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安康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30 10:1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安康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联考
历史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距今约10500-9700年的河北保定南庄头遗址,已发现5条灰沟和2座灰坑,出土了石磨盘、石磨棒、骨锥、骨针、种子和少量的夹砂深灰陶、红褐陶片。另外,还有鼠、鸡、狗、狼、猪、鹿等动物骨骼,其中有烧烤和切割的痕迹。据此可知,该遗址居民
A.具有较强的社会组织能力 B.已经出现明显的贫富分化
C.食物生产与加工能力增强 D.生产工具主要为打制石器
2.在地方机构设置上,明太祖在全国设十三个布政使司,并把各省的兵、民、钱、谷分别由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管理,其中布政使掌民政,按察使掌刑名,都指挥使掌兵事,合称“三司”。“三司”的设置
A.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B.强化了对官员队伍的监察
C.推动了民族交融的发展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下表所示为1860-1865年清政府满汉总督和满汉巡抚比例的变化状况。导致这一变化的是
年代 满汉总督比例 满汉巡抚比例
1860 5:5 6:9
1861 5:5 4:11
1862 4:6 2:13
1863 3:7 1:14
1864 2:8 0:15
1865 1:9 0:15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
4.1947年5月,上海、南京、北平等城市学生举行五四纪念会,并组织了“反饥饿、反内战”罢课游行,遭到国民党军警的镇压。5月20日,南方与北方大中城市学校学生冲破国民政府的禁令,同时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些运动
A.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支持
B.配合了解放军的军事斗争
C.瓦解了国民政府反动统治
D.改变了国统区的教育制度
5.1979年,实行包干到户的小岗村当年就获得了粮食、油料的大丰收。获得丰收的凤阳农民编写出这样的顺口溜:“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粮库。”这可以用来说明
A.农村经济改革取得显著效果
B.所有制变革激发了农村活力
C.农村的经济结构得到了优化
D.安徽地区经济逐渐领先全国
6.下表所示是《汉谟拉比法典》的部分条款。这反映出该法典的
条目 内容
第203条 倘自由民之子打与之同等自由的自由民之子,则应赔银一明那
第205条 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颊,则应割其一耳
A.阶级属性
B.神权色彩
C.人文精神
D.多元特征
7.最初,罗马只是一个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后经过近250年陆陆续续的对外战争,到公元2世纪,疆域远远超过了以前的任何一个帝国。据此可知,罗马文明具有
A.以弱胜强的坚韧性
B.不断进取的创新性
C.蚕食鲸吞的扩张性
D.以法治国的秩序性
8.9世纪时,哲学和科学著作从希腊文、波斯文和梵文翻译成阿拉伯文。在随后的200年间,许多阿拉伯医生、天文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丰富了他们祖先的学识,并把各种学识系统整理成便于传入西欧的形式。这体现出阿拉伯文化具有
A.开放性和包容性
B.开创性和渐进性
C.探索性和多样性
D.系统性和规范性
9.16世纪以来,葡萄牙人相继占领了印度果阿、锡兰、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几十个据点和商站。这体现出葡萄牙
A.开展资本输出的迫切性
B.为其殖民贸易进行布局
C.大规模占领土地的企图
D.意图攫取亚洲矿产资源
10.下图所示为15-16世纪英国消费价格指数变化情况。这一状况
A.阻碍了经济发展
B.提高了封建领主收入
C.促进了社会转型
D.削弱了英国军事实力
11.拜占庭的灭亡、十字军的东征以及罗马废墟中文物的被发掘更为这场运动推波助澜。人们高呼着“回到希腊去”“我去,我去把死人唤醒”的口号,声称要把昔日的文化“复兴”起来,使之“再生”。这场运动
A.摆脱了封建教会束缚
B.从英国扩展到整个欧洲
C.以批判封建制度为主
D.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
12.在制宪会议上,宪法起草代表之一的古文诺·莫里斯指出,“我们实在是在做一件奇怪的事情,我们要树立一个强有力的“人'来保护我们,同时又要把“他'的手捆到背后”。“把“他'的手捆到背后”的制度设计是
A.联邦制
B.主权在民
C.议会制
D.分权制衡
13.下图所示为1860-1900年美国石油产量变化情况。导致石油产量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汽车制造业的兴起 B.垄断组织的形成
C.内燃机的发明使用 D.化学工业的兴起
14.巴黎公社委员会由86名委员组成,一半是工人,另外还有医生、律师、法官、记者、教师、艺术家、诗人、科学家等知识分子代表。有些公社委员是第一国际巴黎支部的会员,是社会主义者。这说明巴黎公社
A.代表工农群众利益
B.不是无产阶级政权
C.得到民众普遍拥护
D.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15.1814-1835年,印度输入英国的棉布从125万匹跌到30多万匹;而同一时期,英国输入印度的棉织品由不足100万码增加到5100万码以上。印度总督本丁克承认:“悲惨的情况在商业史上是无与伦比的,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这反映出
A.印度手工业逐渐崩溃
B.英国殖民主义的罪恶
C.英印纺织业交流互鉴
D.英国占领了亚洲市场
16.新格拉纳达(今哥伦比亚)地区的著名启蒙思想家纳里尼奥,在1794年翻译出版了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人权宣言》。他在译本前言中指责殖民当局实行“愚民政策,散布极其有害的思想,禁止言论自由”;要求殖民当局“承认主权在民”“颁布根本大法”。这
A.说明法国支持美洲独立
B.促进了拉美近代教育的发展
C.推动了北美的独立战争
D.激发了拉美的民族独立意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宋代城市中的坊与市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商人不再被层层抑制,终于可以毫无顾忌地摆摊买卖,他们既可以在坊开铺,又可以在市设档,大街小巷店铺林立,热闹非凡。如北宋的汴京随处都有商铺、邸店、商楼、茶肆、食店,大小铺席鳞次栉比,就连宫城南门面御街两边的御廊也允许“市人买卖于其间”。从“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张家酒店、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而且,宋代不仅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更和现代一样开设了早市和夜市,早市就是卖早餐之类的东西。夜市更是见证了宋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娱乐场所节目丰富,昼夜不息。
