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外国语学校禄劝分校(禄劝民族中学)高一年级2027届春季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4页,第II卷第4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各诸侯国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纷纷进行改革。秦国商鞅变法推行“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与其他诸侯国的改革相比,商鞅变法的独特之处在于
A.重视农业生产 B.变革土地制度
C.强化军事力量 D.推行县制管理
2.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与汉族杂居相处,相互学习。同时,南方经济也在持续发展,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劳动力。材料所述
A.阻碍了中原文化的传播 B.源于统治者的大力推动
C.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D.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3.下表为唐朝部分年份的人口统计数据:
年份 户数(万) 人口数(万)
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 304 1235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 706.9 4141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 891.4 5291.9
从这些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唐朝
A.人口增长完全依赖自然增长 B.社会经济持续繁荣发展
C.人口分布出现明显区域变化 D.赋税政策促进人口增长
4.宋朝时期,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夜市与晓市应运而生。促成材料所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农业与手工业发展 B.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C.小农经济走向衰落 D.国家统一,政局稳定
5.郑和下西洋展示了明朝强大的国力,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然而,这一航海壮举却未能持续下去。郑和下西洋未能持续的主要因素是
A.海盗猖獗,时局动荡 B.出于对沿海安全战略考虑
C.耗资巨大,财政困难 D.航海技术落伍于远洋需求
6.晚清时期,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国内的危机,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并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等。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改变封建体制 B.抗击外国侵略
C.实现民族振兴 D.维护清朝统治
7.图1是一幅反映新文化运动的漫画,关于新文化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
A.以伦理道德为旗帜 B.彻底否定了西方文化
C.主要阵地设在上海 D.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8.1941年2月,川剧演员协会在重庆成立,田汉在会上肯定了川剧的巨大影响力,并对川剧提出了四点改良意见:“(一)改善艺术水准;(二)提高精神生活;(三)集中演唱意念;(四)贯彻合作精神。”据此可知,田汉的主张
A.贯彻了中共对国统区戏曲工作的政策
B.基于川剧艺术发展与团结抗战的需要
C.切合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文化工作实际
D.推动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9.1953年开始,连续几年我国粮食产量和农业生产总值一直保持上升的势头。在实现合作化的第一年即1956年,尽管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产量仍比1955年增加了4.8%,有75%以上的农户增加了收入。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统购统销政策的实行 B.公社化运动全面推进
C.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 D.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10.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此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逐步扩大。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在于
A.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C.推动中国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D.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11.在古代埃及,尼罗河每年的泛滥为农业生产带来了肥沃的淤泥,但也需要进行精确的水利管理,以控制洪水和分配水源。因此,古埃及人修建了复杂的水利系统,包括堤坝、运河和蓄水池。在当时,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集体协作。这一现象
A.突出了地理因素的决定作用 B.显示了农业生产的基础作用
C.揭示了王权强化的现实需求 D.体现了高超的工程营造技术
12.在中世纪早期的欧洲,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和日耳曼部落的入侵,社会陷入动乱,许多自由农民为了安全和经济保障,不得不依附于地方领主,即把自己的农田交给领主。他仍可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不过是成了领主的佃农,成为他们的附庸。这一现象反映了
A.封建关系下权利和义务的均衡性
B.西欧封建社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C.罗马法律体系的彻底崩溃
D.城市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13.在17世纪前的西欧,糖的价格曾用一定量的金和银来衡量。17世纪时,糖从奢侈品逐渐变为普通商品。糖的价格大幅下降,甚至在一些地区出现了糖的过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民众消费观念发生显著变化 B.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了变化
