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山二高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1.答卷前,请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4.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计48分)
1.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进入
A.“蒸汽时代”B “电气时代”C “钢铁时代”D “互联网时代”
2.古代埃及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古巴比伦人发明了太阴历,中国夏朝人使用的历法是《夏小正》,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的最大成就,是世界上延续至今的最长的纪日方法。以下同时使用太阳历和太阴历的美洲人是()
A.玛雅人 B.阿兹特克人 C.印加人 D.班图人
3.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下列由选举产生的是
A.皇帝
B.宰相
C.联邦议会
D.帝国议会
4.1862年5月,林肯签署了《宅地法》,规定每个美国公民只需交纳0美元登记费,便能在西部获得160英亩土地,连续耕种5年之后,就能以每英亩1.25美元的价格成为这块土地的合法主人。这一法令()
A.旨在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阻碍西部资本主义发展
C.助推北方赢得战争胜利 D.实现黑人奴隶彻底解放
5.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下列属于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有
A.伏尔泰 B.霍布斯 C.拉斐尔 D.凯恩斯
6.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是封建制度的批判者,是新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设计者。如表中启蒙时代的著作与“资本主义制度的设计”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思想家 著作 制度设计
① 伏尔泰 《哲学通信》 由自由平等、民主共和
②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君主立宪、三权分立
③ 伏尔泰 《社会契约论》 政教合一、社会契约
④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暴力革命、君主立宪
A.① B.② C.③ D.④
7.2009年6月英国反对党领袖卡梅伦说:“为了这个国家,布朗(英国首相)必须行使他所剩的最后一项权力......提前选举。”英国首相的权力实际上还有
①提名内阁成员组阁
②决定国家重要政策,掌握行政大权
③最高权力的象征
④任命议会成员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
8.《十二铜表法》第九表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公民大会)的权力“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凡煽动敌人反对自己的国家,或把市民献给敌人的,处死刑”。这些规定
A.激化了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
B.调整了旧有习惯法的适用范围
C.体现了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
D.强调个人权利与国家利益的统一
9.1851年,英国全国1800万人口中,大部分都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城市人口占52%。当时英国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10个,其中,首都伦敦的人口达到230万。促使城市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是
A.海外殖民扩张
B.城市生活条件相对优越
C.工业革命
D.人口出生率显著提高
10.雅典不允许公民对城邦利益漠不关心,不允许哲人和学者遁入山野,必须参加公民大会,不允许公民拒绝担任官员。法律明确规定,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须同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受到惩罚。据此可见,古代雅典
A.重视民主平等 B.必须人人参政
C.强调法律至上 D.公民缺乏个人自由
11.在初级农业文明阶段,亚欧大陆上的人类诸文明还只是散布在一些大河流域,彼此相距遥远,阻隔着崇山峻岭、沼泽沙漠,互不相连。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当时
A.亚欧文明发展缓慢 B.地理环境较恶劣
C.交通运输能力有限 D.生产力水平低下
12.18世纪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是
A.都改变了原来的社会性质,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
C.为限制王权,制定了本国宪法 D.都推翻了外国殖民统治
13.电力在被应用之前,工业生产线需要多台蒸汽机协同工作来提供动力,生产流程不稳定,如果一台蒸汽机出现故障则会影响整个生产流程,经电气化改造后,生产流程变得简洁、稳定。这一变化说明()
A.电气时代优于蒸汽时代 B.电力更易于促进生产力发展
C.蒸汽机退出了历史舞台 D.电力已经成为社会重要能源
14.下列美国1787年宪法的规定中,不能反映权力制约和平衡的是()
A.联邦法院有权审查行政或立法的行为
B.国会可以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的否决
C.众议院可对总统弹劾
D.国会可征税、征兵、调整国外贸易和州际贸易
15.以下内容节选自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法令。第三条地主具有土地全部所有权,地主须分给农民永久所有的宅旁园地和耕种的份地,以便保障农民的生活和保障其履行对国家和地主的义务。第四条农民从地主那里取得土地,必须以劳务或现金方式赎买。说明这场改革
A.根本上改变了土地性质 B.已满足了农民的要求
C.具有不彻底性和欺骗性 D.动摇了沙皇专制统治
16.“19世纪中期英国打着亚当·斯密自由主义大旗。杀气腾腾涌入德意志经济领域......德意志经济学家李斯特对此有一个精彩的比方:“当一个人已经登上高峰以后,就会把登高时所使用的那个梯子一脚踢开,免得别人跟着他爬一亡来。”为此,1841年,李斯特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幼稚工业保护论”。材料中的“梯子”是指
