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小升初科学专项复习:生物与环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小升初科学专项复习:生物与环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2.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4-30 14:16:05

文档简介

小升初科学专项复习:生物与环境
一、填空题
1.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要想办法尽可能地   。
【答案】减少侵蚀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土地侵蚀会改变土地利用格局,改变动植物环境乃至恶化,引发自然灾害,并带来次生灾害,影响自然资源分布和利用,对农林牧畜等产业经济造成不利影响,水土流失使得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引发环境生态功能和格局发生较大变化,改变地形地貌,破坏生态景观,所以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要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与   之间,生物与   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   的平衡状态。
【答案】生物;环境;稳定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
3.(2020五上·太康期末)变色龙利用   隐蔽自己;毒箭蛙利用   警告捕食者;枯叶蝶利用   免遭捕食。
【答案】保护色;警戒色;拟态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动物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自我保护方式。
4.形形色色植物的形成,离不开植物的   和   现象。
【答案】遗传;变异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形形色色植物的形成,离不开植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遗传使得植物能够保持其物种的基本特征和性状,将亲代的特征传递给子代,保证了物种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而变异则为植物带来了新的性状和特征,使植物在遗传的基础上产生差异。这些差异有的能让植物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经过自然选择,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衍,从而推动了植物的进化和多样化发展,形成了形形色色的植物。
5.校园里的动植物种类很多,生活的环境也各不相同。我们可以利用   分类法对它们进行分类,通过制作   图呈现调查结果。
【答案】二歧;校园生物分布
【知识点】植物的分类;调查校园生物
【解析】【分析】校园里的动植物种类很多,生活的环境也各不相同。我们可以利用二歧分类法对它们进行分类,通过制作分类图呈现调查结果。 二歧分类法是根据生物之间的异同,把生物分成不同的类别,按照一定的特征,逐步细分,直到将所有生物都分到合适的类别中,能清晰地梳理校园动植物的种类和特征。
6.(2024六下·金东期末)诗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竞争关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生物的   特性。
【答案】遗传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体现了生物的 遗传 特性。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即生物体通过基因传递,将自身的特征和性状传递给后代,使得后代与亲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表现出相似之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描述的就是种下瓜的种子会长出瓜,种下豆的种子会长出豆,子代和亲代具有相似的特征,这正是生物遗传特性的体现。
7.(2025六上·宿州期末)波波通过学习科学认为现代鸟类是由古代的   动物进化而来的,得出这个结论他运用了   (选填“假设”或“推断”)这种科学方法。
【答案】爬行;推断
【知识点】进化论
【解析】【分析】究表明,现代鸟类被认为是由古代的一些小型恐龙或类似爬行动物的生物进化而来的。这一结论主要是通过对化石记录的研究和现代生物特征的比较而得出的,属于科学上的“推断”。
8.(2025六上·武江期末)生物的许多特征和遗传有关,包括   、   和   等方面。
【答案】形态结构;生理特点;行为方式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生物的许多特征和遗传有关,包括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方面。 形态结构:生物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在很大程度上由遗传物质决定。比如人的五官形态、身高、体型,植物的茎的形态、叶子的形状等,这些形态结构特征可以在亲子代间传递。 生理特征:像人的血型、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以及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对某些物质的吸收和利用等生理特性,都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行为方式:一些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决定的。例如蜜蜂筑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行为,都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所控制的本能行为。
9.(2025六上·冠县期末)“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冬季吃萝卜是非常有益的,萝卜有助于人体消化,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构成萝卜的基本单位是   ,萝卜的种类很多,除了我们常见的长形白皮,长形绿皮萝卜,还有圆形红皮,圆形白皮萝卜,这是生物的   现象。
【答案】细胞;变异
【知识点】变异
【解析】【分析】除病毒外,几乎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物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变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冬季吃萝卜是非常有益的,萝卜有助于人体消化,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构成萝卜的基本单位是细胞,萝卜的种类很多,除了我们常见的长形白皮,长形绿皮萝卜,还有圆形红皮,圆形白皮萝卜,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10.(2025六上·梁山期末)小丽和她的妈妈都是双眼皮,这是   现象,但是小丽和她爸爸长的并不是很像,这是   现象。
【答案】遗传;变异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不断地普遍发生的现象,也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做变异;小丽和她爸爸长的并不是很像属于变异现象。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小丽和她的妈妈都是双眼皮属于遗传现象。
二、判断题
11.(2024六下·张湾期中)过度放牧和大量喷洒农药都会破坏生态平衡。(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叫作生态系统。过度放牧和大量喷洒农药都会破坏生态平衡。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12.(2024六下·法库期中)食物链的源头一定是绿色植物。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 在生态系统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生产者,一般都是绿色植物;直接或者间接消费生产者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绿色植物,终点都是动物。
13.(2024六下·枣庄期中)科学处理垃圾不仅可以减少污染,还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垃圾的处理
