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题
1.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与1992年南方谈话的共同作用是( )
A.解决人们思想认识的重大问题 B.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指导思想
C.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 D.明确了“一国两制”方针
2.2011年初,某国际组织发布年度经济报告称: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10年达到约5.88万亿美元,显著超过此前长期位居世界第二的经济体。这一里程碑标志着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根据上述报告,中国在2010年超越的国家及全球经济地位变化是( )
A.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B.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
C.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D.按购买力计算,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0二五年新年贺词中提到:“我们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新成果。”这些成就反映了我国( )
A.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 B.全面落实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 D.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4.1978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提出,要解决广东长期存在的“偷渡外逃”难题,需中央给政策,让广东“先行一步”。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同意。当时“先行一步”的政策是( )
A.实行市场经济 B.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C.设立经济特区 D.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
5.某研究者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等,都是不同群体相互协作的产物。不仅政府部门积极引导,企业界人士也深度参与,同时广大民众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诉求,为改革提供反馈。众多学者深入调研,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该研究者意在说明( )
A.改革促进了不同群体的融合 B.改革有着广泛的社会参与度
C.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复杂性 D.改革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6.学者萧冬连指出:“农村改革是农民对政策底线的冲击与地方上开明的领导人相互推动,一步一步获得共识,形成全国性政策的过程……最终农村改革对增产的显著效果为自己获得了合法性,农民的选择成就了中国的改革。”据此可知,农村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B.农民和地方领导的共同推动
C.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D.农村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功
7.不同类型的史料价值各有不同。下列探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
A.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B.某同学整理的相关学习笔记
C.歌曲《春天的故事》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照片
8.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战略决策,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演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中共会议是( )
A.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
C.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 D.中共二十届一中全会
9.1990年起,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府抓住机遇,利用上海的资金、技术等优势,加快对浦东的建设,浦东迅速崛起。在很短的时间内,浦东就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并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材料中的“机遇”是指( )
A.中央决定兴办经济特区 B.中央宣布开发开放浦东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0.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战略思想,引领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的民族复兴。这些思想理论( )
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②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③指明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 ④指导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某同学做了资料卡片(如下表),卡片反映的是( )
①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②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③发展才是硬道理; ④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C.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 D.经济特区的建立
12.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时代热词”通常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下列热词与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一致的是( )
A.双百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南方谈话
C.三个代表、全面协调可持续 D.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
1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中,收录了他1979年11月的谈话:“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他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这表明此后我国改革的方向是( )
A.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B.实现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改革开放初期,无锡以外向型经济起步,1985年实际利用的外资约0.12亿美元,截至2024年实际利用外资突破34.4亿美元。与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吸引了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投资。以上材料可用来佐证( )
A.一五计划推动工业发展 B.政企分开增强企业活力
C.对外开放扩大经济交流 D.加入WTO拓展发展空间
15.邓小平说:“证券、股市……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体现的思想理念是( )
A.团结一致向前看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实现共同富裕 D.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
16.“十三五”期间,全国贫困人口每年净减少1000万以上,群众真真切切过上了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生活。2021年,我国整体上彻底摆脱了绝对贫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这折射出( )
A.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B.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C.中国灵活运用外交政策 D.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17.1992年初,中国的改革走到一个关键时期。中国要不要搞市场经济,人们对此争论不休,这一重大问题得不到解决,中国的改革就难以进一步推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为解决该问题指明了方向( )
A.兴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
C.邓小平开启南方巡视并发表谈话 D.中共十四大胜利召开
18.在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为我国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有利于我国经济进入全球市场”的是( )
A.兴办深圳经济特区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建立上海浦东新区 D.开放陆地边境城市
19.这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这一光辉起点指的是( )
A.遵义会议的召开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0.某同学路过开发区,看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横幅标语。这是在( )
A.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实践邓小平理论重要成果
C.宣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倡议人们践行新发展理念
21.1980年12月建成的某温泉宾馆,是广东省首家引进外资兴办的现代化宾馆。宾馆采用灵活的工资机制,员工收入与工作业绩挂钩。这一调整的背景是中国( )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2.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加速推进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多部法律完成制定修订。这些做法( )
A.推进了全方位外交布局 B.巩固了国防建设
C.体现了绿色发展的理念 D.解决了能源问题
23.2025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4周年。目前,中国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这说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A.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B.适应了文化多样化趋势
C.维护了国际和平与安全 D.推进了社会信息化建设
24.下图是出版于1985年的画作,题为《我家买了大金牛》。画中儿童坐在拖拉机上与母亲笑盈盈地展望新生活。其所体现的时代主题是( )
A.“一五”计划推动农业机械化 B.合作化运动共享劳动成果
C.对外开放完成与世界接轨 D.农业改革推动农业现代化
25.题19表反映了20世纪70-80年代初中国公派留学生(部分)变化的情况。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72年底至1978年底 1978年9月底至1981年底
所学领域 人数 比例 所学领域 人数 比例
语言学科 1451人 93.7% 语言学科 1150人 15.4%
自然科学 97人 6.3% 自然科学 6039人 81.0%
其他 267人 3.6%
A.“五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高考制度的恢复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 D.改革开放的需要
26.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负责主题展板的制作,主题为“改革春潮”,展示了1978年以来我国的改革成就。下列与该展板主题相符的是( )
A.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现场照片 B.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雕塑
C.共和国反腐败第一大案 D.宏济堂的公私合营
27.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唐太宗说:“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两者都体现了哪一思想理念( )
A.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B.民为邦本、注重民生
C.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D.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28.中共八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五大、中共十九大都是党的重要会议,其会议主题关键词对应最准确的是( )
A.主要矛盾——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改革开放——经济特区——初级阶段——改革开放
C.改革开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三个代表
