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词汇出现的频率能反映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下列高频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2012—2022年媒体上的是( )
A.多快好省、大炼钢铁、“铁人精神”
B.包干到户、解放思想、经济特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个代表”、南方谈话
D.百年奋斗目标、中国梦、新发展理念
2.下图为我国1978年和1984年农林牧渔业产值与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导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变了农村的土地所有制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城市体制改革的进行
3.1989—1991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每年的增幅只有5%左右,而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这个数字就增加到12.8%。此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快速的国家之一。这可说明( )
A.杰出人物决定历史发展 B.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
C.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这个新时代开始于(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5.与下表中进出口额变化趋势紧密相关的是( )
1978-1990年主要年份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额(单位:亿美元)
年份 进出口额 出口额 进口额
1978 206.4 97.5 108.9
1988 1027.8 475.2 552.7
1990 1154.4 620.9 533.5
A.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
6.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以“亚洲与世界:共同的挑战,共同的责任”为主题,呼吁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这一主张最契合的现代国际关系理念是( )
A.冷战对峙局面形成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7.下面知识卡片中的信息,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大会议是( )
①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②科学发展观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③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始进入新时期
A.中共十六大 B.中共十七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认为:“毛泽东同志一九五六年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经验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提出的基本方针,既是经济规律的客观反映,也是社会政治安定的重要保证,仍然保持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这说明《论十大关系》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A.明确了改革目标 B.提供了理论准备 C.准备了经济基础 D.创造了和平环境
9.“大花袄、红手绢、黑外壳”的扭秧歌机器人在今年春晚舞台上掀起了一场视觉革命,并屡屡登上热搜,至今仍为大家津津乐道。这场视觉革命让全球看到了中国切实贯彻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
A.共享理念 B.绿色理念 C.协调理念 D.创新理念
10.重庆家具公司成立于1964年,过去由于照搬全民所有制管理体制,生产发展缓慢。1984年,全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6119万元,实现利润980余万元。1985年1—5月完成的工业总产值和实现的利润,比1984年同期分别增长43%、80%。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普遍实行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11.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1984年我国出现企业创业高潮的原因是( )
A.企业实行公私合营顺利完成 B.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成
12.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几次有效调整,这使我国( )
事件 影响
土地改革 农民得到了土地,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农业合作化运动 生产发展了,产量提高了,社员收入增加了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A.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生产 B.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
C.迈入了农业强国的行列 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13.2011年初,某国际组织发布年度经济报告称: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10年达到约5.88万亿美元,显著超过此前长期位居世界第二的经济体。这一里程碑标志着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根据上述报告,中国在2010年超越的国家及全球经济地位变化是( )
A.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B.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
C.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D.按购买力计算,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14.“四个全面”的内涵表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演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在(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
C.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
15.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0二五年新年贺词中提到:“我们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新成果。”这些成就反映了我国( )
A.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 B.全面落实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 D.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16.据新华网报道:1987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具有当时先进水平的第二代解放牌汽车CA141,一汽走出一条“自主开发,自筹资金,自主建设,不停产改造”的新路子。长春汽车走出的“新路子”体现了我国( )
A.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产业升级
C.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进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7.1986年4月到6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很多地方报纸,都集中报道了不少企业改革先进人物被反对改革的人打击诬告的事件。对这些报道解释正确的是( )
A.改革者违法现象严重 B.说明改革出现了很多失误
C.鼓励人们大胆改革创新 D.宣传改革开放的成就
18.某研究者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等,都是不同群体相互协作的产物。不仅政府部门积极引导,企业界人士也深度参与,同时广大民众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诉求,为改革提供反馈。众多学者深入调研,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该研究者意在说明( )
A.改革促进了不同群体的融合 B.改革有着广泛的社会参与度
C.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复杂性 D.改革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19.1984年10月,泰州各地推行工业企业“一包三改”制度,实行经营责任制,改工资固定制为浮动制,改工人录用制为合同制。泰州市“一包三改”的主要背景是( )
A.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D.邓小平南方谈话解放人们思想
20.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战略决策,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演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中共会议是( )
A.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
C.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 D.中共二十届一中全会
二、非选择题
21.抓住时代机遇,制定恰当政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这一政策已开始有些效果。但是,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邓小平《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1982年)
(1)依据材料一,概括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结合当时国内外形势,指出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的原因。
材料二: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历史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探索。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设置经济特区,并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暂行条例》,经济特区在中国正式诞生……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经济特区优惠政策时代逐渐谢幕,深圳由“探路者”回归为普通奔跑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在全国的全面推开,深圳从“单项改革”迈向“综合改革”的深水区。……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这意味着中央寄望深圳从过去的“单项冠军”变成“全能冠军”,意味着深圳要作为国家“战略代表队”在全球城市竞争中率先冲刺。深圳逐条对照意见制定行动方案,明确了2019—2025年建设先行示范区的127项具体任务,开启全方位先行示范、走向未来“无人区”的新征程。
——新华社新媒体《从改革开放“探路者”到新时代“示范区”——深圳特区40年巨变折射中国道路优越性》,2020年8月25日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深圳在不同时期“先行示范”的时代背景,并总结其成功经验。
