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新部编版第二单元单元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rèn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chún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坚rèn ( ) ② 谦逊( ) ③chún朴 ( )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鲜”“他们”“高尚”“了解”分别是名词、代词、形容词、动词。
B.“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一句中的“最”的词性是副词。
C.“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一句运用设问的修辞。
D.文段抒情方式是间接抒情,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战士品质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3)赏析画线句子的作用。
2.下面与“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B.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C.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
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的志愿军战士的意志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
B.1951年,从战地归来的魏巍动情地写下了《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
C.虽然这个连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大约300多敌人。
D.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的原因造成的。
4.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
B.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C.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掺扶着。
D.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
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排比)
B.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比喻)
C.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反问)
D.他的汗珠像雨点一样从脸上滚落下来。(夸张)
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可汗”是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B.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
C.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木兰诗》中“阿爷无大儿”中的“阿爷”就是木兰父亲的自称。
D.成语“磨刀霍霍”“扑朔迷离”均出自《木兰诗》。
二、综合性学习
7.请结合要求或示例,为下面饱含深情的语句进行朗读设计。
【语句一】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
(选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要求:请从重音、语速、语气等角度设计朗读,并分析修辞手法的抒情效果。
(1)朗读设计: (从两个角度设计即可)
(2)抒情效果:
【语句二】
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选自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3)批注:
(4)朗读要点:
知识卡片表达上撇开了对话的听读者,而突然直呼所说的人或者物来说话,叫“呼告”。呼告是在写文章感情达到最高峰时,将想象中的人或物,都当作就在眼前,直接向其呼唤、倾诉的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句子: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会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 批注:土地是作者的母亲,大地之心与作者之心交融在一起,彼此呼唤。直抒胸臆,强烈表达了对故土家园的深深眷恋之情。 朗读要点:朗读要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读出因故土沦丧而产生的强烈悲痛之情。
三、诗歌鉴赏
阅读《木兰诗》与《从军行》,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8.《木兰诗》讲述了北朝女子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诗歌从木兰叹息后决定代父从军写起,依次写了奔赴沙场、① 、② 、③ 、重着红妆等情节,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
9.这首诗中的木兰形象既有“英雄气”,更有“女儿情”。结合诗歌内容,分别说说木兰的“英雄气”与“女儿情”的具体表现。
10.《木兰诗》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用极概括的语言写出了战事之频繁、戍边时间之漫长。《从军行》中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请你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甲】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乙】汉成帝章①赵飞燕飞燕谗班婕妤祝诅②于是考问。辞③曰:“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脩善④尚不蒙福,为邪⑤欲以何望?若鬼神有知,不受邪佞⑥之诉⑦;若其无知,诉之何益?故不为也。”
【注释】①幸:宠幸。②祝诅:祈神降殃祸于人。③辞:供词。④脩善:同“修缮”,这里指做好事。⑤邪:邪恶;邪念。⑥邪佞:邪恶谄佞。⑦诉:祷告。
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著我旧时裳 著: (2)雄兔脚扑朔 扑朔:
(3)欲以何望 欲: (4)妾闻死生有命 闻:
12.文中画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
汉成帝幸赵飞燕飞燕谗班婕妤祝诅于是考问。
13.翻译下列句子。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若其无知,诉之何益?
14.【甲】文第一段及【乙】文分别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山界》选段
①自己的队伍来了,我们烧了些水给大家喝,一路前进,天黑了才到山脚,果然有许多竹林。
②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③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④“不要掉队呀!”
⑤“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⑥“我们顶着天啦!”
⑦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⑧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⑨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个多小时,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⑩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吗?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段中包含了两层意蕴:一是写“物”写“事”;二是写“人。
B.选段中,作者生动细腻的描写了老山界高、陡、险的特点。
C.选段记叙了红军在夜间行军,山路上露营,半夜被冻醒,然后又不知不觉睡到天亮的经历。
D.第 段作者调动了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对夜里所见所闻进行了多角度的描写。
16.“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火把排成“之”字形说明了什么?这处环境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17.在如此艰难的环境里,红军战士却能看到“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又能听到那“不可捉摸的声响”。对此,你有何感想?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老山界(节选)
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③“不要掉队呀!”
