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相互作用
平衡水中学状元笔记
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一节
重力和弹力
核心素养展示
课程内容要求
课程标准解读
1.建立和形成相互作用的物理观念
2.认识重力,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区别和联系
认识重力和弹力,通过实验,了解胡克定律
3.掌握弹力的产生条件、大小、方向
4.理解胡克定律并能运用
核心素养养成
名师点拨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
@相互作用一力
独立存在,一谈到力,
1.定义:物体与物体之画的
作用.四种相互作用有
必然涉及范力物体与受
和
力物体,只有苑力物体
而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
2.力的作用效果
不存在的,反之亦然,
一
种是使
:另一种是改变
,产生加速
(根据这一性质可以判
度,即力是产生
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
的原因,
断某力是否存在)
的原因.
状元笔记
3.力的矢量性
具体来说:力的瞬
力既有
又有
时作用产生加迹度从而
色重力
改变逃度;力对时间的
系积产生冲量从而改变
1.产生:由于地球对物体的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属于
动量;力对空间的累和
作用方式。
产生功从而改变动能.
2.重力的大小:由物体的
及其所在位置的
共同决定.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重力的大小可用
测出.
3.方向:竖直向下
状元笔记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注意:重心可能在
(1)重心:即物体各部分所受
的
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
之外,物体的重心随形
(2)重心位置的决定因素:形状、质量分布.质量分布
,形
状的改变而改变
状
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3)薄板形物体重心的确定方法:
(根据:
的
条件).
035
备来中草抹元笔记当
第二章相互作用
高中·物理
5.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重力是
的一个
如图所示,物体跟随地球
,万有引力
状元笔记
的
提供其跟随地球
的
,另一
→g的特点、:g值随
个分力即
着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在南北两极,万有引力等于
,重力
g值随着高度的增加而
减小.
在赤道上,对与地球一起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有:
其中F、为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重力的
,等于
的
示数
②弹力的概念
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
会对与它接触的
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比如物体A.B之间存在弹力,A对B的弹力使A发
2.产生条件
生弹性形变,由于A妻恢复原状,A对B产生了力,
(1)物体相互
.(2)物体发生
@弹力的分析与计算
名师点拨
1.弹力有无的判断
—→判断弹力有无的具
体方法:
(1)条件法:有明显形变的物体(如
),其产生
平街问题中,根据
的弹力可由形变直接判断
物体的平衡条件,若无
(2)对于接触处的形变不明显,判断其弹力的有无可用以下方法.
弹力能够平衡,则弹力
不存在,反之亦然.
①拆除法
物体做变速运动
即解除所研究处的接触,看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若不变,则
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说明弹力
;若改变,则说明弹力
判断,若掀去弹力,加
速度发生改变或与给定
②运动状态判断法
的运动状态不符,则弹
即根据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进行判断,解除所研究处的
力存在
接触,物体的加速度不发生改变,则弹力
,若加速度发生改
变,则弹力
2.弹力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
具体说来:
(1)①支撑面的弹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
指
向
状元笔记
点与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
,且与接触面垂直,
→这一点经常作为隐
球与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在
与
的连线上
含条件出现在考题中,
球与球相接触的弹力方向:
②弹簧两端的弹力方回:与弹簧中心轴线重合,指向
的方向,其弹力可为
,可为
(2)轻绳对物体的弹力方向:沿绳指向
,即只能为
名师点拨
拉力
→杆的弹力方向也是
(3)
:既可沿杆
,也可沿杆
还
由平街条件和牛顿运动
可
定律进行判断
036禽来中草扶元笔当
参考答案
。高中·物理
二、1.整体系统整体系统
3.(1)加速度物体受到的合力不为0
2.(1)相对静止具有相同的加速度
(2)同一时刻
(2)外力整体中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3)独立
三、1.静止匀速直线运动
二、1.基本单位
