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走近细胞 人教版(2019)必修一单元达标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走近细胞 人教版(2019)必修一单元达标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55.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30 15:0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章 走近细胞——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学人教版(2024)必修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单选题
1.在细胞中,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会被泛素化修饰(在相关酶的催化下与泛素连接),泛素化蛋白质会被送入溶酶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泛素可作为分子标签介导目标蛋白质进入降解途径
B.泛素化蛋白质能运入溶酶体体现了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溶酶体降解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的过程属于细胞自噬
D.泛素化蛋白质在溶酶体中降解后的产物可被细胞利用
2.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3.秀丽新小杆线虫发育过程中某阶段的体细胞有1090个,而发育成熟后体细胞只有959个。体细胞减少的原因是( )
A.细胞凋亡 B.细胞衰老 C.细胞癌变 D.细胞分裂
4.细胞中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会被泛素化修饰(在相关酶的催化下与泛素连接),泛素化蛋白质会被送入溶酶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与泛素连接后可被自噬受体识别
B.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的过程主要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
C.溶酶体降解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的过程属于细胞自噬
D.泛素化蛋白质的降解产物可被细胞重新利用
5.Klotho基因的表达产物会影响端粒酶(能延长和修复端粒)的活性。研究发现,Klotho基因缺陷小鼠的寿命会比正常小鼠的短很多,而Klotho基因过度表达能使小鼠的寿命延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衰老后,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细胞中部分酶的活性降低
B.Klotho基因的表达产物提高了端粒酶的活性,从而防止细胞衰老
C.自由基可能会攻击Klotho基因,引起基因突变,而导致细胞衰老
D.端粒酶是降解端粒的酶,其通过降解受损DNA来延缓细胞衰老
6.研究人员将老年实验鼠的细胞核移入幼年实验鼠去核的体细胞,将幼年实验鼠的细胞核移入老年实验鼠去核的体细胞后,分别进行体外培养。结果发现前者不分裂而后者分裂旺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后者分裂旺盛是因为其遗传物质全部来自幼年实验鼠
B.根据端粒学说,老年实验鼠的染色体端粒一般比幼年实验鼠的短
C.根据自由基学说,老年实验鼠中的自由基较少,细胞核的功能受到了影响
D.实验说明细胞质对细胞分裂的影响比细胞核大
7.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等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化的细胞执行特定的功能,不能再分裂增殖
B.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
C.衰老细胞中的细胞核体积会增大
D.脊髓灰质炎病毒侵染神经元后使其裂解死亡,这属于细胞凋亡
8.IL-11是一种促炎细胞因子,随着小鼠年龄的增长,IL-11基因在许多组织中的表达增强,以调节ERK-AMPK-mTORC1轴,使ERK、mTQR磷酸化水平升高。研究发现,敲除IL-11基因可以显著延长小鼠的寿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的衰老和凋亡都受基因调控,对生物体具有积极意义
B.IL-11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只发生在衰老的细胞或组织中
C.ERK-AMPK-mTORC1轴中ERK等的磷酸化水平升高可能加速衰老
D.若抑制IL-11的功能,则可能有利于延长小鼠的寿命
9.生长和衰老,出生和死亡,都是生物界的正常现象。关于衰老细胞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导致中年人出现鱼尾纹
B.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体现在老年人身上为出现皱纹
C.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D.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体现在老年人身土是头发变白
10.线粒体在生成ATP的过程中,大约有1%~4%的摄入氧转化为氧自由基,氧自由基的积累会加快细胞衰老。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衰老细胞多种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和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B.氧自由基能够攻击线粒体中的DNA分子,导致染色体变异
C.氧自由基通过攻击线粒体膜的磷脂分子,可产生新的自由基
D.用药物提高机体抗氧化水平可减少氧自由基,从而抵抗衰老
11.科学家对干细胞和细胞衰老进行了深入探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干细胞不会衰老,能持续分裂分化
B.细胞衰老后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不会发生改变
