《临
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作者通过 麋、驴、鼠这三种动物形象,借题发挥,揭露了
当时一些达官贵人、得意小人的丑态,并预言其 必然灭亡的命运,由此来影射社会现实,彰显了
他作为官员和文人的时代责任感。
运用婉而多讽的手法,含蓄委婉但又深刻地揭露了朝廷黑暗、官
吏横行、民不聊生的残酷现实,从而表现出作者的悲悯情怀和革 除弊政的强烈愿望,可谓高妙至极。
活动5:辨文体 ·得为文之法
以传为形, 以寓为质
为何借传立说,何不直抒胸臆
郭橐驼:顺木之天以 致其性
他植者:违反木之天 性,勤虑害树
现实:官吏烦令扰民
理想:顺民之性以养其民
树 民 种 治
委婉含蓄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廿 艺术特色 1.简洁而生动 这篇寓言式的人物传记,就写得既简洁又生动。 简洁体现了史传 的特点,生动则蕴含了文学的情趣。 如第一段介绍人物,仅用“隆然伏行”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 形象特征;又用“甚善。名我固当”几个字,写出了人物的性格。这 样,通过简洁的叙述,生动的描写, 一个不同凡响的“驼者”形象, 便跃然纸上了。在短短几句话中,这种史笔和文辞的完美结合,显示 出作者高超的语言表现力。 中
以“种树”喻“治民”是这篇传记写作的出发点,对比和映衬的写法也是这种
寓言风格的需要。
本文中的对比,有叙事性的,如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有论述性的,如郭橐
驼对自己种树方法的归纳和对“他植者”的批评。
映衬就是互相照应的写法,通过上下文内容或语意的遥相呼应,来强化表达效
果。本文先谈“养树”,后论“养人”,这本身就是运用了映衬的写法。这样写, 有关树和人的话题合而为一,互相补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在语意上相互映衬
的例子,如郭橐驼谈“养树”一段,开头说“橐非能使木寿且孳也”,最后则以 “吾又何能为哉”回应,在自谦之中,起到了强化观点的作用;论“养人”一段 的首尾也是这样呼应的。
2.对比与映衬
□
中
本文结尾一句道出了写作意图,那就是“传其事以为官戒”。 以寓言的
方式进行讽谏,是古代文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委婉含蓄 也间杂着幽默的成分。
如第四段, 一个“知种树而已”的驼者,欲止又言,在朴实的简单类比中, 揭示出了吏治的弊端,颇具讽刺意味。其中的一些话语,如“理,非吾业也”,
“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婉转而幽默, 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3.婉约而多讽
中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就告诉我们:
教育就像栽培植物那样,是让植物自然生长,而不是工业生产,学校不是 工厂,课堂不是车间,不能把学生当作原料,用模具去铸造成批的标准件 产 品 。
有的父母给孩子无微不至的爱,过度保护的另一面是孩子自主成长的
意识和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有的父母不是让孩子顺着天性成长,而是顺着家长的心意成长, 一味
屈从家长的要求就容易失去自我,成为空心人。
孩子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他们就像种子一样有自己生命发展 的规律。郭橐驼的做法无疑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种树最重要的是培根,教
育最重要的是铸魂,根壮实了树自然能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灵魂丰满
坚 毅 ,孩子自然有强大的自我驱动力。
出
思考:郭橐驼种树对教育孩子有何启示
(1)《种树郭橐驼传》中, “其本欲舒,
2 其筑欲密”,既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揭示了种树的
要 领 。答 案 :(1)其培欲平 其土欲故
(2 )《种树郭橐驼传》中,有的种植者
66 ”,作者柳宗元对这种用近乎破坏的方 式来检验树木生存状态的做法予以批评。
答 案 :(2)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情境式默写
(3)《种树郭橐驼传》中“
两句表明郭橐驼并没有使树木长高长大的秘诀,只是不妨碍树木生长罢
了,这对我们育人也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答案:(3)(故)吾不害其长而已 非有能硕茂之也
(4)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借郭橐驼之口用
”两句描写俗吏来乡的
情景,这看似爱民,实则频繁扰民,使百姓最终“病且怠”。
答 案 :(4)鸣鼓而聚之 击木而召之
66
( 5)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经验时说,为了保
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
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答 案 :(5)其莳也若子 其置也若弃
(6) 《种树郭橐驼传》中总结了几种错误的种树方法,其中有的人太过
爱惜树苗,过度关心,无论早晚都要频繁查看它的情况: “
99
答 案 :(6)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7)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中,人们问郭橐驼种树种得好的原因, 他说树木长寿且茂盛不是他的功劳,而是因为
答案:(7)能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尔
66
寓 言
中国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说: “寓言是一个 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
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作品,带
有 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其大都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 张与想象的艺术手法,把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给 人以启示。孟子、庄子等先贤就经常用寓言来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