【解析】【分析】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垃圾,我们要养成对生活垃圾进行科学的分类和分装,改变混装的坏习惯。废旧物品一般先按照可重复利用和不可重复利用进行分类,再按照材料进行分类,回收后分类交给专门的处理加工厂进行处理。进行垃圾分类,既能实现垃圾减量,促进绿色发展,又能促进资源回收利用。不仅可以减少污染,还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14.(2024六下·丹江口期中)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同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所以一种生物的灭绝不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
【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 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网状结构,人们把自然界中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假如在食物网中某种生物消失了,将对其他生物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一个生物的消失,对其他另一个生物来说就会缺少天敌了,它的数量就会迅速的增加,进而会影响食物链中的其他的生物。
15.(2024六下·丹江口期中)蚯蚓、蚊子和屎壳郎都属于食物链中的分解者。(  )
【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食物链是指生物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所形成的食物网络关系,保护生物链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分解者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蚯蚓、屎壳郎都属于食物链中的分解者,蚊子是食物链中的消费者。
三、单选题
16.(2024六下·张湾期中)我们制作的小生态瓶要想长期维持稳定,应该注意的是(  )。
A.生态瓶要美观
B.生态瓶要放置在强光下
C.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配比合理
【答案】C
【知识点】制作生态瓶
【解析】【分析】生态瓶里的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能平衡和谐的生存下去。为了让生态瓶里的各种生物和谐地生存下去,我们要控制放入生物的数量,不能太多。生态瓶要想长期维持稳定,应该注意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配比合理,选项C表述正确,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7.(2024六下·张湾期中)下列不是反映有食物关系的成语是(  )
A.鷸蚌相争,漁翁得利
B.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答案】B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食物是动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有些动物既吃别的生物,自己也会被别的动物吃掉。
A.“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反映了渔翁捕食鹬和蚌的食物链关系。
B.“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与食物链关系无关。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了螳螂捕食蝉,黄雀捕食螳螂的食物链关系。
故答案为B.
18.(2024六下·海门期中)以下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
A.稻子→蝗虫→青蛙→蛇→鹰
B.鹰→蛇→青蛙→蝗虫→稻子
C.稻子←蝗虫←青蛙←蛇←鹰
【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食物是动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有些动物既吃别的生物,自己也会被别的动物吃掉。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链条”关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选项A食物链顺序正确,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9.(2024六下·海门期中)下列哪种行为不会危害生态平衡?(  )
A.垃圾深埋 B.过度捕捞 C.砍伐森林
【答案】A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叫作生态系统。过度捕捞、砍伐森林会危害生态平衡,选项A不会危害生态平衡,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0.(2024六下·灵石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  )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就叫作生态平衡。
A.微生物 B.生物 C.细菌
【答案】A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就叫作生态平衡。从生态平衡及生物的多样性来看,任何一种生物的消亡,对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延续都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21.(2024六下·灵石期中)在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破坏,其他环节将会(  )。
A.不受影响 B.受到影响 C.受到保护
【答案】B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很多,它们之间的取食关系也很复杂,因此生物之间有很多条食物链。许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链构成了一张复杂的食物网。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构成了密切联系的生物界。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网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生态平衡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
22.(2023六下·埇桥期末)倡导“绿色生活”,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
A.不浪费食物 B.购买动物皮毛制品 C.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答案】B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必须具有环保意识,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不浪费食物、节约水电、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做法都属于“绿色环保牛活”购买动物皮毛制品不属于绿色生活方式。
23.(六年级(下)科学期末直通车(五)第四单元 环境和我们35)下列垃圾中,可以通过堆积自然分解,成为有用的有机肥料的是(  )。
A.碎菜叶、蛋壳 B.玻璃瓶、塑料瓶 C.电池、空罐头
【答案】A
【知识点】垃圾分类与回收
【解析】【解答】A、碎菜叶、蛋壳可以自然分解,成为有机肥料。符合题意。
B、玻璃瓶、塑料瓶不可以通过堆积自然分解。不符合题意。
C、电池、空罐头不可以通过堆积自然分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24.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A.蝉吃螳螂,螳螂吃黄雀
B.黄雀吃蝉,蝉吃螳螂
C.鹰吃兔,兔吃草
【答案】C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其起点是生产者,然后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等。C选项中,草是生产者,兔是初级消费者,以草为食,鹰是次级消费者,捕食兔,该食物链 “鹰吃兔,兔吃草” 正确表示了三者之间的食物关系。
25.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下列哪条食物链的加强有利于增加鹰的数量?(  )
