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陈情表》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1 《陈情表》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30 10:1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泰国电影《姥姥的外孙》勇夺泰国年度票 房冠军还成功入选第97 届奥斯卡最佳国际 影片奖15 强。
无业青年阿安见堂妹因照顾病重爷爷获巨 额遗产,便盯上患绝症的姥姥,想靠当 “全 职孝孙" 得百万遗产。然而,舅舅们也在觊 觎,姥姥还很挑剔。相处中,阿安重新审视 亲情,最终完成从算计到真情陪伴的转变。
而在古代,也有这样一段至真至纯、感人 肺腑的亲情故事,那便是李密的《陈情表》。
导入
另 外“ 疏 ”: 逐条陈述,是古代大臣进言陈事、议论朝政的一种 文书。
“表”在写法上有叙有议, “动之以情”是基本特征。此外,这 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 某常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章以谢恩;
奏以弹劾;
表以陈情;
议以执异(表示不同主张)
陈一
情一
表一
陈述、禀报
隐情、衷情
奏章
晋武帝为什么要重用李密
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晋 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 了拉拢东吴官员,减少灭吴的阻力, 收笼东吴民心,对亡国之臣实行怀 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宏之胸怀。
第二,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 孝治理天下的策略, 实行孝道, 以 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 维持君臣关系, 维持社会的安定秩 序,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天下。
写作背景
263
蜀国亡
刘禅 司马昭
蜀汉旧臣 任用怕臣
李密
265
西晋立
晋武帝 司马炎
恃才傲物,不把新朝放在眼里。
怀念旧朝,执念个人气节操守。 心怀顾虑,刻意采取观望态度。 假托尽孝,实则拒绝尽忠朝廷。 有意抗拒,破坏武帝怀柔政策。
思考:面对晋武帝的支征召,李密如果直接拒绝新帝 司马炎做官的要求,会有怎样的后果
嵇康是曹魏宗室的女婿,他坚决不与司马
氏合作,多次躲避征召,还写下《与山巨源 绝交书》公开表达自己的态度。后来,因好 友吕安被诬陷“不孝”,嵇康为其作证而被 牵连入狱。司隶校尉钟会趁机诬陷嵇康,称 其“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轻时傲世, 不为物用”,司马昭担心嵇康煽动读书人反 对自己,最终将嵇康和吕安判处死刑。公元 263年,嵇康被斩首。
课堂任务:晋武帝在收到李密的《陈
情表》后,《古文观止》说:“晋武览表,
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个,使郡县供祖母
奉膳。”
李密是如何层层铺垫、巧妙陈情,最 终让晋武帝理解和嘉许,疏通文言,深 入分析文本,概括本文的陈情艺术。
任务一:诵读课文,疏通文言,概括 每一段的叙述角度和说理层次。
课堂任务
)背;行年( 年岁,年龄 )四岁,舅夺
( 强行改变母志。祖母刘愍(怜惜)臣孤(丧父)弱, 躬(亲 自)亲抚养。
抽背: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 可以无饥矣”(《齐桓晋文之事》)
抽背:将以衅钟
臣密言:臣以(因 为险衅( 艰难祸患 ),
夙( 早年 )遭闵( 闵,通“悯”,忧愁 )凶
(不幸,形作名)。生孩((母亲)生我 ) 六 月 ,
细读文本
用于及物动词之前,有称代动作行为的受 事者的作用,相当于“慈父抛弃我”。
慈父见(
“见背”— —古人讳言“死”:
“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 《礼记 · 曲礼》
称父母死:见背、孤露、弃养
臣少多疾病(生病,名作动),九岁不
