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年高考历史抢押秘籍(浙江专用)猜押06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殖民体系(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25年高考历史抢押秘籍(浙江专用)猜押06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殖民体系(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30 17:01:32

文档简介

猜押06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殖民体系
猜押考点 3年真题 考情分析 押题依据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殖民体系 2025年1月题13,商业革命;题14,英国君主立宪制;题21工业革命;2024年6月题12,伦敦地铁修建;题13,美国南北战争;2024年1月题12,咖啡传播;题13,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023年6月题13,英国早期资本主义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主要围绕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出现,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到最终形成,世界贸易以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共和制政体为代表,19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展,主要资本主义政治体系建立;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率先踏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18世纪,拉丁美洲已经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列强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政治角度:理解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经济角度: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殖民角度: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一、单选题
1.(2025·浙江·二模)18世纪时,英国大学的课程设置仍然以哲学等传统学科为主。但法国的新兴高等教育机构却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例如路易十五在位期间建立了阿佛尔海军学校(1773年建立)等学校,学校大都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课程主要以物理、水力、冶金、机械等为主要内容。法国出现这一现象( )
A.推动理性化思维方式的传播 B.使得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C.帮助法国专制王权达到顶峰 D.推动欧洲进入了“蒸汽时代”
2.(2024·浙江宁波·二模)史学家评论道:“拿破仑致力于扫除旧秩序。贵族和教士失掉了他们的特权,拿破仑大军开到哪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宗教宽容的原则就传播到哪里。大革命思想的传播成为许多欧洲国家自由传统发展的重要一环。”据此,对于拿破仑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催生西欧各国的民主政权 B.摧垮了西欧旧制度的基础
C.推动西欧宗教改革的开展 D.促进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
3.(2024·浙江·高考真题)有史书写道,“从南北战争开始起,最直接的问题乃是联邦能否获胜,然而更根本的问题却是:即使取胜,这一胜利能不能使美国国家重新振作起来。……强迫的过程能否产生自觉自愿的忠诚精神?而这种精神却是联邦的实质所在。虽然绝大多数公职人员不能或不愿理解这个问题。但是亚伯拉罕·林肯胸中对此却洞若观火”。文中“更根本的问题”是指( )
A.维护国家的统一 B.捍卫资本主义私有制
C.废除黑人奴隶制 D.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4.(2024·浙江嘉兴·一模)下表所示为某日本史著作的部分章节标题,表中各章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序号 章 节
① 武家政治萌发 庄园兴起 摄关政治 院政时代
② 武士的历史舞台 镰仓幕府 战国时代 丰臣秀吉
③ 天皇制下的律令国家 大化改新 奈良时代 遣唐使
④ 百年维新成就军国主义 明治维新 日俄战争 侵占东南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5.(2023·浙江·模拟预测)“中国往往是大帆船贸易货物的主要来源,就新西班牙(墨西哥及其附近广大地区)的人民来说,大帆船就是中国船,____就是中国与墨西哥之间的转运站,作为大帆船贸易的最重要商品的中国丝货,都以它为集散地而横渡太平洋。”____在如图中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2023·浙江·模拟预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走向整体,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熟悉《马可·波罗行纪》,一直想寻找通往东方尤其是中国的航线。下列选项中属于哥伦布开辟的航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2025·浙江温州·二模)“从居住在美洲荒原和非洲部落的人群那里,尤其是从那些散居在大洋岛屿上的原始文化之中,欧洲人发现了许多经院哲学无法解说的自然现象,明白了地球是圆的而不是平的,明白了物种起源的奥秘,明白了人类生命进化的古老历史远远超过了《圣经》中的创世纪和大洪水时代。”材料意在说明( )
A.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
B.殖民扩张打破了相对平衡的文明格局