C.商业革命冲击西欧传统市场 D.价格革命推动商品价格变化
14.近代欧洲一位学者曾说:“人民的声音就是上帝的声音。”他对当时大部分国家的政府持批判态度,他认为人类生而自由、平等,他的思想启发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领导者。可见他
A.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者 B.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C.强调分权与制衡原则 D.是人民主权的捍卫者
15.1845年出版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恩格斯揭示了工人阶级的悲惨生活,如居住环境恶劣、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资低、童工问题严重等,同时表达了工人阶级想要改变社会现状的迫切心声。这反映出
A.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要性
B.无产阶级建立政党迫切性
C.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
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
16.列宁在《亚洲的觉醒》中阐述:“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对“新阶段”理解最恰当的是
A.进行以民族独立、民主自由为目标的斗争
B.实现全世界无产阶级走向联合
C.亚洲被殖民国家和欧洲无产阶级联合反帝
D.摧毁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注意事项:
第II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各城邦虽然政治上独立,但通过共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活动联系在一起。例如,为了纪念太阳神阿波罗,希腊人每隔四年在德尔斐举行一次盛大的皮提亚赛会。德尔斐不仅是宗教圣地,也是文化交流的中心,各城邦的希腊人聚集于此,参加音乐、诗歌和体育比赛。这些活动不仅加强了城邦之间的联系,也促进了希腊文化的统一性。
-摘编自[英]罗宾·奥斯本《古希腊文明》
材料二(雅典)民主活动的范围比过去大大扩大了······这套体系也体现了雅典为现今许多学者称为“极端民主制”的基本原则。······仅自由民中的成年男子才享有公民权······而且,这种民主权利本身有时也流于形式,失之过滥;公民大会往往在一些别有用心之徒的煽惑之下,通过了一些怀有偏见的错误决议,伤及无辜,扼杀了新的思想。所以雅典民主政治始终只是意味着社会上一少部分成员的政治权利,存在着无可逾越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各城邦的关系,指出德尔斐遗址在当时的地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雅典城邦被排除于公民权之外的人员构成。雅典民主政治“无可逾越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体现在哪几个层面?(6分)
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欧大陆的农耕文明以种植小麦和水稻为主,最早出现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和东亚的黄河流域,随后向周边地区扩展,形成了多个古代文明中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复杂化,这些地区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国家和庞大的帝国。古代农耕地区的闭塞状态逐渐被打破,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然而,真正具有世界意义的闭塞状态突破,始于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尤其是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和全球贸易网络的初步形成。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农耕文明与贸易网络》
材料二 从1500年至1800年,是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关键时期。欧洲人通过航海探险,将贸易网络扩展到全球,但这一时期的经济活动仍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对内陆的开发有限。尽管洲际贸易规模空前扩大,但与19世纪相比,贸易量仍然较小。这一时期是欧洲从区域性强国向全球霸权过渡的重要阶段。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史:从分散到整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世界文明扩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航海时代”的时代特征。(不能抄写原文)(4分)
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班上一兴趣小组围绕“改变世界面貌的工业革命”展开问题探究,收集了以下部分材料:
材料一 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1854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艰难时世》中描写道:“这是个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的市镇,无穷无尽的长蛇似的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里冒出来,怎么也直不起身来。镇上有一条黑色的水渠,还有一条河,这里面的水被气味难闻的染料冲成深紫色,许多庞大的建筑物上面开满了窗户,里面整天只听到嘎啦嘎啦的颤动声响,蒸汽机上的活塞单调地移上移下,就像一个患了忧郁症的大象的脑袋。”
材料二 下表为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刑事犯罪数目统计(根据英国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数据摘录)。
1805年 4605起
1815年 7898起
1825年 14437起
1835年 20731起
1842年 31309起
-摘编自钱乘旦、刘金源《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三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19世纪30年代考察英国的曼彻斯特(世界“棉都”),评论说:“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变成了野蛮人。”
