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学习目标
1、结合诗句理解“独、异、逢、佳节、倍、遥”的含义。
2、通过朗读感悟,了解古诗意思;
3、体会诗人感情,熟练背诵并默写古诗。
王维:(699-759)
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通音乐,工书画。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走近作者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忆:想念。
山东:此处指华山以东。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做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好的节日。
登高:古时有重阳节登高的习俗。
茱萸(zhū yú):一种有香气的植物。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请结合注释,猜猜诗句的意思。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异客
书写指导:上边要窄扁、扁框封闭,下横要长、位置靠上,左撇右竖、稍分开。
异
yì
结构:上下
组词:异类 异口同声
造句:姐姐独自在异乡求学。
音序:Y 部首:廾
字词揭秘
独在异乡/为异客,
孤身一人
他乡,外乡
做他乡的客人
诗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
越是孤独
思乡思亲就越强烈
孤独感
明白诗意
佳节
书写指导:上边土字的中竖要长,两个土字上边三横都稍向上拉,最下横平直有力。
佳
jiā
结构:左右
组词:佳作 渐入佳境
造句: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祝
愿全国小朋友快乐成长。
音序:J 部首:亻
字词揭秘
遥知/兄弟/登高处,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英,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课文解析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据说可辟邪。
诗意: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带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新知讲解
明诗意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独在他乡为异客,
词语解释:
异乡:他乡、外乡。指诗人所在的长安。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诗的大意:
我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整体感知
朗读古诗 了解重点词语
忆:想念。
山东: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好的节日。
课文解析
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倍加思念亲人。
想一想:为什么王维这么思亲?
每当
遇到
加倍,格外
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新知讲解
明诗意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遥知兄弟登高处,
词语解释:
遥知:自己在远方想到。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诗的大意:
遥想家乡的兄弟们登高的时候,
朗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想象我在行
来到大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他
路过大院,亲朋相聚,举杯痛饮,而他
出门远游,游人结伴,互帮互助,而他
每逢佳节,我便想起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朗读古诗 了解重点词语
忆:想念。
山东: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好的节日。
课文解析
说一说:诗人为什么要登高处?
古代习俗,重阳节人们都要登到高处避灾。
新知讲解
明诗意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每逢佳节倍思亲。
词语解释:
佳节:美好的节日。
喜庆的节日。
倍:加倍,格外,更加。
诗的大意:
每逢佳节到来加倍思念亲人。
默读课文,思考:诗人在什么时间回忆什么?此时,诗人在哪里?兄弟们在哪里?诗人在思考什么?
每逢/佳节/倍思亲。
亲人
遇到
每当
美好的节日
加倍
思念
千古名句,写出了许多在外漂泊游子的真切感受
想一想:为什么王维这么思亲
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游子思乡
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串珠问题1)
诗词解析
写的是重阳节,外出的人登高望远思念家人,在远方想象家里的亲人也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我们这儿叫老人节,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过节,人们会逛庙会,为老人祈福。
遍插茱萸/少一人。
茱萸:一种有香气的植物。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原来诗人想到的不是欢乐,而是自己没有在家乡和亲人们欢度佳节,所以亲人在插莱英时也会发现少了一个人,这样亲人们肯定会思念我的。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
被思念
古诗新译栈
独自在他乡,成为他乡的客人。每到佳节来临时,便格外思念家乡的亲人。遥想兄弟们登高望远,他们头上都插着茱萸,只可惜少了我一人。
主题归纳
主题概括:本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 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想起家乡的 ,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表达了游子的 之情。
异乡
兄弟
思乡怀亲
诗的前两句:体会到诗人举目无亲,无依无靠,平常里就常常思念亲人,而对今天的良辰佳节思念之情更加涌上心头,此时此刻比平时更加思念亲人。道出了多少漂泊在外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多少游子对家乡的点点回忆。
“每逢佳节倍思亲”流传至今,不仅是指重阳节思念亲人,还指国庆佳节,普天同庆,远在他乡莘莘学子对家的思念;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求职的人们对家人思念……这句诗成了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了多少游子的心!
诗词解析
梳理结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思念亲人
想象情景
新知讲解
明诗意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词语解释:
遍:到处,都。
茱萸: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诗的大意:
遍插茱萸的时候唯独少我一个人。
遍插茱萸少一人
。
拓展提升
小资料: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的作品,诗人当时独自
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
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思念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