C.欧洲科学革命源于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D.异邦文明影响西方社会的知识体系和社会观念
8.(2024·浙江·三模)“哥伦布大交换”将玉米带到了非洲,将甘薯带到了东亚,将马和苹果带到了美洲,将大黄和桉树带到了欧洲,同时也带动了昆虫、细菌的流动,这些生物在进入它们之前从未涉足的领地以后,对新的领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表明( )
A.新航路的开辟对美洲而言弊大于利 B.物种与生物的互动使生态更为平衡
C.跨区域大范围的全球联系初步建立 D.世界范围的多元文明格局得到维护
9.(2024·浙江宁波·二模)下表为某同学对13世纪以来世界重要城市的分类笔记,其中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可以归入( )
编号 类型 城市举例
① 新航路开辟前的欧洲贸易或金融中心 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
② 新航路开辟后的国际贸易中心 里斯本、安特卫普、伦敦
③ 受益于运河的港口城市或商贸中心 纽约、曼彻斯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0.(2025·浙江·模拟预测)19世纪前期,由于大量使用先进技术,法国农业产量有了显著提升,但同时土地分散的趋势也在不断增强。与此同时,法国工厂的劳动力供不应求,制造商只好将原材料委托给家庭加工,工厂小型化特点明显。这主要说明法国( )
A.农村工业化取得显著进步 B.封建生产关系阻碍劳动力流动
C.小农经济阻碍了社会转型 D.工业落后影响农业革命的深化
11.(2025·浙江温州·二模)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对工人阶级实行“胡萝卜加大棒”的“怀柔”政策,一方面通过《镇压社会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意图扑灭在德国蓬勃兴起的社会主义运动;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立法,建立起世界上首个现代社会保险体系。他的政策( )
A.实现了工业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平衡 B.标志着“福利国家”制度形成
C.顺应了工业化时代社会治理的需求 D.加速了欧洲工人运动走向联合
12.(2023·浙江绍兴·一模)温和式的调整和改革是近代英国国家治理的一大特色。阅读下表,据此可知( )
时间 表现
1832年 经过议会改革,重新分配议员名额并修改选民资格
1835年 颁布法律,规定自治市的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
19世纪40年代 颁布《矿井法》《工厂法》《十小时工作法案》
1848年 通过《公共卫生法》,要求当局集中处理工业城镇的污水和废弃物
1870年 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①调整和改革措施适应了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
②自治市成为英国历史上最早的地方自治制度
③这些调整和改革彻底化解了日益尖锐的矛盾
④随着相关法令的颁布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2024·湖北·一模)19世纪初是拉美社会变革的重要分水岭,拉美的社会政治结构较之前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如图是拉美学者依据社会阶层人数统计所绘制的19世纪拉美社会政治结构图,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19世纪拉美社会政治结构
A.拉美的社会变革机遇与挑战并存 B.拉美呈现出多种文化融合的特点
C.经济结构单一是拉美发展的隐患 D.英美加紧了对拉美的控制和渗透
14.(2024·浙江宁波·模拟预测)1853年,在英国全面征服印度后不久,马克思就断言英国在印度的统治虽然残酷,但注定会产生双重影响,即一方面是破坏性影响,指的是破坏印度原有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意识,另一方面是建设作用,“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以下属于英国的殖民统治给印度带来建设性影响是( )
①文官制度的移植 ②基督教在印度的全面流行
③机器化大生产的引进 ④近代资本主义法律体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2024·浙江·模拟预测)仅一周的时间,埃及全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罢工和骚乱,铁路和电话线路被切断,出租车司机拒绝载客,律师也表示不会出现在庭审现场,农民也走上街头打出支持华夫脱党、要求独立的标语。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扎格鲁尔领导埃及军民反抗英国 B.非洲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政党
C.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D.埃及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16.(2024·浙江绍兴·二模)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下列项中,不能说明当时“一切都变了”的史实是( )
A.中国:国民政府成立,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
B.印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持续开展
C.越南:胡志明以民族解放斗争来争取国家独立
D.新加坡:获得民族独立并成为亚洲新兴工业国
二、材料题
17.(2025·浙江·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这幅16世纪的版画上,5艘马尼拉大帆船停泊在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港口。水手通过小船接驳上岸,岸上码头的工人准备卸货。
