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地理七下1.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地理七下1.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30 11:1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教版地理七下1.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一、单选题
1.福建闽南地区农民大量生产花卉、蔬菜、水果、禽畜等农产品,利用便利的交通将其农产品销往日本,获取外汇。该农业类型为( )
A.绿色农业 B.创汇农业 C.传统农业 D.观光农业
2.该漫画反映了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是( )
A.毁林开荒 B.土地抛荒 C.乱占耕地 D.退耕还林
3.我国的华北、西北、西南地区常发生严重的春旱,这些地区受干旱影响最大的生产部门是( )
A.工业 B.旅游业 C.农业 D.交通运输业
甘肃省河西走廊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被称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每年玉米收获后,戈壁滩就成为天然晾晒场。同时,河西走廊也是喜温凉的娃娃菜、包菜等“高原夏菜”的重要种植区,每年夏季大量销往东南沿海地区,缓解当地蔬菜供应紧张的问题。下图为甘肃省河西走廊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河西走廊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的有利条件是( )
A.气候干燥,光照充足 B.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
C.雨热同期,土壤肥沃 D.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近
5.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本地蔬菜供应紧张,主要因为( )
A.地形平坦 B.多气象灾害
C.交通不便 D.劳动力不足
读中国地形类型构成图(小题),完成下面小题。
6.此图反映我国的地形特征是( )
A.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B.平原面积最少,仅占陆地面积的12%
C.我国是一个以平原、丘陵地形为主的国家 D.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7.根据这种地形特点,我国发展农业生产的正确做法是( )
A.在高原地区大力发展林业 B.在山地地区修梯田发展耕作业
C.积极开展农、林、牧、渔等多种经营 D.在平原地区种植优质牧草,发展畜牧业
每年3—4月,广东省徐闻县亿万株菠萝汇成一片“绿海”,被誉为“菠萝的海”。读广东省徐闻县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8.徐闻县位于( )
A.我国最南端
B.琼州海峡南岸
C.广东省南部
D.暖温带地区
9.徐闻县种植菠萝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
①平原地形,地势平缓 ②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③降水丰富,热量充足 ④光照强,气温年较差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徐闻县“菠萝经济”的发展可以采取( )
①打造品牌,提升知名度,扩展市场 ②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③提升专业化生产,确保产业单一化 ④把叶渣发酵成有机肥,提高资源利用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读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剖面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该地区有可能是我国的( )
A.黄土高原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 D.华北平原地区
12.近年来,图中的稻田慢慢变成了蔬菜田,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 B.交通 C.劳动力 D.市场
13.下列地区和农作物的搭配,符合“因地制宜”发展原则的是( )
A.四川盆地——甘蔗、水稻、油菜 B.东北平原——甜菜、冬小麦、大豆
C.华北平原——春小麦、苹果、花生 D.长江中下游平原——甜菜、棉花、甘蔗
下图是中国北方沿海某区域示意图,其中①为城市郊区,②为远离城市的平原地区,③为山地,④为海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根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土地利用比较合理的是( )
A.①种植蔬菜 B.②发展林业 C.③发展渔业 D.④开辟农田
15.影响①地乳肉、禽蛋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市场 D.交通
16.温室大棚可改善农作物生长所需的热量条件,该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最合适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7.我国农业发展因地制宜,下列地区与农业发展方向搭配正确的是( )
A.塔里木盆地—天然橡胶种植 B.华北平原—冬小麦种植
C.内蒙古高原—水稻种植 D.东北平原—棉花种植
我国是柑橘种植的起源地之一。柑橘通过多种途径向外传播。图为我国柑橘传播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我国柑橘的传播( )
A.向西到欧洲 B.向东到非洲
C.经太平洋到大洋洲 D.经印度洋到南美洲
19.柑橘种植区( )
A.南半球多于北半球 B.西半球多于东半球
C.主要分布在北温带 D.集中在高纬度地区
20.柑橘的传播可以( )
A.增加原产地的年降水量 B.改变传入地的热量条件
C.促进世界农业技术进步 D.消除地域发展水平差异
蓝莓主要分布在气候温凉、 阳光充足、排水条件优越的地区。热量越高,蓝莓的生长、成熟时日越短。下图我国蓝莓主要产地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1.甲、 乙、丙、丁四产地中,最晚进入采摘期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2.山东省中东部地区种植蓝莓的地形条件是( )
A.降水充沛,气候湿润 B.河流众多,航运便利
C.丘陵为主,排水较好 D.人口多,劳动力充足
