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综合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爆发于18世纪末的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首先,两者都根源于同样的启蒙观念:自由、平等和正义;其次,两国在革命之初,曾经互相援助,互相鼓舞,许多法国将军和士兵曾参与了美国革命……;再次,两者具有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建立一种以公共主权和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的政府。
——(美)苏珊·邓恩《姊妹革命—法国的闪电与美国的阳光》
材料二 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美国首先集中解决了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在19世纪末迅速赶超欧洲强国。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获得了对欧洲的巨大债券和战争赔偿,实现了世界范围的财富从欧洲向美国的转移。
——摘编自黄仁伟《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国革命的事件名称,并概括两国革命的相同之处。
(2)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后美国崛起的原因。
(3)请你提供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条美国崛起的历程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哪些启示?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宅地法》的颁布和实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移民和东部居民奔向西部。在这里,大批农场建立起来,并在开发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中心——中北部的小麦、玉米生产地带、辽阔西部草原的畜牧地带和南方的棉花地带。伴随而来的是西部的快速崛起。
——摘编自刘宏谊《“西进运动”是扩张领土和经济开发的结合》
材料二 随着横贯大陆铁路的建成,美国西部的开发进入新阶段。铁路不仅将西部农产品快速运往东部市场,丹佛、盐湖城等原本荒凉的地区因铁路枢纽地位而繁荣,钢铁、煤炭等工业也不断西迁。与此同时,西部原住民被迫迁入保留地,他们的土地被大量侵占,传统文化遭到破坏。
——摘编自王立新《铁路与美国西部的现代化进程》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西部“快速崛起”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铁路建设对美国西部开发的影响。
(3)综上所述,你认为区域开发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驱动发展。
【开启工业文明的新纪元】
材料一:“1769年,詹姆斯·瓦特改进了蒸汽机,使其效率大幅提高。这一发明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动力,推动了纺织、采矿、冶金等行业的机械化生产。”
——摘自《全球科技史》,李约瑟
【科技与产业的融合】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表现为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落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深远影响的成就。化学工业的兴起令人瞩目,人们不仅用化学方法加工原料,而且采用合成方法制造新的材料,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通过新技术改造旧产业部门,如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也焕发出新的活力。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1)材料一中提到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哪个世纪?据材料一,指出詹姆斯·瓦特改进蒸汽机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深远影响的成就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3)智能的浪潮滚滚向前,我们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应该从上述材料和问题中得到哪些认识?
4.科技创新引领时代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英、美、德、法四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
时间 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1870年 31.8 23 13.2 10
1913年 14 38 16 6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2024年,中国向“新”而行,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不断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近年来,中国科技实力持续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科创投入持续增加,国家创新体系更加健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产出量质齐升。
——节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朝时期的两例科技成就证明“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这些科技成就都对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分析英国从1870年到1913年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出现怎样的变化?这四国比重发生变化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列举在此期间发明的两种新式交通工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两点即可)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国内商品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发展,伦敦迅速成为西欧的工商业贸易中心,它像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国内外来此寻求机遇的人口,每年迁入的人口高达1万人。近代早期伦敦城对街道缺少常规性的整修维护,河岸街坑坑洼洼,街道污浊不堪。人们也没有形成明晰的城乡概念,大量居民仍养殖家畜,有人的养猪场不仅熏走了邻居,还直接拉低了周边的房价。更有甚者,楼层较高的住户懒得去厕所,竟会直接把粪便从窗户泼出去。
——摘编自孟毓然,王玉亮《16—17世纪伦敦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材料二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英国一些城市政府就开始为民众提供如公园、图书馆等“合理的娱乐”设施。有些城市从19世纪40年代起就着手处理居民住宅的狭窄问题。1835年,英国中央政府通过了《城市自治机关法》,试图在民主的基础上改造自治城市政府;在地方上,新建立的市政府的权力和职能日渐扩大,社会服务保障功能日益加强。市议会的会议允许市民旁听,市政厅建筑选址、预算、招标等都在公开的原则下进行。