材料二 从16世纪30年代起,首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其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价格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到16世纪中期,其他欧洲国家也普遍出现了物价连续飞涨的情况。到16世纪末,欧洲国家的商品价格已经上涨了两倍以上,谷物价格上涨更甚。其中,西班牙由于掠夺的金银最多,国内物价上涨了四倍多,其他国家如英国、法国和德国,一般也在两倍左右。
——摘编自汪开振、王永长《货币变迁与宏观金融管理》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对于研究世界贸易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概括16世纪欧洲商品价格变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18.(2024·浙江·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虽然各地的既得利益集团坐立不安,反对这些变革,但变革也在许多地方得到普遍的支持。……但事实仍然是,它乃一种外来统治,在有必要的地方,是凭武力强加的。拿破仑的非法国臣民终于渐渐对征购、赋税、征兵、战争和关于战争的谣言感到厌烦。……因而,法国革命的思想意识对其创始人发生了反作用。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
材料二 到了18世纪中叶,由于冶金业和采矿业的发展,大规模的工厂一个接一个地建造起来,但是这时的动力主要是利用河流里的水力。在这方面,有很多缺点,因为在英国水力资源并不丰富,只有在彭奈恩山脉和苏格兰—威尔士一带才有河流湍急的地方,其余地区的河流流速缓慢,不足以作为工厂的动力。……所以动力问题又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迫的问题。有了蒸汽机作动力,只要有煤作燃料开动蒸汽机,就可根据需要建立工厂,不再受到河流的限制。由于英国煤的蕴藏量非常丰富,建立工厂十分方便。蒸汽机的广泛利用,使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跨进了新的时代。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下卷)
材料三 战后经济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使社会差距和社会矛盾加剧,另一方面又为高福利政策的实行提供了物质基础,为保证社会稳定、经济繁荣,西方国家在战后不约而同地走上了福利国家的道路。……由于高福利是以高税收为前提条件的,福利国家政策的长期实行必然与经济发展的效率发生矛盾,国家不堪负担巨额公共开支,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下降,产品竞争能力不强,中产阶级日益削弱。国民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这些在欧美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被称作难以治愈的“瑞典病”,它是一种由福利国家政策而引发的现代社会病。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法国革命的“基本原则”,简析“法国革命的思想意识对其创始人发生了反作用”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促进以“蒸汽机作动力”的因素并指出“新的时代”的名称,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乡村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纷纷走上“福利国家”道路的原因。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西方“高福利”制度的认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猜押06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殖民体系
猜押考点 3年真题 考情分析 押题依据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殖民体系 2025年1月题13,商业革命;题14,英国君主立宪制;题21工业革命;2024年6月题12,伦敦地铁修建;题13,美国南北战争;2024年1月题12,咖啡传播;题13,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023年6月题13,英国早期资本主义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主要围绕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出现,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到最终形成,世界贸易以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共和制政体为代表,19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展,主要资本主义政治体系建立;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率先踏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18世纪,拉丁美洲已经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列强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政治角度:理解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经济角度: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殖民角度: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一、单选题
1.(2025·浙江·二模)18世纪时,英国大学的课程设置仍然以哲学等传统学科为主。但法国的新兴高等教育机构却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例如路易十五在位期间建立了阿佛尔海军学校(1773年建立)等学校,学校大都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课程主要以物理、水力、冶金、机械等为主要内容。法国出现这一现象( )