C.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分裂能力
D.随着细胞衰老,细胞内的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12.“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描述了岁月催人老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老年斑”是细胞中黑色素沉积导致的
B.头发变白是细胞中呼吸酶活性降低所致
C.行动迟缓与酶活性降低有关
D.皮肤干燥、皱纹增多与保水能力上升有关
13.细胞衰老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研究发现细胞衰老与端粒酶(逆转录酶,能合成端粒DNA)的活性有关。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衰老细胞内所有酶活性都降低,呼吸速率减慢
B.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C.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较高,可维持端粒长度而无限增殖
D.激活衰老细胞的凋亡,有利于维持机体更好的实现自我更新
14.细胞焦亡又称细胞炎性坏死,表现为细胞不断胀大直至细胞膜破裂,导致细胞内容物释放进而激活强烈的炎症反应。细胞焦亡是机体重要的天然免疫反应,在抗击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焦亡的发生及调控机制与细胞凋亡、坏死等其他细胞死亡方式相同
B.细胞焦亡过程中伴随细胞膜的破裂,染色质、DNA等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C.推测细胞内容物释放至细胞外后会被正常细胞感应为损伤信号
D.推测细胞焦亡通常在病原体感染时发生,通过消除受损细胞从而消除病原体
15.研究表明:植物细胞在受某些真菌或细菌感染后会发生主动、快速地死亡,同时触发体内的防御反应,从而限制了病原体的生长和扩散,这一现象称为超敏反应。关于超敏反应,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与植物细胞内的水解酶有关
B.细胞内mRNA和蛋白质种类不变
C.是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
D.对维持植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有着关键的作用
16.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凋亡会发生在整个生命历程
B.细胞凋亡有利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
C.人胚胎发育时期不存在细胞凋亡
D.细胞凋亡过程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17.如图是细胞衰老示意图,细胞衰老是细胞的一项生命特征。细胞衰老时,不会出现的特征是( )
A.细胞核的体积变小
B.核膜内折
C.染色质收缩
D.染色质染色加深
二、填空题
18.有研究表明,某种物质P能够促进成熟脂肪细胞的凋亡从而影响肥胖者的体重,为了验证上述研究成果,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及解题思路。
实验材料:培养瓶若干、细胞培养液、成熟脂肪细胞悬液、物质P、TUNEL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血细胞计数板(用于细胞计数)
(要求和说明:不考虑加入物质P后体积变化等误差,成熟脂肪细胞不具分裂能力,TUNEL检测试剂盒及血细胞计数板的具体检测方法不作要求)
(1)完善实验思路:
①取培养瓶并各加入等量适量的细胞培养液,分组处理如下,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
A组:+适量成熟脂肪细胞悬液;B组: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各组样品都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③在实验开始和培养过程中每隔相同时间用TUNEL检测试剂盒检测__________,借助血细胞计数板检测成熟脂肪细胞的数目。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请设计一个坐标系,并绘制成熟脂肪细胞数量变化的曲线示意图(注:用N 表示原始细胞数量)
(3)解题思路与讨论
①本实验选择成熟脂肪细胞的原因:避免细胞的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检测的影响。
②细胞凋亡是严格受__________调控的死亡,机体的细胞凋亡过程中始终有膜封闭,没有内含物释放,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引起炎症。
③实验结果表明,物质P能显著提高成熟脂肪细胞的凋亡率,其机理是物质P可以抑制脂肪细胞中miR基因的表达,由此推断,miR基因的活跃表达对脂肪细胞起到__________(填“促进”或“减缓”)凋亡的作用,导致肥胖。
19.细胞衰老是生物体内发生的正常生命现象。关于细胞衰老机制的假说,目前大家普遍接受的是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回答下列问题:
(1)毛囊细胞中的黑色素细胞衰老后,细胞中的____________活性会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所以老年人的头发会变白。
(2)将年轻人的体细胞去核后与老年人的细胞核融合;将老年人的体细胞去核后与年轻人的细胞核融合。分别在体外培养,结果是前者不分裂,后者分裂旺盛分裂。据此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3)端粒的化学组成是____________。端粒平均长度缩短后,细胞趋向于衰老死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自由基通常是具有强氧化性的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自由基损害细胞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答出2点)。研究发现,向植物细胞中适当注入NADPH后,可延缓其衰老,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20.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是一种蛋白质类物质,它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对延缓细胞衰老有重要作用。