——摘编自陆伟芳《19世纪英国城市现代化初探》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17世纪伦敦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国城市改造的历史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英国“城市病”的出现与治理给你的启示。
6.理性之光照亮人类历史前行之路。
材料一 法国大革命前夕,是欧洲新的社会阶层兴起的时代,他们势必与传统贵族展开竞争……王权统治的向心力已经离散,大革命的爆发也就顺理成章了。……启蒙运动是法国大革命的火种,经过启蒙思想家们的不懈努力,理性主义和人权思想得到了普及,为打倒法国旧制度的法国大革命提供了自由的革命思想……。
——李小坚《社会转型期的法国大革命及其启示》
(1)依据材料一,归纳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
材料二 首先,科学精神直接影响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和发展理念;其次,科学精神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赋予了人类文化的先进性和时代性,实现了人类文化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最后,科学精神通过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和智力素质,其目的和归宿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如果说从哥白尼到牛顿的科学革命时代解决了天体的存在论和可认知论,那么达尔文又宣告了包括人在内的生物来源及进化发展理论,回答了前人无法回答的生物遗传和进化问题。
——蒋道平《论科学精神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进步之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科学精神和社会进步的内在关系。结合所学,简述达尔文文化进化论的核心著作中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围绕“理性之光照亮人类历史前行之路”,撰写一份100字左右的历史课堂发言稿。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是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国家。19世纪中期,面对泰晤士河环境的不断恶化,伦敦市政府进行了生活污水排放系统的修建。英国社会科学促进会、皇家艺术协会等民间组织多次讨论河流治理问题,督促政府对河流污染进行干预。184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河道法令》,规定授权卫生管理机构对没有实施供水防污措施的机构切断供水。1876年,又通过《河流防污法》,明确禁止把废弃物和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
——摘编自《试论19世纪中后期英国河流治理问题》
材料二 泰晤士河的治理是和工业革命的开展同时进行的,治理的同时,污染也在持续进行。因为支配企业的法则是生产和利润,因此无论是企业本身还是地方政府,对国家的过度干预均表示不满。民众虽然希望改善环境,但因为担心这会导致政府增税而对河流治理态度犹豫。因此,泰晤士河的环境并没有快速改善。实际上,泰晤士河的治理,直到1974年三文鱼的重新出现才宣告成功。
——摘编自梅雪芹《英国环境史上沉重的一页》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期后英国泰晤士河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简析泰晤士河治理见效缓慢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英国泰晤士河的治理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3世纪欧洲人知道火药,到16世纪各种重炮和火枪的使用,欧洲人取得了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军事技术优势,也因此促进了欧洲的发展。从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正是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时期,各君主国的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不断增强。正是借助火药的帮助,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荷兰等国逐渐形成为独立的民族国家。
——摘编自张扬《中世纪晚期欧洲火药武器发展初探》
材料二 虽然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但真正获益的或许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美国。19世纪末,随着机器的广泛应用,美国后来者居上,从英国手中接过工业革命火炬,成为世界工业的领跑者。而另一边的德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就已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工业强国。
——摘编自杜君立《历史的细节》
(1)根据材料一,概括火药的传入给欧洲带来的影响。
(2)材料二表达了什么观点 根据所学知识,简述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科技改变人类社会的看法。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已经历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这三轮科技革命的浪潮,现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正在掀起第四轮科技革命,推动人类社会迈向智能时代。
——中国政府网,2018年12月8日
材料二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越发深入影响人类命运。科技作为一把“双刃剑”,可能是造福人类的“利器”,也可能成为危害人类的“凶器”。
——光明网,2023年9月13日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在材料一提及的“这三轮科技革命的浪潮”中,第二轮最显著的成就是什么?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上述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整个18世纪,英国的棉纺织品出口增长了200倍,其中94%的增长发生在1780年后的20年中,这一阶段出口激增16倍以上……1815年后,凭借这些出口,英国几乎在全球棉纱和棉布贸易中“消灭了所有非欧洲世界的竞争对手”……棉纺织业的发展使得其他工业领域的发展也成为可能。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二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抛弃了英国模式,转向重工业发展……凭借其在科学技术上的领先,以及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上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摘编自周斌、李水凤《中国:做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棉产品出口在1780年后的20年中激增的原因,分析棉纺织业的发展对英国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的“世界工厂”与英国相比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的政治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美、英两国的工业化历程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接踵而来的是欧洲各国以地球 为战场而进行的商业战争。
