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直接影响的是( )
A.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B.石油成为工业主动力源
C.主要垄断组织逐渐形成 D.电子计算机管理普及化
2.在探究工业革命这一主题学习时,李老师给全班四个学习小组分配的任务是:第一组:探究火车、轮船、汽车的发明与使用;第二组:探究交通路线的丰富与扩展,自然资源的开发与消耗;第三组:探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问题,科技(也是生产力)的作用;第四组:探究蒸汽机和内燃机的传动装置,钢铁冶炼,电力应用。李老师这样分配任务的目的是( )
A.探究学习理解工业革命的目的 B.任务驱动了解工业革命的进程
C.分组学习认识工业革命的作用 D.跨学科学习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1687年牛顿的划时代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问世,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成为“大工业的真正科学的基础”,为英国( )
A.工业革命提供了可能条件 B.光荣革命的爆发奠定基础
C.殖民争霸提供了资金支持 D.世界市场的形成打下基础
4.1820—1913年间,英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6倍多,德国增长了9倍,美国增长了41倍。上述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蒸汽机的改良 B.内燃机的发明 C.工厂制度确立 D.工业革命开展
5.1687年牛顿的划时代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问世,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成为“大工业的真正科学的基础”,为英国( )
A.工业革命提供了可能条件 B.光荣革命的爆发奠定基础
C.殖民争霸提供了资金支持 D.世界市场的形成打下基础
6.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据此可知,这两本著作( )
A.展现了自然科学推动近代社会进步
B.推动科学技术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C.表达出了作者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
D.坚定了“神创论”的思想统治地位
7.下列“人物扫描”中的“他”和“相反的结论”是( )
人物扫描: 他22岁时,受“小猎犬号”船长的邀请,以博物学家的身份随船进行了近5年(1831年12月—1836年10月)的环球航行。船长本来希望他能够找到科学证据来验证《圣经》的记载,没想到旅行结束后,他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
A.麦哲伦——地圆学说 B.伏尔泰——启蒙思想
C.达·芬奇——人文主义 D.达尔文——进化论
8.《大国崛起》中说道: “瓦特驯服了地下之火,使之转化为机械能;爱迪生则以天上之火的形式,用于照明和动力。”材料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 )
A.使用的主要能源不同 B.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
C.引发了交通领域变革 D.领先国家分别是英美
9.“这本著作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了轰动,它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这本著作是( )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物种起源》
C.《英雄交响曲》 D.《战争与和平》
10.“19世纪后期,英国的有钱人以乘坐汽船游览泰晤士河为时尚。汽船在河中冒着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也使河水变得污浊不堪。”材料中出现的这一现象表明工业化( )
A.造成了环境污染 B.推动大众教育的发展
C.促进了人口增长 D.有利于城市规模扩大
11.“他把一切生物都归在所谓‘自然系统’之下的这一伟大事实,如果根据特创说(神创论),是完全不能解释的”。“他”是( )
A.牛顿 B.法拉第 C.爱迪生 D.达尔文
12.他的学说有力地驳斥了上帝创造万物和人类的神话,在生物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他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巴尔扎克 D.贝多芬
13.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内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B.教育的普及,提高了大众文化水平
C.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D.1942年,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4.《剑桥欧洲经济史》指出,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表明( )
A.技术发展完全依赖工人经验 B.垄断组织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C.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D.政府主导科学研究
15.“电车、汽车、铁制轮船成为新的交通运输工具,电话、无线电、电报成为新的通讯手段,……为国际贸易的大发展提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材料中的现象始于( )
A.蒸汽时代 B.铁路时代 C.电气时代 D.信息时代
16.1687年,物理学家牛顿在其划时代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用大量数据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从而解释了一些貌似不相干的现象,比如潮汐运动是由月亮引起的。这一发现( )
A.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B.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C.丰富了人类对自然科学的认识
D.打破了“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
17.牛顿、达尔文等科学巨匠,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自然科学知识,为工业革命和其他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前提。由此可见( )
A.科学革命促进思想解放 B.杰出人物决定历史进步
C.思想解放引领科学革命 D.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18.1928年,作品《三分钱歌剧》聚焦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腐败,其中写道:“勤劳的人啃着硬面包,聪明人吃着奶油蛋糕……”这句歌词主要反映了( )
A.职业差异决定消费方式 B.分工不同形成社会分层
C.阶级剥削导致贫富差距 D.能力差异决定生活水平
19.他由于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而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由于进行了光的分解而创立了科学的光学,由于创立了二项式定理和无限理论而创立了科学的数学,由于认识了力的本性而创立了科学的力学。“他”是( )
A.瓦特 B.达尔文 C.牛顿 D.爱因斯坦
