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湖南省长沙市湘军高级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度湖南省长沙市湘军高级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30 08:3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一4月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巴比伦和亚述帝国是两河流域不同时期的主要政权。下表呈现了古巴比伦与亚述帝国司法审判的变化。这反映了古代两河流域
司法主体 审判方式 上诉(再审)
古巴比伦 各级相对专业的法律人士;国王 一般由数人组成合议庭共同裁决 一般由地方人员审理
亚述帝国 国王;国王任命的各级行政官员 往往一两位官员即可裁决 往往直达国王并迅速裁决、执行
A.审判方式的完善 B.行政效率的提高
C.君主权威的增强 D.治理方式的多样
2.11世纪开始兴起的城市中,市民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把他们结合起来的纽带是一纸契约:封建主赐予的特许状,亦即市民共同遵守的城市章程。中世纪城市作为一种共同体,代表本城及市民利益。据此可知中世纪城市
A.标志民族国家意识兴起 B.具备近代政治文明色彩
C.构建受到启蒙思想指引 D.已摆脱封建王权的束缚
3.印加帝国组织劳力在45度的山坡上开发梯田,种植高度延伸至海拔4000米左右,对地貌的有效改造使作物能够在安第斯山脉的寒冷气候中生存,这反映了印加梯田兴起的原因是
A.帝国的中央集权统治 B.帝国气候的变化多端
C.帝国的文明继承前代 D.帝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4.学者劳伦斯·斯通指出,英国大贵族于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经历了一场危机。其主要表现是,通货膨胀致使以固定地租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大贵族收入锐减,他们往往通过借债,甚至卖地才能勉强维持其原有的生活方式。这场危机
A.体现了血腥扩张的时代恶果 B.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进程
C.促成了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D.延缓了英国传统制度的解体
5.到1780年时,美国13个独立的殖民地都通过了自己的宪法。这些宪法虽然都确立了人民主权、议会至上的原则,并在权力架构上用立法和执法分离来代替英国宪政中的混合政府体制,但大都旨在防止群众越出既定惯例和侵犯既得利益。这说明,当时美国的地方宪法
A.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完全摒弃了英国宪政思想
C.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 D.难以捍卫独立战争的成果
6.拿破仑说“大革命是思想家的业绩”,路易十六也曾哀叹“伏尔泰和卢梭亡了法国”。下列对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源
B.伏尔泰和卢梭领导法国大革命推翻了专制统治
C.启蒙运动对法国大革命起到了宣传和动员作用
D.拿破仑通过战争将革命的思想传播到欧洲各地
7.18世纪前期,英国工业主要集中于以伦敦为中心的英格兰东南部。18世纪末19世纪初,传统工业地区衰落,而曼彻斯特、索尔福德、奥尔德姆等工业城市迅速兴起,由此煤铁资源丰富的英格兰西北部一派生机勃勃,形成了新兴工业基地。这反映出英国
A.产业革命推动工业重心转移 B.城市化的不平衡性加剧
C.完善的工业体系已建立起来 D.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8.下面是英、美、德三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指数统计表
英国劳动生产率 (1913=100) 美国/英国劳动 生产率(%) 德国/英国劳动 生产率(%)
1869年 55.6 203.8
1879年 64.8 187.8
1889年 77.5 195.4 94.7
1899年 88.3 194.8 99.0
1909年 91.0 208.5 117.8
1913年 100.0 212.9 119.0
据表可知,当时
A.新技术应用影响国家发展 B.美国制造业布局最为合理
C.英国综合国力落后于美德 D.德国对外扩张的步伐加剧
9.有西方学者指出:“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引导人们对历史事件和现实问题作出了重要的二次解读。马克思呼吁革命,为社会主义政党作出定位,这些都为世界各地的反对党派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动力。”该学者旨在说明,马克思主义
A.推动社会改造探索 B.促成国际工人联合
C.成为社会普遍共识 D.助推工人运动兴起
10.《巴黎公社社员告劳动农民书》提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你们劳动最好的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归根到底,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这表明巴黎公社
A.开展土地革命 B.建立了工农联盟
C.维护农民利益 D.获得了农民支持
11.188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制定了所谓的“有效占领”原则。会议还决定,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即所谓“地图上作业”。由此可知,柏林会议的实质是
A.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B.确立殖民体系的会议
C.开发非洲的合作会议 D.制定国际规则的会议
12.如图是一幅描绘19世纪2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漫画,画中英文为“Notrespass-ing.AmeriCaforAmeriCansunClesam”,大致译为:“禁止进入。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该漫画中的政策
A.反映了美国渗透拉美的意图 B.维护了拉美国家的主权独立
C.有助于拉美独立运动的兴起 D.揭示了列强瓜分美洲的企图
13.18世纪下半叶,首任英属印度总督黑斯廷斯认识到“了解印度文化是理解印度管理体制的基础”。他鼓励翻译印度典籍,建立了以研究印度古代宗教、历史、地理等为重点的“亚洲学会”。在他的扶持下,印度文化研究者将英国殖民者塑造为古印度文明的复兴者。黑斯廷斯的主要目的是
A.凸显英帝国殖民统治的合法性
B.鼓励英国人探索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C.体现宗主国对殖民地的优越感
D.通过文化殖民实现对印度直接统治
14.1850年时,非洲还是一片神秘大陆,欧洲人只对埃及和沿海地区有所了解,然而到了1900年,整个非洲竟都被欧洲列强测绘、勘探和瓜分。这一变化
A.促进非洲社会全面快速发展 B.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最终完成
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有利于非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开展
15.1896-1897年,菲律宾人民为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进行民族独立战争,1899-1902年,又开展抗美卫国战争。菲律宾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以及打碎封建大庄园、平均分配土地等口号,在此期间,华侨投身革命,与菲律宾人民并肩作战。这主要表明