——摘编自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二:19世纪下半期,欧洲列强竭力寻求新的殖民地,以确保剩余资本和剩余产品有海外市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被列强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英国拥有的殖民地最多,法国的殖民地面积仅次于英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国也参与到殖民扩张的行列中,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掀起高潮,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欧洲列强进行殖民扩张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世 界殖民体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形成的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史的认识。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6年,威廉·帕金发现苯胺紫,并将其用于毛料和丝绸服饰的染色。随后化学家们陆续合成了孔雀绿、靛蓝等多种颜色,使女性服饰的着色不再限于天然染料。
1891年,英国化学家克鲁斯和贝文制成了黏胶人造丝。相较于纯羊毛、纯棉纤维制成的服装,化学纤维衣物更结实挺括。
1889年,美国胜家缝纫机公司推出第一台电机缝纫机,在服装工厂大量投入使用,使大批量女性成衣的制作成为可能。
——摘编自谭赛花《维多利亚晚期英国女性服饰的变革》
材料二 在工业革命和服装的机械化生产出现之前,欧美世界里服装通常是人们最责重的财产之一。《时尚及其社会议题》统计发现,1780年在巴黎及其周边地区被捕的278人中,只有28人有1套以上的衣服。到了19世纪末,随着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普及,衣服变得越来越便宜,普通人也很容易购买到。作为率先被广泛接纳的消费品,服装对所有人而言都是一种享受。
——摘编自其然《服装史里的社会变迁:人们为什么要穿成这样?》
(1)据材料一、二,指出工业革命前后服饰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服饰变化背后的影响因素。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服饰变化与社会变迁的认识。
13.2024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在岳阳召开,带火了岳阳的体育运动热潮。阅读下列有关体育运动的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中世纪,体育运动在大众中不普及,学校不设体育课,只在骑士教育中有剑术和骑术等军事体育内容。1423年意大利教育家创立了一所“宫廷学校”,主张读书和运动相结合,制定了许多锻炼身体的制度和方法,体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内容。1569年一位意大利医生在研究古代希腊、罗马体育和运动基础上出版《体操术》,主张民众应该从事多项运动以维持身体健康。
——摘编自谭华等《体育史》
材料二:19世纪初,欧洲工业化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为了满足市民体育锻炼的场地需求,一些城市兴建了城市公园,促进了大众户外体育运动发展。19世纪中期,足球、网球等运动兴起并逐步形成了统一的运动规则。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商业体育俱乐部大量产生,主要通过出售门票获得商业利益。很多观众乘电车和火车到现场观赛。比赛消息还能通过电波和报纸传到各地,吸引大众参与体育活动。
——摘编自托尼·柯林斯《体育简史》等
材料三:
历史时期 体育运动变化
古代时期 项目多样:角力、赛马等兴起。与宗教庆典紧密相连。
中世纪 骑士竞技:骑术、剑术成为主流。民间游戏:足球、板球雏形出现。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强调个人体能与技巧。规则制定:运动规则开始明确。
工业革命 现代体育:田径、游泳等标准化。体育俱乐部、联赛成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15世纪前后体育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及变化。
(2)依据材料二简述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欧洲体育运动发展的表现,并概括其发展的历史条件。
(3)综合上述三个材料,得出相关历史结论。本次全国性体育赛事在岳阳的举行对你有何启示?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旧制度的灵活性来自两次革命对当权者的规训,而发达的商业传统对工业技术革命具有内在需要,以至于工业利益能够左右政府的政策。在18世纪晚期,英国而不是此外任何一个国家,之所以发生工业革命,之所以成为“世界工厂”,就变得容易理解了。
——任剑涛《工业衰退的帝国挽歌》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确立“世界工厂”的有利条件并举例说明其工业成就。(一例即可)
材料二 英国从19世纪70年代后,对第二次产业革命所需要的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不够敏感,每年因贸易顺差带来的巨大财富不是投到制造业的技术更新和产业升级,而是输出国外,当美国和德国开始把电力和内燃机作为工业动力和动力机时,英国工业部门却墨守陈规,止步不前,不愿在设备更新上投资。
——孙杭生《英国、美国、日本“世界工厂”衰退的路径依赖及启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世界工厂”地位丧失的原因。对比材料一、二谈谈你的认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生产力的一次巨大飞跃,人能够使用人自己创造的动力来驱动机器,从而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机器制造业的出现则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从这时候起,用机器生产机器,再用这些机器去生产其他产品,就成为人类生产的主要形式……在此之后,生产能力加速翻番,英国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德国的煤产量从1890年的8900万吨增加到1914年的2.77亿吨,略低于英国的2.92亿吨,远超过奥匈帝国的4700万吨、法国的4000万吨和俄国的3600万吨。钢产量的增加更为惊人,1914年德国的产量为1760万吨,高于英、法、俄三国产量的总和。尤其引人注目的乃是德国在电力、光学和化学等20世纪新兴工业方面的成就。……德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14.8%)已高于英国(13.6%),是法国(6.1%)的两倍率。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它”指哪一项科技成就?并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初期德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从英国和德国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什么启示?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对比,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