-摘编自托克维尔《英国及爱尔兰游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则材料的史料价值,并说明理由。(6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评论的看法。(8分)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着“世界古代文明发展”的相关知识,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自拟论题,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12分)
昆明市外国语学校禄劝分校(禄劝民族中学)高一年级2027届春季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C B A C D D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C B C D A C
【解析】
1.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彻底变革了土地制度,从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这是与其他诸侯国改革相比独特的地方,B正确;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的改革都重视农业生产,如魏国李悝变法也鼓励垦荒,A不符合独特之处;强化军事力量也是常见的改革内容,如赵国胡服骑射改革,C排除;部分诸侯国也有类似推行县制的尝试,并非商鞅变法独有,D错误。
2.民族交融加强了民族间的联系和认同感,南方经济发展提升了整体经济实力,这些都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C正确;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A错误;民族交融和南方经济发展是多种因素导致的,不只是统治者推动,B错误;南宋时期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不符合史实。
3.从贞观十三年到天宝十四年,唐朝户数和人口数大幅增长。这一时期经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社会经济持续繁荣发展,为人口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B正确;唐朝人口增长有多种因素,包括人口迁移等,并非完全依赖自然增长,A错误;材料中未提及人口分布的区域变化,C无法得出;材料没有关于赋税政策与人口增长关系的信息,D排除。
4.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提供了丰富的商品,是商业繁荣的基础,A正确;材料所述为宋朝时期商业的繁荣,并非局限于东南一隅,且该表述与题干无关,B错误;宋时,小农经济仍处于发展的上升期,该项说法与史实不符,C错误;两宋时期,政权林立,国家并未实现统一,D错误。
5.郑和下西洋耗费巨大,随着明朝国力衰退,财政难以支撑如此大规模的航海活动,C正确;船队多次航行,虽可能遭遇海盗,但不是其未能持续的主要原因,且当时时局相对稳定,A错误;当时西方列强尚未大规模侵略干扰,沿海安全问题并不突出,B错误;明朝航海技术在当时较为先进,并非“落伍”,D错误。
7.新文化运动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传播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D正确;新文化运动反对儒家思想中的封建礼教,A错误;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并非彻底否定西方文化,B错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北京是重要活动地,并非主要在上海,C错误。
8.根据材料“(一)改善艺术水准;(二)提高精神生活;(三)集中演唱意念;(四)贯彻合作精神”可知,田汉对川剧所提出的改良意见,一方面希望川剧能够继续提高水准,提升演唱水平;另一方面希望川剧能够提高精神生活,贯彻并宣扬团结与合作精神。这一主张既是为了川剧的发展考虑,同时也着眼于当时进行团结抗战的需要,B正确;材料信息并未涉及中共对国统区戏曲工作的政策内容,排除A;重庆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国民党政府的陪都,并不是敌后抗日根据地,排除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在1937年,排除D。
9.据材料和所学可知,1953年至1956年,我国通过农业合作化运动逐步实现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将个体小农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这一变革整合了分散的农业资源,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抗灾能力;1956年合作化完成后,尽管遭遇自然灾害,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仍显著增长,反映出生产关系调整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D正确;1953年实行的统购统销政策主要解决粮食分配问题,与增产增收无直接关联,排除A;公社化运动始于1958年,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B;国民经济恢复完成于1952年,与材料时间段(1953~1956年)无关,排除C。
10.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C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A错误;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B错误;2020年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D错误。
1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为保证尼罗河流域的农业生产,人们需要修筑水利坝渠、运河、蓄水池,而修建这类大型工程需要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这体现了对于王权强化的现实需求,C项正确;“决定作用”说法错误,排除A;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农业对强大社会组织能力的需求,而非农业生产的基础作用,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体现高超的工程营造技术,排除D。