孤苦,至 于 (引出对象。古今异义 )成立( 成人自立,
古今异义)。既无伯叔,终鲜(少。“没有”的意思
兄弟,门衰祚(福分 )薄( 浅薄 ),晚有儿
息(子 嗣)。
99
行(不会走路。古今异义), 零 丁(孤独的样子)
至,达到;于,介词,
期功: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定制服丧的轻重。
期,穿一年孝服的人。功,按关系亲疏又分大功和小功。
大功,服丧九个月的亲族;小功,服丧五个月的亲族。
“期功”亦用以指五服之内(关系较近)的宗亲。
外 (名作状 ) 无 期 功 (穿孝服的亲族) 强
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
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 形 影 相 吊 (安 慰 )。而刘夙
( 早时 )婴( 动, )疾病 )病,常在床蓐
( 草垫子 ),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停止侍奉而离开(祖母))。
表被
缠 绕
丧礼五服
第一类,称斩衰,是最重的丧礼, 一般适用于子女为父母(包 括继母),着粗麻布衣服,不缝边,手拿哭丧棒(父以竹,母
以桐)脚穿草鞋,丧期三年。
第二类,称齐衰(zicui) ,分为四等:
1.齐衰杖期。粗麻衣缝边,执削杖, 丧期一年。适用于夫为妻;
2.齐衰不杖期。手不执杖,其余同上, 丧期一年。适用于孙为 祖父母、侄为伯叔父母、出嫁女为父母、男子为兄弟;
3.齐衰五月。适用于曾孙为曾祖父母;
4.齐衰三月。使用于玄孙为高祖父母。
第三类,称大功。衣用熟麻布,白色, 丧期九月。适用于已婚
姑、已婚姐妹、堂兄弟,已婚女为伯叔父父母及兄弟。
第四类,称小 功。衣用较粗熟布, 丧期五月。适用于伯祖、叔
祖、堂伯叔父、从堂兄弟。
第五类,称细 (si) 麻。衣用精细熟麻布, 丧期三月。适用于 外祖父母、岳父母、表兄弟。
斩 衰 三 年
一、夙遭闵凶
二、门衰祚薄
三 、祖母有疾
慈父见背
少多疾病
既无伯叔
终鲜兄弟
晚有儿息
臣侍汤药
舅夺母志
伶仃孤苦
三代
单传
未曾废离
李密在“当下”还有何苦处需要他立刻向晋武帝献上《陈情表》
概括第一段的叙述角度和说理层次。
祖母 抚养
陈苦情
承受恩泽,
逮( 及、至)奉圣朝,沐浴(古今异义 )清化。前太守臣
逵察( 考察后予以推举 )臣孝廉(汉代推举人才的科目), 后刺史(州最高行政长官)臣荣举(举 荐)臣秀才(
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古今异义 )。臣以(
因为)供养无主(主事的人), 辞(辞谢)不赴命。诏书
授官)臣郎中(尚书省的属官), 寻(不久)蒙
国恩,除( 授官)臣洗马( 太子的侍从官)。
抽背:其行廉 , 故死而不容
抽背:媒人去数 日 ,寻 遣丞请还
官职变化
授官:任、授、除、拜、封( 爵 位 )、赠(追封已故者)、
征、辟、荐、举、起、拔、点(布衣任官)。
升官:擢、升、拔擢、进(追加较高职务)、
起复(恢复原职)、迁。
贬官:罢、免、解、黜、夺 (解除职务)、贬、谪、革、
褫chǐ(撤职查办)、开缺(奉命或自请解职)、
致仕(带职退休)、左迁。
官职调动:移、调、徒、量移、补(候补上任)、
出 (出京受任)、陟zhì( 升 迁 )
兼职:领 (兼低职)、摄(兼高职)、权(临时代职)、 行(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假、护
年老辞官:解绶、致仕、归故里、乞骸骨
猥( 谦辞,辱 )以微贱( 形作名), 当(承担)侍东宫,
非臣陨首(头落地,指不惜性命 )所能上报。臣具 ( 详细的 )以表闻(使上闻、报告 ),辞不就职。诏书 切峻(急切严厉), 责臣逋慢(有意怠慢,慢,形作动;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比 )星火。
臣 欲 奉 诏 奔 驰 (赴京就职), 则 (表转折) 刘 病 日
( 名词作状语, 一天天地 )笃( 病 重);欲苟(姑 且)顺
私情,则告诉( )) 不 许( 被 动): 臣之进退,
实为狼狈(形容进退两难的窘状 )。
抽背: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朝闻道,夕死可矣


古今异
申诉 (苦
抽背:料大王士卒 足以当项王乎/惴惴 恐不当意,思试之 斗以觇之/人君当神 器之重/当察乱何自 起,起不相爱/谋杀 单于近臣, 当
死.....