近年,我国多地兴起“稻+N”生态种养模式,如在水田里养鱼和青蛙,利用青蛙吃害虫、鱼粪肥田,形成互利共生的生态环境。读我国双季稻产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23.(易)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山区最适宜发展( )
A.种植业 B.林业 C.工业 D.畜牧业
24.(中)我国双季稻产区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①低纬地区为主,热量足②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③降水较丰沛,雨热同期④地形平坦,黑土肥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难)与传统的单一水稻种植模式相比,“稻-鱼-蛙”立体种养模式( )
①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②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③农产品多元化,增加收入④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水平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26.(中)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乡村风光,吸引了大量城市居民前往休闲观光。利用农业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符合国家提倡的是( )
①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②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③快速提高农村人口素质④加快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7.(难)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各主产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措施正确的是( )
A.黄淮海平原主产区要大力增加农业用地的规模
B.华南主产区应积极推广种植耐旱作物
C.东北平原主产区要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科技农业
D.河套灌溉主产区要大力引黄灌溉,扩大灌区的面积
2023年3月6日迎来惊蛰节气。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于震,震为雷,故曰‘惊整’,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此时节,气温和地温都逐渐升高,春雷唤雨、百花绽蕾、土壤解冻,我国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地头田间一片繁忙景象。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28.我国初雷日期的空间分布规律大致为( )
A.自南向北逐渐推迟 B.自北向南逐渐推迟
C.自东向西逐渐提前 D.自西向东逐渐提前
29.诗人韦应物在《观田家》中写道:“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此景最可能出现在( )
A.东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青藏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30.下列做法符合农业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A.横断山区修筑梯田,发展水稻种植业
B.黄土高原地区发展经济林、水果林种植
C.东北地区大力发展水产养殖
D.青藏地区大力发展畜牧业,提高产量
近年来,我国粮食需求量逐年增加,因小麦、水稻等传统粮食作物增产潜力有限,而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农业农村部建议做到马铃薯种植不与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抢水争地。如图为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分布图,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31.马铃薯优势区多位于( )
A.高原山区 B.平原地区 C.暖温带地区 D.湿润地区
32.华北平原没有成为马铃薯优势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水资源不足 B.人口多,节约耕地资源
C.种植技术落后 D.土壤沙漠化严重
二、填空题
3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发展① 可以保持水土,这叫“宜林则林”;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② ,这叫“宜粮则粮”;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③ ,这叫“宜牧则牧”;河湖较多,适宜发展④ ,这叫“宜渔则渔”。
34.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
A.地形陡峭, ,发展林业可以保持 ,这叫宜林则林;B.河湖较多,适宜发展 ,这叫宜渔则渔;C.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 ,这叫 ;D.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 业,这叫宜牧则牧。
35.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地势 ,气候 , 同期,土壤 。
36.喜欢糖果的小达和小博一起阅读“中国制糖工业分布图”,研究制糖业分布特点。请你阅读图文资料,补充他们之间的对话内容。
资料:甜菜喜温凉气候,较耐寒,对土壤适应性强。
小博:我认为,甜菜集中种植区A为 地(耕地类型),这里纬度较高,甜菜 (作物熟制)。
小达:这里的自然条件适合甜菜生长吗?
小博:你根据甜菜的生长习性,分析甜菜集中种植区A的优势条件吧。
小达;可以,这里种植甜菜的优势是: ; 。
小博:你看,甜菜制糖厂主要分布在 。
小达:是啊,这样分布节省了运输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
小博:你再看看甘蔗的分布情况吧。
小达:我原以为甘蔗只能在两广地区种植,读图发现四川盆地是甘蔗集中种植区纬度最高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
小博:你该记得地理课上我们分析“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这个问题吧,再结合四川盆地土壤特点就可以解答了。
小达:我知道了,这是因为: , 。
小博:加油!