A.草一鼠一鹰
B.草一鼠一蛇一鹰
C.草一蝗虫一青蛙一蛇一鹰
【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时会逐渐递减。食物链越短,能量在传递过程中的损耗就越少,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能够获得更多的能量,从而有利于其数量的增加。
四、连线题
26.(2024五下·增城期末)请将下列物品与其对应的种类连接起来。
有害垃圾 可回收物 厨余垃圾 其他垃圾
废铁钉 吃剩的饭菜 碎砖头 废电池 废旧瓷碗 过期药品
【答案】
【知识点】垃圾的处理;垃圾分类与回收
【解析】【分析】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包括啤酒瓶、矿泉水瓶、易拉罐等;
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尘土、食品袋(盒),包括用过的餐巾纸等;
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包括过期的茶叶、吃剩的饭菜、香蕉皮等;
有害垃圾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废电池、过期的药品等。
27.(2024六上·正定期末)按照吃与被吃的关系,将下列动植物连成食物链。
草→   →   →   →   。
【答案】蝗虫;青蛙;蛇;鹰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在生态系统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生产者,一般都是绿色植物;直接或者间接消费生产者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食物链的源头在植物,终点是凶猛的食肉动物,所以食物链可以是草→蝗虫→青蛙→鹰;草→蝗虫→青蛙→蛇→鹰;松树→松毛虫→山雀→鹰;松树→山雀→鹰。
五、综合题
28.(2024六下·法库期中)下面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请根据图中信息完成相关题目。
(1)该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组成,最长的一条用箭头表示出来是   。
(2)这幅图中的食物链是从   开始,到   终止的。
(3)这个生态系统中,一草属于   ,蝗虫、鼠等属于    。除此之外,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还包括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   ,如:   、   等生物。
(4)正常情况下,该食物网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
【答案】(1)4;草→蝗虫→青蛙→蛇→猫头鹰
(2)草;鹰
(3)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微生物;蚯蚓
(4)草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由食物链的概念可知:即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存在的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
(1)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分别是草→蝗虫一青蛙→蛇→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草→鼠→猫头鹰、草→兔→猫头鹰,最长的一条用箭头表示出来是草→蝗虫→青蛙→蛇→猫头鹰。
(2)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这幅图中的食物链是从草开始,到猫头鹰终止的。
(3)这个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生产者,能够自己制造食物,蝗虫、鼠等属于消费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除此之外,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还包括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分解者,比如微生物等。
(4)食物链的特点是单向的、不循环的,并且是逐级递减的,正常情况下,该食物网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生产者是草。
29.猛犸象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它身高体壮,有粗壮的腿,脚生四趾,头特别大,在其嘴部长有一对弯曲的大门牙。一头成熟的猛犸象,身长达5米,体高约3米,门齿长1.5米左右,体重可达6~8吨。它身上披着黑色的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厚度可达9厘米。
(1)如今猛犸象已经灭绝,科学家们通过遗留在岩层中猛犸象的   了解其身体结构特征。
(2)根据资料,推测猛犸象应该生活在   (填“严寒”或“温暖”)地区,你的依据是什么 (至少写出2条)
①   ;②   。
(3)猛犸象的耳朵比亚洲象的耳朵小,这样的好处是(  )。
A.听得更清楚
B.平衡身体
C.器官小,散热慢,适应环境
(4)猛犸象属于哺乳动物,下面描述中属于哺乳动物特征的是(  )。
A.用鳃呼吸 B.胎生 C.可以在水中生存
【答案】(1)化石
(2)严寒;披着黑色的细密长毛;具有极厚的脂肪层
(3)C
(4)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
【解析】【分析】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是由于某种原因被掩埋在地层中,经过若千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1)科学家能够根据化石复原出古生物的样貌,还能推测出古生物的生活环境,并与现代生物进行比较,可以推测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如今猛犸象已经灭绝,但科学家们仍可以通过遗留在岩层中猛犸象的化石了解其身体结构特征。
(2)由于动物和生活的环境相互影响,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过程,动物的身体形态结构与其食物、习性都是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根据资料,可推测猛犸象应该生活在严寒地区,我的判断依据是:①体重可达6~8吨,体型大,能够抵御严寒;②猛犸象身上披着黑色的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厚度可达9厘米,利于保温御寒。
(3)猛犸象的体型比亚洲象更大,但耳朵却比亚洲象的耳朵小,这样的好处是器官小,散热慢,利于保温,适应严寒的环境,选项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4)猛犸象属于哺乳动物,下面描述中,属于哺乳动物特征的是直接生下小动物,选项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化石。
(2)严寒;披着黑色的细密长毛;具有极厚的脂肪层。
(3)C。
(4)B。
六、简答题
30.(2022六下·埇桥期末)在自然保护区里,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答案】禁止捕杀,退耕还林;不过度放牧,封山造林,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水源,河流不受污染。
【知识点】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动物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动物也是我们地球家园的主人,它们的生存也需要我们人类的关爱。保护动物生存环境的措施有①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捕杀,退耕还林;②不过度放牧,封山造林,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③保护水源,河流不受污染等。
31.写出下列食物网中的食物链。如果鼠灭绝了,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答案】如果鼠灭绝了,蛇和狐狸数量会减少增加,相对应的鹰的数量也会减少,整个生态会失衡。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出现问题,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的平衡。如果鼠灭绝了,蛇和狐狸数量会减少增加,相对应的鹰的数量也会减少,整个生态会失衡。
32.(2024六下·莒南)麦收时,某村委会请小红同学利用我们所学知识为他们村的农民进行一次宣传,让他们明白禁止焚烧秸秆的意义,她应该怎样宣传?