举臣孝廉
拜臣郎中
诏书切峻
郡县逼迫
州司临门
去:刘病日笃
一、多次征召
二、急切催促
三 、进退狼狈
从自身情况和当境遇下两方面来陈苦情。
概括第二段的叙述角度和说理层次。
举臣秀才
除臣洗马
不去:告诉不许
地方 朝廷
陈苦情
伏惟(伏在地上想。旧时奏疏中下级对上级常用的敬语 元老,旧臣
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 形作名 ),犹蒙矜育
( 怜惜养育 ),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况且 )臣少
仕伪朝(仕(于)伪朝省略句), 历 职( 连续任职 )郎署 职名作动
( 郎官的衙署 ),本图宦达,不矜(看重、推崇)名节
( 名誉与节操)。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
( 提拔、擢升),宠命优渥( 优厚 ),岂敢盘桓(犹疑不决
),有所希冀(非分的愿望)。
但(只是 )以(因为))刘日薄西山(
快要落山。这里比喻人的寿命即将终了。薄,迫近 ),
气息奄奄(气息微弱、将要断气的样子 ) ,人命危浅
垂 危),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
人,更相(相互)为命,是以(因此 )区区(自己的私情 ) 不能废远(形作动,远离 )。
抽背:不任区区向往之至/何乃太区区/感君区 区怀
抽背:无 以至千 里
一、伏惟(朝
廷层面)
二、且(个人
层面)
三 、但 ( 祖 母 层面)
犹蒙矜育
特为尤甚
表明
政治
立场
日薄西山
更相为命
凡在故老
况臣孤苦
少仕伪朝
亡国贱俘
无所希冀
迫切性
特殊性
概括第三段的叙述角度和说理层次。
以孝 治国
陈孝情
先尽孝
( 明明白白知道的 ),皇天后土( 天地神明 )实所共
鉴(照察、审辨 )。愿陛下矜愍( 怜恤 )愚诚 ( 诚意、衷情 ), 听(任从,这里指准许、成全 )臣微 ,形作名
志,庶(希望))刘侥幸,保卒( 动词使动 )余年。
使……终了
臣密今年四十有( 同“又” ) 四,祖母今年九十
有六 ,是这 样 )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 也。乌鸟( 比喻 )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
抽背:怀王卒行 /信臣精卒陈 利 兵而谁何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辛酸悲苦 古今异义
怖惧之情,谨(恭敬地)拜表以闻( 使动用法,使……知道)。
抽背: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沛公不胜杯杓/德不处其厚, 情不胜其欲/质胜文则野/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抽背:谨庠序之教/大行不顾细谨/谨使臣良奉白 璧一双
臣生当陨首( 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
(死后也当结草报恩)。臣不胜(承受,承担)犬马(
),死当结草
名作状
像犬马一样
二、见证人
三、卑微请求
蜀之人士
二州牧伯
皇天后土 矜悯愚诚
庶刘侥幸
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报养刘之日短也
概括第四段的叙述角度和说理层次。
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先尽孝 再尽忠
一、两全之法
陈忠情
《陈情表》如何陈情 总结文章结构。
先陈苦情 博得同情 动之以情
后陈孝情 打动真情 晓之以理
再陈忠情 消除疑虑 诱之以利
精心布局,环环相扣,出于情,归于理,陈情 于事,寓理于情。
任务二:从以下四个角度选择一个进行探讨,
总结李密陈情艺术的精妙之处。
①李密对自己的称呼
② “圣朝”与“伪朝”
③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三部 分可否互换
臣谓征伐所获民虏者也。
——孔颖达
男人为臣,女人为妾。
——《左传 ·僖公十八年》
李密在写作中27次自称为“臣”,委 婉地表示自己对新朝的臣服,先放低 自己的姿态,表达自己恭敬态度。
没有官职的李密在《陈情表》中自称 “ 臣 ” 27次,能否把 “臣”替换成“密”
①李密对自己的称呼
“猥以微贱”“今臣亡国贱俘" “ 矜 悯愚诚"“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等
李密用谦辞以及贱称,故意贬低自己, 在陈情的时候极尽谦卑,委曲卑微的 同时也暗含着一种无奈,让人痛心。
①写作时明确“我”的地位——
作者意识。
①李密对自己的称呼
除了“臣”外有无别的称呼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且臣少仕伪朝 ,历职郎署,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圣朝”,这是对其极高的恭维和赞扬,不仅表达了对晋 武帝的忠诚,还暗示了对新政权的全力支持和尊重。
将蜀汉称为“伪朝”,李密明确地表达了他对蜀汉的否定 。也显示了他对晋朝正统性的承认。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表明自己并非留恋旧朝、自命清 高之人, 消除晋武帝猜忌。
②写作时明确对象的地位——读者意识。
② “圣朝”与“伪朝”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 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以孝治天下”是晋武帝自己为了避免标 榜“以忠为上”而定下的基本国策 (嵇康 就是因为违反这一政治原则而被处死)所 以李密不养祖母就违反了“以孝治天下” 的基本国策,为了不让皇帝“搬石头砸自 己的脚”,李密当然可以拒绝做官, “以 子之矛,攻子之盾",让晋武帝无话可说
O
但是不能直接攻击,也要给晋武帝提供一 个很好的台阶下— —先尽孝,再来报恩尽
③写作时明确写作目的 忠。
③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你让我做官就是违反你的基本国
策,好像是在教训皇帝甚至威胁 皇 帝 。
祖母快要去世了,只剩下几年你 先让我养祖母,我再来做官,感 觉好像祖母是一个不做官的幌子,
太强调实用价值,就失去了情感 价值,是假孝。
先晓之以理
先诱之以利
必须先陈苦 情,再说理, 最后言利。
④写作时明确动之以情必须用“表”——写作文体
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三部分可否互换
课堂总结
在写文章时,我们要充分考虑“语
境”,此时的李密是以“忠臣”“孝孙” (角色) 的身份,向“得位不正且面对
内忧外患的皇帝” (读者) ,写 一 份
“表” (文体) ,让皇帝答应自己“先
尽孝,后尽忠”的请求 (目的) 。正是 因为李密的精准把握,且在文中展现出 极为周全的思虑,才成功躲避了杀身之 祸,不仅让晋武帝理解了他的苦衷,还 得到了晋武帝的赞赏与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