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选择题--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选择题--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7.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30 09:3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选择题
1.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B.新经济政策规定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
C.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
D.罗斯福上任后采取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2.两次世界大战之际,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如印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塞俄比亚反意大利法西斯侵略、墨西哥卡德纳斯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等。这一时期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
A.推动了非暴力不合作思想传播 B.斗争形式具有多样性特点
C.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 D.使世界殖民体系濒于崩溃
3.1930年苏联执行的104个技术援助协议中约有84个是和美国、德国公司签订的,1932年其重工业部门中约有6800名外国专家,大部分来自美、英、德等国家。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苏联的粮食收购危机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C.苏联集体农庄的优势 D.新经济政策的成效显著
4.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早期佛教提出“众生平等” 佛教的产生利于提高人民社会地位
B 阿拉伯人将造纸术传到欧洲 新航路开辟加速全球经济文化交流
C 一战后德国被强制支付巨额战争赔款 激化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D 1949年北约成立 有效援助欧洲恢复二战后经济
A.A B.B C.C D.D
5.1928—1937年,苏联共建成6000多个大型企业,工业投资总额1550多亿卢布,占国民经济投资总额的42%,工业总产值增长了5.5倍。苏联工业建设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其主要原因包括( )
①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②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进行
③优先发展重工业 ④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6.1920年,布尔什维克党宣布取缔一切集市,即使是首都莫斯科也不例外。一时间,从农村将粮食用口袋背到城市的人成为当时受欢迎的人。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B.新经济政策的出台
C.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推行 D.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7.“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这一 “独特实验” ( )
A.是苏联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道路的借鉴
B.迅速缓解了苏维埃政府所面临的严重危机
C.标志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
D.推动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8.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制作了如下的知识结构图,针对其反映的历史信息,同学们各抒己见,其中正确的是( )
A.意大利最终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B.德国是此时国际关系的矛盾中心
C.轴心国集团和同盟国集团最终形成 D.此时国际格局呈现“一超多强”
9.“它在经济方面表现为建立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在政治方面,它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材料描述的“相关史事”是( )
A.垄断资本主义 B.新经济政策 C.苏联模式 D.罗斯福新政
10.19世纪后期,德国工业化的速度异常迅速,这意味着和英国在海外市场上的竞争不可避免。这最终推动了( )
A.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B.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柏林墙的建立
11.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主要有四次。第一次因发生农民焚烧警察局事件,甘地决定停止;第二次因发生武装冲突,甘地等人被捕,最终双方妥协。这说明( )
A.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有一定的软弱性
B.印度农民没有反抗殖民统治的意愿
C.英国殖民者与印度人民的矛盾缓和
D.英国殖民者承认印度真正获得独立
12.制作思维导图有助于培养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以下思维导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拿破仑战争 C.印度民族大起义 D.光荣革命
13.孙中山先生指出,“中国革命六年后,俄国才有革命。俄国革命党不仅把世界最大威权之帝国主义推翻,且进而解决世界经济政治诸问题。这种革命,真是彻底成功,皆因其方法良好之故。”孙中山认为俄国革命相比中国革命的进步性在于( )
A.革命纲领科学 B.推翻了帝国主义 C.革命道路正确 D.实现了经济富强
14.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裴迪南大公为了向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亚检阅军队。6月28日,裴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一历史事件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
A.导火线 B.开始标志 C.转折点 D.结束标志
15.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这句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下列选项中符合无产阶级成功“改变世界”的史实是( )
A.第一国际 B.巴黎公社 C.十月革命 D.二月革命
16.1918~1919年,李大钊先后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以“世界革命的新纪元”和“人类觉醒的新纪元”来评论某一历史事件。他评论的是( )
A.俄国二月革命 B.第一国际 C.俄国十月革命 D.巴黎公社
17.在俄国(苏联)的历史进程中,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以下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设想、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这三个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是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
B.1925年斯大林提出的国家工业化设想,使苏联逐步实现了工业化
C.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他的改革避免了苏联的解体
D.以上这三个事件都对俄国(苏联)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8.吴于廑认为:“1918年11月结束的这场战争持续了4年3个多月,给欧洲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危机。欧洲的海外市场也由于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美洲和亚洲的工业竞争而不断萎缩”。据此可知,这场战争( )
