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2019年党中央作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决策。与世界一流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趋于一个独特的“中国模式”。这种“中国模式”指的是( )
A.“一带一路”下的和平发展 B.改革开放设立经济特区
C.“一国两制”下的合作发展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记载:“1952年同1949年相比,全国粮食产量增长了44.8%,棉花增长193%,油料增长64%。”这一时期经济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实行(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包产到户
3.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续写“飞天传奇”。下列选项与上述成就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
A.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B.1965年,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D.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4.历史老师在黑板上展示了“一五计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大改造”等内容。由此可知,同学们在学习( )
A.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D.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5.下侧照片是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发言的场景。该照片可以用来说明( )
A.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与苏联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加强同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D.中国与日本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6.下列素材全部符合“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这一主题的是( )
A.《本草纲目》、《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
B.《儒略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袁隆平自传》
C.《袁隆平自传》、《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
D.《本草纲目》、《袁隆平自传》、《巡天神舟——揭秘载人航天器》
7.苍松有幸伴忠骨一第十一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安眠沈阳,2024年11月29日志愿军烈士遗骸抵达沈阳烈士陵园,他们被誉为“最可爱的人”。这场战争中的战斗英雄有( )
A.黄继光、董存瑞 B.黄继光、邱少云
C.雷锋、邱少云 D.董存瑞、邱少云
8.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1952年同1949年相比,粮食产量增产44.8%,棉花增长193%,油料增长64%。这可以佐证( )
A.土地改革的成效 B.土地改革的条件
C.土地改革的原因 D.土地改革的局限
9.1949年7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向全社会征求国旗设计方案,在一个月零五天时间里,共收到来自国内外的应征稿件1920件,图案2992幅。这一现象反映人民( )
A.作图能力较强 B.热切盼望新中国成立
C.争取祖国统一 D.积极巩固新生政权
10.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示意图中的信息反映出我国( )
A.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B.电信事业发展迅速
C.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D.健康意识不断增强
11.新中国外交实践充满智慧,下列表格中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B 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加强了同东欧国家的合作
C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形成
A.A B.B C.C D.D
12.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C.香港澳门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
D.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13.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举例说:“证券、股市,……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一谈话强调的核心观点是( )
A.正确区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B.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大胆照搬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
D.增强企业活力是城市改革的中心
14.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获得土地后,掀起恢复和发展生产的热潮。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B.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
C.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D.农民得到解放,成为土地的主人
15.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披露的数据,2001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占全球出口份额为15.6%,2009年占到全球出口的31.7%,2010年达到33%,成为全球第一大纺织服装出口国。以上材料可以用来佐证中国( )
A.经济特区建立促进经济发展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加入世贸组织取得显著成就 D.一五计划带动纺织业发展
16.自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的二十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这些成就不包括( )
A.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B.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C.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D.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7.2016年5月1日,“数字敦煌”资源库正式上线。自此,全世界都可以通过网络,免费欣赏30个洞窟、10个朝代的高清图像,实现全景漫游。“数字敦煌”网站的开通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 )
A.科技化 B.商业化 C.传承 D.全球化
18.作为改革开放的成功样本,1988 年,海南经济特区提出了引进外资、由外商成片承包开发、设立洋浦经济开发区的“洋浦模式”并得到中央支持。但在当时却因有人公开指责这一模式而引发一场“洋浦风波”。这表明了( )
A.对外开放需要解放思想 B.海南政策独树一帜
C.农村体制改革阻力重重 D.海南经济发展优势
19.1961 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农村整风整社和若干政策问题的讨论纪要》指出:“社员家庭副业和家庭手工业的性质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性质不同,是社会主义大企业的附庸和助手,他们是大集体下的小自由。”这表明当时( )
A.注重国民经济政策调整 B.人民公社体制得以废除
C.市场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D.左倾错误思想继续蔓延
20.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提到“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南方谈话后,中共“十四大”明确的改革目标是( )
A.决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D.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非选择题
21.新中国的崛起,让每一位中华儿女骄傲和自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色已晚,天安门广场这时变成了红灯的海洋……举着红灯游行的群众像火龙似的穿过全城,使新的首都沉浸在狂欢里,直到深夜。……这是一个民族在欢呼中焕发新生的日子,这是一个民族向着百余年战乱屈辱历史的告别。
——摘编自《中国曙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哪一历史事件使“天安门广场这时变成了红灯的海洋”?谈谈你对民族“焕发新生”的理解。
材料二 新中国诞生刚刚一年,却和朝鲜人民一道,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作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材料,概述“激战”的胜利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外界特别注意到,在中斯、中尼领导人沟通交流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重要关键词。今年(2024年)正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这一重要原则既为正确处理国与国关系贡献了东方智慧,也让外界得以更清楚观察中国在周边外交上一以贯之的坚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诞生于亚洲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中斯、中尼的最新互动表明,中国将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通过互利合作与周边国家共享和平安定与发展繁荣。