【答案】焚烧秸秆会严重污染大气环境|还可能造成森林火灾等灾害|会对农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禁止焚烧秸秆依赖于保护大气,减少森林火灾等灾害,保护农田生态系统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秸秆燃烧后化为灰,草木灰是钾肥,优于化肥,有利于耕作;有利于增加光合效率;可以烧死部分虫、卵、杂草、草种、病菌等,减少病虫草害。焚烧秸秆不仅会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干扰人们的日常生活,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率,同时还可能造成森林火灾等灾害,会对农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33.(2024六下·老河口期末)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哪些?(最少说三条)
【答案】建立动物救助站,建立基因库,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国家公园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
【解析】【分析】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就是保护人类自身。我们要自觉行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物质财富,使生物多样性的持续利用与加快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使地球成为人类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危物种、建立植物种子库和花粉库、建立动物精子库、颁布相关法律法规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34.(2024四下·冷水滩期末) 2007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了《2007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其中我国长江独有的白醫豚被列在“极危”类别中,而且注明“可能已经灭绝”。爱护地球,保护动植物,你有什么好办法 (至少写三点或三点以上)
【答案】①植树造林②加强环保宣传 ③不乱砍乱伐 ④不捕杀野生动物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因为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离了地球,我们无处可去。保护地球,我们应该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宣传具体的保护环境知识;参加捡拾垃圾、保护母亲河等公益活动;节约水电等能源;不乱扔垃圾,学会垃圾分类等等。
七、实验探究题
35.(2024六下·英德期中)如图所示,三个一模一样的密封瓶子,里面有等量的细沙、水。A 瓶内有生物:小鱼、螺蛳:B瓶内有生物:小鱼、螺蛳、金鱼;C瓶内的生物和 B瓶内的生物一样。现在将A和B置于阳光照到的地方,C瓶置于不透光的盒子里,请问:
(1)B瓶和A瓶比较,改变的条件是   。
(2)B瓶和 C瓶比较,可以研究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这三个生态瓶中的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的应该是   瓶,该生态瓶中的生物能长期生存下去吗,试分析原因   。
【答案】(1)是否有植物
(2)光照
(3)B;因为B瓶有光照,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满足生态瓶中所需的条件。
【知识点】生态瓶的应用
【解析】【分析】(1)题目中为对比实验,B瓶和A瓶比较,改变的条件是是否有植物。
(2)B瓶和 C瓶比较,改变的条件是光照,可以研究光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生态瓶里的生物与生物、生物和非生物之间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能平衡和谐地生存下去。这三个生态瓶中的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的应该是B瓶,这个生态瓶中的生物能长期生存下去是因为B瓶有光照,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满足生态瓶中所需的条件。
36.(2024六下·浙江期末)学习了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之后,亮亮回家仔细观察了一下自己和爸爸、妈妈的外形特征。他发现妈妈有耳垂,大拇指能向背侧弯曲,体型肥胖;爸爸也有耳垂,大拇指能向背侧弯曲,体型较瘦;他自己无耳垂,大拇指能向背侧弯曲,体型适中。
请你认真阅读材料,从有无耳垂、大拇指能不能向背侧弯曲和体型胖瘦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   ,说明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2)   ,说明了生物的变异现象。
(3)亮亮的父母都是画家,你觉得他拥有   天赋的可能性最大。
(4)可遗传的变异特征是   ,不可遗传的变异特征是   。
【答案】(1)大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2)无耳垂 ,体型适中
(3)画画
(4)有无耳垂;体型胖瘦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1)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钉钉大拇指能向背侧弯曲,说明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2)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做变异;钉钉无耳垂、体型适中,说明了生物的变异现象。
(3)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钉钉等父母都是画家,因为遗传,他拥有画画天赋的可能性最大。
(4)生物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称为可遗传的变异;另一种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的变异,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所以可遗传的变异特征是有无耳垂,不可遗传的变异特征是体型胖瘦。
1 / 1小升初科学专项复习:生物与环境
一、填空题
1.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要想办法尽可能地   。
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与   之间,生物与   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   的平衡状态。
