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 青岛版 四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亮 23 四季更替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科学 青岛版 四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亮 23 四季更替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6-03 06:1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科学知识猜想一下:你认为四季更替与什么有关? 科学猜想猜想一下:
四季是怎样产生的?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1)一年四季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呢?
(2)地球上的热量是怎样获得的?提出问题思考回答: 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的方向。地球公转的轨道接近正圆的椭圆形。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24夏季冬季31秋季春季四季的形成与地球公转有关,而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不断的移动由此我们可以想到:模拟实验注意观察:地球转到不同位置时,阳光照在地球上同一个位置的多少一样吗?怎样变化的?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四季更替的原因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倾斜的方向是不变的,一年中,随着地球公转的位置不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也会有规律的变化着,地球各地接受光照的多少也随着变化,这样冷暖便不停地交替着,从而形成了寒来暑往的四季更替现象。1、地球的公转方向:自西向东2、地球公转的周期:约一年(365.2422天)3、地球公转的姿态:呈倾斜状态4、地球公转的效应:(1)正午的太阳高度是随季节而变化;(2)四季变化(3)昼夜长短的变化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观察、实践,逐渐掌握了大自然气候、物候变化的规律,遂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分为六个节气,共二十四个节气。又把二十四节气缩编成歌谣,琅琅上口,便于人们熟记,以指导农时稼穑、生活起居。体现了古人把握自然、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来安排生产生活,与大自然相依相存、和谐相处的真知灼见和聪明才智。 拓展活动地球公转的效应:
(1)正午的太阳高度是 随季节而变化;
(2)四季变化
(3)昼夜长短的变化 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拓展活动它是怎样反映农时季节的呢? 二十四节气歌的含义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露水,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拓展活动1.地球绕太阳_______公转。地球公转时,地轴是_____的,而且________保持不变。地球公转一周约为______,成为地球的__________.
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经验,把四季分为_____个节气.
3.太阳直射的地区气温_______,太阳斜射的地方气温_______.
4.一年四季中,白天的时间也是会不断发生着变化。在我国,白天世界最短的一天是_______,最长的一天是_______.
5.在我国,日月星辰的移动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先自东向西,再自西向东 D。先自东向西,再自西向东
6.木棍的影子在同一天中长度是不同的,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太阳围绕银河系转 D.月亮围绕地球转自西向东倾斜倾斜方向一年公转周期24高B夏至日冬至日低A堂堂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