导出单位
第六节实验与探究
2.千克(kg)
米(m)秒(s)
安培(A)
一、2.砝码的重力伸长量伸长量
开尔文(K)摩尔(mol)
坎德拉(cd)
3.铁架台铅垂线毫米刻度尺
m kg s
4.固定靠近弹簧固定铅垂线不挂
3.物理关系
钩码一个静止伸长量
弹簧弹力
第三节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的大小
一、1.加速度
运动学公式速度位置
二、1.大小方向
时间
三、2.(1)节点矢量和
2.加速度合外力
(2)效果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
第四节超重和失重
3.合力的作用效果橡皮条弹簧测力计
一、a,向上,取正值a,向下,取负值Fv
分力的大小细绳分力的方向记录
mg=ma
mg一Fv=may支持力大于
和作图作图刻度尺测量
mg支持力小于mg向上加速向下减
4.(2)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
速向上减速向下加速
(3)结点O两个细绳套的方向
刻度尺
二、向上
超重失重加速减速
三角板
第五节传送带问题
(4)前面相同
一、①先加速后匀速
(5)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②先减速再匀速
5.(1)测力计本身存在误差
③一直匀速
(2)两弹簧测力计角度太小细绳与弹簧
④先加速再匀速
测力计不在同一直线
⑤先减速后反向加速
(3)描点不准确作图不准确
二,①不能沿传送带运动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②gcos0-gsin0v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3ugcos 0++gsin 0 ugcos 0-gsin 0
一、1.总保持有外力迫使
④μgcos0十gsin0与传送带相对静止
2.(1)惯性(2)力
第六节弹簧类问题
二、1.(1)匀速直线运动静止
1.不会
(2)质量唯一质量质量无
2.拉力
支持力形变量不能突变消失
(3)①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
突然增大到某个值
②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难以容易
3.储存释放
2.牛顿运动定律不是
4.拉伸不突变
第二节牛顿第二定律单位制
第七节连接体问题
一、1.正比反比
单个物体过程物体系不考虑整体
F
不考虑对地系统内的作用力受力简单
2.ma
不涉及参考答案
平衡水中学状元笔记
3.(1)△s
(1)①支撑面被支持的物体
过接触点
(2)斜率
接触点球心两球心的连线
三、①电源、导线、复写纸
②弹簧恢复原状拉力压力
③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绳、钩码
(2)绳收缩的方向
四、1.附有滑轮长木板上没有滑轮
(3)杆的弹力向里向外不沿杆的
2.穿过平稳地加速
方向
3.接通电源放开小车重复三次
3.(1)kx弹簧本身的性质形变量无关
五、1.(1)点迹清晰(2)舍掉
(2)平衡条件动力学规律
2.误差允许范围内逐差法
第二节摩擦力
六、1.粗糙程度并非完全相同
一、1.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相对滑动
2.频率不稳定
2.①有弹力
3.打点不稳定
②接触面粗糙
4.测量的位移
③有相对运动
5.画直线出现偏差
3.相切相对运动
Ⅱ.
4.正压力F×垂直作用力FN
提出猜想
逻辑推理实验推理验证对
5.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阻碍物体的运
猜想进行修证(补充)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相
动动力阻力
初速度为零
二、1.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
相对静止时相
第二章
相互作用
对运动趋势
第一节重力和弹力
2.0~最大静摩擦力Fm物体的平衡条件
一、1.相互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
牛顿运动定律
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3.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
2.物体发生形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形变
4.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
运动状态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
三、1.正比略大于相等
3.大小方向
2.F、动摩擦因数正压力
二、1.吸引非接触
第三节牛顿第三定律
2.质量重力加速度mg
弹簧测力计
一、1.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条直线上
4.(1)重力等效作用点
二、1.重力弹力摩擦力
(2)均匀规则
第四节力的合成与分解
(3)悬挂法二力平衡
一、1.同一点延长线
6.万有引力分力自转一个分力自
2.合力分力等效替代
转向心力重力重力最大F万一
二、1.(1)共点力大小方向
F=mwR平衡力测力计
(2)有向线段
三、1.恢复原状
第五节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2.(1)接触(2)弹性形变
一、(2)场
四、1.(1)弹簧橡皮条
(3)拉力
(2)a.不存在存在b.不存在存在
(4)平衡方程牛顿运动定律弹力
2.相反
(5)平衡方程牛顿运动定律有无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