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澳门初、高中历史新教材将澳门地方史融入中国史和世界史,增加了中国近现代史的篇幅,将“正确认识祖国和澳门的历史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为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这反映出澳门( )
A.注重践行“九二共识” B.加强国家认同教育
C.转变社会、经济制度 D.注重民生改善工程
2.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为解决这些问题,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C.“九二共识” D.“求同存异”的方针
3.澳门回归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澳门特有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明精神的标识和文化精髓。这得益于( )
A.深化体制改革 B.实行对外开放 C.坚持“一国两制” D.注重科技发展
4.阅读下表,表中这三个地区的共同之处是( )
时间 事件
1965年9月 成立西藏自治区
1980年8月 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1997年7月 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A.都实行“一国两制”方针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行使国家主权
C.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5.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这说明( )
A.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 B.“一国两制”获得了广泛认同
C.海峡两岸有着高度的文化认同 D.海峡两岸已经实现通商通邮
6.中国台湾省诗人余光中说:“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这说明( )
A.“一国两制”获得海峡两岸的认可 B.海峡两岸的人民渴望统一
C.海峡两岸有高度的文化认同 D.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
7.藏蒙史诗《格萨(斯)尔》是世界上存世史诗中演唱篇幅最长的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整理出版不同民族文字版本的《格萨(斯)尔》及相关研究文集。2006年,国务院将它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体现出我国政府( )
A.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保护 B.在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
C.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国家战略 D.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8.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得益于( )
A.“九二共识”的达成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构想
9.对联不仅是文字的艺术,更是历史的见证。下面对联承载的丰富信息见证了新中国民族政策的是( )
A.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红旗漫卷进西藏,百万农奴迎曙光
C.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
D.杂居聚名遵民意,五区人民得自治
10.广西有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12个世居少数民族,另有满、蒙古、朝鲜、白、藏、黎、土家等40多个其他民族成分。为更好地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我国在广西实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1.期刊论文《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聚自觉》中提到,“把少数民族视为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并且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制度安排,既体现各民族的平等地位,更把全国各民族都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大家庭,这个‘民族大家庭’,就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体。”这句话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
A.背景 B.意义 C.内容 D.地位
12.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本区域内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有自治权。该制度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 D.一国两制制度
13.下图反映了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卫生教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和完善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实行特殊的经济管理政策 D.建立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14.2025年是《反分裂国家法》颁布20周年,该法第五条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由此可见( )
A.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B.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C.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当前最主要任务 D.和平统一是实现两岸统一的唯一途径
15.20多年来,在爱国爱澳旗帜下,澳门经济持续发展,民生不断改善,实现了最广泛的社会团结,这得益于(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
C.“九二共识” D.西部大开发战略
16.2024年12月20日上午,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在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隆重举行。澳门回归祖国得益于( )
A.政治协商制度 B.“求同存异”方针
C.“一国两制”的构想 D.西部大开发战略
1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 )
A.国家统一领导 B.少数民族高度自治
C.各民族一律平等 D.共同繁荣发展
18.下图是1999-2023年澳门人民每月工作收入中位数变化图(单位:澳门元)。图中数据的变化直观反映了( )
A.澳门人民收入增幅巨大 B.我国综合国力日益提升
C.澳门服务业的迅速发展 D.国家对澳门经济的重视
19.1964年上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从创作到演出都邀请了各民族的文艺工作者作为代表,吸收了一批民族曲目。由此可见,我国注重( )
A.维护民族地区的繁荣 B.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C.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 D.保障少数民族自治的权利
20.横琴地处珠海南端,与澳门一水一桥之隔。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和横琴口岸澳门管理区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管辖。以上举措( )
A.证实民族区域自治的可行性 B.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C.表明港澳回归后的繁荣景象 D.丰富了“一国两制”的实践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历史上反动统治者长期实行民族压追政策,各民族之间,主要是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存在着很深的隔阂。少数民族大多信仰宗教,以致民族问题往往同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而难于处理……鉴于情况复杂,中国共产党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正确的民族工作方针和政策。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册)
材料二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据材料一归纳民族问题复杂表现。为此,中共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22.推进民主建设,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3月23日,宪法起草委员会全体委员对宪法草案初稿进行认真讨论后,交由全国政协,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中央和地方领导机关、社会各方面代表8000多人进行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先后收到了5900多条修改意见和建议……宪法起草委员会先后7次召开会议,对上述意见进行了认真研究和讨论,共采纳了其中的100多条。