3.(2020五上·太康期末)变色龙利用   隐蔽自己;毒箭蛙利用   警告捕食者;枯叶蝶利用   免遭捕食。
4.形形色色植物的形成,离不开植物的   和   现象。
5.校园里的动植物种类很多,生活的环境也各不相同。我们可以利用   分类法对它们进行分类,通过制作   图呈现调查结果。
6.(2024六下·金东期末)诗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竞争关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生物的   特性。
7.(2025六上·宿州期末)波波通过学习科学认为现代鸟类是由古代的   动物进化而来的,得出这个结论他运用了   (选填“假设”或“推断”)这种科学方法。
8.(2025六上·武江期末)生物的许多特征和遗传有关,包括   、   和   等方面。
9.(2025六上·冠县期末)“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冬季吃萝卜是非常有益的,萝卜有助于人体消化,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构成萝卜的基本单位是   ,萝卜的种类很多,除了我们常见的长形白皮,长形绿皮萝卜,还有圆形红皮,圆形白皮萝卜,这是生物的   现象。
10.(2025六上·梁山期末)小丽和她的妈妈都是双眼皮,这是   现象,但是小丽和她爸爸长的并不是很像,这是   现象。
二、判断题
11.(2024六下·张湾期中)过度放牧和大量喷洒农药都会破坏生态平衡。(  )
12.(2024六下·法库期中)食物链的源头一定是绿色植物。 (  )
13.(2024六下·枣庄期中)科学处理垃圾不仅可以减少污染,还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
14.(2024六下·丹江口期中)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同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所以一种生物的灭绝不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
15.(2024六下·丹江口期中)蚯蚓、蚊子和屎壳郎都属于食物链中的分解者。(  )
三、单选题
16.(2024六下·张湾期中)我们制作的小生态瓶要想长期维持稳定,应该注意的是(  )。
A.生态瓶要美观
B.生态瓶要放置在强光下
C.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配比合理
17.(2024六下·张湾期中)下列不是反映有食物关系的成语是(  )
A.鷸蚌相争,漁翁得利
B.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8.(2024六下·海门期中)以下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
A.稻子→蝗虫→青蛙→蛇→鹰
B.鹰→蛇→青蛙→蝗虫→稻子
C.稻子←蝗虫←青蛙←蛇←鹰
19.(2024六下·海门期中)下列哪种行为不会危害生态平衡?(  )
A.垃圾深埋 B.过度捕捞 C.砍伐森林
20.(2024六下·灵石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  )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就叫作生态平衡。
A.微生物 B.生物 C.细菌
21.(2024六下·灵石期中)在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破坏,其他环节将会(  )。
A.不受影响 B.受到影响 C.受到保护
22.(2023六下·埇桥期末)倡导“绿色生活”,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
A.不浪费食物 B.购买动物皮毛制品 C.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3.(六年级(下)科学期末直通车(五)第四单元 环境和我们35)下列垃圾中,可以通过堆积自然分解,成为有用的有机肥料的是(  )。
A.碎菜叶、蛋壳 B.玻璃瓶、塑料瓶 C.电池、空罐头
24.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A.蝉吃螳螂,螳螂吃黄雀
B.黄雀吃蝉,蝉吃螳螂
C.鹰吃兔,兔吃草
25.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下列哪条食物链的加强有利于增加鹰的数量?(  )
A.草一鼠一鹰
B.草一鼠一蛇一鹰
C.草一蝗虫一青蛙一蛇一鹰
四、连线题
26.(2024五下·增城期末)请将下列物品与其对应的种类连接起来。
有害垃圾 可回收物 厨余垃圾 其他垃圾
废铁钉 吃剩的饭菜 碎砖头 废电池 废旧瓷碗 过期药品
27.(2024六上·正定期末)按照吃与被吃的关系,将下列动植物连成食物链。
草→   →   →   →   。
五、综合题
28.(2024六下·法库期中)下面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请根据图中信息完成相关题目。
(1)该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组成,最长的一条用箭头表示出来是   。
(2)这幅图中的食物链是从   开始,到   终止的。
(3)这个生态系统中,一草属于   ,蝗虫、鼠等属于    。除此之外,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还包括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   ,如:   、   等生物。
(4)正常情况下,该食物网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
29.猛犸象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它身高体壮,有粗壮的腿,脚生四趾,头特别大,在其嘴部长有一对弯曲的大门牙。一头成熟的猛犸象,身长达5米,体高约3米,门齿长1.5米左右,体重可达6~8吨。它身上披着黑色的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厚度可达9厘米。
(1)如今猛犸象已经灭绝,科学家们通过遗留在岩层中猛犸象的   了解其身体结构特征。
(2)根据资料,推测猛犸象应该生活在   (填“严寒”或“温暖”)地区,你的依据是什么 (至少写出2条)
①   ;②   。
(3)猛犸象的耳朵比亚洲象的耳朵小,这样的好处是(  )。
A.听得更清楚
B.平衡身体
C.器官小,散热慢,适应环境
(4)猛犸象属于哺乳动物,下面描述中属于哺乳动物特征的是(  )。
A.用鳃呼吸 B.胎生 C.可以在水中生存
六、简答题
30.(2022六下·埇桥期末)在自然保护区里,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31.写出下列食物网中的食物链。如果鼠灭绝了,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32.(2024六下·莒南)麦收时,某村委会请小红同学利用我们所学知识为他们村的农民进行一次宣传,让他们明白禁止焚烧秸秆的意义,她应该怎样宣传?