——摘编自【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序言)》
材料二 ……从17世纪到19世纪,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得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从18世纪中叶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开始或完成工业革命,……。到19世纪末,随着拥有先进技术的欧美人对大洋洲和太平洋岛屿的殖民,世界完全联系成一个整体,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和主宰地位的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摘编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材料三 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思维导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英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区别,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实行联合统治”而确立的政治体制。
(2)根据材料二,归纳19世纪末世界市场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请你为材料三中的思维导图拟定一个主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从1514年到1866年总计36106次航行中,大约有2133万名非洲奴隶从非洲上船,大约有1066.5万人活着抵达,将近1000万名奴隶在运输过程中死亡。
——摘编自龚刃韧《论跨大西祥奴隶贸易的废除及其原因》
(1)材料1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评价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
材料2 在英国,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有一种新的动力之源。结果引起了一系列发明和改进,直到最后研制出适宜大量生产的蒸汽机……1870年以后,由于利用了电并发明了主要使用石油和汽油的内燃机,动力工业被彻底改革……交通通讯等条件的发展,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
——改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2中的两次动力革命分别将人类社会带入到什么时代?并指出世界市场的形成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材料3 1908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普及型汽车——T型车。在组装中,使用复合的装配台和移动装配线,每个装配台都有不同的任务,每个工人只需熟悉掌握一个装配任务,这使工人完成一个任务的时间从8小时30分降低到2分30秒,组装一辆汽车所耗费的人工费下降了88%。截至1927年,福特汽车公司共生产了约1500万辆T型汽车,产量达到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昔日富豪的奢侈品进入了普通大众的家庭,甚至在乡间农舍,人们也能见到T型汽车的身影。这款汽车以价格低廉、性能优越著称。
——根据《世界历史》《历史的细节》改编
(3)据材料3及所学,指出汽车工业发展能带动哪些行业的发展?概括福特公司的发展特点。
(4)综上,你如何看待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论就其深度还是广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都远远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就其深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的电磁学.和热力学这两门新兴科学物化的技术成果;就其广度而言,第二次科技革命遍及一切与功、电、磁、热光相关的技术领域。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时时刻刻地直接感受着它所带来的恩惠。
材料二: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了许多问题: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材料三:……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也包括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装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就其深度与广度而言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一例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至今给我们带来的恩惠?
(2)材料二说明工业革命带来了哪种不利影响?据材料三,概括英国治理环境的措施?
(3)综述以上材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19.【能源科技与创新】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热力学发展起来。瓦特研读了有关热力学书籍,站在先驱者肩膀上,终于改进出新的蒸汽机,从而把工厂从选址限制中解放出来,带来整个工业领域的革命。蒸汽机不仅代表着能源技术的发展,更使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
——摘编自焦娅敏、张贵红主编《能源科技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瓦特成功改进蒸汽机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的结果,能源科技进一步发展。电磁学理论的建立,推动发电机的诞生,电力成为新的能源,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热力学的成熟使蒸汽机日益完善,并促成内燃机的诞生,石油成为重要能源。
——摘编自焦娅敏、张贵红主编《能源科技史教程》
(2)根据材料二、写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能源科技发展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提出应对当今能源危机的合理化建议。
20.在人类历史上,思想文化犹如一盏明灯,照耀着我们前进的方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大多数这个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他或她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这个时期”流行的思潮是什么?该思潮引发的思想文化运动起源于哪个国家?