——摘编自《毛泽东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制定过程的特点,并指出其性质。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材料三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下,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带领下,香港、澳门各界人士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保持了社会经济政治大局的繁荣和稳定,推动各项事业向前发展。求稳定、求和谐、求发展也日益成为社会的心声和主流民意。
——摘编自《重温“一国两制”》
(3)据材料三、指出港澳回归后经济持续发展的原因。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甲午战争的惨败,给中国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耻辱……中国面临的不是强与弱,而是更严峻的存与亡的问题了。朝野上下发出了“保国保种”的呼声。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又进一步道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梁启超于1902年首先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中华民族是我国境内所有民族从千百年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大融合的结果。汉、满、蒙、回、藏等民族融为一家,形成了多元混合的统一大民族。后来孙中山等革命派也接受了梁启超关于“中华民族”的观点。
——摘编自张维为《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材料二 “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邓小平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伟大的一生,他对党、对人民、对国家、对民族、对世界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带领我们党和人民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成功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领导我们党及时果断开展各方面体制改革,勇敢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他创造性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伟大构想,指引我国政府相继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针对分裂中国的图谋,提出解决台湾的正确方针。……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领导我们党及时调整各方面政策,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
——摘编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举一例谈谈你对毛主席“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的理解。
(3)根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的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或认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二 黄帝故里降春雨,炎黄子孙共拜祖。3月30日上午,丁酉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黄帝故里景区举行。大典仪程共9项,分别是盛世礼炮、敬献花篮、净手上香、行施拜礼、恭读拜文、高唱颂歌、乐舞敬拜、祈福中华、天地人和。来自台湾、香港、澳门、河南等地的5位小朋友登上拜祖台,在炎黄子孙的人文始祖面前放飞和平鸽,放飞中华儿女对盛世昌平的期盼,对世界和平的希望。
(1)材料一反映了我们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哪一人物开始的?“平定蚩尤乱”指的是何事?
(2)怎样理解“中华开国五千年”?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海内外的华人为什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4)结合材料二,你认为举办这样的活动有什么现实意义?
25.学习历史,感悟家国情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郑成功
(1)请你根据材料一写出明清时期反对外来侵略的史实两例。
材料二 坐上那动车去台湾,就在那2035年,去看看那外婆澎湖湾,还有那脚印两对半……坐上那动车去北京,日夜思念啊在心中,去看看那天安门上太阳升,还有那雄伟的万里长城……
——摘自歌曲《2035去台湾》
(2)材料二中歌曲《2035去台湾》表达了中国人民什么样的美好愿景?
(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用中国古代史上的相关史实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提升训练》参考答案
1.B
2.B
3.C
4.B
5.C
6.C
7.A
8.D
9.D
10.C
11.B
12.A
13.A
14.A
15.B
16.C
17.A
18.A
19.B
20.D
21.(1)表现:历史上民族隔阂深刻,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更复杂。
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措施: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派出大批人员,并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兴边富民行动等。
22.(1)特点:广泛征求意见,体现人民民主;反映人民利益。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意义:调动了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进一步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3)原因: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正确领导;香港、澳门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一国两制”的优势。
23.(1)时代背景:甲午中日战争战败,民族危机空前加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维新思想的传播。意义:推动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利于提升民族自信心,凝聚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团结,壮大民族力量;促进了民族交融和中华民族概念的形成。
(2)史实:秋收起义失败后,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向农村进军,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逐渐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理解:长征途中,湘江战役红军损失惨重,毛泽东建议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遵义会议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抗战胜利后,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双方最终达成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维护了一定时期的和平。
(3)贡献: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创造性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提出解决台湾的正确方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4)认识:伟大的历史人物对历史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个人理想同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时代发展为个人理想的规划提供了机遇等。
24.(1)黄帝;涿鹿之战。
(2)在中华文明史上,早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炎黄时代就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它标志着中国社会摆脱野蛮蒙昧的时代,进入文明进步的新时代,故称“中华开国五千年”。
(3)距今约五六千年前,炎黄部落联盟与东方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打败蚩尤,黄帝被推举为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演化为后来的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近代以来,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4)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可以展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底蕴;可以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25.(1)史实: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
(2)美好愿景:希望台湾早日回归,实现国家统一。
(3)示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论述:元朝时,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台湾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以上史实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