20.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在非洲修建的铁路均是从沿海向内地辐射,往往带有特殊的用途,如被称为“椰子线”“可可线”“棉花线”“铁矿线”“棕榈线”等。这些铁路的修建( )
A.有利于非洲的经济发展 B.反映非洲殖民化的加深
C.标志着世界市场的形成 D.推动了非洲的工业革命
21.某同学整理的复习资料中,包含以下内容:哥伦布大发现、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列强瓜分世界。据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资本原始积累
C.人类生产力水平的飞跃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22.1900—1914年德国获35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占全球35%,内燃机、合成染料技术领先。1913年机械、化工品占出口60%,德国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参与者。但德国资源依赖程度较高,石油、橡胶90%依赖进口,粮食自给率从1880年的95%降至1913年的70%。据此可知,德国经济的发展( )
A.使欧洲的国际关系面临挑战 B.得益于德意志帝国的垮台
C.直接导致了英法等国的衰落 D.引发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23.某历史杂志中世界近代史专栏展示了下列内容,据此推断该专栏的标题是( )
标题: 内容:《炸药大王——诺贝尔》《物种起源》《战争与和平》、绘画《向日葵》
A.近代科学与文化 B.近代化学工业产生
C.生物领域成就突出 D.多彩的文学艺术
24.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上述史实说明( )
A.文学艺术丰富人类生活 B.“神创论”取代进化论
C.杰出人物推动科学进步 D.科技发展促进经济繁荣
25.19世纪,欧美人口急剧增长,欧洲国家推行大众教育,城市规模越来越大,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加剧。以上叙述的是工业革命的( )
A.背景 B.过程 C.内容 D.影响
26.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这些科学成就( )
A.推动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B.使民众完全放弃信仰基督教
C.源于工业领域动力的改进 D.得益于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27.下表是1851—1861年英、法、美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示意图,由此推知( )
时间 国家
英国 法国 美国
1851年 51% 25.2% 13%
1861年 62.3% 28.9% 19.8%
A.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城市化速度加快
B.英、法、美三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不平衡
C.英国超越美国和法国成为工业强国
D.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
28.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从而促进了西欧大众教育的普及。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国际工人运动的重视 D.人文主义思潮的需要
29.“1900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万人参观了英、法等西方大国展示的工业实力和创造发明。”材料中的“创造发明”来自(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
30.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B.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C.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D.使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
31.近年来,5G技术推动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领域的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历史上也有一次科技发明成果为城市夜间照明提供了巨大便利,这一成果是( )
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B.瓦特改良蒸汽机
C.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 D.爱迪生发明电灯
32.有人认为:“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科学理论,打破了‘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该理论是( )
A.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D.牛顿的经典力学
33.19世纪70、80年代,美国在各州设立了工业科学研究所,同时还以赠予土地的方式资助各州建立理工科大学。美国的这一做法( )
A.促进了人口快速增长 B.有利于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
C.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D.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34.电炉取代煤炉或气炉,机械电冰箱取代冰盒;电动洗衣机、电熨斗、真空吸尘器的使用大大减轻了繁重的家庭劳动。这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
A.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B.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
C.造成了生态环境污染 D.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35.1882年9月的一个夜晚,随着爱迪生按下开关,如无数颗流光溢彩的珠宝闪耀的光芒照射着美国曼哈顿。这一情景的出现得益于 ( )
A.互联网普及 B.内燃机的发明
C.电力的应用 D.蒸汽机的改良
36.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控制全国钢铁产量的98%,电气工业基本上被电气总公司和西门子公司控制。这说明德国( )
A.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B.开始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
C.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D.完成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37.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从下列图片可以看出,在这次工业革命中,扮演非常重要角色的是( )
A.市场和劳动力 B.科学和技术
C.资本和原料 D.交通和通信
38.“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马克思意在肯定工业革命( )
A.促进了社会生育率增长 B.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C.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39.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世纪,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完成了一套名为“人间喜剧”的小说集