A.彻底结束列强瓜分世界的历史 B.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C.从根本上动摇欧洲的优势地位 D.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觉醒
19.1919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评价《凡尔赛和约》:“这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德国人民根本无法履行这样的赔偿条款。”凯恩斯批判该条约的主要原因是( )
A.未能实现民族自决原则 B.过度削弱德国导致复仇情绪
C.确立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 D.助长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兴起
20.1919年3月,俄共(布)八大通过的党纲确认,“要坚持不懈地把已经开始并基本完成的对资产阶级的剥夺进行到底。要把生产资料和流通手段变为苏维埃共和国的财产,即变为全体劳动者的公共财产”。这表明当时苏俄( )
A.实行新经济政策 B.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D.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2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从这个意义上说,它( )
A.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D.宣告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22.1919年美国同英法共同操纵巴黎和会,会后却因未能夺取世界领导权而不批准《凡尔赛条约》;1921年美国主导华盛顿会议并签署《九国公约》,影响力大增。这主要表明( )
A.美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美国已经成为整个世界的霸主
C.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根本出发点 D.欧洲的优势地位发生动摇
23.1922年11月,列宁指出:“(苏俄)轻工业无疑正处于高涨状态,所以彼得格勒和莫斯科工人生活状况的改善也是毫无疑问的。”这是因为苏俄实施了( )
A.农奴制改革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国家工业化
24.一战后某次国际会议中,英、法、美三国虽在处置德国问题上激烈争执,却对某一问题立场高度一致——共同敌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并策划联合干涉。这次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开罗会议 D.雅尔塔会议
25.“甘地在印度独立运动中倡导使用手摇纺车进行手工纺纱织布,号召民众抵制英国机制纺织品,并推广本土生产的‘卡迪布’。这一运动成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甘地手摇纺车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
A.抵制现代文明 B.反抗英国殖民 C.动员印度民众 D.振兴民族经济
26.德意志民族对《凡尔赛条约》充满仇恨,他们怀念帝国,希望出现一个铁腕人物重振国威。这种持续高涨的复仇主义成为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上台的原因之一。材料旨在说明《凡尔赛条约》( )
A.协调了战胜国间的矛盾 B.埋下了更大冲突的隐患
C.确立了战后德国的优势 D.稳定了战后的国际秩序
27.“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能印证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印度的民族大起义 D.俄国十月革命
28.“20世纪20年代,苏俄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列宁根据国情做出了重大决策,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
A.苏俄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 B.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导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解体 D.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最终形成
29.1921年10月28日,(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在克里姆林宫签署,美国青年哈默获得了一个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这一结果主要得益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五年计划的开展 D.苏联模式的形成
30.“在全盘集体化运动中,苏联实行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消灭富农的政策,规定没收富农财产,转为集体农庄主公积金,作为贫雇农入庄费(共约4亿卢布),并把富农驱逐出本区、州,不准(他们)加入集体农庄。”由此可见,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呈现的具体特点是( )
A.在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步推进 B.得到人民群众大力支持
C.以阶级斗争为手段强力推行 D.富农阻碍了农业集体化
31.“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评论道‘灯光在整个欧洲熄灭’。”材料表明( )
A.战争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 B.战争大大削弱欧洲的经济力量
C.战争使欧洲走向帝国主义阶段 D.战争引起欧洲革命浪潮
32.初三年级要举办“历史中的名人”展览,小华同学负责设计展览目录,______处最有可能是( )
第一章 近代科学与文化的杰出代表 1.牛顿 2._______ 3.梵高 第二章 反抗殖民统治的杰出人物 1.玻利瓦尔、圣马丁 2.章西女王 3._______
A.达尔文、甘地 B.贝多芬、亚历山大二世
C.哥伦布、扎格鲁尔 D.诺贝尔、林肯
3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男子参战,他们留下的工作只好由妇女去顶替。妇女在各行各业的表现使整个社会为之震惊。这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
A.给世界带来深重灾难 B.提高了妇女社会地位
C.适应了工业化的要求 D.引发了社会主义革命
34.“他”巧妙地利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去补充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两只手共同运作,缓解了危机,巩固工农联盟。“他”实行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对外开放
35.由下图可知,十月革命的胜利表明社会主义( )
A.由空想到科学 B.由理想到现实 C.由理论到实践 D.由一国到多国
36.有个条约这样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为适用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以下对该条约理解正确的是( )
A.条约使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
B.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C.条约主要针对的是法德矛盾
D.该条约维护了中国的主权
37.1930年,印度甘地号召向“食盐进军”,带领民众到丹迪海边自取海水制盐,反对英国殖民当局垄断食盐生产。此历史事件对印度民族解放的贡献是( )
A.彻底驱逐英国殖民者 B.唤醒民众民族意识
C.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 D.实现工业独立自主
38.下图为1919年8月30日美国《芝加哥论坛报》专栏记者凯里·奥尔发表于该报的漫画《后视图》。对该漫画内容解读最准确的是( )
注:漫画中,威尔逊正在指挥大家合唱“持久和平”,而合唱团队员的裤兜里都藏着手枪。自左往右合唱团队员的后背及其手枪枪柄上分别写有“日本”“觊觎亚太”,“英国”“关注海权”,“法国”“重提美法同盟”,“意大利”“期待领土扩张”。
A.二战后列强间的矛盾一直无法协调 B.凡尔赛体系的和平基础很脆弱
C.美国已经取得资本主义世界话语权 D.一战后各国努力维持持久和平
39.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骨干大型企业大都是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建立起来的。1933年美国50%的出口机器设备都流向了苏联,此外,大量外国专家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意大利等国还向苏联提供了巨额贷款。这反映出(   )