——摘编自《“春季外交”再掀热潮,中外频繁互动释三重信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并分析这一原则的提出在当今国际外交中仍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22.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第一种是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统一全国;②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其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政权分立的局面;③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
——摘编自《历史创新能力培养》
(1)依据材料一、将“中原和边疆民族关系发展的模式”,与下列王朝相对应。(填写序号)
唐朝——北宋——元朝
材料二 自夏、商、周一直到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中原王朝的统治者在应对各民族关系上的原则:和平交往。
——摘编自《隋唐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历史启示》
(2)概括材料二观点,并以“唐朝、宋朝、元朝、清朝”为例,结合四例史实对此观点进行论述。要求:每个朝代一例史实,史论结合,150字左右。
材料三 第六条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应当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和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
(3)依据材料三指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什么?谈谈你对这一生命线的理解。
(4)请你设计一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标语。
23.2021年,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尽管国库十分紧张,但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党和政府仍然投入大量粮食和经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救济工作。1954年以后城乡出现互助组、合作社,逐步发展互助合作的生产形式。
——摘编自胡务《社会救助概论》等
材料二 1979年,党中央决定对“长期低产缺粮,群众生活贫困”的西北、西南一些地区以及其他革命老根据地、偏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进行“重点扶持”。1982年底,国家经济委员会、民政部、财政部等9个部门下发《关于认真做好扶助农村贫困户工作的通知》,要求农业、财政、教育、民政等各有关部门都要以扶贫为己任,协同做好农村扶贫工作。
——摘编自王爱云《1978—1985年的农村扶贫开发》
材料三 今年我们将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落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
——摘编自习近平《在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的讲话》(2021年2月3日至5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4年以后城乡出现互助组、合作社”属于哪一社会变革 该社会变革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扶贫工作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新中国成立后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简述这一制度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中国能够成功实施精准扶贫的原因。
24.民族独立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民族……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摘自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党的历史也翻开了新的一页。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坚持“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废除了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一切特权和不平等条约。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人民是如何站起来的?
(2)为什么说新中国的诞生“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
(3)结合材料三,新中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方针?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一直在不断调整以助力国家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步入世界政治舞台;70年代,国际 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为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转变提供了机遇;90年代至21世纪初,我国外交工作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进入新时代(2012年党的十八大至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外交的主题词是“民族复兴,人类进步”。
——《百年变局下的中国外交话语:转型与重构》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个观点,从不同时期各选取一例史实对观点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260字左右。)
材料二 战争可以是外交的一部分,有时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最后手段。在某些情况下,国家可能通过军事行动来实现其政治目标。同时,外交可以阻止或延缓战争的发生,影响战局,确立和平关系……
——《浅谈朝鲜战争爆发前后的政治与外交斗争》
(2)依据材料分析战争与外交的关系。结合所学,写出我国参与朝鲜战争的目的及影响。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提升训练》参考答案
1.C
2.B
3.C
4.B
5.C
6.C
7.B
8.A
9.B
10.B
11.A
12.C
13.B
14.B
15.C
16.A
17.C
18.A
19.A
20.B
21.(1)开国大典;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获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抗美援朝;影响: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主要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作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为正确处理国与国关系贡献了东方智慧,也让外界得以更清楚观察中国在周边外交上一以贯之的坚守,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国际关系的和平与发展。
22.(1)③;②;①;
(2)观点:和平交往是中原王朝统治者应对民族关系的原则。
示例: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澶渊之盟后,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元朝时宣政院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3)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与发展的前提;要想实现民族团结首先要处理好民族关系,要坚持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等。
(4)符合唯物史观、积极向上、简洁易懂即可。如:中华民族一家亲,共筑美好未来;手牵手,心连心,中华民族大家庭永不分离;传承血脉,凝聚力量,铸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奋进,携手前行,中华民族共同体展现崭新风采;多元文化,同心同德,中华民族共同体繁荣发展;共同理想,共同使命,中华民族心连心,筑梦未来。
23.(1)社会变革:三大改造;历史意义: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使 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特点:针对特定地区重点扶持;多部门协同。
(3)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实行民族区域自 治,从制度和政策层面 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 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 济、社会、文化权利。 这对维护民族团结、巩 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 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 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 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 基础。
(4)原因:政府高度重视;国家整体战略目标的确立,多部门协同团结合作。
24.(1)做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而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独立自主的国家的转变,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原因: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3)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5.(1)示例:观点:新中国外交助力国家发展
1953年底,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战争是外交的一部分,外交可以阻止或延缓战争的发生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