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冲刺模拟集训真题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一、选择题
1.(2025·河北省邯郸市·模拟题)希罗多德认可命运在波斯皇帝居鲁士的人生历程中发挥了作用,但他也提出命运的实现需要人去发挥作用。以重视神意著称的古希腊史学家色诺芬也在《居鲁土的教育》中指出天性和教育对居鲁士的作用。据此可知他们( )
A. 率先开启了对人的研究 B. 否定了命运与神意
C. 学术研究蕴含人文精神 D. 主张发展世俗教育
2.(2025·重庆市市辖区·模拟题)如表反映了印度数字发明和传播的概况,材料表明( )
笈多帝国时期 古代印度婆罗谜字体十位数字符号确立起来,印度数字首先被印度周邻斯里兰卡、缅甸、柬埔寨等国汲取。
大约公元五世纪 印度数字经由商人传至欧洲,但并未产生很大影响。
公元七世纪 随着阿拉伯势力崛起,印度数字始为西亚一些国家所接受。
七世纪末、八世纪初 一些阿拉伯学者逐渐采用并修改补充印度婆罗谜字体十位数字,后来这种阿拉伯人修改的印度数字又经由他们之手传入欧洲。
公元十二世纪 欧洲许多地区开始比较普遍地学习和运用印度数字。
A. 经济繁荣促进科技创新 B. 古代印度文明领先于世界
C. 文明传承助推社会转型 D. 阿拉伯人沟通东西方文化
3.(2025·江苏省苏州市·模拟题)阿拉伯帝国强盛时期,为适应印度洋的多礁海域,帝国东部流行用木钉和绳索捆绑而成的别具一格的轻型平底船;西部则发明了三角帆,通过调整帆面以充分利用地中海的风力。阿拉伯人的造船技术( )
A. 适应了远航贸易的运输需求 B. 代表当时世界的最先进水平
C. 诱发了欧洲的航海探险活动 D. 为洲际航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4.(2025·山西省·模拟题)《吉尔伽美什》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一部史诗,诗中叙述到,神乖张残暴且任意妄为,人类难以反抗,生与死只在他们一念之间。接着乌特那庇什提姆借睡眠考验摧毁了吉尔伽美什对自身身体禀赋的自信,展现人类自身的缺陷。由此可见,该史诗( )
A. 凸显了民众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B. 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力的敬畏之情
C. 蕴含着一定公平和正义的价值观 D. 体现了区域间文明的交流和碰撞
5.(2025·广东省深圳市·模拟题)据考古发掘,《汉谟拉比法典》抄本的出土地点,从北方的亚述城市阿淑尔、尼尼微,到南部巴比伦尼亚的西帕尔、拉尔撒、巴比伦,甚至埃兰的苏萨,都有法典抄本出土,这反映出《汉谟拉比法典》( )
A. 推动古巴比伦王国扩张 B. 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法典
C. 影响后世两河流域国家 D. 是亚述帝国的法律标准
6.(2025·四川省南充市·模拟题)古印度佛教认为,种姓的形成是因为社会分工的不同,并非是神定的;在个人修行方面,佛教主张“以佛性等故,视众生无有差别”,人可以通过修行达到觉悟或修成佛。这反映了古印度佛教( )
A. 蕴含一定的人文色彩 B. 教义具有哲学思辨化的特点
C. 植根于印度传统文化 D. 引导人们追求政治上的平等
7.(2025·海南省·模拟题)希罗多德(约前484~约前420)所撰《历史》中记载了希腊城邦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全过程,他在开篇之语这样写道“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西汉时期司马迁撰写《史记》“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开纪传体先河,成为后来历代官修史书的正宗。由此,可以深刻的认识到( )
A. 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体现历史进程的样态 B. 史学家的精神自觉推动了历史学的发展
C. 历史记忆的传承性塑造族群身份的认同 D. 文字记载的主观性无法体现史书的价值
8.(2025·福建省龙岩市·模拟题)“倘自由民宣誓揭发自由民之罪,控其杀人,而不能证实,揭人之罪者应处死;自由民在诉讼案件中提供罪证,而所述无从证实,倘案关生命问题,如此应处死;倘法官审理讼案,作出判决,提出正式判决书,而后来又变更其判决,如此应揭发其擅改判决之罪行,科之以相当于原案中之起诉金额的十二倍罚金。”这些规定反映出《汉谟拉比法典》( )
A.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借鉴了罗马法司法原则
C. 导致司法程序复杂繁琐 D. 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9.(2025·福建省漳州市·模拟题)埃及的金字塔主要建于古王国时期,建造金字塔花费了大量劳力,表现了惊人的技能。著名的胡夫金字塔高达146米,底边长230米。它所用石料之多,也是空前绝后的,据估计,此塔共用230万块石料,每块重达2.5吨,与建塔有关的土建工程无法估算。下列关于古埃及金字塔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古埃及的民主政治是金字塔建立的政治前提
B. 金字塔是古埃及封建文明的代表
C. 古埃及发达的工商业经济,为金字塔的建造提供了物质基础
D. 古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的水平,为金字塔的建造提供了科技支撑
10.(2025·贵州省·模拟题)古希腊的辩论之风很盛,苏格拉底与梅勒图斯有雅典法庭之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通过舌辩逸事勾勒了人类文明史上雄辩与诡辩、逻辑与反逻辑的起点。这反映了( )
