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麻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借助图片,理解“挓挲”。
2.借助图示,理清记叙顺序,知道写一件事,可以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重点)
3.了解作者抓住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把事情写清楚的写作方法。(难点)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读单元导语“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出示单元篇章页)
2.揭题。我们在学习课文时,需要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今天我们要走进俄国的大作家屠格涅夫《猎人笔记》里的一篇文章——《麻雀》 (板书课题,齐读)
3.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牙齿 庞大 愣住 嗅了嗅
掩护 搏斗 拯救 挓挲 嘶哑
巢里 幼儿 呆呆地 无可奈何
(三)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读一读这三行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第一排是关于“猎狗”的词语,第二排是关于“老麻雀”的词语,第三排是关于“小麻雀”的词语。
2.主要角色:小麻雀 老麻雀 猎狗
3.这三个角色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通过预习,谁能用简单的话来说一说?(《作业本》第二题)
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梳理
起因:小麻雀掉下来,猎狗攻击小麻雀。
经过:老麻雀与猎狗对峙,老麻雀拯救小麻雀。
结果: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震撼而退缩。
借助旧知迁移概括方法:我们在第四单元已经学过,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就可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你能用这样的方法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猎狗攻击小麻雀,老麻雀拯救幼儿,最后猎狗退缩,被“我”唤回。
(四)感受小麻雀及猎狗的形象。
1.走近“小麻雀”。
(1)故事因猎狗与小麻雀的相遇而展开,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呢?
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从“呆呆”“无可奈何”,体会到麻雀害怕,又不会飞,只能原地等死,可以看出小麻雀的可怜、无助 、弱小。
——“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刚出生不久”,从小麻雀的外形,可以看出小麻雀的稚嫩幼小。
②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小麻雀的弱小与无助。
2.走近“猎狗”。
过渡:俗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一只猎狗的到来给小麻雀的处境雪上加霜。(1)默读第2、4自然段,同桌讨论这是一只怎样的猎狗 ?
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 。
——当它好像嗅到野物的时候,它是“放慢”“悄悄地”向前,当它看到小麻雀的时候也是“慢慢地”再“嗅一嗅”,它没有直接冲过去撕咬猎物,说明它很谨慎。
(2)当它发现猎物是一只弱小、无助的小麻雀时,又是怎么做的呢?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3)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猎狗?
——从“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说明这只猎狗很凶残。
(4)同学们真会读书!本文虽然篇幅短小,但是用词准确传神,寥寥几笔便勾勒出对象的特征。
2.感悟“老麻雀的无畏”
(1)过渡:文中还有老麻雀,你觉得它是一只怎样的老麻雀
——勇敢、无畏
(2)自主学习,批注感悟。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地方写出了老麻雀的勇敢无畏;画出关键的词句,在文旁写上感受。
1)预设一 :“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
——老麻雀飞下来的速度非常快,果断坚定,这是无畏的表现。
2)预设二:“挓挲起全身的羽毛”
——从姿态中凸显老麻雀奋不顾身、毫不畏惧的精神。
挓挲是一般的竖起吗?
——“挓挲”张开的样子,那时的毛一定是十分的坚硬,充满了力量。(出示老鹰、鸽子、鹦鹉开张翅膀的图片)
那挓挲起羽毛说明了什么?
——做好了准备搏斗的姿势,虽然害怕却十分坚定地准备搏斗。
3)预设三:老麻雀“绝望地尖叫着”
——与猎狗比毫无胜算,但仍不退却,这是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
——体会老麻雀的紧张。
4)预设四:
——从“掩护”“搏斗”“飞”看出勇敢无畏。
5)预设五:“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
——体会老麻雀的恐惧。
老麻雀一方面非常恐惧,一方面又毅然决然地冲了下来,你觉得这样写矛盾吗?
——不矛盾。紧张到极限,恐惧到极致,更能凸显出老麻雀为了孩子,毅然决然、奋不顾身的伟大形象,因此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6)你觉得这是一种怎样的力量?
——猎狗在麻雀眼里是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老麻雀还要飞下来,这是多么深的爱啊!
指导朗读:正是爱的力量,让老麻雀不顾自己的安危,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挡在幼儿前面,真让人敬佩!读好这些句子。
(4)这样的力量深深地撼动着“我”,在《猎人笔记》原文中,作者屠格涅夫这样写道:
是的,请别发笑,我对那只小小的、英雄般的鸟儿,对它的爱的冲动肃然起敬。爱,我想,比死的恐惧更强大。只有靠了它,只有靠了爱,生命才得以维持、得以发展啊!
让我们再次用朗读来感受这一份强大的力量。
正是因为这强大的力量,“我”的猎狗也从猛烈的攻击变成了自觉的退缩。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五、对比阅读,指向表达
1. 同学们,这篇课文篇幅很短,不足400 字,却写得惊心动魄、扣人心弦,读来仿佛身临其境。作者究竟是怎么写的,又有怎样的写作秘诀呢?课后有这样一道题目:课文是怎样把老麻雀的无畏、猎狗的攻击与退缩写清楚的?找出相关
句子读一读。
老麻雀的无畏: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它准备着一场搏斗,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的攻击与退缩: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2. 下面老师将猎狗和老麻雀相遇时的相关句子再次呈现出来,不过这一次,我换种方式,我们先来看看描写老麻雀的部分,同桌讨论讨论,看看有什么发现。
看到的 听到的 想到的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 ,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 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 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准备着一场搏斗
它浑身发抖 发出嘶哑的声音 可是因为紧张
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4.过渡:我们再来读一读描写猎狗的攻击与退缩语句,看看作者是不是用了我们刚刚发现的习作秘诀。
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5.总结:抓住动作和姿态突显老麻雀的奋不顾身、猎狗的攻击与退缩———作者把看到的写下来;通过嘶哑的声音传递老麻雀的愤怒与呐喊———作者把听到的写下来;揣摩猎狗和老麻雀当时的想法与感受———作者把想到的写下来。
6. 大作家屠格涅夫又是怎样把自己想到的和看到的、听到的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呢?我又把这些句子放在一起比较阅读了一下,发现了另一个写作秘密,看看你们能发现吗?
①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②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③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④它准备着一场搏斗。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⑤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1)自己读一读,想一想。
——前半部分是看到的,后半部分是想到的。
(2)前半部分是看到的,后半部分是想到的,它们是怎么自然地连接在一起的呢?把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圈出来。
——作者运用“好像,分明,像,准备,在它看来,可能”等连接词,把看到、听到与想到的融合在一起,使文章过渡自然。
五、观图写话,学以致用
1.总结方法。说一说,你从《麻雀》这一课学到了怎样的写作方法?
——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序地描写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让自己的文章条理清晰、脉络清楚。
——②在写清楚一件事的时候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可以让自己的文章令人印象深刻。
小练笔。
(出示连环画“擦玻璃”的图片)仔细观察图片,想一想图中的小男孩在干什么?
如何才能将“擦玻璃”这件事有序地写出来呢?你有什么好方法?
仔细观察图片,想一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4)小练笔。把“擦玻璃”的过程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出来。
附板书:
麻雀
习作秘诀
小麻雀:可怜 无助 弱小 看到的
猎狗:敏锐 谨慎 凶狠 听到的
老麻雀:勇敢 无畏 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