A.推动理性化思维方式的传播 B.使得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C.帮助法国专制王权达到顶峰 D.推动欧洲进入了“蒸汽时代”
【答案】A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法国)。据题干“法国新兴高等教育机构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教学,课程以物理、水力、冶金、机械等为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教育实践与启蒙运动倡导的理性主义密切相关,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的教学直接推动了理性化思维方式的传播,A项正确;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是工业革命深化的特征,而题干中法国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尚未直接体现这一阶段,排除B项;法国专制王权在路易十四时期(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达到顶峰,路易十五时期(18世纪中后期)王权已逐渐衰落,排除C项;“蒸汽时代”的开启主要由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与法国教育发展的关联性较弱,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4·浙江宁波·二模)史学家评论道:“拿破仑致力于扫除旧秩序。贵族和教士失掉了他们的特权,拿破仑大军开到哪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宗教宽容的原则就传播到哪里。大革命思想的传播成为许多欧洲国家自由传统发展的重要一环。”据此,对于拿破仑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催生西欧各国的民主政权 B.摧垮了西欧旧制度的基础
C.推动西欧宗教改革的开展 D.促进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材料中的史学家认为拿破仑致力于扫除贵族、教士赖以维护其特权的旧秩序,拿破仑战争在西欧传播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宗教宽容等大革命的进步思想,形成了欧洲国家自由传统发展的基础,可见拿破仑战争摧垮了西欧旧制度的基础,B项正确;“西欧各国 ”表述绝对,排除A项;拿破仑战争发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无法推动16世纪发生的西欧宗教改革的开展,排除C项;材料强调拿破仑战争传播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宗教宽容的原则,与近代外交制度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4·浙江·高考真题)有史书写道,“从南北战争开始起,最直接的问题乃是联邦能否获胜,然而更根本的问题却是:即使取胜,这一胜利能不能使美国国家重新振作起来。……强迫的过程能否产生自觉自愿的忠诚精神?而这种精神却是联邦的实质所在。虽然绝大多数公职人员不能或不愿理解这个问题。但是亚伯拉罕·林肯胸中对此却洞若观火”。文中“更根本的问题”是指( )
A.维护国家的统一 B.捍卫资本主义私有制
C.废除黑人奴隶制 D.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北战争时期(美国)。据本题材料“从南北战争开始起,最直接的问题乃是联邦能否获胜,然而更根本的问题却是:即使取胜,这一胜利能不能使美国国家重新振作起来。”可知,这里“更根本的问题”是指在南北战争胜利、国家统一之后,如何让国家真正凝聚,让民众产生忠诚精神,也就是维护国家的统一,A项正确;“捍卫资本主义私有制”,在这段材料中并未着重体现这一内容,不是材料所强调的“更根本的问题”,材料强调的重点内容是南北战争胜利、国家统一之后,如何让国家真正凝聚,排除B项;废除奴隶制是南北战争的重要成果之一,但不是这里所说的能让国家重新振作、产生忠诚精神的“更根本的问题”,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提及农民土地问题,强调的重点是南北战争胜利、国家统一之后国家真正凝聚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4·浙江嘉兴·一模)下表所示为某日本史著作的部分章节标题,表中各章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序号 章 节
① 武家政治萌发 庄园兴起 摄关政治 院政时代
② 武士的历史舞台 镰仓幕府 战国时代 丰臣秀吉
③ 天皇制下的律令国家 大化改新 奈良时代 遣唐使
④ 百年维新成就军国主义 明治维新 日俄战争 侵占东南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答案】C
【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古代和近代(日本)。根据所学可知,日本早期的历史,以天皇制为中心,包括大化改新、律令制的确立以及奈良时代,遣唐使的活动。中世纪阶段,包括武家政治萌发、庄园兴起、摄关政治和院政时代,这些是镰仓幕府成立前的背景。武士崛起的时代,涵盖镰仓幕府建立、战国时代群雄割据,到丰臣秀吉统一日本。近现代史部分从明治维新开始,经过日俄战争,到侵占东南亚,发展到昭和时期的军国主义。根据以上分析,正确的历史顺序③①②④。C项正确;ABD项排列有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5.(2023·浙江·模拟预测)“中国往往是大帆船贸易货物的主要来源,就新西班牙(墨西哥及其附近广大地区)的人民来说,大帆船就是中国船,____就是中国与墨西哥之间的转运站,作为大帆船贸易的最重要商品的中国丝货,都以它为集散地而横渡太平洋。”____在如图中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范围为16世纪(世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之后,西班牙建立了从美洲到中国之间的贸易航线,其中菲律宾的马尼拉就是中国与墨西哥之间的转运站,其中马尼拉位于地图④所处位置,D项正确;①位于印度,马尼拉位于菲律宾,不在印度,排除A项;②是中国澳门,排除B项;③是马六甲,排除C项。故选D项。