材料二 这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矗立起一座马克思主义精神丰碑,它一经问世,就在实践上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2)材料二中“伟大著作”指什么?
材料三 这场运动的倡导者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包括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简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三中“进化论观点”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来的?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思想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综合题》参考答案
1.(1)事件: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相同点:革命理念(启蒙观念),革命目标。
(2)通过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奴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充分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大获利。
(3)启示:实现民族独立;维护国家统一;重视科技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
2.(1)原因:《宅地法》的政策激励;移民带来了劳动力与技术;农业的不断发展。(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2)影响:促进经济发展和城镇化;侵害原住民权益;破坏西部传统文化。(任答其中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问题:制定合理的开发政策;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生态平衡。(任答其中一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1)18世纪。影响:使其效率大幅提高;推动了纺织、采矿、冶金等行业的机械化生产。
(2)成就: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影响: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3)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科技改变世界;科技改变人类生活等。
4.(1)科技成就: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影响: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言之有理即可)
(2)呈现下降的发展趋势;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飞机;汽车。
(3)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科技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和深化发展;科技工作者的努力;科技实力持续增强;持续增加科创投入;拓展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国家创新体系更加健全等。
5.(1)成因:作为工商业贸易中心吸引大量人口;城市管理不善;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差;居民没有明晰的城乡概念。
(2)作用:便利城市居民的生活;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扩大市民的政治和社会参与度;推动民主化的发展。
(3)启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持生态的国策;要提高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等。城市化过程中应该关注广大民众的权益。
6.(1)原因:新兴资产阶级与传统贵族竞争;封建王权统治制约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基础。
(2)关系:科学精神为社会进步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社会进步也会反作用于科学精神的发展。
主要观点:自然界中生物物种不断进化,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3)发言稿:启蒙运动提倡理性主义,启蒙思想家们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理性思想促进思想解放,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随着理性主义的发展,对人类的民主政治,经济建设和发展理念都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人类文化科学性和实践性提供思想基础,提高人认识能力和智力因素,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因此,理性之光照亮人类历史前行之路。
7.(1)特点:政府主导;民间组织积极参与;通过立法治理;治理措施逐渐完善。
(2)原因:工业革命时期,企业以生产和利润为先,污染持续;地方政府和民众担心治理带来的增税等问题,态度犹豫。
(3)启示:发展经济要重视环境保护;治理污染需政府、企业、民众共同努力。
8.(1)改变了作战方式,使欧洲取得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军事技术优势;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2)观点:美、德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后来居上。
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煤气内燃机;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几年后,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913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试飞成功。
(3)科技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科技也可以让国家综合实力发生质的飞跃;应抓住发展机遇,不断创新,用科技造福国家和人民。
9.(1)成就: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标志:互联网的普及。
(2)观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述: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科技发明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计算机网络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还对人类的经济活动产生了直接影响,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正在掀起第四轮科技革命,推动人类社会迈向智能时代。
10.(1)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影响:促进了英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英国其他工业领域的发展。(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不同:美国注重重工业的发展。政治因素:美国通过内战废除了奴隶制,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又一障碍。