A. 人文主义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B. 辩论成为民主政治的必备素养
C. 哲学赋予人们逻辑思辨智慧 D. 不同学派的学术交流较为活跃
11.(2025·湖南省常德市·模拟题)生活在汉谟拉比创建的帝国之中,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保护神,居民的信仰虔诚而热烈,不同地区的居民有着自己的风俗和法律习惯。对于他们来说,对城市和故乡的认同仍根深蒂固,他们首先是尼普尔人、乌尔人、乌鲁克人、拉尔萨人……而不是某个大国的国民。这主要表明古巴比伦王国( )
A. 多元文化帝国治理的复杂性 B. 宗教信仰矛盾引发强烈冲突
C. 法典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 采用暴力手段巩固王权建构
12.(2025·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模拟题)下列条文节选自《汉谟拉比法典》。由此可见,《汉谟拉比法典》( )
第一六七条 倘自由民娶妻,妻为之生有子女,而后此妇死亡,妇死后彼之娶妻,妻亦生有子女,如此后来父死时,诸子不应依母而分产。彼等应各取其母之嫁妆,而均分父之家产
第一六八条 倘自由民欲逐其子,而告法官云:“我将逐吾子”,如此法官应调查其事,如子未犯有足以剥夺其继承权之重大罪过,此父不得剥夺其继承权
第一七〇条 倘自由民之配偶为之生有子女,其女奴亦为之生有子女,而父在世之日,称女奴所生之子女为“我之子女”,视之与配偶之子女同列,如此父死之后,配偶之子女与女奴之子女应均分父之家产
①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注重维护私有财产安全
③强调订立契约的重要性
④立法蕴含强不凌弱精神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3.(2025·河北省·模拟题)1453年土耳其攻占君士坦丁堡,一种“莫斯科是第三罗马”的意识在俄罗斯盛行,这种思想认为前两个帝国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由于背叛基督教已经崩溃。最后一个俄罗斯帝国,则是真正的基督教东正教信仰的保护者,永不泯灭。这一思想后来对俄罗斯民族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情况反映了( )
A. 俄罗斯文化有着浓厚的宗教文化传统 B. 俄罗斯文化的源头主要来自罗马文化
C. 当时的俄罗斯帝国是政教合一的国家 D. 东正教是俄罗斯帝国维持统治的工具
14.(2025·江苏省·模拟题)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史实 结论
A 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封君封臣制度 这是社会动荡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B 印加帝国的统治法包括: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编制详细的人口普查表;全国分为四大行政区,废黜地方首领世袭等 印加帝国被认为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成功的集权主义国家
C 西非的桑海帝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有两种。对被征服地区,行政长官由皇帝任命,可行使除司法权之外的一切权力;在帝国内部,两大行政区的长官均由皇帝近亲或亲信担任 桑海实行中央集权,最终确立了西非霸主的地位
D 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的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阿拉伯帝国贸易范围广泛,欧亚非各洲的各类商品汇聚,巴格达成为东西方贸易的桥梁
A. A B. B C. C D. D
15.(2025·天津市·模拟题)阿拉伯帝国哈里发麦蒙于公元830年在首都巴格达创建了国家级学术机构智慧馆,下辖科学院、图书馆和翻译局,领导全国的翻译和学术活动。在这里收藏了数万册希腊文、古叙利亚文、梵文、希伯来文等著作,为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提供了典籍和人才。这反映出阿拉伯帝国()
A. 推动了欧洲近代思想解放 B. 实行了文化扩张的政策
C. 引领了世界文化发展潮流 D. 融合了东西方文化遗产
16.(2025·河南省·模拟题)互相学习、充实、传承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 )
A. 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传播使者 B. 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
C. 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 D. 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
17.(2025·浙江省·模拟题)830年,阿拉伯哈里发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学术研究中心——智慧宫,后来的哈里发又重金聘请世界各地的学者来这里工作,把古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等国的学术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这表明阿拉伯帝国( )