A.重商主义
B.殖民主义
C.垄断主义
D.贸易保护主义
二、综合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玉米这一美洲特产,地理大发现后很快传到中国西南部、非洲及东南欧。马铃薯、烟草、可可等美洲特产,也传到亚欧非诸洲。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探究】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马克思认为,技术的变化和革新乃是由社会制度、社会习俗和社会行为的变化所引起。
材料一工业革命的必要前提是:这个国家的经济、政治结构等具备以下条件。英国1215年的《大宪章》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原则,开创了英国“自由”的传统,经过17世纪革命,有产者牢牢地掌握了政权,经济的成长不会因有可能威胁到国王的个人权力而受到压制;英国贵族不享有免税权,迫使他们重视经济活动,用一切办法来改良农业、经营工、矿等,以避免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的中等阶级的竞争威胁,英国人此时还形成了“合理谋利”的精神,这种精神更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创造新财富以求致富,要求谋利者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英国还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皇家科学院。
-摘编自钱乘旦等《何以“大分流”-英国工业革命的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解读》
材料二德国的崛起是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企业与政府合作,共同推动经济技术发展的最好例证。一方面德国企业千方百计提高产品质量标准,依靠高度合理化的生产体制,德国将世界市场上合成工业的垄断权从英国人手里成功夺得。另一方面,德国政府鼓励“技术接收”,1886-1890四年间,德国六家大公司购买了948项英国专利。在国家的支持下,德国银行向本国公司提供数量远远超过英国公司所能运用的资金,使它们能够尽可能地进行科技研究,尽可能集中力量办好以科学为基础的工业,把工业领导权交给科学家而不是金融家,甚至银行也有科学顾问。1763年,普鲁士就颁布了强迫教育的法令,开启义务教育。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必要前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并略述从中得到的启示。
三、材料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这一变革将世界上那种旧的、不合适的,以及散播无知、贫穷、个人竞争,内讧和民族战争的丑恶制度连根铲除并彻底消灭。将以合乎理性的社会制度来代替它......
-欧文
材料二恩格斯说,马克思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三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丑恶制度”“理性的社会制度”分别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恩格斯所说的“思想材料”指的是什么?“经济的事实”又是指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为什么把《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荀子》记载西周初年71国中姬姓诸侯国比例
(1)依据上述材料,描述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分封制对西周统治起到什么作用?后世的统治者可以仿效西周分封治国吗?并结合后代史实说明理由。
《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C C B B D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A B D C D
1.B
【详解】19 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故B项正确;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排除A项;钢铁产业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出现,排除C项;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技术的运用使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排除D项。故选B。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河古代美洲。根据设问“以下同时使用太阳历和太阴历的美洲人是”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古代美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加人使用太阳历和太阴历,C项正确;玛雅人使用的是玛雅历,阿兹特克人没有提到历法,班图人是西非人,排除A、B、D项。故选C项。
3.D
【详解】本题考查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在内容中帝国国会由普选产生,联邦议会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皇帝和首相也不是选举产生,选择D项。
4.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2年(美国)。据本题材料1862年5月,林肯签署了《宅地法》,规定每个美国公民只需交纳10美元登记费,便能在西部获得160英亩土地,连续耕种5年之后,就能以每英亩1.25美元的价格成为这块土地的合法主人”概括得出结论是:美国政府的这一政策赢得了美国农民对联邦政府的支持,因而助推了北方赢得战争胜利,C项正确;美国政府只是在西部地区实行这一政策,而不是在全国范围,所以这一法令实施的目的不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排除A项;这一法令的实施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开发,恰恰是推动了西部资本主义发展,排除B项;材料所述内容与解放黑人奴隶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详解】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才辈出,代表人物有“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和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C项正确;霍布斯、伏尔泰为启蒙运动中英国、法国代表人物,排除A项、B项;凯恩斯是现代西方著名经济学家,被后人称为“宏观经济学之父”,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孟德斯鸠主张君主立宪和三权分立,②对应正确,故选B;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而非民主共和,排除A;社会契约是卢梭的主张,排除C;康德强调理性,而非暴力革命,排除D。