A.斯大林模式的优势凸显
B.苏联抓住机遇谋求发展
C.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D.两种意识形态趋向一致
40.1921年4月,列宁指出,“现在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必须采取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办法”,“只有先解决农民问题,才能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从而巩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列宁随后的“办法”是( )
A.实行新经济政策 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D.进行工业化建设
41.一战后,甘地领导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扎格鲁尔领导了埃及华夫脱运动和卡德纳斯领导了墨西哥改革。这表明( )
A.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B.不结盟运动在世界范围兴起
C.亚洲殖民地反抗斗争激烈 D.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崩溃
42.“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Bolshevism (布尔什维克主义)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李大钊笔下这一革命的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A.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B.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C.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D.实现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
43.1919年,陆徵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某国际会议,因会议损害了中国利益,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了日本,在国内人民和旅法侨民的压力下,他拒签对德和约。此次国际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开罗会议 D.万隆会议
44.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到1927年俄罗斯联邦就有672所中等技术学校。此外还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促进中等技术教育普及
C.完善新经济政策 D.缓解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45.《大国崛起》解说词:“1917年11月7日,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文中的“伟大实践”指的是( )
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D.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46.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在1921年采取了一项政策……农民被允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列宁的这项政策是( )
A.余粮收集制 B.农业集体化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47.1913年俄国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产值占比42.1%,农业产值占比57%.1932年底,工业总产值达到368亿卢布,已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0.7%,苏联已经由一个农业大国变成为工业—农业国。取得这一成就主要是因为( )
A.农业集体化运动 B.十月革命的胜利 C.五年计划的实施 D.苏联模式的形成
48.20世纪30年代,拉丁美洲某国通过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包括石油工业国有化和土地改革,捍卫了国家资源主权,推动了民族经济发展。领导这一改革的是( )
A.卡德纳斯 B.玻利瓦尔 C.甘地 D.扎格鲁尔
49.罗素是坚定支持世界和平与非暴力事业的和平主义者,1955年发表《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呼吁科学家承担和平责任。下列事件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B.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印度民族大起义 D.墨西哥卡德纳斯的改革
50.美国国际政治学家小约瑟夫·奈在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时,指出“木头是深层原因,干柴和纸张是中层原因,划火柴是突发原因”。其中“木头”指的是( )
A.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B.帝国主义列强间的利益冲突
C.普林西普刺杀斐迪南大公夫妇 D.各国经济危机的爆发与蔓延
51.英国在战时疯狂叫嚣要把敌人打翻在地,并说要让德国赔偿一切。但当德国真正倒下时,又不愿意过分削弱,还企图利用德国来遏制苏俄、牵制法国。这种变化( )
A.出于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 B.助长德国法西斯的侵略野心
C.致使国际新秩序未能建立 D.表明英国开始实行绥靖政策
52.随着1920年底苏俄转入经济建设时期,恢复和振兴农村经济以解决粮食危机,就成为苏维埃政权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为此,苏俄政府(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征收固定粮食税 C.实施农业集体化 D.废除土地私有制
53.在俄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国家里,企图通过建立高度集中的生产、分配和管理体制,实现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是根本行不通的。为此苏俄于1921年后实行新的政策,该政策规定用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对部分工业实行非国有化,并恢复市场和贸易。该政策对苏俄产生的影响是( )
A.推动实现农业集体化发展 B.主张发展国家工业化建设
C.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D.扭转危机,巩固工农联盟
54.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水平,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说明二者的共同点是( )
A.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D.建立了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
55.李华同学学习完“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后制作了如下知识结构示意图,下列属于如图中“蓬勃发展”表现的是( )
A.十月革命爆发 B.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C.英国宪章运动 D.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选择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B C D A D B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A C A C C B C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C A B B D B B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A B B B A B B B A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A D A A C C C A B A
题号 51 52 53 54 55
答案 A B D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