6.(2023·浙江·模拟预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走向整体,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熟悉《马可·波罗行纪》,一直想寻找通往东方尤其是中国的航线。下列选项中属于哥伦布开辟的航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5——16世纪(欧洲)。根据材料“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熟悉《马可·波罗行纪》,一直想寻找通往东方尤其是中国的航线。”可知,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一路向西穿过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②符合题意,B项正确;①是迪亚士航海路线,排除A项;③是达伽马航行路线,排除C项;④是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排除D项。故选B项。
7.(2025·浙江温州·二模)“从居住在美洲荒原和非洲部落的人群那里,尤其是从那些散居在大洋岛屿上的原始文化之中,欧洲人发现了许多经院哲学无法解说的自然现象,明白了地球是圆的而不是平的,明白了物种起源的奥秘,明白了人类生命进化的古老历史远远超过了《圣经》中的创世纪和大洪水时代。”材料意在说明( )
A.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
B.殖民扩张打破了相对平衡的文明格局
C.欧洲科学革命源于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D.异邦文明影响西方社会的知识体系和社会观念
【答案】D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欧洲人发现了许多经院哲学无法解说的自然现象,明白了地球是圆的而不是平的,明白了物种起源的奥秘,明白了人类生命进化的古老历史远远超过了《圣经》中的创世纪和大洪水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指出欧洲人从美洲荒原、非洲部落和大洋岛屿上了解到的原始文化冲击欧洲固有的文化体系,促进欧洲人的思想解放。这表明异邦文明对西方社会的知识体系和社会观念产生了影响,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材料重点强调的是异邦文明对欧洲知识和观念的影响,而非文明无优劣之分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主要是关于异邦文明对欧洲的知识观念影响,没有涉及殖民扩张对于文明的影响,无法得出“殖民扩张打破了相对平衡的文明格局”的结论,排除B项;欧洲科学革命源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对于科技革命的影响有限,排除C项。故选D项。
8.(2024·浙江·三模)“哥伦布大交换”将玉米带到了非洲,将甘薯带到了东亚,将马和苹果带到了美洲,将大黄和桉树带到了欧洲,同时也带动了昆虫、细菌的流动,这些生物在进入它们之前从未涉足的领地以后,对新的领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表明( )
A.新航路的开辟对美洲而言弊大于利 B.物种与生物的互动使生态更为平衡
C.跨区域大范围的全球联系初步建立 D.世界范围的多元文明格局得到维护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题干相关信息可知,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物种的交换和生物的传播,表明跨区域大范围的全球联系初步建立,C项正确;材料表明跨区域大范围的全球联系初步建立,题干情境没有新航路开辟对美洲利弊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与生物的互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原有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排除B项;题干所述情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世界范围多元文明的格局,从而出现了一体化趋势,排除D项。故选C项。
9.(2024·浙江宁波·二模)下表为某同学对13世纪以来世界重要城市的分类笔记,其中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可以归入( )
编号 类型 城市举例
① 新航路开辟前的欧洲贸易或金融中心 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
② 新航路开辟后的国际贸易中心 里斯本、安特卫普、伦敦
③ 受益于运河的港口城市或商贸中心 纽约、曼彻斯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B
【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3世纪以来的世界。依据材料概况可知: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的归属可以为②新航路开辟后的国际贸易中心,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的发展,③受益于运河的港口城市或商贸中心,荷兰在新航路开辟后以海上运输贸易为主,②③正确;①错在阿姆斯特丹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才发展起来的,是因为贸易中心的转移,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2025·浙江·模拟预测)19世纪前期,由于大量使用先进技术,法国农业产量有了显著提升,但同时土地分散的趋势也在不断增强。与此同时,法国工厂的劳动力供不应求,制造商只好将原材料委托给家庭加工,工厂小型化特点明显。这主要说明法国( )
A.农村工业化取得显著进步 B.封建生产关系阻碍劳动力流动
C.小农经济阻碍了社会转型 D.工业落后影响农业革命的深化
【答案】C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前期(中国)。19世纪前期,法国农业技术发展的同时小农经济形态也在发展壮大,导致工业劳动力不足,制约工厂规模扩大,可以看出小农经济阻碍了工业化进程,这也就阻碍了法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法国农村小农经济和家庭加工业虽获得发展,但工业规模化受到制约,农村工业化取得显著进步非强调的重点,排除A项;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是指以地主占有土地、剥削农民劳动为基础的生产关系,19世纪前期,法国已经是资本主义社会,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小农经济发达阻碍工业化,“工业落后影响农业革命的深化”的因果倒置,排除D项。故选C项。