A. 是东西方文化融汇之地 B. 思想领域开放程度高
C. 是沟通世界贸易的桥梁 D. 缺乏文化的自主创新
18.(2023·广东省茂名市·模拟题)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蛮族”日耳曼人的入侵下灭亡,帝国的大批土地、城市、建筑、文物被毁。基督教教会及时适应社会变化并与“蛮族”社会相结合,基本上保留着帝国以来教会所具有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力量。因此()
A. 西欧社会逐渐进入“黑暗时代” B. 基督教会成为蛮族社会的支配者
C. 欧洲人成为基督教的忠实信徒 D. 教会对罗马文化传承起特殊作用
19.(2025·湖北省·模拟题)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无视欧洲人创造古希腊—罗马—拜占庭文化的作用和在近代欧洲文艺复兴、文化启蒙与产业革命时期对全人类文化所做出的伟大贡献是何等荒谬;那么,无视东方各民族人民—中国人……以及阿拉伯人对古代和中世纪文化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也同样是荒谬的。该学者的主张
A. 折射出世界各民族开放的对外政策 B. 旨在以国际的视野来看待人类文明
C. 印证了古代亚欧统治疆域不断扩大 D. 肯定世界文化多样性及其历史作用
20.(2025·湖北省模拟题)两河流域古文明沿两河由南往北单线溯流而上,阶梯性发展;埃及古文明沿尼罗河由南往北顺流而下,也是阶梯性发展;爱琴海古文明也是由其南端的海中岛国,即克里特文明,越海向北发展为伯罗奔尼撒岛上的迈锡尼文明,再往北影响了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古希腊文明。由此可知,这些古文明
A. 扩展方向受地理条件的限制 B. 发展模式受社会性质的制约
C. 具备了农业文明扩展的条件 D. 呈现出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
二、材料解析题
21.(2025·广东省深圳市·模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5世纪前后,阿拉伯语文学语言形成,7世纪后,阿拉伯人从波斯语、阿拉马语中吸收了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词汇和政治术语,从希伯来人和叙利亚人那里吸收了宗教术语,从希腊人那里吸收了政治、科学、哲学术语。阿拉伯帝国治下的民众为了与阿拉伯人交往,为了担任公职,为了宗教信仰而学习阿拉伯语,促使阿拉伯语传播到阿拉伯帝国治下的亚、非、欧地区,阿拉伯语也因此而成了一种世界性语言。9到12世纪,用阿拉伯语写成的著作,包括哲学、医学、历史、宗教、天文、地理各学科,较其他语言占有很大比例。在欧洲中古世纪,它是保存希腊文化和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媒介语,西欧的语言中至今仍有许多阿拉伯语词汇,除拉丁语字母外,阿拉伯语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一套字母。
——摘编自王玉芝《人类文明第一次大融合的结晶: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材料二 语言由特定的人群使用,语言的发展是“由说这些语言的人民的历史发展的具体条件决定的”,其兴衰也必定伴随有关民族在历史上的沉浮,或起或落,千回百转,当今世界已然可见的民族语言流布与交互影响的图景,是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行程中熔铸而成,同那些相关民族集团的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动紧密交织在一起的。
——摘编自沈坚《民族语言格局:历史的产物》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语成为世界性语言的原因和历史作用。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语言的发展是“由说这些语言的人民的历史发展的具体条件决定的”。
22.(2025·辽宁省葫芦岛市·模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阿拉伯文化在世界历史上占有极高地位,具有包容、博大、求知等精质,公元 6世纪至7世纪,外来慢略和传统商路改变导致了阿拉伯半离的经济和社会矛盾,先知穆罕默德建立了庞大帝国。阿拉伯帝国处在东西方的交通收道上,商业往来、人员交往,为文化对接与碰撞提供了便利,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如日中天,是当时政局松散、不统一的西欧所无法比拟的,文化的对外传播既是帝国强盛的标志,也是必然的结果,阿拉伯人对于书籍和典籍是非常珍视与热爱的,达宫显贵等人出资兴建图书馆,伊斯兰教也十分鼓励教徒学习知识。特别是兴起于中世纪的翻译运动,从最开始零星翻译到最后声势浩大的群众社会活动,阿拉伯人的学识在升华与充实。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典籍又流回欧洲,在其理性的土壤上开出绚烂的花朵。
——摘编自殷实的《论中世纪阿拉伯文化的对外传播》