B.1804年《英雄交响曲》完成,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熟
C.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出版
D.1889年,荷兰画家梵高完成代表作之一的《向日葵》
40.每一个时代都有推动时代发展的重要人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科技发展迅速、人才辈出,哪一位发明家通过他的发明使电走进千家万户( )
A.爱迪生 B.法拉第
C.卡尔 本茨 D.爱因斯坦
41.科学文化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繁荣,下列人物与成就搭配相符合的是( )
A.牛顿一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列夫·托尔斯泰一俄国革命的镜子,创作小说集“人间喜剧”
C.贝多芬一德国伟大音乐家,创作《国际歌》
D.爱迪生一发明大王,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42.“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
A.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B.使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
C.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 D.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43.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有这样的描述:“自然选择是一种无情的、无偏见的力量,它只选择适应环境的个体,而不考虑其个体的愿望或需要。”材料的主张是( )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吐故纳新,新陈代谢 D.优胜劣汰,推陈出新
44.电影《唐探1900》讲述了1900年发生在旧金山唐人街的悬疑探案故事。其中有华人修建太平洋铁路、钻凿石油井等画面,展现了华人在美国生存的困境与抗争。与这些现象相关的背景可能是( )
A.内燃机的发明运用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C.南北战争维护统一 D.经济大危机激化矛盾
45.1894年,美国记者亨利·劳埃德在《财富与国民的对立》中指出,标准石油公司操纵市场,以便消除竞争。他还称“自由创造富裕,但富裕毁灭自由”。这反映了美国( )
A.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 B.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C.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 D.贸易保护主义的形成
46.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一战期间,投入作战的飞机约10万架,大大加重了人员的伤亡。这说明( )
A.科技进步引起社会变化 B.科技使人变得野蛮
C.战争加速了飞机的普及 D.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47.印象派绘画强调对光线、色彩和瞬间印象的捕捉,将光学原理引入绘画,其画作和充满激情的笔触为显著特点,如梵高的《星月夜》以强烈鲜明的色彩、扭曲流动的线条来突显旋转的星云和夸张的柏树。据此可知印象派绘画的出现得益于( )
A.人文主义思想的启发 B.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C.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 D.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
48.19世纪中期,英国的工厂主为了节省成本,让工人在恶劣的环境下劳作,工人薪资微薄,工人频繁组织罢工。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工厂主们主动改善工人工作环境,提高工人薪资待遇,工人罢工现象明显减少。材料表明工业革命( )
A.推动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B.促使资本家调整管理方式
C.促进了工人阶级的觉醒 D.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49.1831年,达尔文以博物学家身份随船进行环球航行,船长希望他找到支持《圣经》记载的证据。没想到旅行结束后,达尔文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这一事件体现了( )
A.宗教信仰的破产 B.民主观念 C.启蒙运动的兴起 D.科学精神
50.1900年以后,机器导致的力量革命使男人相对于女人在生产领域的力量优势变得无足轻重,“女性与男性第一次平等地站在机器面前”。这可以说明( )。
A.脑力劳动完全取代体力劳动 B.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C.社会分工实现真正性别平等 D.全球产业结构同步升级
51.如图纪念币采取了环形的线条效果,在环形星球轨道和线条的环绕下,纪念币充满了科技感……如果将这款钱币微微倾斜,还能反射出层层叠叠的光线。该币纪念的人物是( )
某历史人物诞生375周年纪念币
(英国造币厂发行,2017年)
A.牛顿 B.达尔文 C.诺贝尔 D.爱因斯坦
52.下图呈现的是1876—1970年美国能源消费占比的变化情况,图中煤炭消费占比逐渐下降、石油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蒸汽机的大规模应用 D.现代炸药的发明
53.下图呈现的是1876-1970年美国能源消费占比的变化情况,图中煤炭消费占比逐渐下降、石油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蒸汽机的大规模应用 D.现代炸药的发明
54.下表反映了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产量的变化。对这一变化的出现产生了直接影响的是( )
年份 1880 1900 1910 1920
产量(亿吨) 0.04 0.21 0.46 0.94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世界大战
55.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达·芬奇通过解剖了解人体结构,布鲁诺指出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牛顿发明微积分。材料意在表明( )
A.文艺复兴波及范围日益广泛 B.欧洲社会孕育了转型的力量
C.自然科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D.地理大发现推动思想解放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选择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D A A D A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B C C C D C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A A C D A A A C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D B B D C C B C B A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A D B B B D C B D B
题号 51 52 53 54 55
答案 A A A C B
答案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