7.B
【详解】英国首相是内阁首脑,提名内阁成员组阁,故①正确;英国首相是行政首脑,决定国家重要政策,掌握行政大权,故②正确;英国国王是国家的象征,故③错误;议会下院成员由选举产生,故④错误。故①②组合正确,故选B。
8.D
【分析】由“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有利于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的,A项不选;B项不选,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法律的适用范围;C项只符合“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与其他条文不符;由“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可知,其强调人民权力,而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公民大会)的权力“凡煽动敌人反对自己的国家,或把市民献给敌人的,处死刑”可知强调国家的利益,两者是统一的,D项正确。
【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
9.C
【详解】从“1851年,英国全国1800万人口中,大部分都在城市工作和生活,“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可知,1851年英国刚完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需要大量的工人,所以大部分英国人在城市中生活,答案为C。海外殖民扩张需要人前往去征服,占领后还需要去管理,与人口流入城市没有必然联系,A错误。B是城市人口增多的因素,但是如果城市不能解决大量人员的就业问题,就没有优越的条件,故B错误。材料没有显示出生率问题,排除D。
10.D
【详解】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旨在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不允许公民对城邦利益漠不关心,不允许哲人和学者遁入山野,必须参加公民大会,不允许公民拒绝担任官员”、“公民不得中立,必须同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受到惩罚”可以看出希腊人虽有参与政治的权利,却没有不参与政治的自由,D正确;雅典强制规定公民参政,本身就破坏民主,排除A,“必须人人参政”违背史实,只有公民才有资格参政,排除B;C项所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1.D
【详解】由于生产力的落后,初级农业文明阶段的人们无法越过自然地理环境的阻碍,D项正确;根本原因主要是生产力的层面,ABC项都是影响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A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A符合题意;美国和法国都没有建立君主立宪制,排除B;美国宪法的制定不是为了限制王权,排除C;英国革命不是为了推翻外国殖民统治,排除D。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欧美)。据材料“电力在被应用之前,工业生产线需要多台蒸汽机协同工作来提供动力,生产流程不稳定“经电气化改造后,生产流程变得简洁、稳定”可知,电力的应用使生产流程简洁、稳定,使工业流程得到了优化,这说明电力更易于促进生产力发展,B项正确;仅从工业流程得到优化不能说明电气时代优于蒸汽时代,排除A项;电气的应用不能说明蒸汽机退出历史舞台,排除C项;材料只强调了电力的应用优化了工业流程,没有体现电力是否成为社会重要能源,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美国民主共和制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权力制约和平衡”可知考查的是美国的三权分立。因为A是司法权对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制约,B是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C是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因此都可排除。而D只是国会的权力,未体现彼此制约。所以D 符合题意。综上,本题选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1787年宪法
15.C
【详解】根据“第三条地主具有土地全部所有权,地主须分给农民永久所有的宅旁园地和耕种的份地,以便保障农民的生活和保障其履行对国家和地主的义务。”等内容可以看出,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的一处变相的剥削,反映出其改革的彻底,故C项正确;A项太绝对,排除A;从材料可以看出,农民想要获得土地的愿望并没有得到实现,排除B;沙皇专制统治仍然稳固,排除D。
16.D
【详解】材料的主旨是在强调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之后登上了高峰而推行自由主义,实际上在登上高峰之前即完成工业革命之前英国一直是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通过此主义来保护本国的工业,所以材料中的“梯子”指的就是贸易保护主义,故D项符合题意;重商主义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故A项排除;殖民主义是强国用各种侵略手段使落后国家变为它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的侵略政策,故B项排除;垄断主义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故C项排除。
17.历史现象: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物种交流。启示: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等。