(1)对哺乳动物而言,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并不是一回事,二者的关系是_______。细胞衰老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细胞核会表现出_______的特征。
(2)研究发现,衰老细胞中NAD+的含量明显降低。通常情况下,哺乳动物细胞的_______(填场所)中可通过有氧呼吸将NAD+转化成NADH。NAMPT是NAD+合成的关键限速酶(指整条代谢通路中催化反应速度最慢的酶),其可决定代谢中NAD+的水平。为探究细胞衰老与NAMIPT之间的关系,研究小组选取了两组健康的小鼠,甲组注射_______补充剂,乙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结果发现甲组小鼠的平均寿命约为2.8年,乙组小鼠的平均寿命约为2.4年,且与乙组相比较,甲组小鼠的脂肪细胞、心肌细胞等处均检测出了高水平的NAD+。由此推测NAMPT延缓细胞衰老的机制是_______。
21.大黄是我国特产的四大中药材之一,现代药理研究的成果证实,大黄可以显著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癌细胞凋亡。这与大黄的有效活性成分大黄素、大黄酸有关,大黄素可明显将癌细胞周期阻滞于DNA合成前期,从而产生对癌细胞增殖的抑制;大黄酸可促进DNA裂解,进而抑制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回答下列问题:
(1)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具有的特征有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大黄素可明显将癌细胞周期阻滞于DNA合成前期,使癌细胞停留在细胞分裂__________;大黄酸作为适宜的刺激信号引发癌细胞的凋亡,细胞凋亡是指__________。
(3)目前,大黄成为抗癌领域的研发热点。研究人员以培养有小鼠EAC(艾氏腹水癌细胞)的培养液为材料,进一步研究大黄提取液中所含的大黄素、大黄酸在联合用药和单独用药的情况下,对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简要写出实验研究思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泛素与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结合,相当于对其进行了标记,泛素化蛋白质会被送入溶酶体降解,因此泛素可作为分子标签介导目标蛋白质进入降解途径,A正确;
B、泛素化蛋白质能运入溶酶体依靠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错误;
C、自噬作用是细胞维持稳态的一种重要机制,通过自噬可清除细胞内错误折叠或聚集的蛋白质以及受损或老化的细胞器。因此溶酶体降解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的过程属于细胞自噬,C正确;
D、溶酶体通过细胞自噬的产物一部分以代谢废物的形式排出细胞外,一部分被细胞重新利用。蛋白质被降解的产物是氨基酸,氨基酸可被细胞重新用来合成蛋白质,因此泛素化蛋白质在溶酶体中降解后的产物可被细胞利用,D正确。
故选B。
2.答案:B
解析:胎儿手发育的过程中,手指间隙的细胞会发生细胞凋亡,A错误;小肠上皮细胞中衰老的细胞将会发生细胞凋亡,不断完成细胞的自然更新,B正确;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属于靶细胞,机体通过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属于细胞凋亡,C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导致的细胞非正常死亡,D错误。故选B。
3.答案:A
解析:A、细胞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秀丽新小杆线虫个体发育过程中有细胞凋亡发生。秀丽新小杆线虫发育过程中某阶段的体细胞有1090个,而发育成熟后体细胞只有959个,体细胞减少是细胞凋亡导致的,A正确;
B、细胞衰老会导致细胞大小和形态改变,但细胞数目不会减少,衰老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B错误;
C、癌变的细胞会导致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导致细胞数目增多而非减少,C错误;
D、细胞分裂会导致细胞数目增多而非减少,D错误。
故选A。
4.答案:B
解析:A、由图可知,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会被泛素标记,被标记的蛋白质会与自噬受体结合,被包裹进吞噬泡,最后进入溶酶体中,A正确;
B、该过程中吞噬泡与溶酶体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错误;
C、细胞自噬是真核细胞在自噬相关基因的调控下利用溶酶体中的相关物质(基因表达的特定产物)降解自身细胞质蛋白和受损细胞器的过程,C正确;
D、泛素化蛋白质会被送入溶酶体,泛素化蛋白质的降解产物可被细胞重新利用,D正确。
故选B。
5.答案:D
解析:A、细胞衰老后,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多种酶的活性降低,A正确;
B、Klotho基因表达产物会影响端粒酶(能延长端粒)的活性,Klotho基因过度表达后能够延长小鼠的寿命,说明Klotho基因表达产物提高了端粒酶的活性,防止细胞衰老,B正确;
C、自由基会引起细胞衰老,因此推测自由基可能会攻击Klotho基因,引起基因突变,导致细胞衰老,C正确;
D、依据题干信息,端粒酶能延长端粒,故可推测,端粒酶是一种可以防止端粒结构被降解的酶,通过保护DNA,而延缓细胞衰老,D错误。
故选D。
6.答案:B
解析:A、后者分裂旺盛是因为遗传物质主要来自幼年实验鼠的细胞核,而不是全部遗传物质,A错误;
B、根据衰老的端粒学说,随着分裂次数增多,细胞端粒变短,因此老年实验鼠的细胞分裂次数多,可能比幼年实验鼠的染色体端粒短,B正确;
C、根据衰老的自由基学说可知,老年实验鼠细胞中的自由基增多,细胞核的功能减弱,C错误;
D、上述实验说明细胞核对细胞分裂的影响比细胞质更大,D错误。
故选B。
7.答案:C