(3)启示:注重工业化建设;轻重工业协调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等。(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11.(1)掠夺金银财富;屠杀和奴役当地居民;贩卖黑奴;殖民战争;商业战争。(任答4点即可)
(2)方式: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推动因素:西方国家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认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史充斥养野蛮、血腥和罪恶;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建立给世界落后国家和地区带来了灾难,也必然会遭到被殖民压迫地区人民的反抗,最终崩溃瓦解;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12.(1)变化:色彩更加丰富,由限于天然染料变为使用化学合成染料;材质发生变化,出现了化学纤维衣物;生产方式发生变革,由手工制作变为机械化生产;销售对象更加大众化,由昂贵的财产变为普通人也能够享受的消费品。
(2)影响因素:工业革命推动;生产技术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扩大。
(3)认识:服饰文化的变迁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表现。
13.(1)时代背景: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人文主义思想传播,人们开始关注自身价值和身体锻炼。(任意1点即可)
变化:中世纪,体育运动在大众中不普及,仅在骑士教育中有军事体育内容;15世纪,“宫廷学校”主张读书和运动结合,体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内容,且有医生出版相关著作,主张民众从事多项运动以维持健康。(任意1点即可)
(2)表现:大众户外体育运动发展;足球、网球等运动兴起并形成统一运动规则;商业体育俱乐部大量产生,通过出售门票获得商业利益;很多观众乘坐新式交通工具到现场观赛;比赛消息能通过电波和报纸传播,吸引大众参与。(任意1点即可)
发展的历史条件:工业革命的开展,欧洲工业化使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为体育运动提供了更多参与者;城市基础设施(如电车、火车)的改善,方便了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科技的进步(如电波、报纸),促进了体育信息的传播。(任意1点即可)
(3)历史结论:体育运动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时代的进步,体育运动不断普及,形式日益多样,规则不断完善,并逐渐商业化和大众化。(任意1点即可)
启示:要热爱体育运动,要提高中考体育成绩,要宣传岳阳的体育名片,要提升岳阳的城市形象,要发展岳阳的城市经济等等,言之有理即可。(任意1点即可)
14.(1)有利条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了宽松的政治环境;发达的商业传统对工业技术革命具有内在需要。成就:珍妮机、蒸汽机、蒸汽机车(举一例即可)
(2)原因:英国不重视工业生产技术和设备的更新;不重视制度和科技的创新;美、德两国积极应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与英国激烈竞争。(任意两条即可)
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重视科技发展和革新等(言之有理即可)
15.(1)科技成就:蒸汽机。
原因:英国最先开始并完成工业革命;英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2)变化:传统工业发展迅速(或工业取得成就巨大);在新兴工业领域成就突出;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超过英国和法国。
(3)启示:重视科技能促进国家发展。
16.(1)区别: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反对殖民统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没有封建制度的阻碍,英国则有。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
(2)主要特点: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和主宰地位;西方先进、东方落后(不平等性);扩张性。形成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完成;殖民扩张掠夺。
(3)主题:资本主义的发展
17.(1)事件:三角贸易。
影响:三角贸易给英国等欧洲殖民者带来了巨额利润,客观上促进了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但是造成非洲丧失大量人口,严重阻碍了非洲的发展,具有残酷性和野蛮性。(答出2个方面即可)
(2)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影响:西方列强以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使中图逐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加紧经济侵略,导致资本输出加剧,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任意1点)
(3)行业:石油、化工、钢铁、机器制造,(任意2点即可)
特点: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实行流水作业。提高生产效率,缩短了汽车生产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价廉性能优,推动汽车消费趋于平民化。汽车的普及,使汽车逐步成为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任意2点即可)
(4)看待:西方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曾经依靠殖民撩夺、奴隶贸易、战争侵略等手段积累了大量财富,但是也给亚非拉等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苦难。科技创造和发明使得欧美各国相继建立工业化国家。伴随着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资本的残酷剥削和扩张,也引起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资本主义列强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尖锐。(任意1点即可)
18.(1)深度: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的电磁学和热力学这两门新兴科学物化的技术成果;广度:第二次科技革命遍及一切与功、电、磁、热、光相关的技术领域。电灯、汽车等。(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均可)
(2)环境污染。英国政府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和斗争促进了环境的治理和改善。
(3)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发展经济;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言之有理即可)
19.(1)原因:热力学的发展、瓦特个人努力及总结前人的经验、社会发展的需要等。影响:把工厂从选址限制中解放出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
(2)表现:电力成为新的能源,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诞生,石油成为重要能源。
(3)合理化建议:节约现有能源,提高利用效率;开发“绿色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等。
20.(1)思潮:人文主义。国家:意大利。
(2)著作:《共产党宣言》。
(3)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科学家:达尔文。
(4)积极作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