11.(2025·浙江温州·二模)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对工人阶级实行“胡萝卜加大棒”的“怀柔”政策,一方面通过《镇压社会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意图扑灭在德国蓬勃兴起的社会主义运动;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立法,建立起世界上首个现代社会保险体系。他的政策( )
A.实现了工业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平衡 B.标志着“福利国家”制度形成
C.顺应了工业化时代社会治理的需求 D.加速了欧洲工人运动走向联合
【答案】C
【解析】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开展工业革命,工业化进程加快,社会矛盾凸显,俾斯麦“胡萝卜加大棒”政策,既遏制工人运动又建立社保体系,一定程度缓解矛盾,适应工业化时代社会治理需求,C项正确;社会保险仅是国家干预社会保障的初步尝试,并未实现工业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平衡,排除A项;“福利国家”制度是二战后逐步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建立现代社会保险体系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并不是加速欧洲工人运动走向联合,排除D项。故选C项。
12.(2023·浙江绍兴·一模)温和式的调整和改革是近代英国国家治理的一大特色。阅读下表,据此可知( )
时间 表现
1832年 经过议会改革,重新分配议员名额并修改选民资格
1835年 颁布法律,规定自治市的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
19世纪40年代 颁布《矿井法》《工厂法》《十小时工作法案》
1848年 通过《公共卫生法》,要求当局集中处理工业城镇的污水和废弃物
1870年 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①调整和改革措施适应了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
②自治市成为英国历史上最早的地方自治制度
③这些调整和改革彻底化解了日益尖锐的矛盾
④随着相关法令的颁布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英国)。题干“经过议会改革,重新分配议员名额”“颁布《矿井法》《工厂法》《公共卫生法》等一系列调整和改革”有利于保障工人阶级的利益,维护环境卫生,适应了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故①正确,题干“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最终确立了英国文官制度,故④正确,C项正确;随着近西欧民族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经济发展,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基础上,加强对基层治理的管理,故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自治市并不是历史上最早的地方自治制度,故②错误,排除BD项;调整和改革缓解了日益尖锐的矛盾,但未“彻底化解了”矛盾,故③错误,排除A项。故选C项。
13.(2024·湖北·一模)19世纪初是拉美社会变革的重要分水岭,拉美的社会政治结构较之前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如图是拉美学者依据社会阶层人数统计所绘制的19世纪拉美社会政治结构图,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19世纪拉美社会政治结构
A.拉美的社会变革机遇与挑战并存 B.拉美呈现出多种文化融合的特点
C.经济结构单一是拉美发展的隐患 D.英美加紧了对拉美的控制和渗透
【答案】A
【解析】根据设问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9世纪初(拉美地区)。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总统、执政官、内阁、寡头、军队、教会、中间阶层、未组织的农民和群众等”和所学可知,19世纪初的拉美地区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虽然实现了政治独立,但是拉美国家在政治上仍然面临着专制独裁统治的威胁,拉美国家还面临着社会动荡和分裂的问题,因此拉美地区的社会变革机遇与挑战并存,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社会结构,非文化融合,排除B项;材材体现的是社会结构,未涉及经济结构,排除C项;材料中未未涉及英美的措施,主要反映拉美地区内部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
14.(2024·浙江宁波·模拟预测)1853年,在英国全面征服印度后不久,马克思就断言英国在印度的统治虽然残酷,但注定会产生双重影响,即一方面是破坏性影响,指的是破坏印度原有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意识,另一方面是建设作用,“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以下属于英国的殖民统治给印度带来建设性影响是( )
①文官制度的移植 ②基督教在印度的全面流行
③机器化大生产的引进 ④近代资本主义法律体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853年(英国和印度)。根据材料可知,文官制度的移植有利于印度行政制度的近代化;机器化大生产的引进,促进了印度经济近代化;近代资本主义法律体系的传入,促进印度司法和立法的近代化。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基督教在印度的全面流行”属于宗教信仰方面的内容,并不能给印度带来建设性影响,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15.(2024·浙江·模拟预测)仅一周的时间,埃及全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罢工和骚乱,铁路和电话线路被切断,出租车司机拒绝载客,律师也表示不会出现在庭审现场,农民也走上街头打出支持华夫脱党、要求独立的标语。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扎格鲁尔领导埃及军民反抗英国 B.非洲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政党
