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选择题
1.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并说“我们允许不知真相的人抱有怀疑,但我们欢迎所有到会的各国代表到中国去参观”。这次会议( )
A.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 B.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D.标志中国重返联合国席位
2.1984年5月,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可见,我国当时的外交政策是( )
A.坚持互利共赢 B.秉持与邻为善 C.奉行独立自主 D.推进大国外交
3.体育外交也是一个国家外交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1963年参加了在雅加达举行的新兴力量运动会,1965年参加了在金边举行的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等,积极开展与亚非拉独立国家的体育交流活动,这些活动有利于( )
A.改善当时中国外交环境 B.改善中美之间的外交关系
C.“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4.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并说“我们允许不知真相的人抱有怀疑,但我们欢迎所有到会的各国代表到中国去参观”。这次会议( )
A.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 B.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D.标志中国重返联合国席位
5.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在访华时对毛泽东说:“很坦率地说,我们对于大国是恐惧的,但是周恩来总理访问了缅甸以后,大大地消除了缅甸人的这种恐惧。”这是因为中国( )
A.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积极推进特色大国外交 D.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6.1954年《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提到“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这些原则”指的是( )
A.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7.分类、整理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在复习中国外交事业这一单元时,某同学的笔记出现了这样的关键词“团结、友谊、合作、求同存异”。他整理的内容是关于( )
A.华盛顿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雅尔塔会议
8.如下这段话是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毛泽东向全世界做出的宣告,这体现出我国( )
……凡愿意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关注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C.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布局 D.提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9.构建是世界人民前途所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请问处应该填入( )
A.全球伙伴关系 B.全人类共同价值 C.全球治理体系 D.人类命运共同体
10.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玻利瓦尔率军打败西班牙殖民者,被誉为“南美解放者”
B.章西女王在战斗中身先士卒,直至壮烈牺牲
C.1918年,扎格鲁尔领导了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D.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
11.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提倡新安全观,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高举“合作”大旗。与美国建立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与俄、法、英、日等建立各种战略伙伴关系,与印度等国探索出共同和平崛起道路。这表明当代中国外交特点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全方位外交 D.求同存异
12.2024年年底,中国第六代战斗机成功试飞,引发全球关注。六代机配备了最先进的隐形技术、超音速巡航能力以及强大的信息化作战系统,大大提升了中国空军的战略威慑力。这说明我国( )
A.坚持科技强军道路 B.军事人才储备充足
C.军事科技领先世界 D.国防装备完全自主
13.从“血肉长城”到“钢铁长城”,体现的文化内涵是( )
A.国家实力增强 B.保家卫国意识 C.科技进步发展 D.社会稳定繁荣
14.1972年4月,我国政府赠送给美国两只大熊猫“玲玲”和“兴兴”,此后,我国与美、日、英等国展开了一轮“熊猫外交”。促成“玲玲”和“兴兴”赴美的直接原因是( )
A.中美合作开展熊猫科研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5.“我们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深化‘全球南方’团结合作,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人类发展进步注入更多正能量。”习近平在202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这段话旨在( )
A.积极推进国民经济建设 B.缓和我国与西方国家关系
C.努力打破我国外交僵局 D.为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16.20世纪70年代,“中美能走到一起是时代的必然——不管两国领导人是谁,这是早晚”材料中基辛格所说的“必然”最根本是指( )
A.中美文化差异在逐渐缩小 B.冷战格局下共同抗苏的需要
C.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 D.美国经济危机急需中国市场
17.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旨在化解与会各国与新中国之间的分歧。当时这些分歧主要表现在( )
A.是否支持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B.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道路不同
C.是否坚决反对殖民主义侵略 D.是否与西方国家开展经济合作
18.在20世纪60年代末,同中国正式建立并保持外交关系的国家有40多个,基本上是社会主义国家和亚非国家。到1972年底,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达到80多个。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美关系趋向正常化
C.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中苏关系恢复正常化
19.在外交部欧美司工作的周南说:“26届联大的两阿提案能通过,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上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表决结果一出来,许多非洲国家代表热烈鼓掌。”该提案通过之所以“惊天动地”,主要是因为( )
A.打破了美国长期以来孤立中国的局面
B.这是新中国首次参与联合国的事务
C.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实现了重大转变
D.意味着中国开始主导国际政治舞台
20.“我是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如需帮助,请在16频道呼叫我。”这句以汉英双语不间断播发的通告,自2008年起,便回荡在亚丁湾海域。这表明中国海军( )
A.构建起完备的远洋防御体系 B.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C.全力守护我国的领海安全 D.积极履行维护世界和平的大国责任
21.“如果在内战时期美国外交不那么敌视中共,不管出现一种更平衡的国际姿态的可能性有多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仍会发现苏联是它可以取得军事和经济援助的唯一来源。”这主要在于( )
A.美国奉行孤立主义外交政策,不愿对外提供援助
B.苏联主动承诺全方位援助,且提供优厚条件
C.中苏两国地理位置相邻,交通便利便于援助实施
D.意识形态的趋同及国际政治格局的现实需求
