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卷出卷人:赵雅娟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仔细观察下图并阅读文字材料,你认为该图可用于佐证()
A.中华文明多元起源向统一发展的特点
B.当时各民族逐渐融入华夏的历史趋势
C.祖国境内各民族共同的血缘文化认同
D.中华文化多元性和多样性的发展特点
2.中国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复杂,各地原始居民的经济方式、居住模式、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各有特点,在整个中华大地上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遗存。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
A.多元性 B.包容性 C.连续性 D.独特性
3.《墨子》云“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孟子》云:“仁,人心也;义,人路(径)也。”《韩非子》云:“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据此可知( )
A.儒学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潮 B.其主张蕴含朴素人文精神
C.百家争鸣走向思想大一统 D.当时的道德秩序渐趋规范
4.下图是日本古都奈良的平面图,据此可以推知()
A.古代日本深受佛教的影响 B.中央集权制度影响城市的发展
C.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互鉴 D.日本是中华文化圈的重要成员
5.明清之际利玛窦到中国来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天主教,但为了这个目的,他有意无意地传播了西方的科学文化,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利玛窦又全方位的向西方传播中华文明,把中国的儒家学说介绍到欧洲,从而在西方引起“中国热”。材料意在说明()
A.利玛窦对当时中西文化交流贡献巨大
B.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科技落后于西方
C.明清时期的“西学东渐”已蔚然成风
D.明清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已发生变化
6.下图为西夏时期甘肃榆林窟中的局部壁画《玄奘取经图》。在该图中,玄身披袈裟,双手合十,和孙悟空一起做祈祷状,展示了玄奘西游的故事。据此可知()
A.佛教在中原地区备受推崇 B.唐后期对外交流频繁
C.《西游记》在西夏广为流传 D.西夏受中原文化影响
7.在阿拉伯文学作品《天方夜谭》中,印度、中国和波斯的形象差异显著。中国人和印度人多被描绘为正面、美好的形象,而波斯人则常被描述为负面形象。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A.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塑造受到时代背景和作者价值取向的影响
B.由于年代久远,历史真相在文学作品中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可以完全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D.文学作品因主观性过强而不具备历史研究价值
8.阿杜利斯港输出的货物主要是象牙、黄金、生皮和香料,进口的货物有软铜薄板、手斧、意大利葡萄酒、印度的铁器和棉布。阿克苏姆人的饮食由普通小麦饼、啤酒、葡萄酒、牛羊肉、蜂蜜、奶油和菜籽油等构成。这说明古代()
A.西非经济多元 B.东非主要进口奢侈C.东非重视贸易 D.西非农业体系完善
9.晏绍祥先生认为,埃及比较早地形成了强大的中央权力,后来的埃及人认为我是天下之中,不思进取,将很多社会财富浪费在死人身上,制作木乃伊、修建金字塔、修建石窟墓。公元前2千纪末期,埃及慢慢地衰落了。这说明,晏绍祥先生认为,古代埃及的衰落源于()
A.中央集权 B.地理环境 C.经济停滞 D.思想观念
10.在拜占庭时期,史家们重视修昔底德、色诺芬等史家的著述,拉丁语则长期用于行政和司法领域;而作为东正教教堂的标准形制,英国史学家指出,“建造一个不靠墙面支撑“悬在空中'的大圆顶是建筑师之前未曾有过的考验,这就是圣索菲亚教堂的独特之处”。这反映了拜占庭文化()
A.对欧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B.深受宗教影响
C.具有独具一格的开创特性 D.多元特性明显
11.希罗多德在《历史》开篇中说:“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司马迁在阐述《史记》撰写宗旨时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由此可知,他们都()
A.真实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貌 B.受到大一统时代的影响
C.展现丰富的历史与神话传说 D.具有历史学家的使命感
12.在骑士文学作品中,某些英雄骑士在出名之前,如果生长在商人、手工业者或农民家庭,往往被解释为由于某种特殊原因,他的贵族血统不被外人所知。而那些表现不佳、声名狼藉的骑士则被认为隐瞒了贫贱的出身。这反映了欧洲中世纪()
A.宗法等级秩序森严 B.英雄骑士受到崇敬北中学
C.贵族推行抑商政策 D.参战是骑士的职责
13.因大洋阻隔而与欧亚大陆缺乏交流的美洲独立发展起印第安文化。“知道“零”的概念”“建造了金字塔庙宇”“制定并使用太阳历”,这些印第安文化创造于图中的()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4.传统印度法中不仅包括宗教法,还包括世俗法,甚至承认习惯的效力。在宗教法中,法律渊源包括各种所谓的“神启经”,还包括宗教“圣人”所传的“圣传经”。这体现出古印度法律文化具有()
A.延续性 B.凝聚性 C.多元性 D.平等性
15.日本奈良皇家寺院东大寺保存着来自唐朝的大量珍贵文物,包括圣武天皇(701-756年)抄录的中国古诗文《杂集》,以及光明皇后临摹王羲之的《乐毅论》(如图所示),光明皇后本姓“藤原”,为模仿唐人的单姓,在卷末落款处署“藤三娘”之名。这反映出()
A.唐文化繁荣与辐射 B.日本借助唐制强化集权
C.唐朝社会开放包容 D.中日开始直接文化交流
16.大概从公元二世纪到六世纪之间,是北半球又一个寒冷期,也是中国历史上动乱剧烈的一个阶段,这一时期连续发生了如东汉后期的西部边防军董卓跋扈、宗教派发动的黄巾军起义以及“五胡乱华”、汉族南迁等大规模变乱。据材料可以推知()
A.南北方经济的联动性增强 B.气候变化影响政权存亡
C.过度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 D.国家军事防御体系松弛
17.有研究表明,从公元前2400年开始,中亚地区、伊朗地区和地中海地区的人们相继学会了骑马;语言学家也发现,早期印欧语系各民族语言中,与马匹、马具、马拉战车有关的词汇具有相同的词源。这体现了()