C.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D.埃及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埃及。根据材料“农民也走上街头打出支持华夫脱党、要求独立的标语”可知是埃及华夫脱党领导的埃及独立运动,而华夫脱党是由扎格鲁尔领导,A项正确;祖国党是非洲第一个政党,排除B项;殖民体系瓦解是在二战后,排除C项;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是在二战后,排除D项。故选A项。
16.(2024·浙江绍兴·二模)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下列项中,不能说明当时“一切都变了”的史实是( )
A.中国:国民政府成立,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
B.印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持续开展
C.越南:胡志明以民族解放斗争来争取国家独立
D.新加坡:获得民族独立并成为亚洲新兴工业国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亚洲)。二战后,新加坡获得民族独立并成为亚洲新兴工业国,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印度掀起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印度甘地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越南的胡志明以民族解放斗争来争取国家独立,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二、材料题
17.(2025·浙江·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这幅16世纪的版画上,5艘马尼拉大帆船停泊在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港口。水手通过小船接驳上岸,岸上码头的工人准备卸货。
材料二 从16世纪30年代起,首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其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价格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到16世纪中期,其他欧洲国家也普遍出现了物价连续飞涨的情况。到16世纪末,欧洲国家的商品价格已经上涨了两倍以上,谷物价格上涨更甚。其中,西班牙由于掠夺的金银最多,国内物价上涨了四倍多,其他国家如英国、法国和德国,一般也在两倍左右。
——摘编自汪开振、王永长《货币变迁与宏观金融管理》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对于研究世界贸易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概括16世纪欧洲商品价格变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答案】(1)这是绘画史料,属于二手史料。该史料可用于研究近代西班牙主导的太平洋贸易的情况。
(2)特点:始于西班牙和葡萄牙;西班牙上涨最猛烈;各国普遍出现价格大幅上涨。影响: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
【解析】【小题1】本题是特点题。时空:16世纪的世界。史料价值:根据材料“在这幅16世纪的版画上,5艘马尼拉大帆船停泊在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港口”,这是一幅16世纪的版画,属于二手史料中的绘画史料。根据材料中“5艘马尼拉大帆船停泊在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港口。水手通过小船接驳上岸,岸上码头的工人准备卸货”,结合所学知识,16世纪西班牙通过殖民扩张,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西班牙主导的在其殖民地之间进行的贸易活动,从中可以了解到当时贸易的运输工具(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港口地点(墨西哥太平洋海岸港口)以及贸易的流程(如货物装卸等情况)。
【小题2】本题是特点题和影响题。时空:16世纪的欧洲。特点:根据材料二“从16世纪30年代起,首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可知价格革命首先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开始,随后波及整个欧洲;根据材料二“西班牙由于掠夺的金银最多,国内物价上涨了四倍多,其他国家如英国、法国和德国,一般也在两倍左右”可知西班牙上涨最猛烈;根据材料二“到16世纪中期,其他欧洲国家也普遍出现了物价连续飞涨的情况”可知各国普遍出现价格大幅上涨。影响:根据材料二“从16世纪30年代起,首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其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价格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到16世纪中期,其他欧洲国家也普遍出现了物价连续飞涨的情况。到16世纪末,欧洲国家的商品价格已经上涨了两倍以上,谷物价格上涨更甚。”及所学可知,随着货币供应的增加,传统的封建领主由于货币贬值而失去部分收入,而商人和工业家则通过贸易和工业生产获得了新的财富。由此可见,价格革命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