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⑤“我们顶着天啦!”
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⑧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个多小时,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明天一早登山。
⑨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⑩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鸣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再向前进。
18.第①段中的奇观指的是什么?
19.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第 段划线句“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在文中的作用。
20.有人说第 段“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这句话中的“抢”表明红军吃饭时相互争夺的样子,你是否赞成?请说说理由。
21.对战士们翻山时的喊声、笑声的理解,下边的说法哪一项最符合文意( )
A.表现了红军战士看到星光与火把相接的奇观后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有了前进的动力。
B.表明红军战士虽然浑身紧张,但因后有敌人追兵,没有退路,故呼喊着壮胆爬山。
C.表现了红军战士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D.表现了红军战士困境中爱开玩笑的心态。
阅读《老山界》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老山界
①自己的队伍来了,我们烧了些水给大家喝,一路前进,天黑了才到山脚,果然有许多竹林。
②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③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④“不要掉队呀!”
⑤“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⑥“我们顶着天啦!”
⑦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⑧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⑨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个多小时,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明天一早登山。
⑩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2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真实生动地记叙了作者在长征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
B.文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顺序展开叙述,行文前后照应,使情节曲折,富有吸引力。
C.“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运用比喻,从视觉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势的陡峭。
D.选文通过对夜间举着火把登山景象的诗意描写,运用直接抒情,表达了对红军战士的赞叹。
23.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1)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赏析加点词语)
(2)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从修辞角度赏析)
24.②⑧两节写景,观察点有何不同?请说说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25.选文主要记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时怎样的经历?这些内容集中体现了红军战士哪些精神品质?
六、语言表达
26.小北拿出了参与“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收集到的河北城市标识设计图。下面两个城市标识设计图中你更喜欢哪一个?请结合文字材料说说你的理由。
材料一:唐朝时,李世民两次东征,均屯兵现唐山市区的大城山,山赐唐姓,“唐山”由此而得名。唐山是我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在这里,诞生了中国大陆的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唐山又因市内有凤凰山,而有“凤凰城”的别称。
材料二:相传,在邯郸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单,是山脉的尽头,邯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单,因为城郭从邑,故“单”旁加邑(阝)而成为“邯郸”。邯郸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000年前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战国时,邯郸为赵国都城。
七、作文
27.核心素养七年级(2)班拟开展“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4周年”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参考下面三则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围绕“传承、弘扬抗美援朝精神”主题,写一篇发言稿。(200字左右)
【材料一】抗美援朝精神包括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是我们不断取得斗争胜利的精神源泉。
【材料二】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材料三】杨根思抱起最后的炸药包,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完成了切断敌军退路的任务。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迎着敌枪口,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用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1) 韧 xùn 淳
(2)D
(3)通过排比手法,连续使用四个“那样地”,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战士品质的赞美和敬仰。每一个“那样地”都紧随其后的是对战士某一方面的赞美,既全面又深刻,让读者对战士的形象有了更加清晰和深刻的认识。
2.D
3.B
4.C
5.D
6.C
7.(1)示例:重音朗读“品质”“意志”“气质”“胸怀”和四个“那样地”,语速先快后缓,语气包含赞美。(从重音、语速、语气中选择两个角度即可)
(2)示例:这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气势,饱含作者对志愿军展示崇高思想境界的热烈赞颂之情。
(3)示例:作者情绪逐渐激动,对土地以“你”相称,运用呼告的手法,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热爱的土地进行对话、交流,情感热烈直接。
(4)示例:语气坚定,读出作者内心的悲痛与愤怒,读出作者坚决果敢的战斗誓言。
8. 示例:沙场征战 得胜回朝 辞官还乡 9.木兰的“英雄气”表现为:当得知父亲被征入伍,家中又无兄长替父从军时,木兰毅然决定“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的“女儿情”表现为:回到家后“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恢复女儿装扮,流露出她对和平、正常生活以及女性爱美天性的追求。 10.《从军行》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与“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有异曲同工之妙。“百战”突出战事的频繁,“穿金甲”说明战斗时间之长,铠甲都被磨穿了,将士们经历了无数次残酷的战斗,体现了戍边时间的漫长和战斗的艰苦,和“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样,都以高度概括的语言展现了战争的激烈和戍边时间漫长。
11. 穿 动弹 想要 听说 12.汉成帝幸赵飞燕/飞燕谗班婕妤祝诅/于是考问。 13.(1)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么能分辨出我是雄兔还是雌兔呢?