D.主要矛盾——改革开放——美丽中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9.1978年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光明日报》发表,此后被十几家媒体全文转载,引发一场酝酿已久、影响深远的大讨论。由此可见,当时( )
A.新闻媒体决定舆论导向
B.国家重视平反冤假错案
C.人们渴望冲破思想束缚
D.实践标准得到普遍认同
30.1980年左右,一位厂长很苦恼:因为天气很热,工厂打算购买风扇、鼓风机等设备来降温,以保障职工的健康和权益,但是工厂没有自主权,要经过11个政府部门的审批,要盖11个图章,等最后的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这一现象最终解决得益于( )
A.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B.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D.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1.自1995年总社重新成立后,供销社持续改革,实行了企业改制、资产出售、职工分流等改革。这些改革是为了( )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开放范围
C.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D.推动社会主义改造
32.每个时代都有独具特色的专属高频词,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主题。以下高频词专属2012年—2020年的是( )
A.中国梦、一带一路、两个一百年 B.市场经济、初级阶段、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科学发展、全面小康 D.解放思想、恢复高考、一国两制
33.有学者指出,在长征2号火箭研制过程中,航天部向有关部门辐射出4800多项科研、试制和生产项目,有关协作单位研制开发了395种新材料;在研制长征三号高能低温燃料大型运载火箭过程中,有关部门研制了217种新材料。据此可知,航天技术进步说明( )
A.技术革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B.军事与民用科技能相互转化
C.我国坚持创新的新发展理念 D.打破发达国家垄断高新技术
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新时代中国发展有重要影响,下列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B.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C.中共“十七大”——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中共“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5.“这项制度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它是中国现阶段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该“制度”( )
A.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C.起源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带来了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36.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
A.设立经济特区 B.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C.开放内陆市县 D.建立沿海开放城市
37.1978—2000年,我国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63个,小城镇由2173个增加到20312个,城市化水平由17.9%提高到36.1%。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A.改革开放 B.三大改造 C.“文化大革命” D.“一五计划”
38.绘制示意图是理解学习内容、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你认为“?”处可填( )
A.只有坚持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C.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挥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
D.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9.【凝综主题】下表内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时间 1980年 1984年 1985年
事件 建立4个经济特区 开放14个沿海城市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A.对外开放 B.科技文化 C.民族团结 D.祖国统一
40.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
A.阐述了发展才是硬道理 B.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调整
C.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D.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
41.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5年,我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也建立起来;1992年,对外开放地域又向纵深发展……。我国这一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说明( )
A.经济特区的建立为改革提供了示范
B.我国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C.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同步进行
D.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重大成就
42.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100周年的讲话中强调,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当下“自己的路”指的是( )
A.中国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B.井冈山道路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对外开放道路
43.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某国营工厂存在着“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等严重的职工懒散症结。对此症结开出的最直接的药方应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D.增强企业活力,调动积极性
44.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中国人民踏上奔向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征程。这里的新征程指的是( )
A.继续推进改革开放 B.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C.建立独立自主国家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5.下图是秦皇岛市经济发展历程中的一组对比数据,与数据变化密切相关的史事是( )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施行 D.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46.玉溪市红塔区的大营街被誉为“云南第一村”。1980年成立了建筑工程公司,1995年乡镇企业成为其经济发展的支柱。大营街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B.南方谈话促进思想的解放
C.对外开放广度不断拓展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47.以下示意1978—2010年间我国农村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得益于( )
1978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134元 农民人均住房面积:8.1平方米 农户彩色电视机拥有量:0.39台/百户 2010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 农民人均住房面积:33.6平方米 农户彩色电视机拥有量:111.8台/百户
A.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D.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本完成
48.中国问题专家马丁·雅克说:“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这开启了一个长达1/4个世纪之久年均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的年代,中国经济也得以转型。……1978年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尽管在那时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1978年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的含义是( )
A.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B.开展思想解放运动
C.开始平反冤假错案 D.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49.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世界银行前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曾讲道:“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是因为(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扩大开放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50.邓小平理论是一场以“实事求是”为精神实质的思想解放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旨在打破精神桎梏、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指导思想的总汇,它改革纯“公有制”的生产关系融入“私有制”,从高度集中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旨在( )
A.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 B.推动政治体制深入改革
C.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51.下图为我国某时期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示意图。对该变革解析正确的是( )
A.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B.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
C.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D.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
52.1992年邓小平南方之行的核心观点是:“中国只要不搞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不逐步改善人民的生活,走任何一条路,都是死路。”这些谈话( )
A.推动改革开放继续深化 B.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C.强调走群众路线的背景 D.完成了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53.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B.“双百”方针的提出
C.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 D.经济特区的建立
54.据统计,与1978年相比,1987年国家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全国用于生产和建设的资金中,由财政筹集的从76.6%下降到了31.2%,由银行筹集的从23.4%上升到了68.8%。据此可知( )
A.政府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B.国家重视对经济特区发展的支持
C.新时期的经济建设取得成效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55.《中国改革与发展》记载:“由于分配不公,农民普遍缺乏劳动热情,农业生产效率长期停滞;许多地区出现‘高产穷县’现象,即粮食产量高但农民收入低,生活贫困。”试点村的实践;“该村”的农民秘密签订协议,实行包产到户,当年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以上史实为党施政提供的政策调整方向应该是( )
A.人民大公社道路绝不可动摇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D.全面多元对外开放势在必行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C B B D C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D C B A C B D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A D D B B A C B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C A C C D D A A A C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B C D D B D B A D D
题号 51 52 53 54 55
答案 D A C A B
答案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