1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古罗马后期社会动乱,农民不得不将土地交给领主以求得生存,而当农民转化为领主的佃农时,西欧社会便进入了封建社会,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排除A;材料未反映罗马法与城市商品经济,排除C、D。
13.根据材料可知,西欧的糖从一度的奢侈品成为普通商品,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由于新航路开辟,极大地丰富了西欧的糖类供给,使得糖的地位下降,这反映了商业革命对西欧传统市场的冲击,C项正确;这一变化是商业革命出现导致的,不是民众消费观念的变化,也与商业格局变化无关,排除A、B;材料体现的是商品供应的增加导致商品价格的下跌,与价格革命无关,排除D。
14.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该学者主张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其思想主张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由此判断该学者是卢梭,D项正确;题干涉及启蒙运动,无关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先驱者是但丁,排除A;启蒙运动中,伏尔泰等人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卢梭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排除B;启蒙运动中孟德斯鸠主张以分权制衡原则建立资产阶级的国家,排除C。
15.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材料反映了工人阶级在悲惨状况下,迫切希望改变现状的愿望,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即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要性,A项正确;无产阶级政党是工人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9世纪40年代初,工人运动最迫切的要求是科学理论的指导,排除B;1871年巴黎公社的建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排除D。
16.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觉醒”(系列反帝反封的民族民主革命斗争)构成世界革命风暴的新源泉,宣告帝国主义的又一掘墓人崛起和欧洲无产阶级进入联合反帝统一战线的新阶段,C项正确;A项体现“亚洲觉醒”的斗争目标,非题干主旨,排除;《共产党宣言》中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工人运动走向国际联合,排除B;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刚形成,排除D。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17.(12分)
(1)(6分)关系:彼此分立,又保持密切联系;有共同信仰,共同参加运动会。(每点2分,4分)
地位:古希腊圣地;体育竞技中心。(每点1分,2分)
(2)(6分)构成:妇女,奴隶,外邦移民(或“外邦人”)。(每点1分,3分)层面:民主范围;民主性质;参政方式。(每点1分,3分)
18.(14分)
(1)(10分)趋势:由基本独立发展到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2分)
原因:生产力发展和交通条件改善;帝国扩张及其政治统治;人口迁徙和商业贸易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和资本主义发展。(每点2分,8分)
(2)(4分)时代特征: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欧洲人占据主导地位;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促进世界商业贸易发展,但规模有限。(每点2分)
19.(14分)
(1)(6分)史料价值:材料一《艰难时世》是小说,属于二手史料。(1分)理由:它对于研究工业革命时代,资本家剥削压迫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社会问题、城市环境污染等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文学作品带有主观色彩和艺术加工,要与实物史料和一手文献相考证进行使用。(2分)
史料价值:材料二是英国政府官方统计数据,属一手史料。(1分)理由:对于研究工业革命时代英国的犯罪率及社会矛盾、社会治理等问题有重要史料价值。(2分)
(8分)看法:托克维尔的评论反映了工业革命影响的复杂性(双面性),比较客观(或作者从曼彻斯特看到了工业化带来的“文明”与“野蛮”并存的双重性,比较客观)。(2分)首先,作者赞扬曼彻斯特的繁荣,作为世界“棉都”有发达的工业及交通运输和快速的城市化,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另外考察中,作者也看到工业化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工厂里残酷的压榨使“文明人”变成了“野蛮人”等现象。(4分)总之,作者揭示了工业化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人文主义灾难,值得深思。(2分)
20.(12分)
示例:
论题: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多彩(或世界古代文明在交流中发展)。(2分)
阐述:世界古代文明在产生的过程中,因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的不同,交通条件的限制等因素,各区域文明基本独立发展,呈现多元特征。如在大河流域兴起的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代中国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同为大河文明,但又各有特色。在爱琴海兴起的古希腊文明,成为海洋文明的典型代表。
世界古代各文明在发展过程中通过经贸往来、人口迁徙、军事征服、国家统一等途径逐渐加强了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借鉴吸收,不仅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内涵,更创造出辉煌的文明成就。比如通过古代丝绸之路罗马帝国和汉朝之间的交流丰富了彼此的经济和文化;亚历山大在武力征服中建立统一的帝国,推动希腊文化向东传播;阿拉伯人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列举世界古代文明交流的其他史实均可说明)(8分)
总之,多姿多彩的世界古代文明,在相互的交流学习、借鉴中,推动了文明的新发展,为世界古代文明的多样性、进步性作出重要贡献。(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