(2)如果鬼神没有知觉,向它们祷告又有什么好处呢? 14.【甲】文第一段运用了场面描写和动作描写。“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是场面描写,描绘了木兰归来时家人热烈欢迎的场景,表现出家人对木兰的思念和喜悦之情。“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是动作描写,通过一系列动作,生动地展现了木兰恢复女儿身时的喜悦和对过去生活的回归。【乙】文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班婕妤的供词“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脩善尚不蒙福,为邪欲以何望?若鬼神有知,不受邪佞之诉;若其无知,诉之何益?故不为也”,表现出她的聪明睿智、善良正直以及对诬陷的坦然和不屑,展现了她的高尚品格和坚定信念。
15.D 16.说明老山界高、陡、险的特点。这处环境描写,表现红军战士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17.示例:突出红军战士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精神和蔑视困难的英雄气概。我们要继承革命传统,发扬红军精神。
18.“奇观”一方面指火把从山脚一直连到天上,与星光相接的眼前景的壮观浪漫,另一方面还指红军队伍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奋勇前进的壮举,表达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19.运用环境/景物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山势的高大险峻,渲染了登山环境的恶劣,反衬出红军的顽强不屈的革命气概和昂扬的乐观精神。 20.不赞成。“抢”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形象的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早日翻过老山界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突出红军战士勇于争先,不怕困难的顽强精神。 21.C
22.D 23.(1)“横着心”指下定决心,不顾一切的意思,写出了红军在狭窄又危险的山路上服从命令横着心躺下去,表现了红军战士们不畏困难的态度和不怕吃苦的精神。
(2)运用比喻和排比、对比的修辞方法。将耳边的声响比作“春蚕在咀嚼桑叶”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的“不可捉摸”的感觉,表现了雷公岩夜晚的寂静,侧面体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4.第2段是山脚下向上看,第8段是山腰上向上向下看。这两段景物描写一方面写出了老山界山路的高和陡,写出了行军的困难,另一面表现了红军战士高昂的斗志、积极乐观的精神。 25.主要经历:① 夜间行军:在陡峭险峻的"之"字形山路上举火把艰难攀爬;② 峭壁露宿:在仅一尺宽的山路上和衣而眠,忍受寒冷与危险;③ 黎明再战:冻醒后简单进食立即投入新的征程。
精神品质:①不畏艰险的顽强意志:面对陡崖绝壁仍坚持行军;②团结互助的集体精神:前后呼应鼓励,共享物资;③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在绝境中欣赏星火奇观,苦中作乐谈笑;④高度自觉的组织纪律性:服从命令就地露宿,黎明即起整装出发;⑤挑战极限的坚韧品格:在寒冷、饥饿、困倦中坚持战斗;⑥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以"顶着天"的豪情象征征服自然的决心。(或不畏艰险、团结互助、乐观向上、纪律严明、意志坚定)
26.例一:我更喜欢河北唐山的城市标识设计图。这个标识图整体是“唐山”的“唐”字,“唐”的上半部分变形为一只展翅的凤凰,不仅呼应了唐山“凤凰城”的别称,而且十分美观;“唐”的下半部分看上去像是交叉的铁路,又像是工程上的钢铁和吊钩,体现了唐山近代工业摇篮的风格。示例二:我更喜欢河北邯郸的城市标识设计图。这个标识的整体图形里像藏着“邯郸”的“邯”字,颇具文化色彩;笔画之间构成的图形又像是一座古城,庄严威武。标识整体古朴大气,体现出了邯郸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言之有理即可)
27.(示例)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传承、弘扬抗美援朝精神”。什么是抗美援朝精神?它包括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我们要传承、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向杨根思、黄继光等人学习,学习他们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美好品质。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只有传承、弘扬抗美援朝精神,我们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