材料三: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我们要下大气力发展全球互联互通,让世界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在开放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
——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2017年)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对外开放历程的特点。
22.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的不懈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阶级,把封建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1950年6月14日)
材料二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必须符合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向前的强大动力。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上的报告
材料三 中国在1953年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新阶段。这一年,在全党空前团结的基础上全国开展了一场又一场生气勃勃的革命和建设活动。到1957年,这个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已经走了几大步,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经济建设增长速度,经济制度已经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国家的政治制度也具有了中国特色。
——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
材料四 “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1984年3月)
“我们脑子里的四化是社会主义的四化。如果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1987年2月)
——《邓小平文选》
(1)对材料一中“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作出合理的解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的标志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57年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进行的成功探索。
(4)材料四中“中国的发展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成就。(举一例即可)
23.复兴之路·前赴后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伴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不断加深,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首的封疆大吏开始由上到下的改良,但是他们始终没有触及封建体制的改变,始终维护着……封建阶层的利益核心,这就为中国的近现代化造成了藩篱。以孙中山为首的下层资产阶级革命派,取得了国家政权,却因袁世凯称帝断送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伟大主张。
——摘编自赵博宇《浅论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
材料二 《油画》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井冈山会师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实现了显著的增长。1978年,中国的GDP总量为3678.70亿元。到了2020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时,中国的GDP总量增长到1015986亿元,是1978年的278.2倍。2023年,中国的GDP超过126万亿元人民币,按不变价计算,比1952年增长了223倍,年均增长率达到7.9%。
(1)根据材料一,回答“改良”“革命”分别是何事?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改良”“革命”都失败的共同原因。
(2)材料二图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怎样开辟了中国革命道路?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面数值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三、综合题
2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的救亡图存运动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面对内忧外患,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掀起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这次会议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人民的梦,反映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期盼。现阶段,我们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国梦,并且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不断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场自救运动的名称,并列举一位该运动的代表人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历史意义。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会议的名称,并说说这次会议上作出了哪一重要历史性决策。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指导思想。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的认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 歌曲
1931—1945年 《松花江上》《到敌人后方去》《义勇军进行曲》《八路军军歌》《游击队歌》
1949—1956年 《东方红》《翻身的日子》《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1956—1976年 《社会主义好》《我为祖国献石油》《学习雷锋好榜样》
1978年以后 《春天的故事》《在希望的田野上》《七子之歌》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个历史时期的歌曲,指出其反映的时代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后我国经济体制发生的变化。
(2)优秀的歌曲一定要根植于时代的发展才能得以流传。请从材料中任选一组歌曲,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些歌曲是如何“根植于时代的发展”的。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升训练》参考答案
1.D
2.C
3.B
4.C
5.D
6.D
7.C
8.B
9.D
10.C
11.C
12.B
13.B
14.D
15.C
16.A
17.C
18.B
19.C
20.C
21.(1)思想: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或:发展经济。)
原因:①中国经济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化经济建设已经启动,急需资金和技术;②世界局势趋于缓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西方国家寻找新的投资场所。(答到其中一点,即可)
(2)背景: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1980年,深圳被确定为经济特区;②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南方谈话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③香港回归祖国后,深圳成为沟通香港和内地的桥梁;④2019年以来,党和国家对深圳发展的提出更高要求。
经验:国家政策扶持;顺应时代需求调整目标;充分利用地理优势等等。(答出其中1点即可)
(3)特点:从引进技术和资金到对外直接投资、分享中国经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逐渐深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依据国情和国际形势变化不断调整对外开放政策。(答到其中2点即可)
22.(1)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2)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
(3)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发展,农民收入提高;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出现崭新局面;建立了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城市;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等。
23.(1)改良:洋务运动。革命:辛亥革命。原因:未能彻底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
(2)转变:从城市转向农村(或转向农村)。道路:井冈山道路。
(3)原因:改革开放的深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4.(1)名称: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李鸿章。
(2)意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洗刷了近代中国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确立了中国的大国地位,赢得国际尊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光明前景。
(3)会议名称: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改革开放。
(4)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认识:中华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持续追求,经历了从救亡图存到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历程;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足国情选择正确道路。
25.(1)【示例】1931—1945年: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49—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956—1976年:社会主义的全面探索和建设。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答出其中两个历史时期即可,4分)
变化: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2)【示例】1931—1945年,这一时期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时期,歌曲也反映出了强烈的时代特征。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国内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转变为民族矛盾。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了抗日的前线。这一时期的歌曲气势磅礴,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坚强,体现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这些歌曲体现出抗战时期全国人民的团结和根据地的抗战方式,同时鼓舞了抗战军民的士气,有助于全民族抗战。(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