材料二中世纪的阿拉伯文化辉煌灿烂,它与希腊、罗马等文化一起大放异彩,在世界文化中占重要地位,对欧洲有很大影响,对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其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和医学对欧洲自然科学起到了启蒙作用,其地理学家宣传了古代地圆说,认为世界这个已知半球有一个“圆屋顶”,坐落在与四个方位基点距离相等的地方,并把它写进了拉丁语著作,后来哥伦布从中获得启发,推动了他去发现新大陆。其文学对欧洲文学发展影响较大,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等,在取材,写法和风格上都曾借鉴于阿拉伯文学。阿拉伯帝国与唐朝有着频繁的经济文化往来,中国广州、扬州等地也成为阿拉伯商人来往之地,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都先由阿拉伯人接受再传播到西方。
——摘编自唐宝才的《阿拉伯文化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世纪阿拉伯文化的世界影响。
23.(2025·浙江省·模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 ,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此后,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阿拉伯的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三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 ,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王天玺《多极世界和为贵——兼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
(1)材料一中的①②③④是世界代表性的文明古国。其中,以水生植物晒干制作成“纸草”的古文明区域是_____;在泥板上刻写文字的古代人主要生活在_____。用众生平等、轮回报应来揭示人生真谛的宗教产生于_____;提倡用儒家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的学派产生于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阿拉伯人在对古代文化继承和发展后,形成的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所做的贡献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说明中古时期朝鲜是如何从中国“吸取营养”的。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A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A
7.【答案】B
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A
11.【答案】A
12.【答案】D
13.【答案】A
14.【答案】D
15.【答案】D
16.【答案】B
17.【答案】A
18.【答案】D
19.【答案】D
20.【答案】A
21.【答案】【小题1】原因:吸收其他文明成果;阿拉伯帝国的统治和扩张;经济活动的推动;宗教传播的影响。
历史作用:是保存和传播东西方文化的重要媒介;有利于维系阿拉伯帝国的统治;扩大了阿拉伯帝国的影响力。
【小题2】语言是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文明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语言的兴衰与使用者的活动和民族的影响力密切相关;语言受到其他语言的交互影响,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22.【答案】【小题1】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帝国处在交通要道上,为文化交流提供便利;阿拉伯人对于书籍和文化的热爱;中世纪的翻译运动推动。
【小题2】对欧洲自然科学起到了启蒙的作用;宣传了古代地圆说,间接推动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文学影响较大;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23.【答案】(1)①、②、③、④。
(2)主要措施:重视人才;翻译、研究、摄取东西方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文学作品:《天方夜谭》。贡献:将东方的胡椒、肉桂等调味品和珠宝、丝绸等奢侈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欧;将中国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等技术,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作物,也传到欧洲,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及伊斯兰文化。
影响:阿拉伯处在传统东西方贸易交往的交通要道上,它把中国古代的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先进知识和宗教文化,它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3)7世纪末,新罗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10世纪初,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第1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