22.“最重要的一点是,对美开放结束了中国对内对外长达10年之久的意识形态僵化状态。尼克松访华是中美和解进程中对美开放的重大步骤。”尼克松访华标志着( )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关系趋向正常化
C.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D.中美意识形态一致性
23.以下是新化县某同学整理的历史笔记,他学习的主题是( )
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C.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 D.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布局
24.下图是1949-2008年新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观察该曲线图,分析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1949-2008年新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获得认同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25.今年是中国同欧盟建交50周年,双方在互动中不断深化合作、共谋发展。中欧关系发展历程表明,只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坦诚对话,就能推进合作共赢。这体现了中国始终坚持(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D.“一国两制”方针
26.某教师在课堂上出示了以下内容,此内容说明了( )
A.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 D.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27.2024年,中国在军事和军工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如“九天”无人机系统自主研发成功、歼—35A战斗机正式亮相、“四川舰”下水等。这些装备反映了( )
A.新时代强军之路的成就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 D.海军武器装备的更新
28.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这表明( )
A.美国准备继续实施封锁中国的政策 B.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C.美国承认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D.中国和欧美大多数国家已建交
29.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中国海军战略曾多次调整,20世纪年代为‘近岸防御’,80年代调整为‘近海防御’,最新的战略要求则是‘近海防御、远海护卫’”。材料直接表明中国( )
A.坚持精兵之路 B.海权意识的增强 C.重视科技强军 D.加强外交的发展
30.下表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对美国形象表述的变化。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版本 典型表述
《中国现代史》,1960年 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美帝国主义的阴谋等
《世界历史》,1981年 美国对打败法西斯作出贡献
A.美国推行霸权主义 B.美国改变了对外政策
C.国际形势发生变动 D.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31.“国防现代化,是为适应现代战争的客观规律,用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国家防卫体系,使国防力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一系列措施的总称。”据此可知,我国军队、国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 )
A.注重科技强军之路 B.成立新的兵种 C.打造军事指挥系统 D.扩大军队规模
32.下表所示为1949—2014年中国国家元首出访情况统计。该表反映( )
年代 次数 主要出访国家
1949—1983年 12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亚洲民族主义国家
1984—1992年 44 亚洲、西欧、东欧、北非
1993—2014年 225 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
A.出访情况与外交政策调整有关 B.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
C.中国已经胜利地重返世界舞台 D.中国推动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
33.2024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西媒体发表题为《万里交好共命运携手扬帆正当时》的署名文章中提道:“50年来……中巴双方始终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理解和支持各自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这表明( )
A.中国坚持“结伴不结盟”政策 B.中国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 D.中国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
34.这一天,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在联合国会议大厅响起,足足持续了两分钟。坦桑尼亚代表萨利姆穿着事先换上的“毛制服”(中山装),与非洲兄弟们在过道里跳起了桑巴舞,阿尔巴尼亚代表则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这一事件(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联合国
C.导致中美关系走向恶化 D.粉碎了美国扼杀新中国的阴谋
35.尼克松访华后,英国《卫报》评论道,“此次历史性的会面开启了新的外交篇章,双方有望在某些关键领域达成共识,这将为全球局势注入积极稳定因素”。材料中的“关键领域”指的是( )
A.实行“一国两制” B.建立相同的意识形态
C.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D.改变冷战的两极对峙
36.下面为1972年2月28日中美《联合公报》节选。该公报内容最能说明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前提是( )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A.美国承诺立即断绝与台湾的军事联系 B.美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C.美国协助中国恢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D.中美达成经济合作共识
37.下表所示是第26届联合国大会投票部分统计数据,与这一统计数据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各大洲(部分) 亚洲国家 欧洲国家 非洲国家 美洲国家
赞成票(张) 19 23 26 8
反对票(张) 4 1 15 13
A.同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赞成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
C.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赞成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8.1949年,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这段话体现出我国( )
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关注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C.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布局 D.提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9.【史论结合】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事实的是( )
A.五四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C.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一国两制”构想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40.2025年2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发表题为《坚定做变革世界中的建设性力量》的致辞中说:“中国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每一个国家的声音都应得到倾听”。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能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A.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一带一路的提出