A.农耕经济的扩张 B.早期文明的联系
C.亚欧语言的统一 D.物种交流的频繁
18.在第一次迁徙中,印欧人主要驾着马车奔向古埃及、西亚等区域。而在第二次迁徙时,由于马镫和马掌的发明,印欧人已可以直接骑在马上奔驰,于是产生了骑兵,地区性帝国也随之出现。由此可知,印欧人的迁徙()
A.拓展了游牧生产方式的范围 B.增强了早期文明之间的联系
C.确立了欧洲文化的优势地位 D.中断了古老文明的发展进程
19.“喝茶直接导致了对糖需求量的增加。糖是从甘蔗汁中提取出来的,最早的甘蔗种植出现在亚洲......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开始在加勒比海地区建立了大量的甘蔗种植园......导致糖的价格急剧下降,糖得以进入千家万户......甘蔗的栽培费时且费力,所以,欧洲国家......从非洲运进大量奴隶来进行劳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喝茶使各大洲的饮食趋于同化 B.食物物种在亚欧范围内的流动
C.糖价下降引发西欧的价格革命 D.糖及甘蔗种植影响人口的迁移
20.下图为修筑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华工劳作场景。如图的这一场景可以推测()
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批准修建太平洋铁路”,主要山华工承担。1869年,太平洋铁路完工。
A.经济全球化是移民的主要原因
B.清政府是苦力贸易的始作俑者
C.华工的勤劳可能引来排华运动
D.现代移民有利于中美文化交流
21.下表为1650-1750年欧洲、非洲、美洲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的变化(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这一时段三大洲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欧洲 非洲 美洲
1650年 18.3% 18.3% 2.4%
1750年 19.2% 13.1% 1.6%
A.资本原始积累,早期殖民扩张
B.高产农作物品种的传播
C.工业革命向全球的扩展
D.非洲美洲经济极度落后
22.1948年,联邦德国《基本法》规定,“基于政治理由而遭受迫害者,享有受庇护的权利”,因此,1961年在柏林墙建起之前,西德从东德接收了300万难民。在东欧剧变之际,德国向来自东方的数十万寻求庇护者敞开大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西德政府努力改善同东德关系 B.两极对峙造成难民危机
C.国际格局影响德国的难民政策 D.德国政府重视保护难民
23.深圳地处岭南文化圈,但岭南文化影响反而较弱。通用语言不是广东白话,也不是客家话或潮汕话而是官方普通话。全国各地的饮食、风俗习惯在深圳都能看到。这种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深圳形成独特的移民文化 B.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C.深圳地区移民社会的特性 D.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繁荣
24.20世纪60年代西方最著名的大众文化英雄是甲壳虫(披头士)乐队,他们采取了爵士乐、摇滚乐等美国流行音乐的风格,在即兴发挥的表演和对权威的嘲弄中加入了一种真正属于工人阶级的感觉,表达了一种渴望享受生命乐趣的情感,引领了六、七十年代世界各个国家的流行文化方向。这一文化现象反映了()
A.跨国文化交流的历史趋势 B.打破政治观念枷锁的强烈诉求
C.资本主义弊端的充分暴露 D.提高工人阶级地位的普遍要求
25.美国是典型的移民国家,二战后,欧洲、非洲、亚洲及拉丁美洲仍有大量移民进入美国。据下图可推测,美国()
A.民族和文化具有多样性 B.族群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C.种族歧视已被完全抛弃 D.民族政策吸引各国移民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25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伴随着全球化以及交通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国际移民的流量、流向和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总体规模更加庞大,形势更为复杂。正如戴维·赫尔德所说,“有一种全球化形式比其他任何全球化形式都更为普遍,这种全球化形式就是人口迁移”。
材料二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除了传统的移民国家外,世界上还有其他一些国家开始接纳永久性移民,如阿根廷和委内瑞拉均在积极从国外引进移民,尤其是引进技术移民。此外,还有一些国家虽然不承认自己是移民国家,但实际上在接纳国际移民,如德国通过家庭团聚的形式接纳了大批移民;而日本和以色列则是通过鼓励过去移居国外的公民及其后代或亲属回国的方式接纳永久性移民;像哥斯达黎加、墨西哥和菲律宾这样的国家则通过积极鼓励商业投资移民和富裕的退休人员移居本国居住而使其国家变成了事实上的移民国家。目前,阿根廷、圭亚那和乌拉圭等部分拉丁美洲国家仍在鼓励外来移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移民增加的主要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迹罕至的墨西哥丛林里,隐匿着庞大的玛雅文明遗迹。金字塔的石造建筑雕刻着神秘的人像与精巧的文字,验证玛雅王朝曾经辉煌的年代。两位伟大的考古学家在相隔1世纪之久的时间,前后深入探索这座失落的城市······
-摘编自纪录片《失落的玛雅文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玛雅文化除了“金字塔的石造建筑”与“神秘的人像与精巧的文字”之外,还创造了哪些重大成就?(10分)
(2)影像资料作为研究历史的史料,在史学研究中具有怎样的地位?(5分)
《高二月考》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B D A D A C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B C A B B B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C C B A
26.(1)原因:世界格局的巨大变化;全球化以及交通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
(2)特点:规模大;移民形式多样化;政府政策支持。
27.(1)成就:发明了“玛雅历”,创造出20进制,知道“零”的概念,培植了诸如玉米、番茄、花生等农作物。
(2)地位:影像资料是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史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