18.(2024·浙江·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虽然各地的既得利益集团坐立不安,反对这些变革,但变革也在许多地方得到普遍的支持。……但事实仍然是,它乃一种外来统治,在有必要的地方,是凭武力强加的。拿破仑的非法国臣民终于渐渐对征购、赋税、征兵、战争和关于战争的谣言感到厌烦。……因而,法国革命的思想意识对其创始人发生了反作用。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
材料二 到了18世纪中叶,由于冶金业和采矿业的发展,大规模的工厂一个接一个地建造起来,但是这时的动力主要是利用河流里的水力。在这方面,有很多缺点,因为在英国水力资源并不丰富,只有在彭奈恩山脉和苏格兰—威尔士一带才有河流湍急的地方,其余地区的河流流速缓慢,不足以作为工厂的动力。……所以动力问题又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迫的问题。有了蒸汽机作动力,只要有煤作燃料开动蒸汽机,就可根据需要建立工厂,不再受到河流的限制。由于英国煤的蕴藏量非常丰富,建立工厂十分方便。蒸汽机的广泛利用,使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跨进了新的时代。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下卷)
材料三 战后经济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使社会差距和社会矛盾加剧,另一方面又为高福利政策的实行提供了物质基础,为保证社会稳定、经济繁荣,西方国家在战后不约而同地走上了福利国家的道路。……由于高福利是以高税收为前提条件的,福利国家政策的长期实行必然与经济发展的效率发生矛盾,国家不堪负担巨额公共开支,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下降,产品竞争能力不强,中产阶级日益削弱。国民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这些在欧美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被称作难以治愈的“瑞典病”,它是一种由福利国家政策而引发的现代社会病。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法国革命的“基本原则”,简析“法国革命的思想意识对其创始人发生了反作用”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促进以“蒸汽机作动力”的因素并指出“新的时代”的名称,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乡村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纷纷走上“福利国家”道路的原因。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西方“高福利”制度的认识。
【答案】(1)原则: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
理由:拿破仑压迫被征服地区,引起当地人的不满;欧洲各地民主意识和民族独立要求不断高涨;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
(2)因素:工业发展,工厂的广泛建立;以水力作为动力的缺陷;英国煤的蕴藏量非常丰富;瓦特等科学家的研究。
名称:蒸汽时代
影响:农业机械日益普及,普遍建立了大农场,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人们的眼界开阔了。
(3)原因:社会差距和社会矛盾加剧;二战后经济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为了保证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认识:西方“高福利”制度是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三选一):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容易助长懒惰。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法国)。第一小问基本原则,根据材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并根据所学可知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第二小问理由,根据材料“拿破仑的非法国臣民终于渐渐对征购、赋税、征兵、战争和关于战争的谣言感到厌烦”并结合所学可知,拿破仑压迫被征服地区,引起当地人的不满;欧洲各地民主意识和民族独立要求不断高涨;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第一小问因素,根据材料“到了18世纪中叶,由于冶金业和采矿业的发展,大规模的工厂一个接一个地建造起来”“但是这时的动力主要是利用河流里的水力。在这方面,有很多缺点,”“由于英国煤的蕴藏量非常丰富,建立工厂十分方便。”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发展,工厂的广泛建立;以水力作为动力的缺陷;英国煤的蕴藏量非常丰富;瓦特等科学家的研究。第二小问 名称根据所学可知,蒸汽时代 第三小问 影响从对农业直接影响方面回答,农业机械日益普及,普遍建立了大农场,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人们的眼界开阔了。
(3)本题是背景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世界)。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战后经济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使社会差距和社会矛盾加剧,另一方面又为高福利政策的实行提供了物质基础,为保证社会稳定、经济繁荣,西方国家在战后不约而同地走上了福利国家的道路。”可得出社会差距和社会矛盾加剧;二战后经济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为了保证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第二小问 认识可从唯物史观角度回答,西方“高福利”制度是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也可从消极方面回答: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容易助长懒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