-摘编自田利兰《论宋代城市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 上海是近代中国最早开埠的五个城市之一,因为上海同时具有沿中国海岸线中点和居万里长江出海口的地理区位优势,因此使其很快成为西风东渐中外交融的汇聚点,成为洋货进口和土货出口的最主要中心。同时,与贸易中心结伴生成的金融结算、产品加工、交通运输、保险仓储等产业的联动发展,又迅速催动和引导上海成为近代中国经济最活跃的中心。经济和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得上海成为中外文明荟萃之地,尤其是各地移民、商帮及来自各处的工商业从业者,他们数量多,来自于不同的地域。
-摘编自朱荫贵《近代上海成为中国经济中心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上海城市发展的影响。(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在蛮族入侵和征服过程中新建的蛮族王国及其他由蛮族阶段刚过渡到文明社会的新兴国家,其国王的权力是相当有限的。他们的权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贵族会议的限制,也受到传统习惯法的制约。在西罗马帝国领土上建立的许多王国是如此······中古初期的许多国家在征服战争结束后,王权逐渐走向衰落,特别是在封建制度确立之后,享有特恩权的大贵族独霸一方,割据称雄,篡夺了属于国王的某些权力,俨然成为“国中之国”“君外之君”,君权已经软弱无力。
-摘编自朱寰《略论中古时代的君权与教权》
材料二 15世纪后半期,随着庄园制经济的解体和封建主义的衰落,欧洲开启了以“新君主制”-专制君主制为核心的民族国家新时代。虽然反映这一发展趋势的民族精神,为无政府主义、教权主义和普世主义等桎梏所包围,西欧还是逐渐产生了一批生机勃勃、傲视群雄的世俗君主国。这种充满抱负和活力的民族精神,主要来源于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收复失地运动”,来源于英法之间的“百年战争”,也来源于反抗基督教世界体系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葡萄牙、西班牙、法兰西和英格兰等最早一批以专制君主制为核心、以民族主义为依归的中央集权的统一民族国家。
-摘编自姜守明《中世纪西欧君主制的阶段性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前期西欧制约王权的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后期西欧王权加强的原因。(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圈地运动被注入新的活力。由于得到资产阶级政府的认可,它已经从“私人的暴行”变为可以向国会提出请求并得到国会批准的合法行动了。国家权力的推波助澜,使圈地运动在18世纪达到高潮。经国会批准的圈地法案,1717-1727年共15件,1728-1760年达1482件,1797-1820年更达1727件。圈地运动使英国农村土地高度集中,同时造成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资本主义大农场经营方式的实行,系统选种制的采用,耕作方法的改进,土壤的改良,新肥料的施用,农机的推广,满足了不断扩大的非农人口的市场需求,从而为大工业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卫生问题,部分来自工业污染,部分来自生活污染。城市居民大都是刚刚从农村出来的农民,农村的那种散居所养成的习惯还没有改变。如生活垃圾到处倾倒,污水随处泼洒,不少城市居民还保留着养猪的习惯,所以到处是猪圈。由于厕所不够,人们不得不随地大小便。根据记载,曼彻斯特的议会街,每380人才有一个厕所,在居民区,每30幢住满人的房子才有一个厕所。在工人的家里,鸡、猪、甚至马都挤在同一个房子里。当时大部分城市都没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一般污水都是通过大大小小的“阴沟”通往厕所或死水塘。居住的拥挤和卫生状况的恶化,导致瘟疫横行,危及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摘编自高德步《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病”及其初步治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圈地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圈地运动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病”的原因。(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以下是《世界文明史》部分目录:
第十八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文明(约1350-约1550年)
一、意大利的历史背景
二、意大利思想和文学的复兴
三、意大利艺术的复兴
四、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衰微
五、北方的文艺复兴
六、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成就
七、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成就
-(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著,赵丰等译《世界文明史》
结合材料,围绕“文艺复兴的发展”自拟一个论题,运用世界史的具体史实予以阐释。
(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南庄头遗址既有农耕生产,也有采集渔猎的行为,同时已经实现定居生活,这表明该遗址的居民征服利用自然的能力增强,C项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从材料无法得出,排除;由材料可知,南庄头遗址明显处于新石器时代,新石器属于磨制石器,排除D项。
2.D【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明太祖废掉了元的行省,改设“三司”,分化地方权力,这就加强了中央集权,D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C两项从材料无法得出,排除。
3.D【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自1860年以来,清政府总督和巡抚中汉族官员的比例逐渐上升,这主要是因为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满清的八旗兵、绿营兵不堪重用,清政府不得不大力提拔汉族官员,导致汉族封疆大吏日益增多,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4.B【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国统区民主运动作为反蒋的第二条战线,配合了解放军的军事斗争,B项正确;A项“各阶层”一说过于绝对,排除;C项夸大了第二条战线的作用,排除;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5.A【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的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经过一年的生产就获得了大丰收,说明农村经济改革的效果明显,A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所有制的变革,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比较,无法得出安徽经济是否领先全国,排除D项。
6.A【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在处理自由民之间的纠纷时存在同态复仇和用钱赔偿的规定,而奴隶对自由民的一般纠纷,对奴隶的处理则较重,这反映出该法典的阶级属性,A项正确。B、C、D三项从材料无法得出,排除。