解析:A、已分化的细胞执行特定的功能,但也可能会再次分裂增殖,如干细胞,A错误;
B、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已经分化的细胞,只不过分化程度不高,B错误;
C、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C正确;
D、神经元被脊髓灰质炎病毒侵染后病毒大量增殖导致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坏死,D错误。
故选C。
8.答案:B
解析:A、细胞衰老和凋亡过程是细胞正常的生命历程,都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但对机体是有利的,A正确;
B、根据题意,“随着小鼠年龄的增长,IL-11基因在许多组织中的表达增强,”因此,IL-11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只发生在衰老的细胞或组织中,B错误;
C、根据题意,“随着小鼠年龄的增长,IL-11基因在许多组织中的表达增强,调节ERK-AMPK-mTORC1轴,使ERK、mTQR磷酸化水平升高,”因此ERK-AMPK-mTORC1轴中ERK等的磷酸化水平升高可能加速衰老,C正确;
D、根据题意,“敲除IL-11基因可以显著延长小鼠的寿命,”因此,若使用抗IL-11抗体抑制IL-11的功能,则可能有利于延长小鼠的寿命,D正确。
故选B。
9.答案:B
解析: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会导致中年人出现鱼尾纹,A正确;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体现在老年人身上为出现老年斑,B错误;细胞衰老后,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C正确;细胞衰老后,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体现在老年人身上的是头发变白,D正确。
10.答案:B
解析:A、衰老细胞中多种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导致细胞呼吸和新陈代谢速率减慢,A正确;
B、氧自由基能够攻击线粒体中的DNA分子,可能引起基因突变,但线粒体中的DNA分子是裸露的,不与蛋白质结合,因此不会导致染色体变异,B错误;
C、氧自由基通过攻击线粒体膜的磷脂分子,可产生新的自由基,C正确;
D、氧自由基的积累会加快细胞衰老,用药物提高机体抗氧化水平可减少氧自由基,从而抵抗衰老,D正确。
故选B。
11.答案:D
解析:A、干细胞也会经历衰老过程,A错误;
B、细胞衰老后,其形态、结构和功能会发生一系列改变,如细胞萎缩、代谢减慢等,B错误;
C、造血干细胞已经发生分化,只是分化程度较低仍具有分裂能力,C错误;
D、细胞衰老后,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中的各项新陈代谢的反应都是在有水的环境中进行的,水分减少了,代谢速率减慢,D正确。
故选D。
12.答案:C
解析:A、“老年斑”是衰老细胞中色素积累的结果,不是黑色素沉积,A错误;
B、头发变白是因为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所致,B错误;
C、衰老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行动迟缓与酶活性降低及代谢速率下降有关,C正确;
D、衰老细胞水分减少,皮肤干燥、皱纹增多与细胞保水能力降低有关,D错误。
故选C。
13.答案:A
解析:A、衰老细胞内绝大多数酶活性都降低,但不是所有酶活性都降低,与衰老有关的酶活性升高,A错误;
B、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B正确;
C、根据细胞衰老的端粒学说,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会缩短一截,所以一般情况下,细胞分裂次数是有限的,肿瘤细胞可以无限增殖,因为肿瘤细胞端粒酶(逆转录酶,能合成端粒DNA)活性较高,可维持端粒长度,C正确;
D、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是机体的正常生命现象,正常的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有利于机体更好地实现自我更新,D正确。
故选A。
14.答案:A
解析:A、细胞焦亡是细胞炎性坏死,表现为细胞胀大直至细胞膜破裂引发炎症反应,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是一种主动的、温和的死亡方式,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如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等,由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是被动的过程,故它们的发生及调控机制不同,A错误;
B、细胞焦亡时细胞膜破裂,细胞内容物释放,在此过程中染色质、DNA等细胞内物质也会发生相应变化,B正确;
C、细胞焦亡时细胞内容物释放到细胞外,这些物质会被正常细胞识别感应,作为损伤信号,进而激活炎症反应等,C正确;
D、细胞焦亡是机体重要的天然免疫反应,在抗击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推测在病原体感染时发生,通过消除受损细胞,能在一定程度上清除病原体,D正确。
故选A。
15.答案:B
解析:A、植物细胞在遭受细菌或真菌感染后发生主动、快速地死亡,是其内的水解酶将其水解导致的,A正确;
BC、植物细胞在遭受细菌或真菌感染后发生主动、快速地死亡,属于细胞凋亡,是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故该过程中细胞内mRNA和蛋白质种类会发生改变,B错误、C正确;
D、解题思路题意,植物细胞在受某些真菌或细菌感染后会发生主动、快速地死亡,同时触发体内的防御反应,从而限制了病原体的生长和扩散,由此可知,超敏反应对维持植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有着关键的作用,D正确。
故选B。
16.答案:C
解析:A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的程序性死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胚胎发育时期也存在细胞凋亡,A正确,C错误;