A.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相互支持B.新兴民族国家反帝斗争不断发展
C.菲律宾人民民族民主意识不断觉醒D.亚洲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16.就亚非地区而言,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民族解放运动处于自发的斗争阶段,19世纪晚期后,开始走上自觉的民族民主运动的道路,并在20世纪初更是走向大觉醒时代。导致其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D.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从15世纪起,西欧的航海家进行了好多次远渡重洋的航行,开辟了东西方之间的新航路,发现了欧洲人所不曾到过或不曾听过的许多地方。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发展科学技术和积累地理知识的结果,也是西欧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摘编自林彬《简明世界史》
材料二西班牙、葡萄牙最早走上殖民掠夺的道路。在经济上推行种植园奴隶制,并强迫土著居民开采金银矿产、掠夺贵金属。随后兴起的是荷兰、英国。英国从1553年到1680年间,组织了49个商业垄断公司,法国从1599年到1789年至少建立了75个商业垄断公司。荷兰1602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不但垄断东印度的贸易,而且统治印度尼西亚和其他荷属殖民地。这些后起的殖民国家同样采取血腥的手段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在其他地区人民被殖民和奴役的基础之上。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大学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及条件。(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殖民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并结合所学予以评价。(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在英国,人民有史以来第一次正式审判并处死了国王,个人利益和经济发展变成了政府政策的最高目的。出于实际的目的,英国已经找到了解决土地问题的革命性办法······在所有这些国家,工业成长的前导都是大众消费品-主要(但不是绝对)是纺织品的制造商,因为这类商品的巨大市场已经存在,商人可以清楚地看到扩大生产的可能性。
-摘编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革命的时代》
材料二“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里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里几乎变成了野蛮人。”
-摘自1835年托克维尔对曼彻斯特的评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下表为某论文的目录摘编。
-摘编自袁玥《马克思恩格斯的工业革命思想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随着海上商路的开拓,各地区、各国之间的联系一步一步地加强,到1900年左右,世界终于形成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世界史到此时才真正具有世界性。世界各地区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固然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这个进步也是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国家、地区的宰割、奴役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这显然是一种很不公正、很不正常的现象,也是一个矛盾。因此,1900年以后的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就是解决这个矛盾,消灭这种不公正的现象,逐步建立一个公正的世界。
-摘编自吴于座、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到1900年左右“世界史到此时才真正具有世界性”。(8分)
(2)试举两例20世纪初期各国人民为“解决这个矛盾,消灭这种不公正的现象”作出的努力。(4分)
  2024—2025学年度湖南省长沙市湘军高级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1.C
  2.B
  3.A
  4.B
  5.C
  6.C
  7.A
  8.A
  9.A
  10.C
  11.A
  12.A
  13.A
  14.C
  15.C
  16.B
  17.
  (1)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条件:科学技术的发展;长期积累的地理知识。
  (2)方式:掠夺当地金银矿产等贵金属;成立商业垄断公司进行商业掠夺。评价:一方面,推动了西欧社会的发展和转型;另一方面,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18.
  (1)原因:资本主义代议制的发展;海外市场的扩大;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和资金。
  (2)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导致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环境污染等问题;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19. 示例:
  论题:马克思主义诞生是时代的必然产物。
  阐述: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也暴露出诸多弊端,如贫富分化加剧、阶级矛盾尖锐等。工人阶级为改变现状,进行了多次斗争,但都以失败告终。空想社会主义者虽提出了一些美好设想,但缺乏实践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工人阶级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20.
  (1)说明: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最终形成;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全球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资本主义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经济侵略,将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举例:1910 - 1917 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国内封建势力和美国的侵略;1905 - 1908 年,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意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