C.“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提出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41.2023年,在中国积极斡旋下,中东沙特与伊朗重新确立外交关系。另外中国在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俄乌冲突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坚定维护正义和世界稳定。这表明中国( )
A.是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 B.能解决所有国家的问题
C.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发展趋势 D.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2.1971年10月,有新闻媒介评论道:“中国是在自己不在场的情况下,受到联大三分之二以上国家的祝福,使联合国发生根本变化。”该评论意在赞扬中国(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推动万隆会议取得成功
C.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形成了全方位外交布局
43.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就“中国重返联合国”评论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尼克松之所以持此态度主要是因为( )
A.美国赞同“求同存异”方针 B.中美外交关系的正常化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44.2025年初,一款中国初创公司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DeepSeek V3”的大语言模型引发全球轰动。某老师下载该软件并询问如何设计“新中国国防建设成就展”,以下是Deepseek给出的内容设计目录,以下事件可以入选“峥嵘岁月,奠基立业”的是( )
第一部分 峥嵘岁月,奠基立业(1949年—1978年) 第二部分 改革开放,跨越发展(1978年—2012年) 第三部分 强国兴军,迈向一流(2012年—至今)
①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②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③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④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5.1972年10月,周恩来总理在给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上报国务院的报告上批示,“为何不派人去伦敦、巴黎、波恩、渥太华、东京,去研究西欧、美、加、日本的机械工业情况,反而求其次?”周总理的批示说明当时我国( )
A.已与美国正式建交 B.与欧美国家关系缓和
C.得到世界普遍认可 D.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
46.我国海军战略要求在新中国成立后为“近岸防御",上世纪80年代调整为“近海防御”,新世纪以来逐步调整为“近海,防御、远海合作”,最新的战略要求则是“近海防御、远海护卫”。海军战略要求的调整反映中国( )
A.海权意识增强 B.重视科技强军 C.坚持精兵之路 D.全方位的外交
47.《尊重不同文明,共建和谐世界》指出:“‘和而不同’就是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既能容纳不同的文明存在,又能保留自己的优秀文明传统……”与材料主题相一致的是( )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
48.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03年,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中共十八大以来,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这主要是为了( )
A.推动政治多极发展 B.应对美国军事威胁
C.深化合作共谋发展 D.解决领土纠纷问题
49.1954年周恩来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交代参会人员每人做一套中山装;2001年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时,各经济体领导人身穿唐装在上海科技馆楼前合影;2018年习近平主席赴西班牙进行国事访问,身着中式礼服出席国宴。这说明( )
A.中国领导人注重外交礼仪 B.新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C.传统服饰展现了文化自信 D.中国服饰文化引领了潮流
50.下表内容表明中美建交( )
1978年10月,中美草签了《教育交流理解备忘录》,1979年1月该备忘录被纳入《中美科技合作协定》之中
1979年1月31日下午,邓小平和卡特总统在白宫签署了《中美科技合作协定》
1979年1月31日,邓小平与卡特在华盛顿正式签署《中美文化交流协定》
A.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B.加强两国科教文化交流
C.推动中美两国经济发展 D.彻底消除两国间的矛盾
51.周恩来在《195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的工业国家。我们进行着和平的劳动,我们要求一个和平的环境……”为此,我国在国际事务中( )
A.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52.1974年,中国政府赠送给联合国一件大型艺术挂毯—《长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长城遏制和化解了无数次冲突和战争,其文化意蕴具有重要的外交价值。这使得“长城外交”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新“王牌”。其“文化意蕴”指的是( )
A.以和为贵 B.无为而治 C.民主自由 D.重义轻利
53.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以下关于新中国外交的相关叙述,其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53 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1955 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并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1972 年,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截至2023年3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2个国家建交
54.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在访华时对毛泽东说:“很坦率地说,我们对于大国是恐惧的,但是周恩来总理访问了缅甸以后,大大地消除了缅甸人的这种恐惧。”这是因为中国( )
A.积极拓展多边外交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55.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上的竞争者,而中苏分裂的加剧则提供了利用此情况来加强美国优势的机会。在此国际形势下,美国采取了全新的政策调整中美关系,这一举措产生的国际影响是( )
A.有利于建立稳定、持久的国际秩序
B.开始了两大阵营数十年的冷战局面
C.重新调整了美苏在亚太地区的关系
D.突破了长期以来对中国的遏制政策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选择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C B B C A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A B D B B B A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B A C A C A C B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A B A C B C A B D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A C D A B A D C C B
题号 51 52 53 54 55
答案 C A C B D
答案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