33.(2024六下·老河口期末)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哪些?(最少说三条)
34.(2024四下·冷水滩期末) 2007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了《2007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其中我国长江独有的白醫豚被列在“极危”类别中,而且注明“可能已经灭绝”。爱护地球,保护动植物,你有什么好办法 (至少写三点或三点以上)
七、实验探究题
35.(2024六下·英德期中)如图所示,三个一模一样的密封瓶子,里面有等量的细沙、水。A 瓶内有生物:小鱼、螺蛳:B瓶内有生物:小鱼、螺蛳、金鱼;C瓶内的生物和 B瓶内的生物一样。现在将A和B置于阳光照到的地方,C瓶置于不透光的盒子里,请问:
(1)B瓶和A瓶比较,改变的条件是   。
(2)B瓶和 C瓶比较,可以研究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这三个生态瓶中的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的应该是   瓶,该生态瓶中的生物能长期生存下去吗,试分析原因   。
36.(2024六下·浙江期末)学习了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之后,亮亮回家仔细观察了一下自己和爸爸、妈妈的外形特征。他发现妈妈有耳垂,大拇指能向背侧弯曲,体型肥胖;爸爸也有耳垂,大拇指能向背侧弯曲,体型较瘦;他自己无耳垂,大拇指能向背侧弯曲,体型适中。
请你认真阅读材料,从有无耳垂、大拇指能不能向背侧弯曲和体型胖瘦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   ,说明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2)   ,说明了生物的变异现象。
(3)亮亮的父母都是画家,你觉得他拥有   天赋的可能性最大。
(4)可遗传的变异特征是   ,不可遗传的变异特征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减少侵蚀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土地侵蚀会改变土地利用格局,改变动植物环境乃至恶化,引发自然灾害,并带来次生灾害,影响自然资源分布和利用,对农林牧畜等产业经济造成不利影响,水土流失使得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引发环境生态功能和格局发生较大变化,改变地形地貌,破坏生态景观,所以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要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2.【答案】生物;环境;稳定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
3.【答案】保护色;警戒色;拟态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动物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自我保护方式。
4.【答案】遗传;变异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形形色色植物的形成,离不开植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遗传使得植物能够保持其物种的基本特征和性状,将亲代的特征传递给子代,保证了物种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而变异则为植物带来了新的性状和特征,使植物在遗传的基础上产生差异。这些差异有的能让植物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经过自然选择,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衍,从而推动了植物的进化和多样化发展,形成了形形色色的植物。
5.【答案】二歧;校园生物分布
【知识点】植物的分类;调查校园生物
【解析】【分析】校园里的动植物种类很多,生活的环境也各不相同。我们可以利用二歧分类法对它们进行分类,通过制作分类图呈现调查结果。 二歧分类法是根据生物之间的异同,把生物分成不同的类别,按照一定的特征,逐步细分,直到将所有生物都分到合适的类别中,能清晰地梳理校园动植物的种类和特征。
6.【答案】遗传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体现了生物的 遗传 特性。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即生物体通过基因传递,将自身的特征和性状传递给后代,使得后代与亲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表现出相似之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描述的就是种下瓜的种子会长出瓜,种下豆的种子会长出豆,子代和亲代具有相似的特征,这正是生物遗传特性的体现。
7.【答案】爬行;推断
【知识点】进化论
【解析】【分析】究表明,现代鸟类被认为是由古代的一些小型恐龙或类似爬行动物的生物进化而来的。这一结论主要是通过对化石记录的研究和现代生物特征的比较而得出的,属于科学上的“推断”。
8.【答案】形态结构;生理特点;行为方式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生物的许多特征和遗传有关,包括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方面。 形态结构:生物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在很大程度上由遗传物质决定。比如人的五官形态、身高、体型,植物的茎的形态、叶子的形状等,这些形态结构特征可以在亲子代间传递。 生理特征:像人的血型、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以及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对某些物质的吸收和利用等生理特性,都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行为方式:一些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决定的。例如蜜蜂筑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行为,都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所控制的本能行为。
9.【答案】细胞;变异
【知识点】变异
【解析】【分析】除病毒外,几乎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物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变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冬季吃萝卜是非常有益的,萝卜有助于人体消化,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构成萝卜的基本单位是细胞,萝卜的种类很多,除了我们常见的长形白皮,长形绿皮萝卜,还有圆形红皮,圆形白皮萝卜,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10.【答案】遗传;变异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不断地普遍发生的现象,也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做变异;小丽和她爸爸长的并不是很像属于变异现象。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小丽和她的妈妈都是双眼皮属于遗传现象。
11.【答案】正确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叫作生态系统。过度放牧和大量喷洒农药都会破坏生态平衡。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12.【答案】正确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 在生态系统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生产者,一般都是绿色植物;直接或者间接消费生产者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绿色植物,终点都是动物。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垃圾的处理
