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
【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熟练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各种数量的变化情况,并能绘制简单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3、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难点:会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统计图?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
回顾整理
复习几种统计图及其特征,形成体系
复式
条形统计图
单式
统计图 复式
折线统计图
单式
课件出示教材第117页第4题
(1)师:同学们,像“某大学2 ( http: / / www.21cnjy.com )004-2012年理工科在河北省招生的分数线”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像“某商场A,B两种品牌彩电2010年月销售量”的比较情况,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更合适。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在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画出图例,并用不同的线段分别连接表示两组数据的点。
(3)让学生分组讨论完成第4题第(3)问,然后进行全班反馈,反馈时,只要学生的想法合理,教师都予以肯定。
巩固训练
完成教材第120页第17题。(此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进一步让学生复习折线统计图。学生要认真观察,通过比较,发现我国2000-2010年学龄儿童人数和入学人数都呈下降趋势)
完成教材第121页第18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后,你对统计知识有系统的认识了吗?
【板书设计】
统计
复式
条形统计图
单式
统计图 复式
折线统计图
单式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画法。空间与图形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三)、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运动(三)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摆、拼、搭,掌握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摆出的立体图形只有一种。
2、掌握图形的运动规律,会用旋转和平移的知识设计美丽的图案。
3、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解答有关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掌握旋转的特征,会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和长方体与正方体,这些内容中你学习了哪些内容?
回顾整理
复习观察物体
(1)会根据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用小正方体摆符合要求的立体图形。
(2)知道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立体图形,结果可能有三种,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
复习图形的运动
课件出示教材第117页第3题。
教师提出要求:
(1)通过吧一个基础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案旋转得到美丽图案时要注意什么?学生回忆,教师归纳:绕哪一点旋转的,,即找出旋转中心。向哪一个方向旋转,是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
(2)学生思考后,指导回答,集体订正。
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
认识:面、棱、顶点
意义
表面积 计算:S长=(ab+ah+bh)×2
S正=6a2
意义:所占空间的大小
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1dm3=1000cm3
1m3=1000dm3
V长=abh
计算: V=Sh
V正=a3
意义: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容积 测量方法:从容器里面量
单位:升和毫升 1L=1000mL
巩固训练
完成教材第119-120页第11-13题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板书设计】
空间与图形
观察物体
图形的运动
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加减法
【教学内容】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加减法相关内容的复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能根据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解决问题。
2、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认识约分、通分的重要性质。
3、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难点:深入挖掘各知识点的联系,系统整理知识形成结构。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学习整理的重要性,今天我们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整理一下我们学过的分数知识。
回顾整理
引导学生在四人小组中,回顾我们学过的分数的知识。
师:同学们,我们采取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大家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回顾和整理我们学过的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加减法。
全班反馈
教师用课件出示学生记录的内容,并适时做好补充,用课件出示。
被除数÷除数=
分 真分数
数 分数的 分数 假分数
的 意义 带分数
意 和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义 性质 同时乘或除以相同
和 的数(0除外),分
性 数的大小不变。
质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
及 分子相加减。
分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分母不变
数 分数的 分子相加减。
的 加法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
加 和 运算顺序相同。
减 减法 简便计算: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
法 同样适用。
巩固训练
1、完成教材第118页第5题(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分析题意,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119页第6-10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复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加减法
分数单位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真分数和假分数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分数的基本性质
约分、通分、最简分数
分数与小数互化因数与倍数
【教学内容】
因数与倍数相关内容的复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掌握因数、倍数的特征,能写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能利用其特征解决一些问题,进一步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含义,并能正确判断。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难点:辨析和理解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我们班有60位同学,今天分成5个小组学习,谁能用“因数与倍数”的知识说说60和5的关系?
学生可能会说:60是5的倍数,5是60的因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有关因数与倍数的知识。
回顾整理
因数与倍数的含义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 http: / / www.21cnjy.com ),还学习了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同学们再回忆一下,我们还学习了哪些知识?你对因数和倍数有哪些了解?由学生自己回忆知识,用语言表达出所了解的知识点。教师引导学生着重说到下面几个文体(课件出示)
(1)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2)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是个数是无限的。
(4)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独立说因数或倍数。
(5)什么是公因数?什么是公倍数?
2、2,5,3的倍数的特征
(1)师: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是2的倍数的数称为什么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称为什么数?举例说明。
学生举例,教师归纳:
偶数:2,4,10,28,100,...
奇数:1,3,5,17,71,29,...
(2)学生自主复习3,5的倍数的特征。
质数和合数
(1)什么样的数叫质数?质数又称为什么数?
(2)什么样的数叫做合数?
(3)1是质数吗?是合数吗?
教师指导学生复习。
巩固训练
1、完成教材第118页第1题。(先引导学生复习本单元的有关概念,再点名说一说判断的结果,怎样判断,再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118页第2-4题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对因数和倍数有系统的认识吗?
【板书设计】
因数与倍数
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个数: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因 因数 质数 (素数)
数 按因数的个数分 合数
1
与 个数: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偶数
倍 倍数 2,5,3的倍数的特征
数 奇数
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