7.C【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罗马由一个蕞尔小国在200多年的时间里不断发动对外战争,从而成为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这反映出罗马文明具有明显的扩张性,C项正确。A、D两项均从材料无法得出,排除;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8.A【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阿拉伯帝国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特征明显,A项正确。材料反映不出开创性,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探索性,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规范性,排除D项。
9.B【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葡萄牙在亚洲的一些国家沿岸建立了几十个商站,这主要是因为葡萄牙实力较为弱小,无力与亚洲大国抗衡,只能为其殖民贸易进行布局,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排除。
10.C【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英国在16世纪的物价逐渐上涨,这是金银等贵金属大量输入的结果,是价格革命的表现,而价格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使封建制度濒于解体,C项正确。价格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A项;价格革命使依赖固定货币地租的封建领主经济受损,排除B项;D项从材料无法得出,排除。
11.D【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材料所说的这场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思潮是人文主义,这场运动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D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文艺复兴从意大利兴起,排除B项;批判封建制度的是启蒙运动,排除C项。
12.D【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我们要树立一个强有力的“人'来保护我们”这就是要实行总统制和联邦制,而“又要把“他”的手捆到背后”是指对总统和联邦政府权力的限制,实行权力的制约与平衡,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3.C【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美国石油产量总体上不断增多,到1900年已经到近900万吨,石油的大量开采主要是由于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C项正确。A项片面,排除;B、D两项均非石油产量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
14.D【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巴黎公社的成员以工人为主,来源广泛,因此具有广泛的代表性,D项正确。巴黎公社并不代表农民利益,排除A项;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说法过于绝对,与史实不符,排除。
15.B【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英国对印度的商品倾销,沉重打击了印度的棉纺织业,这反映出英国殖民主义的罪恶,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无法得出英印纺织业之间的交流互鉴,排除C项;D项以偏概全,排除。
16.D【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1794年,纳里尼奥翻译出版了法国的《人权宣言》,批判了西班牙殖民当局的思想专制和愚民政策,要求在拉美实现主权在民等启蒙主张,这激发了拉美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促进了拉美独立运动的开展,D项正确。A、B两项均从材料无法得出,排除;北美独立战争于1783年已经胜利结束,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
17.(1)特点:时空界限被打破;商业氛围浓厚;经济功能增强;文化娱乐丰富。(6分,任答三点即可)
(2)影响:成为中西方交流的重要窗口;推动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为中国近代的社会运动和政治变革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滋生了崇洋媚外等不良社会风气。(6分,任答三点即可)
18.(1)因素:贵族势力;传统法律;封建割据;教会权力。(6分,任答三点即可)
(2)原因:封建领主的衰落;民族意识的觉醒;战争与军事变革;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支持;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6分,任答三点即可)
19.(1)特点:从私人行为到政府政策;后期获得法律授权;时间较长;数量日益增多。(6分,任答三点即可)
影响:推动了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进程;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为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4分,任答两点即可)
(2)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市民阶层的种种陋习;贫富分化的加剧;城市缺乏规划,基础设施不足;城市管理滞后。(6分,任答三点即可)
20.示例:
论题:文艺复兴的范围和影响不断扩大。(2分)
阐释:文艺复兴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最初主要集中于文学与艺术领域。在文学方面,涌现出了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等杰出的文学家,他们的作品打破了宗教束缚,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艺术领域,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等大师创作了众多不朽的杰作,如《蒙娜丽莎》《大卫》等。15世纪中期以来,文艺复兴走出意大利,逐步扩展到欧洲各地,促进了欧洲的转型和发展。此外,文艺复兴的影响还渗透到了其他方面,如科学革命的兴起、音乐艺术的发展、世俗教育的进步等,特别是人文主义思想还成为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促进了新大陆的发现。总之,文艺复兴不断发展,对欧洲近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10分)
(如有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同等得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