【解析】【分析】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垃圾,我们要养成对生活垃圾进行科学的分类和分装,改变混装的坏习惯。废旧物品一般先按照可重复利用和不可重复利用进行分类,再按照材料进行分类,回收后分类交给专门的处理加工厂进行处理。进行垃圾分类,既能实现垃圾减量,促进绿色发展,又能促进资源回收利用。不仅可以减少污染,还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14.【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 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网状结构,人们把自然界中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假如在食物网中某种生物消失了,将对其他生物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一个生物的消失,对其他另一个生物来说就会缺少天敌了,它的数量就会迅速的增加,进而会影响食物链中的其他的生物。
15.【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食物链是指生物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所形成的食物网络关系,保护生物链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分解者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蚯蚓、屎壳郎都属于食物链中的分解者,蚊子是食物链中的消费者。
16.【答案】C
【知识点】制作生态瓶
【解析】【分析】生态瓶里的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能平衡和谐的生存下去。为了让生态瓶里的各种生物和谐地生存下去,我们要控制放入生物的数量,不能太多。生态瓶要想长期维持稳定,应该注意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配比合理,选项C表述正确,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7.【答案】B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食物是动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有些动物既吃别的生物,自己也会被别的动物吃掉。
A.“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反映了渔翁捕食鹬和蚌的食物链关系。
B.“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与食物链关系无关。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了螳螂捕食蝉,黄雀捕食螳螂的食物链关系。
故答案为B.
18.【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食物是动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有些动物既吃别的生物,自己也会被别的动物吃掉。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链条”关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选项A食物链顺序正确,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9.【答案】A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叫作生态系统。过度捕捞、砍伐森林会危害生态平衡,选项A不会危害生态平衡,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0.【答案】A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就叫作生态平衡。从生态平衡及生物的多样性来看,任何一种生物的消亡,对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延续都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21.【答案】B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很多,它们之间的取食关系也很复杂,因此生物之间有很多条食物链。许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链构成了一张复杂的食物网。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构成了密切联系的生物界。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网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生态平衡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
22.【答案】B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必须具有环保意识,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不浪费食物、节约水电、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做法都属于“绿色环保牛活”购买动物皮毛制品不属于绿色生活方式。
23.【答案】A
【知识点】垃圾分类与回收
【解析】【解答】A、碎菜叶、蛋壳可以自然分解,成为有机肥料。符合题意。
B、玻璃瓶、塑料瓶不可以通过堆积自然分解。不符合题意。
C、电池、空罐头不可以通过堆积自然分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24.【答案】C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其起点是生产者,然后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等。C选项中,草是生产者,兔是初级消费者,以草为食,鹰是次级消费者,捕食兔,该食物链 “鹰吃兔,兔吃草” 正确表示了三者之间的食物关系。
25.【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时会逐渐递减。食物链越短,能量在传递过程中的损耗就越少,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能够获得更多的能量,从而有利于其数量的增加。
26.【答案】
【知识点】垃圾的处理;垃圾分类与回收
【解析】【分析】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包括啤酒瓶、矿泉水瓶、易拉罐等;
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尘土、食品袋(盒),包括用过的餐巾纸等;
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包括过期的茶叶、吃剩的饭菜、香蕉皮等;
有害垃圾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废电池、过期的药品等。
27.【答案】蝗虫;青蛙;蛇;鹰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在生态系统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生产者,一般都是绿色植物;直接或者间接消费生产者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食物链的源头在植物,终点是凶猛的食肉动物,所以食物链可以是草→蝗虫→青蛙→鹰;草→蝗虫→青蛙→蛇→鹰;松树→松毛虫→山雀→鹰;松树→山雀→鹰。
28.【答案】(1)4;草→蝗虫→青蛙→蛇→猫头鹰
(2)草;鹰
(3)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微生物;蚯蚓
(4)草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由食物链的概念可知:即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存在的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
(1)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分别是草→蝗虫一青蛙→蛇→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草→鼠→猫头鹰、草→兔→猫头鹰,最长的一条用箭头表示出来是草→蝗虫→青蛙→蛇→猫头鹰。