小达:OK!……
37.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据下图,对应字母选择合适的农业生产部门,并说明原因。
1.A处适宜发展 ,原因:
2.B处适宜发展 ,原因:
3.C处适宜发展 ,原因:
4.D处适宜发展 ,原因:
5.现在,想把A处减少水稻种植面积,改种蔬菜、花卉,发展渔、肉、乳、禽、蛋等生产,可行吗?为什么?
(2)影响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有 。
三、解答题
38.下图体现了发展农业要 ,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主要考虑 、 和 等,在地形陡峭的地方,发展 ,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在地形 , 的地方发展种植业;在 发展畜牧业;在有河湖多的地方发展 。
39.河南者东西部存在自然环境差异,乡村振兴之路也有所不同。图为河南省地形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重渡沟:山区生态游】
重渡沟位于洛阳市栾川县境内,地处伏牛山区。早期,村民以砍竹挖矿为生,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1999年起,当地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目前已成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1)结合重渡沟的发展变化,完成以下框图。
、 、
【沈家村:农业现代化】
沈家村所在的开封市尉氏县位于华北平原,土地平整、肥力好,是全国小麦商品粮基地。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沈家村视察,看到小麦长势喜人,欣喜地说:“今年的馍能吃上了。”
(2)简述沈家村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沈家村在种植普通小麦的基础上,推广优质专用小麦。2018年,小麦获得丰收,村民高兴地说:“咱家的麦子不仅能蒸馍,还能做面包了!”目前,沈家村正在建设新一代高效农业示范区,农业现代化这根“金扁担”逐渐从规划走向现实。
(3)麦子能做面包主要依靠( )。
A.改进灌溉技术 B.培育优良品种 C.推广农业机械 D.使用农药化肥
【家乡情:乡村振兴路】
重渡沟和沈家村利用自身地理环境优势探索乡村发展之路,是我省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4)借鉴重渡沟和沈家村的发展经验,为我省乡村振兴提出合理化建议。
40.青岛某中学地理小组利用下列三幅图探究农业生产的条件,其中图1是中国地形分布图,图2是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图3是我国农业“七大产区”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过程:
(1)读图1和3,我国农业“七大产区”所在地形类型主要是 ,这些地区多为河流冲积而成,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2)读图2和3,黄淮海平原主产区和长江流域主产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为 ,请分析这两个主产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共同优势气候条件是 。
(3)读图2和3,分析河套灌区主产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越气候条件是 ,该主产区降水不足,其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
(4)结合地理位置分析,东北平原主产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是: ;该地区生产的稻米稻香十足,颗粒饱满,胶质含量高,备受消费者青睐,与南方地区相比,东北大米品质优良的独特自然原因是 。
A.纬度较高,一年一熟,作物生长期较长
B.东北平原,地势平坦,但土壤相对贫瘠
C.工业发达,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更高
D.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降水较多,光热更充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C
4.A 5.B
6.D 7.C
8.C 9.B 10.B
11.C 12.D 13.A
14.A 15.C 16.D
17.B
18.A 19.C 20.C
21.A 22.C
23.B 24.B 25.C 26.A 27.C
28.A 29.D
30.B
31.A 32.B
33. 林业 耕作 畜牧业 渔业
34. 水土容易流失 水土 渔业 耕作 宜粮则粮 畜牧
35. 低平 温暖湿润 雨热 肥沃
36. 旱地 一年一熟 纬度高,气温低,生长周期长 土壤肥沃 甜菜产地附近 地形以盆地为主,地势四周高,阻挡了冷空气,气温高 为紫色土,土壤肥沃
37. 种植业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 种植业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 林业 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 渔业 沿海地区,海域辽阔 可行,因为该地区临近城市,具有巨大的消费市场,改种蔬菜、花卉等可以提高农民的收益。 光照、热量、水分、地形和土壤等
38. 因地制宜 地形 气候 水源 林业 平坦 水源丰富 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山地 渔业
39.(1) 水土流失 滑坡、泥石流 低
(2)位于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3)B
(4)利用自身优势(如独特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民俗文化等)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现代农业等乡村特色经济。
40.(1)平原
(2) 小麦和水稻 雨热同期
(3) 热量充足 黄河
(4) 纬度高,气温低 A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