B、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B正确;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该过程也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
17.答案:A
解析:细胞衰老时,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A错误。
18.答案:(1)①+等量(不加等量不给分)成熟脂肪细胞悬液+适量(适量不加也给分)物质P
③成熟脂肪细胞凋亡情况
④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并解题思路
(2)
(3)①增殖/分裂;②基因;不会;③减缓
19.答案:(1)酪氨酸酶
(2)细胞核对细胞分裂的影响更大(或细胞核是决定细胞衰老的主要因素)
(3)DNA一蛋白质复合体(或DNA和蛋白质);端粒缩短后,其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会受到损伤,使细胞活动异常
(4)攻击生物膜,损伤生物膜结构与功能;攻击DNA,引起基因突变;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降低(关键词:攻击/损伤/破坏生物膜,攻击DNA/基因突变,攻击蛋白质/蛋白质活性下降,答出2点即可);NADPH作为活泼的还原剂,能与具有强氧化性的自由基发生反应,从而减弱自由基对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的攻击和破坏(关键词:NADPH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解析:(1)细胞衰老后多种酶活性降低,如毛囊细胞中的黑色素细胞衰老后,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会降低,导致黑色素合成减少,故老年人的头发会变白。
(2)将年轻人的体细胞和老年人的体细胞互换细胞核后进行体外培养,发现移入年轻人体细胞核的老年人的体细胞分裂旺盛,而移入老年人体细胞核的年轻人的体细胞不再分裂,据此可说明细胞核对细胞分裂的影响更大(或细胞核是决定细胞衰老的主要因素)。
(3)端粒是位于染色体两端的DNA一蛋白质复合体。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端粒DNA会截断一截,端粒平均长度缩短后,其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会受到损伤,使细胞活动异常,是细胞趋向于衰老死亡的原因。
(4)自由基通常是具有强氧化性的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自由基损害细胞主要表现为攻击生物膜,损伤生物膜结构与功能;攻击DNA,造成基因突变和DNA损伤;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降低。NADPH作为活泼的还原剂,能与具有强氧化性的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自由基)发生反应,从而减弱自由基对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的攻击和破坏,从而延缓细胞衰老。故给植物细胞适当提供NADPH,可延缓细胞衰老。
20.答案:(1)个体衰老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2)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NAMPT;NAMPT通过促进NAD+的合成来延缓细胞衰老
解析:(1)对哺乳动物而言,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并不是一回事,二者的关系是个体衰老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细胞衰老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细胞核会表现出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的特征。
(2)通常情况下,哺乳动物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可通过有氧呼吸将NAD+转化成NADH;NAMPT是NAD+合成的关键限速酶(指整条代谢通路中催化反应速度最慢的酶),其可决定代谢中NAD+的水平。为探究细胞衰老与NAMIPT之间的关系,研究小组选取了两组健康的小鼠,甲组注射NAMPT补充剂,乙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结果发现甲组小鼠的平均寿命约为2.8年,乙组小鼠的平均寿命约为2.4年,且与乙组相比较,甲组小鼠的脂肪细胞、心肌细胞等处均检测出了高水平的NAD+,则能推断出NAD+的含量会影响细胞的衰老,由此推测NAMPT延缓细胞衰老的机制是NAMPT通过促进NAD+的合成来延缓细胞衰老。
21.答案: (1)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2)G1期;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3)将培养有小鼠EAC(艾氏腹水癌细胞)的培养液平均分成4组,编号为甲乙丙丁,甲组不做处理,乙组甲大黄素,丙组加等量的大黄酸,丁组加大黄素和大黄酸,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培养液中癌细胞的数量
解析:(1)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2)大黄素可明显将癌细胞周期阻滞于DNA合成前期,DNA复制发生在S期,故大黄素使癌细胞停留在细胞分裂G1期。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它是一种程序性死亡。
(3)实验目的是为了研究大黄提取液中所含的大黄素、大黄酸在联合用药和单独用药的情况下,对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自变量是只含大黄素、只含大黄酸或同时含大黄素和大黄酸,因变量是癌细胞增殖情况;故将培养有小鼠EAC(艾氏腹水癌细胞)的培养液平均分成4组,编号为甲、乙、丙、丁,甲组不做处理,乙组甲大黄素,丙组加等量的大黄酸,丁组加大黄素和大黄酸,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培养液中癌细胞的数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