(2)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这幅图中的食物链是从草开始,到猫头鹰终止的。
(3)这个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生产者,能够自己制造食物,蝗虫、鼠等属于消费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除此之外,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还包括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分解者,比如微生物等。
(4)食物链的特点是单向的、不循环的,并且是逐级递减的,正常情况下,该食物网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生产者是草。
29.【答案】(1)化石
(2)严寒;披着黑色的细密长毛;具有极厚的脂肪层
(3)C
(4)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
【解析】【分析】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是由于某种原因被掩埋在地层中,经过若千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1)科学家能够根据化石复原出古生物的样貌,还能推测出古生物的生活环境,并与现代生物进行比较,可以推测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如今猛犸象已经灭绝,但科学家们仍可以通过遗留在岩层中猛犸象的化石了解其身体结构特征。
(2)由于动物和生活的环境相互影响,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过程,动物的身体形态结构与其食物、习性都是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根据资料,可推测猛犸象应该生活在严寒地区,我的判断依据是:①体重可达6~8吨,体型大,能够抵御严寒;②猛犸象身上披着黑色的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厚度可达9厘米,利于保温御寒。
(3)猛犸象的体型比亚洲象更大,但耳朵却比亚洲象的耳朵小,这样的好处是器官小,散热慢,利于保温,适应严寒的环境,选项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4)猛犸象属于哺乳动物,下面描述中,属于哺乳动物特征的是直接生下小动物,选项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化石。
(2)严寒;披着黑色的细密长毛;具有极厚的脂肪层。
(3)C。
(4)B。
30.【答案】禁止捕杀,退耕还林;不过度放牧,封山造林,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水源,河流不受污染。
【知识点】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动物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动物也是我们地球家园的主人,它们的生存也需要我们人类的关爱。保护动物生存环境的措施有①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捕杀,退耕还林;②不过度放牧,封山造林,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③保护水源,河流不受污染等。
31.【答案】如果鼠灭绝了,蛇和狐狸数量会减少增加,相对应的鹰的数量也会减少,整个生态会失衡。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出现问题,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的平衡。如果鼠灭绝了,蛇和狐狸数量会减少增加,相对应的鹰的数量也会减少,整个生态会失衡。
32.【答案】焚烧秸秆会严重污染大气环境|还可能造成森林火灾等灾害|会对农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禁止焚烧秸秆依赖于保护大气,减少森林火灾等灾害,保护农田生态系统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秸秆燃烧后化为灰,草木灰是钾肥,优于化肥,有利于耕作;有利于增加光合效率;可以烧死部分虫、卵、杂草、草种、病菌等,减少病虫草害。焚烧秸秆不仅会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干扰人们的日常生活,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率,同时还可能造成森林火灾等灾害,会对农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33.【答案】建立动物救助站,建立基因库,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国家公园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
【解析】【分析】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就是保护人类自身。我们要自觉行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物质财富,使生物多样性的持续利用与加快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使地球成为人类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危物种、建立植物种子库和花粉库、建立动物精子库、颁布相关法律法规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34.【答案】①植树造林②加强环保宣传 ③不乱砍乱伐 ④不捕杀野生动物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因为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离了地球,我们无处可去。保护地球,我们应该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宣传具体的保护环境知识;参加捡拾垃圾、保护母亲河等公益活动;节约水电等能源;不乱扔垃圾,学会垃圾分类等等。
35.【答案】(1)是否有植物
(2)光照
(3)B;因为B瓶有光照,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满足生态瓶中所需的条件。
【知识点】生态瓶的应用
【解析】【分析】(1)题目中为对比实验,B瓶和A瓶比较,改变的条件是是否有植物。
(2)B瓶和 C瓶比较,改变的条件是光照,可以研究光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生态瓶里的生物与生物、生物和非生物之间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能平衡和谐地生存下去。这三个生态瓶中的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的应该是B瓶,这个生态瓶中的生物能长期生存下去是因为B瓶有光照,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满足生态瓶中所需的条件。
36.【答案】(1)大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2)无耳垂 ,体型适中
(3)画画
(4)有无耳垂;体型胖瘦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1)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钉钉大拇指能向背侧弯曲,说明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2)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做变异;钉钉无耳垂、体型适中,说明了生物的变异现象。
(3)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钉钉等父母都是画家,因为遗传,他拥有画画天赋的可能性最大。
(4)生物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称为可遗传的变异;另一种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的变异,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所以可遗传的变异特征是有无耳垂,不可遗传的变异特征是体型胖瘦。
1 / 1
同课章节目录