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夜间飞行的秘密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蝙、蝠”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
2.通过交流讨论,发现提问新角度,试着从内容、写法、联系生活经验这三个不同角度提出问题。(重点)
3.试着运用提取关键词句、画示意图等方法,在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理解课文,学会迁移运用。(难点)
二、教学过程
(一) 关注导语,回顾收获
1.朗读名言,引出“提问”。
导入:善于提问,不仅是学习的良方,更是成长的阶梯。 (出示名言)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2.回顾前一课学习收获。
——提问有策略,可针对部分提问,也可针对全文提问。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夜间飞行的秘密》。
板书课题。
(二)借助问题清单 了解提问角度
1.初读课文,出示要求。
学习活动一: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一读课文旁边、后面的问题,想想:这些问题是从哪些角度提出的。
2.检查字词
(1)障碍 荧光屏 铃铛 苍蝇 (后鼻音)
(2)给多音字“系”选择正确的读音。
在一件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jì xì)着许多铃铛。
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jì xì)呢?
3.读问题,了解不同的提问角度,并进行分类。
(1)在学习单中圈出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交流评析。(1、2、3、5)
读读下面的问题,想一想:哪些问题是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的?把相应的序号圈出来。
1.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关系?
2.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
3.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仅靠雷达就可以吗?
4.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
5.无线电波跟超声波是一样的吗?
6.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7.飞蛾、萤火虫、猫头鹰,他们在夜间活动也是靠超声波吗?
(2)交流其他问题是从什么角度提出?根据学生回答,板贴分类(课文写法、联系生活经验)。
(三)学生自主提问 小组交流展示
1.出示活动要求,尝试提问。
学习活动二:
(1)默读课文,选择一个角度提出问题,写在文旁或文后。
(2)组内交流,选择大家最想解决的问题写在“问题卡”上,并张贴在黑板上。
(3)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汇报前出示示例:我们小组提出的问题是......,我们认为这个问题是针对......提出的。
2.小结:指向语言表达和写作方法的问题属于“针对写法提问”,需要查找资料或者请教他人的,课文中找不到答案的,属于“联系生活经验提问”。
(四)尝试解决问题 进行方法点拨
1.学贵有疑,疑则有进。提出问题后,我们还要尝试着解决问题,这样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出示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学习活动三:默读第7自然段,找出关键词句,借助下图或用自己喜欢的图示,讲一讲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
3.选取不同类型的作业,对比赏析。
4.教师点拨:针对课文内容的问题,咱们可以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借助图示进行解决。
5.针对写法提的问题,更要联系上下文,通过作比较等方法来解答。以“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为例,我们可以分三步解答。
(1)读课文第4-6自然段,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句,填写表格。
实验次数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最终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借助表格,讲一讲科学家是怎样做这三次实验的。
(3 )思考作者为什么对后两次实验略写。
——写文章本来就要讲究详略得当。
——如果后两次实验都详细写,读者读起来会觉得烦琐。
6.针对写法很多同学提不出问题,很多人没这个意识。我们来练习一下,读了《夜间飞行的秘密》这篇课文,你从写法的角度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课文的题目是《夜间飞行的秘密》,为什么说要了解飞机在漆黑的夜里安全飞行的秘密,要从蝙蝠说起?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个问句起什么作用?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从“反复”“终于”这两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7.联系生活经验提的问题,例如,“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呢”,只能通过查找资料或者请教他人来解答,从课文里是找不到答案的。
——根据蝙蝠发出超声波进行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盲人用的探路仪。
—— 声呐是利用声波在水中的传播和反射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
——我知道超声波可以用来检查身体。妈妈怀弟弟的时候,要定期去医院做B超,可以通过B超看到妈妈肚子里的小宝宝。
——我知道有一种超声波探伤仪。
——我知道超声波还可以用来打碎胆结石。
(五)及时巩固 迁移运用
读课后的《它们是茎,还是根?》的片段,尝试分别从三个角度提出一两个问题。(教师指名学生交流,并帮助学生判断)
问题清单
针对课文内容提的问题 联系生活经验提的问题 针对写法提的问题
①马铃薯和藕的茎是什么样子的? ②变态茎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①生活中,还有哪些块茎? ②这些变态茎都是可以吃的吗? ①为什么片段一开始先提马铃薯和藕,而不直接提变态茎? ②为什么要通过举例子来写每一种变态茎?
板书:
夜间飞行的秘密
内容 写法 联系生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