【详解】本题是特点题、认识题。现象:根据“玉米这一美洲特产,地理大发现后很快传到中国西南部、非洲及东南欧。马铃薯、烟草、可可等美洲特产,也传到亚欧非诸洲。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可知,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物种的交流。启示:根据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和所学可知,主要是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等。
18.(1)政治基础: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经济基础: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科技基础: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推动科学技术发展。
(2)原因:德意志的统一,形成了国内统一的市场;企业家的努力;政府资金的支持;科学家具有工业的领导权;重视教育,基础研究具有卓越成就。
启示:要重视科技创新;积极发挥政府在促进科技发展中的作用;重视社会习俗和文化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应充分发挥科学家的作用;重视教育等。(言之有理均可给分)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工业革命之前的英国。必要前提:据材料“17世纪革命,有产者牢牢地掌握了政权”和所学可知,英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据材料“英国人此时还形成了“合理谋利”的精神”和所学可知,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据材料“英国还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皇家科学院”可知,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推动科学技术发展。
(2)本题是综合题之开放创新题。时空是18、19世纪的德国。原因:据所学可知,1871年,德意志实现统一,形成了国内统一的市场;据材料“德国企业千方百计提高产品质量标准,依靠高度合理化的生产体制”可知,企业家的努力;据材料在国家的支持下,德国银行向本国公司提供数量远远超过英国公司所能运用的资金”可知,政府资金的支持;据材料“工业领导权交给科学家而不是金融家”可知,科学家具有工业的领导权;据材料“1763年,普鲁士就颁布了强迫教育的法令,开启义务教育”可知,德国重视教育,基础研究具有卓越成就。
启示:据材料“使它们能够尽可能地进行科技研究”可得出,要重视科技创新;据材料“德国政府鼓励”和“国家支持”等词语可得出,要积极发挥政府在促进科技发展中的作用;据材料“马克思认为,技术的变化和革新乃是由社会制度、社会习俗和社会行为的变化所引起”可知,要重视社会习俗和文化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据材料“工业领导权交给科学家而不是金融家,甚至银行也有科学顾问”可得出,应充分发挥科学家的作用;据材料“普鲁士就颁布了强迫教育的法令,开启义务教育”可得出,重视教育。
19.(1)“丑恶制度”指资本主义制度,“理性的社会制度”指社会主义制度。
(2)“思想材料”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思想来源,即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经济的事实”指的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指工业革命。
(3)内容:暴力夺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原因:《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系统完善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详解】(1)依据材料一中“欧文”等信息结合空想社会主义相关所学可知“丑恶制度”指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理性的社会制度”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
(2)依据材料二中信息结合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相关所学即可得出它的思想材料。依据材料二中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经济的事实”指的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济前提,即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内容:依据材料三中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等信息可概括得出《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原因:结合马克思主义相关所学可知,《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系统完善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所以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20.(1)特点:从分封制的对象看,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其他被分封的有功臣、殷商旧族等;从封地分布看,同姓亲族封地富庶,战略位置重要。
(2)作用:西周初年,形势动荡,分封制度的历史作用在于巩固西周对新占领区的控制。建立起一套比商代更加紧密、关系更加明确的分封制。不能仿效,理由:因为依靠血缘关系不能保持长久的政治稳定。如西汉初年,刘邦采取郡县制与分封制兼用的政策导致“七国之乱”发生。
【详解】(1)特点:由材料“与王室的关系”这一栏信息可知,从分封制的对象看,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其他被分封的有功臣、殷商旧族等;由材料“地理位置”这一栏信息可知,从封地分布看,同姓亲族封地富庶,战略位置重要。
(2)作用:结合所学从巩固统治、制度完善等角度进行作答。能否仿效西周分封治国:结合所学可知,其不可效仿,理由可从汉初郡国并行制的实施威胁中央集权、西晋初年的八王之乱及明朝时期的藩王作乱等史实来论证分封制的弊端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